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5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遇吉看着他:“能有什么变化,为师已经舔着老脸给你求情了,陛下没有怪罪,只是敲打敲打你,你终究是升的太快有点忘乎所以了!
  糊涂!愚蠢!不知天高地厚!”
  李岩跪在地上:“徒弟知道错了!”
  周遇吉就站在那里:“你哪里错了?”
  “徒弟不该跟锦衣卫联络。”
  周遇吉哼了一声:“你错就错在一个私字,和锦衣卫镇守使密谈,这是镇边大忌。
  还好这次谈的是公事,陛下只是小惩大诫,如果你们胆敢谋取私利那你也等不到我见你了。”
  李岩可不认为这是小惩大诫:“可是师傅,让我去英吉利担任什么皇室咨询,我不知该如何做。”
  周遇吉往前走着:“走吧,去凉亭,我们吃火锅好好喝两杯。”
  周遇吉在京城也算是高收入人群了,所以他家并不小前后院三进还带花园的宅子,凉亭冬天也挂着几块棉帘子挡风。
  两人到亭子里,周遇吉端起李岩倒的酒:“英吉利你知道吧?”
  李岩点点头:“知道,欧罗巴一个小岛国,跟琉球相当。”
  周遇吉嗯了一声:“最近我也查了相关情报,那里正在爆发资产阶级叛乱,陛下对此事很生气,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布置大明的基地朝着欧罗巴延伸。
  这么着急的开发非洲就是因为要打通支援英吉利王室的通道。
  从去年开始,英国叛军中出现了一个叫做克伦威尔的人,指挥非常有一手,打的国王军节节败退……”
  李岩忍不住吐槽:“可是克伦威尔只不过指挥了三千骑兵,参战双方人数也就三万,这还不到一个师的‘大会战’,还需要我去?”
  周遇吉笑着问道:“怎么?几十万人的大战指挥惯了,不会指挥这种小战役了,看不上了?”
  李岩心中虽然不快,但是嘴上可不敢说:“那道不是,陛下让去就去呗,但是他们国王要是不听我的怎么办?”
  周遇吉点了点他:“常言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你可知道为什么杨嗣昌能代替曹文诏成为西北战区总兵?”
  李岩眼睛一亮:“因为他战略思路清晰,有在奥斯曼地区担任过四年的观察咨询,师傅,我明白了,皇上是要我熟悉欧罗巴人的作战方式?”
  周遇吉嗯了一声:“所以陛下还是很器重你的,这次即是对你的警告又是给你一个机会,就看你能不能好好变现了。
  这次英吉利资产阶级叛乱可不简单,有资产阶级和旧贵族的矛盾,有新教和国教的矛盾,还掺杂着苏格兰人的入侵等等。
  这次除了平叛之外,军部还有任务要求你观察资产阶级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为下一步大明的安定获得宝贵经验。”


第975章 出去浪
  李岩之所以要等,是因为朱慈烺正准备去参加西安的拍卖会,作为大明首次战争债券收益拍卖会,对西北资产的处置引起了整个大明的关注。
  朱慈烺前往是为了给这次活动背书,代表着皇上承认这次拍卖有效。
  当然最重要的是,朱慈烺打算趁这个机会出去看看,这几年灾害频繁,朱慈烺窝在京城处置灾害。
  百姓到底怎么生活,有没有真的吃饱饭,真实的大明是不是跟那些奏章上一样花团锦簇欣欣向荣,朱慈烺打算自己亲自去看一看。
  这一趟,朱慈烺打算从河北到河南再从河南进入陕西到达西安,好好看看这次旱灾对中原大地的影响。
  为了不至于扰民,这次出行的随行护卫定为禁卫骑兵第一师精锐一千人,禁卫第一师精锐千人,锦衣卫一千人。
  然后随行的内阁军部随员和随行的照顾皇上饮食起居的人员约四百人。后勤人员六百人。
  最后人员严格限制在人四千人的规模。
  并且严禁地方接待,严禁修建行宫行辕,严禁黄土垫道,组织百姓迎接搭建牌楼等等。
  而且这次出行全部由皇室出资,内阁不用接待不用花一分钱。
  当然皇帝出巡前各地军队进行了小幅度的调动,其中禁卫军第二师进军邯郸到开封一线,禁卫骑兵师驻扎洛阳一线。
  过了正月十五,朱慈烺汇合了崇祯夫妇,一起到达宛平,然后队伍集结完成顺着宛平南下。
  这条路跟传统的从天津南下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沿着运河。
  三千人的队伍,即使不沿着运河,也不至于有太大的压力。
  崇祯没有想到出游的愿望还没有到十年就实现了,虽然这次只是跟着朱慈烺出来走走,能出玉泉宫两口子看啥都觉得新鲜。
  宛平城是当初崇祯同意修建的新城,从开建到现在,崇祯还真的没有出来看过。
  现在的京城跟以前已经大大的不同,脱离了城墙的束缚,京城开始急速朝着四方拓展。
  明眼人都看得懂,往东到通州,往西到宛平这一段将来一定是黄金地段,而且路上川流不息的车马人流,也上大家早早的建成了商铺。
  以至于崇祯都分不清京城和宛平的界限,还没有看到农田就已经到了宛平城。
  宛平新城一开始规划的是有城墙的,但是随着大明对建奴作战的接连胜利,外来的危险减少,所以建城墙的计划是一拖再拖。
  最后干脆在城墙那边修成了公园,宛平城也因为其重要的位置成为京城西部重要的煤炭集散地,皮毛交易中心,皮革加工中心等等。
  所以崇祯看到宛平新城的时候既震惊其繁华,又对街面上充斥的怪味和黑黑的街道皱起眉头?这就是大明?
  朱慈烺也很惊讶,这个味道正的很难闻,腐臭味伴随着各种硝制皮革的药水味,河岸上煤山带来的壮观伴随着黑水侵染的街道,黑黑的运煤工。
  这还只是冬天,朱慈烺无法想象如果是夏天,那将会是一种什么味道什么景象?
  崇祯出游的兴致刚到宛平就被打击到了,如果整个大明都是这样,那还真的不看也罢。
  朱慈烺到是很理解,皮革中心嘛有味道是正常,污染对于这个时代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并不是落后,这反而是繁荣的标志。
  显然要是只有一家两家厂不会搞得全城都是臭味。
  中午的时候,崇祯和朱慈烺聚集在一个上风口的位置才好一点:“这里为何如此之臭?这样的地方就在京城左近,太影响大明形象了,不如迁走。”
  朱慈烺笑了:“那可不行,这边是从山西那边过来的皮货的集散地,包括归化城等的皮货都要在这处理然后运到通州天津南下。
  一张皮便宜的几十文,贵的数两银子乃至数十两,宛平这里一年处理了数千万张皮革,光税收都有百万两银子。
  更不要说这里还有二十多万人依靠这些生活,要是迁移,这些人生活怎么办?”
  朱慈烺喜欢大氅,不仅自己喜欢穿,还喜欢送给朝臣和将领各种皮革的大氅,包括内廷崇祯等人高档的皮革大氅每年都有。
  例如当初从北疆寻到的白狐皮,后来的白熊皮,狐皮,狐嗉皮大氅等等。今年从莫卧儿那边更是进贡了一张孟加拉白虎皮的大氅,被朱慈烺送给崇祯。
  皇上对这种东西的偏爱,就导致民间的流行,官员出行穿这个,皇家也穿这个,那有钱的商人不买个高档的怎么好意思?
  一般百姓买不起好的,但是羊皮鹿皮牛皮的还是能咬牙置办一件的。
  有些人为了显得自己有不到深秋就把大氅披在身上招摇过市,即使广州这个的地方冬天依旧有人穿着单衣披着大氅出门,可见大明对大氅的风尚。
  在大明如果家里没有一件皮毛大氅,那么你都不好意思过冬,冬天的婚礼上新郎官要是穿不起一件大氅迎亲就会被人怀疑你的财力。
  除了大氅之外,明军现在财力越来越雄厚,各种皮革制品开始在军中配备,皮革军靴,皮革枪套,皮手套,皮带等等催生出庞大的市场。
  皮鞋也开始从上到下的流行,不仅好看而且耐磨。皮带在民间也取代了裤腰带,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朱慈烺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的推行大氅等皮革制品,为的就是促进蒙古、西北和北疆的开发。
  这些都是皮革的重要产地,如果大明对皮革有着巨大的需求,那么这些地方无论是养殖还是猎杀野生都是一种不错的生意。
  一张完整的鹿皮价值几两银子,一张完整的熊皮价值更是上百两,这丰厚的回报让大家愿意到这些地方寻找发财的机会。
  更何况新大陆还有海量的野牛等资源等着开发,那边的皮革也需要销路。
  最次也能给赏金猎人们开一条新的财路,让大明的赏金猎人们不至于因为不赚钱而解散。
  而宛平的皮革制品基地还不是最大的,大明最大的皮革加工基地有三个,第一个是张家口,第二个是营口,第三个是河套九原。


第976章 朕的大房车
  张家口是最早的皮货交易中心,也是当年大明跟蒙古的重要口岸,所以皮货贸易一直长盛不衰。
  河套九原依托区位优势收购河套牧民和金山区域的皮货,甚至不少沙俄的皮货商人也会通过蒙古人把皮货卖到这里。
  营口经营的主要是野生皮货,整个北疆、北海和奴儿干还有东北这么大片的区域的皮货最后的要经过这里运往京城和南方。
  要知道,皮货这种东西,越是天冷的时候质量越好,这些地方的皮货冬天用爬犁集中到营口,这个时候总不能用爬犁穿过渤海吧。也不能等到来年夏天,那就生虫或者腐烂了。
  所以只能趁着冬天加工,要是高档皮子还会趁着过年的好时机绕道山海关送进关内卖个好价钱,要是一般的皮子就硝制加工好之后等到来年冰化了一同运往各处销售。
  皇明皮货在三个地方都有皮货加工厂,但是在宛平城这样的地方确没有加工厂,甚至都懒得收这种皮货。
  这种二级的皮货加工中心整个大明还有三个,分别是中都临泉县的鲖城镇,汉中和河南的南阳,这些地方集中的都是中原地区养殖的家畜皮革,质量远不如北方的皮革。
  也正是这些质量差一点的皮革补充了低端市场,才让普通百姓不缺皮货使用。
  原本准备好好逛一逛的崇祯夫妇变得兴趣缺缺,恨不得立刻就走,朱慈烺也不想多呆,这个地方没啥看头。
  朱慈烺想起去年好像看到一个内阁在永定河上修建新桥的计划,叫来交通部的随员:“交通部时不时有计划在永定河上新修一座大桥然后绕过宛平城入京?”
  交通部侍郎躬身应答:“正是,目前已经规划选址在下游五里处,去年征地已经完成,道路也在奠基,桥墩也已经树好,因为冬天水泥不能正常凝固所以现在是停工状态,要等开春之后才会复工。
  预计今年十月份完成全部工程通车使用,到时候入京的车辆就能绕过宛平城直达京城。”
  以前朱慈烺没有觉得这条路有多必要,现在自己亲自走一趟之后,这个工程非常好,只要不是必须经过的绕一下非常好。
  看着永定河下的河水,朱慈烺又产生新的忧虑,毕竟是京城上游的重要水源之一,在宛平加工皮革,那么京城南部几十万人的饮水安全整么保证?
  还有这条河最终汇入海河流向大海,那么岂不是京津地区都要受到这个水污染的侵袭?
  不污染这里又污染哪里?现在大明绝大多数的百姓还是依靠直接饮用河水,皮革加工中心除非直接设在营口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