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3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此可以看出,军功爵制度,需要赏罚,赏赐之物无非田地、粮食、宅院等等,大明虽然国土广大,但是立朝三百年,以无一寸无主之土地。
  就算今年夺回了辽东开发了奴儿干都司,但是这些地方多为边塞苦寒,且不说这些人愿不愿意去。
  就算他们愿意去,天长日久,那些土地分完之后,大明又当如何?
  数百年之后,大明难道要再走废爵改募兵之策?
  再说军功爵也未必有用,秦用军功爵,不还是二世而亡?”
  看来崇祯确实做了很多功课,上次朱慈烺只是顺嘴一提军功爵,没想到崇祯当时没怎么表示,确暗自记在心里,并且查阅了资料。
  朱慈烺拱拱手:“父皇说得对,军功爵制度需要赏赐东西才能鼓励士卒争相立功。
  秦之失并不是因为军功爵制度不行,而是因为军功爵制度太强大了,导致影响了国政。
  而且秦也不是二世而亡,秦作为一个政权存续了六百年之久,只是吞并六国之后,才因为消化不良导致灭亡。”
  崇祯一听就奇怪了:“军功爵制度太强?作何解释?”
  朱慈烺解释道:“秦之军功爵,讲究的是‘功自耕战出’。军爵更是和杀敌人头数挂钩,百姓获得赏赐土地等等都跟战争有关。
  这也就造成了,无战争,就无功劳,没有功劳土地金钱爵位就无从谈起。
  这就导致全国上下,人人好战,人人求战,自秦灭六国后没有一刻停止打仗,没有一刻停止对外扩张。
  这也就导致了其主力部队大多在边塞参战,这才要征发民力不断运粮运物到前线,民力消耗甚巨大。
  而士卒征战四方又导致国内空虚,乱民蜂起时,各军官不想着防守重要关隘等待援军,而是一心求战,四处出击。
  本来兵力就不足内部空虚了,士卒还四处出击,这就导致被各个击破,到最后面对刘邦项羽之时,只有奴隶和苦役临时编组军队。
  论秦之灭亡,儒家喜欢谈暴政,谈仁义,但是在儿臣看来,这不过这群人为了抬高自己,编造之词罢了。
  秦陈胜吴广之乱起于秦二世元年七月后,秦灭亡之时乃是秦二世三年十一月。
  从乱起到灭亡仅仅两年左右,这中间又经历了嬴政驾崩、公子扶苏蒙恬等等被杀,朝堂内斗、二世被杀,子婴即位等等事件。
  可以说,秦完全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被偷袭而亡。
  嬴政驾崩导致朝局动荡,国家反应时间变慢。
  公子扶苏和蒙恬被杀又导致秦朝堂和军中被大规模清洗,导致军队调动不灵。
  各地军队还在惶恐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朝堂上又内斗不止,中枢忙着争权夺利忽视了各地乱民,李斯被杀之后又是一次清洗,导致中枢再次混乱。
  等到发现问题之后,在想扭转,已经来不及了,况且到秦亡之时,秦国中枢之乱也并没有停止。
  所以秦之亡完全是秦绑住自己的手脚去跟关东六国之余孽乱民作战。
  若是秦军皆在中枢,六国如何敢叛乱,若只是内斗不止,六国只要入不了函谷关,到时候其内部矛盾激化,必然自乱阵脚。
  待到秦国内部稳固之后,再出函谷关,那么关东六国将再归大秦矣!
  所以秦可以说‘成也军功爵,败也军功爵’。”
  崇祯听完朱慈烺的讲述更是震惊的无话可说:“既然军功爵有如此危害,那么你为何还要推动的明用军功爵制度?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干么?秦不能控制军功爵,大明就能控制了么?”
  朱慈烺笑着说道:“大明自然是吸收其有点,避免其缺点,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唯有从历史中学习经验总结教训。
  秦之军功爵制度,其不管制度在好,但是其中枢之中没有相应的军队调度使用办法,军队使用全凭帝王喜好,朝臣意愿。
  而大明现在设立参谋制度,是从大局从总体上安排大明兵力,安排大明战事,绝对不会出现内部空虚之事。
  再有大明比之秦,内部已经一体一心,内部更是稳定,百姓轻徭薄赋,父皇更是高瞻远瞩,立下‘天朝田亩永不加赋’的圣训,百姓赋税降低。”


第625章 功自训战出,爵自开疆来
  崇祯终于开始接受朱慈烺搞军功爵:“那要是搞军功爵,大明的军功爵应该是怎么样的?”
  朱慈烺自信的说道:“儿臣计划的大明军功爵制度一句话概括‘功自训战出,爵自开疆来’。
  把功和爵分开,爵位分为镇字国公、定字州公、开字县公、县侯、万户侯、威字侯、征字伯、平字伯、开字伯、一等至三等子爵、一等至三等男爵、勋十六级。爵位可以继承,但是必须要每代降一等。
  而所有爵位最后降低到勋爵之后,将不再降低,勋爵除了名位之外,将不再享受国家俸禄。
  但是其每五年可以向皇家学院推荐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可以是他们家的爵位继承人,也可以是其他人。
  勋爵为最低之爵位,除得爵之时封赏之外,帝国将不再承担其余的封赏和俸禄,但是所有勋爵都有每五年推荐一个学生到皇家学院学习的名额。
  勋爵之上的爵位,则依照等级封赏俸禄等递增。
  爵位必须由开疆拓土之功劳方能获得,没有开疆拓土则不获得爵位。只能获得功勋。
  功勋分为将五等,校尉四等,尉卫四等,士四等,兵四等。共二十一级。
  其中功勋除了跟功劳挂钩,还跟指挥的军级挂钩,但是爵位确不跟军级挂钩。
  军队指挥作战之时,只根据功勋位来确定上下从属关系,爵位只能用于军队之外。
  作战之时朝廷如果任命则按照朝廷任命划分从属,如果朝廷无任命,或者部队打散,失去指挥机关等等情况,下级功勋者必须服从上级功勋者指挥。
  功勋位为终身制,但是确不能传下一代,功勋主要奖励相应的职位津贴和一次性奖励银钱,一般不奖赏土地等。
  只有获得爵位,拥有开疆拓土的功劳才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奖励。
  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因为土地不足而引起将来赏无可赏的局面。
  而功勋位紧紧是作战或者训练演习优异时获得,且跟银钱挂钩,不继承,即能保证其进取之心,又不至于滥发。
  而之所以在军中以功勋位定尊卑指挥而不是以爵位定,也是考虑到一些爵位继承人未必会有相应指挥才能。
  军队自然要用专业人才,而功勋位最能代表其的才能,因为爵位可能来自祖宗余荫,但是功勋位一定是他们自己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
  崇祯听的有点挠头:“你这又是爵位,又是功勋位,还有相应的官职级别,是不是太复杂了?为何不化繁为简?”
  朱慈烺嘿嘿一笑:“父皇,这样省钱啊!”
  崇祯一愣:“省钱?”
  朱慈烺点点头:“父皇您想,要是一个人立功了,我们既可以提升他的官职,也可以提升他的功勋位,还可以给予爵位,或者给予物资上的奖励。
  只要四样给一样,这些士兵也就满足了,统一在一起,就不能搞这么多级别了。”
  崇祯心里面盘算着:“但是你这好像并没有解决秦军功爵制度的弊端,若是各军为了获得爵位无休止的发动外战,大明不是一样要消耗国力?
  然后就是各地战争时,怎么保证大明内部一直不会空虚?”
  朱慈烺解释道:“因为大明有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制定国家战略,不再是以一人之喜好,而是几十乃至数百人不停分析总结出最优解。
  这样既能确保少数人头脑发热犯错,也能保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情况发生。
  至于无休止的发动外战,这主要有两个限制,一个是父皇的圣旨,只要父皇保持清醒头脑,自然就不用担心他们乱来。
  第二个就是预算限制,大明每年的军费是提前计划好的,是有限的,不是像以前一样,想花多少就花多少。没有了加税,再上折子要。
  而预算的编制也不是他们要多少给多少,预算是根据大明明年的收入,还有各种需求的平衡最后定下的数字。
  所以大明的军队,想要发动战争,其战争规模和战争计划要父皇批准,还要受到预算限制。
  这样就避免了这些人盲目打仗的发生。”
  崇祯眯着眼睛,崇祯觉得,现在军队越改他越看不懂了,太子好像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大到他这个皇帝都觉得自己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而不再是棋手了。
  其实在崇祯看来大明的军队制度已经足够完善了,完善到他这个皇帝想要插手军事都感觉无从下手。
  参谋部里面一大帮子年轻军官,对他这个皇帝是毕恭毕敬,但是确没有一个是那种忠诚的唯命是从。
  崇祯知道,人心是经不起试探的,一旦他开始试探,那么可能就会导致皇帝跟太子系的间隙。
  在崇祯还没有研究明白这个制度的运行机制,没有找好插手的地方的时候,自己这个儿子又过来告诉自己‘制度还不完善,还要改革!’
  崇祯心里是慌乱的,他还年轻,还没有到而立之年,满打满算他今年才二十八岁,他还不想退休。
  就算按照大明皇帝的平均寿命四十岁左右来算他还能在干十多年呢。
  但是现在明明大明内部安定江山稳固,他当皇帝都有种风雨飘摇的感觉。
  儿子太优秀了,他这个皇帝当的不踏实啊!
  有心不同意军改,但是想着太子热切的模样,在想想那些参谋们为了军改制定了详细的政策。
  自己要是不同意,军队那边热切等待的人会不会很失望?军队会不会进一步离心离德?
  朝堂上反对太子的呼声一波接着一波,反对穷兵黩武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这其实要是没有皇上的默许,怎么会这样?
  可能崇祯自己都不知道的时候,那些善于揣摩圣意的人已经看出了皇上的心思。
  但是很明显,这么多人跳出来,也没有压制住太子,甚至现在太子已经有脱离朝堂自成体系的趋势。
  一旦人家不需要你,你就是在叫嚣也威胁不到别人。
  崇祯神情复杂:“皇儿,你过完年之后还要北上么?”
  朱慈烺奇怪的看了崇祯一眼,不是聊军功爵制度么?怎么又绕到北上的问题了?
  朱慈烺拱拱手:“今后五年大明将会尽量减少战争,唯一的摩擦地点就在北疆了。
  北疆既要建设又要和沙俄作战,而且这些战争动辄决定数百万里国土的归属,儿臣要是不去不放心,也不甘心。
  再有就是去往美洲的道理也打通了,儿臣想连那边一起管着。”


第626章 王不见王
  崇祯在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如果太子不在京城,那么崇祯的压力也会小一点。
  既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还不如这样王不见王,你去你的域外经营,而我继续守着大明国内。
  崇祯沉吟一下说道:“既然如此,那这事就在你走之前办好吧。”
  出了暖阁,朱慈烺一时间沉默下来,他并没有争取让崇祯立刻同意军功爵制度改革。
  实际上爵位制度目前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例如对于原有爵位的认定,对于原有爵位的定位。
  认定是一个麻烦的事情,既要考虑其祖上功劳,又要考虑其本身的功绩,最后爵位还不能降等。
  要不然你一个公爵因为没有功劳你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