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本部内崇祯十一年预算上报事物未完成百分之八十,那么就要撤换各部尚书,然后该部未完成的事物都要接受统计司和锦衣卫核查。
  如果是因为意外因素的,自然无事,若是因为有人贪污或者人浮于事的,则进行追责。
  这样给他们找事情干,他们就不会闲着吵架了。
  剩下的御史之类的闹几天没人支持,也翻不出什么大浪花。”
  崇祯嗯了一声:“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确实能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
  对了,你那个五年计划编制的怎么样了?”
  朱慈烺自信的说道:“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了,相信十一月底就能出最后计划,到时候绝对不耽误各部制定明年的预算案。”
  既然大明和荷兰海战短期内不会结束,朱慈烺的主要精力就再次回到国内。
  也就是这次五年计划的编撰工作,这个可是未来五年的计划,也是大明续力的五年。
  朱慈烺打算蓄满这一口气之后,北方推到中西伯利亚去,西边一直推进到碎叶葱岭。
  那边也要占据整个南洋!经略澳洲,让大明成为两半球帝国。
  所以这五年非常关键,当然民生也要改革,未来五年要至少保证让所有大明百姓吃得饱!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值得朱慈烺全力以赴。
  一直快到十一月底,朱慈烺都在琢磨着,五年计划的事情,突然李若琏匆匆走来:“殿下,南洋那边有动静了!”
  朱慈烺突然手里的笔一顿,他突然想起自己巡航南洋的计划,当初巡航南洋是为了什么来着?
  不就是给南洋的汉人一个安全感来着,为了防止南洋屠华事件再次发生,大明需要煊赫武力,以保证这些地方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朱慈烺特意安排锦衣卫随时关注南洋动态,现在终于有动静了。
  朱慈烺抬头看着李若琏,李若琏拱手:“南洋那边的探子回报,因为大明对荷兰的战争,南洋各西番担心大明后面会对他们动手,都加紧了对南洋小国的攻击。
  从传来消息开始已经有三个小国被灭,而且这些西夷正在悄悄煽动南洋土著的仇华情绪,那边的矛盾正在激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暴力冲突。”
  朱慈烺敲着椅子,事情难办了,大明舰队主力正在准备和荷兰决战,这个时候要是突然南下,那么荷兰怎么办?
  再说,要是没有打赢南下,这样的舰队也吓不住人啊!
  朱慈烺眯着眼睛:“锦衣卫加派人手,让参谋部拟定作战计划,禁卫第一师第一团抽调一千人南下前往吕宋。由南海舰队护航并协助。”
  就朱慈烺所知,今年只有西班牙在吕宋发动了仇华屠杀,荷兰人现在不少人在大琉球,他们还不敢贸然动手。
  所以保护吕宋的汉人是第一要务。
  一千人的军队,虽然不一定足够平乱,但是若是真的发生动乱,带着汉人自保是足够了。


第623章 告西洋及南洋诸国书
  派人预防紧急情况发生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要让这些人不敢轻举妄动。
  朱慈烺再次去找崇祯,崇祯听完太子的话皱起眉头:“按照皇儿的观点,若是百姓未交税,并不能算大明子民吧?
  南洋诸国之汉民多为历代逃户,其志不在大明,又对大明无所贡献,大明何必为他们撑腰?
  朕看这些不如改成敢范我大明百姓,屠杀我大明子民,这样才好,否则,若是每一处百姓受难,大明都要管,大明有何好处?”
  朱慈烺惊讶的看着崇祯,然后反应过来,他是没有体会过那种世界华人一家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没有后世世界大战,华夏之独立是多少华人捐款捐物毁家报国的热血。
  在朱慈烺看来世界汉人本就是一家,就应该团结一心,但是崇祯确先想到的是不划算的问题。
  朱慈烺只好拱手:“父皇,您是君父,是万民之父母,天下汉人无不仰仗您的怜悯生活。
  南洋汉人,就好像一个家庭在困难时期,出门乞讨的孩子,孩子在家吃不饱饭才会出门乞讨,要是家里丰衣足食,谁愿意跑到万里之外?
  孩子在外面艰难求生,受尽白眼冷嘲热讽,好不容易才有个安居之处。
  但是群狼环视之下,稍有不慎就有倾覆之危。
  若是这家的父母没有能力也就罢了,但是要是明明有能力拉一把,确视而不见,岂不是太无情了。
  父皇,这些孩子并不是不心向大明,只不过是因为山水阻隔,非不想,实不能也!
  父皇,一家人要团结一心,俗语有云,‘家人不和外人欺’若是您不帮他们,那么他们还能指望谁呢?”
  崇祯沉默了一会:“皇儿,你长大了!”
  崇祯再次仔细看着朱慈烺的奏章:“为何对待南洋诸国,要威胁若是国内出现危害汉人利益之事,必追究到底?
  还有这里,若是汉人被屠杀,则大明将发天军杀光所有参与之人!
  孤记得你在军中说过,大明军队不会参与屠杀抢劫等恶事,大明军队要保持纯粹、正直、高尚的品格,若是发兵报复,那岂不是自食其言?
  再有,若是发生屠杀骚乱,人员必然众多,且从事件发生到大明派出军队,最快也要一两个月,怎么分辨哪些人参与了?”
  朱慈烺冷静的说道:“这样的屠杀乃是报仇,大明不已贪财杀人,不已劫色杀人,只为报仇,军队有保护百姓之责任。
  至于分辨,大明完全不必分辨,大明一人受难,则杀十名土著,大明十人受难则杀百名土著,大明百人受难,则杀千名土著。
  若是大明有百人以上受难,大明只需屠城就行了!
  屠城之后大明还要问责其国主,轻则斩杀其国王,更换血脉继承,重则灭其族,毁其宗庙!”
  崇祯对此无感,南洋太遥远了,那边发生的事情远离大明中心。
  崇祯继续看:“那对于西洋诸国,若是其控制之地发生屠华事件,那么等同于和大明宣战,这个若是被有心人利用,派人到其辖地屠杀汉人。
  到时候岂不是弄巧成拙?让百姓平白受害?”
  朱慈烺解释道:“若是其辖地出现屠华事件,大明宣战之后自然要发兵报仇,然后该地为大明管辖所有,到时候不管谁企图利用此生事,都不会得到好处。
  再说了,大明还有锦衣卫东厂安插各地,到时候自然有源源不断情报送回。”
  后面又有几个小问题,朱慈烺都逐个解释了。
  崇祯抬头问道:“你这个‘告西洋诸国和告南阳诸国书’是不是早就准备好?还有那个南洋巡航计划?
  你是怎么知道南洋将会发生动乱?将会有屠华事件发生?”
  朱慈烺沉痛的说道:“回禀父皇,不是孩儿先知先觉,而是这种事情屡次发生,平均不过数年就要发生一次。
  儿臣担心事情会继续恶化,所以就提前做了准备。
  果然咱们这边还没有准备停当,南边就开始出现异动,所以儿臣才不得不来请父皇发一道圣旨,至少能拖延震慑一些异心之人。”
  崇祯把文书递向王承恩,王承恩连忙接过。崇祯沉吟一下:“拟旨发往南洋诸国吧!”
  朱慈烺提醒了一句:“父皇,不仅南洋诸国,高丽、倭六国还有西被的诸国都要通知到到。”
  崇祯点点头:“那就都通告一遍吧。”
  王承恩下去之后,崇祯奇怪的问道:“不是说讲武堂要设立分校么?怎么最近又没有动静了?”
  朱慈烺连忙说道:“已经让他们规划了,这些地方要选址,要规划校舍,要根据不同需求配备不同的设施。还要建设。
  而极地学院今年也不方便北上,打算明年在启动建设。”
  崇祯好奇的问道:“这些学校到选址在哪里?”
  朱慈烺走到地图边上:“讲武堂这里改为大明皇家军事大学,为大明军队最高学府,依旧由父皇担任校长。
  皇家军事大学,主要培养高级军官、高级指挥人才、战略战役指挥官、高级参谋人才、后勤部队主要指挥官、还有各部队优秀学员进修,各军种合成协调指挥等等。
  皇家军事大学以后只培养千户以上的职位,而千户以下的学员进修将会由各地的分院进行承担。
  在京城南面,另外开辟一地成立皇家陆军大学。主要进行步兵训练、战术、战略、科研、参谋等等学科。
  在永平炮厂附近建设大明炮兵学院,专门从事火炮的研究、使用、训练等等。
  在天津造船厂附近成立皇家海军大学,主要涉及海军船舶制造、战斗、新船型研究、战略、参谋,海军陆战队等等。
  在京城以东通州附近成立大明后勤学院,传授后勤知识。
  在北海城设立皇家极地学院,研究大明极地作战方法。
  在西北酒泉附近成立大明皇家西北学院,专门研究西北地区作战问题。
  在河套成立大明皇家骑兵学院,研究骑兵作战。
  在青海湖边成立大明皇家高原学院,研究高原作战。
  在大理成立大明皇家雨林学院,在宜宾成立大明皇家山地学院。
  这就是大明三所大学,八所学院的总体规划,这些学校有些还不太合适,以后会根据需要在进行迁移。”


第624章 成也军功爵,败也军功爵
  崇祯听着一下子分成那么多份,心里有点担心:“这么分法,是不是太零散了?怎么保证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
  离得那么远,就算有问题,咱们也发现不了,教的不好也不容易改正?”
  朱慈烺对此倒是不担心:“父皇,当初讲武堂从无到有,一点点发展至今,也没有担心教学问题啊。
  这些学校其实前期主要承担的是研究和统计工作。
  首先是生存方面,收集这些地区的各种数据,寻找当地百姓经验丰富的猎人牧民等等构筑起生存基本知识。
  然后总结各种经验,把这些经验进行科学化的总结,最后推广开来。
  再然后是作战方面,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需求,研究不同的武器需求,再根据环境研究不同的作战方法。
  大明不需要他们有多么优秀的水平,咱们只需要让他们少犯错,多总结经验。
  然后就是不停的演习,不停的推演,小股作战,这样打着打着,不就总结出经验来了么。”
  崇祯点点头:“上次你跟朕说的那个改革军功爵制度,军功爵制度,秦之暴政,大明若用,岂不是于暴秦无异?”
  朱慈烺笑着说道:“父皇,秦虽残暴,但秦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借鉴,车同轨,书同文,等不说,军功爵制度就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激励士卒手段。
  实际上秦虽然施行军功爵,但是军功爵并不是秦之发明。
  在战国时期,魏国实行军功爵制最早,所以战国初魏国以武力称雄一时;楚国自吴起变法,实行军功爵制以后,数年之间便“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国势大张。
  秦国只是因为军功爵制最完善、最合理,赏赐最重,赏罚也最信,所以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最强。
  所以军功爵本身并没有错误,鼓励士卒征战立功,这能有什么错?”
  崇祯犹豫的问道:“朕最近再读历史,军功爵制度自汉开始崩坏,隋唐时演进为府兵制,到了唐中期,田地赏赐无所出,府兵制崩坏,不得不以募兵代替。
  从此可以看出,军功爵制度,需要赏罚,赏赐之物无非田地、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