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旅明-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何事情,在缺乏中间阶层骨干的情况下都无法推动起来,哪怕是拥有无穷财富和知识的穿越众——他们堆在库房的财富和藏在大脑的知识缺乏合适的人才链来变现。
  最终被现实打了脸的某些人,只能老老实实从头开始,筚路蓝缕,手把手亲自培养基层干部。
  这里所说的基层干部,自然也包括了军队的基层军官。
  事实上比起别的行业来,军队对低级军官的需求更加迫切。穿越来的军事人才就那么几个,要训练一支人数不断增加的近代化军队,离开有文化的低级军官那是不可能的。
  看着还在军校和小学里学习课程的那些“未来花骨朵”,情知远水不解近渴的穿越者们,于是不得将“师傅带徒弟”这种古老的培训方式捡了起来。
  各行各业,包括军队在内,所有的穿越者在早期,都挑选出来了一些成年土著,以亲随和类似于勤务兵这样的身份带在身边,白天上班晚上亲自补课,真真是含辛茹苦言传身教,这才有了穿越势力第一批速成的社会骨干。
  肖参谋也是这批人其中之一。
  身为陆军司令韩小波身边最早的勤务兵之一,童生出身的肖其乾就是陆军里的“天子门生”。他不但根底硬,难得是学习能力也很强,短时间内掌握了诸多穿越众带来的新军事理论,是优秀的参谋型人才——这一点在眼下莽夫遍地的军队当中尤其珍贵。
  这一次他被派来担任参观团向导,也是“上面”的培养之意。毕竟现在也没有驻外武官的位置,要提升优秀军官的综合能力,总要找一些方方面面的任务让他们做。
  ……
  观摩团穿过城门,回到了明国一侧。这之后众人又沿着临时被夯实的煤渣路往北方走了不到半里路,便看到了今天的主要目标:战地医院。
  战地医院是穿越众领先时代的独特产物。相比于大炮和军队,很多不懂军事的土著,其实更容易在后勤方面看出一支军队的虚实,而这正是穿越众组建观摩团的目地。
  十七世纪地广人稀,原本离开关闸半里后,便是杂树林和灌木丛。现如今这些植被已经被清理干净,战地医院的位置就坐落在这里。
  入目处首先是一片整齐的绿色帆布帐篷,以及荷枪实弹的卫兵。
  帐篷很宽敞,总数大约有二十来座,被脚下的石灰线整齐地分成了四个方格。每一座帐篷按照后世习惯,门前都有一个白底大红色的十字图案。
  当白申明白老爷踏进“医馆”后,他第一时间注意到是脚下。
  白老爷上好的小水牛皮鞋此刻踩着的,是一层黑色毡布样的物事。不过说是布吧,此物却又微微发亮,其上仿似涂抹了桐油。
  看到白老爷关注脚下,他身旁的肖参谋微微一笑科普道:“按照规定,为了防虫防潮,临时战地医院的地下都是先铺一层石灰,然后再铺上牛毛毡。此物轻便不说,还有隔水防虫的功用,是在厚纸两面覆了一层夷州出产的沥青。”
  “嚯,如此说来,此物倒也可以上屋顶喽?”
  白老爷不愧是做杂货生意的,一听牛毛毡轻便能防水,当即联想到了其他地方。
  肖参谋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白老爷高明!台湾那边多雨潮湿,此物的用处,正经便是在屋顶!”
  白老爷闻言满脸笑意,嘴上说着肖参谋谬赞,然而他心下已经决定,回头先进一批牛毛毡摆在自家铺子里卖一卖再说……
  就在白老爷给自家找饭辙的当口,其余的老爷们却已经在这顶大帐篷里转悠起来。
  由于还没有正式“接客”,所以帐篷里眼下只有两个穿着绿色长袍,戴着棉布口罩的男护士在整理器械和设备。亮晶晶的器械老爷们也看不懂,唯独能看懂的,大约就是地上摆放的两张移动式手术床了。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无巧不成书。
  就在老爷们有点无聊地时候,节目来了:一群民工抬着一个浑身血迹的工友从大路上跑了过来,老远就大声嚷嚷起来:“郎中郎中救命啊!有人被索条打啦!”
  这一吵吵,原本显得安静的战地医院顿时犹如开水锅一般沸腾起来,进入了工作模式。
  很快,几个听到喊声的男护士就从各自的帐篷里冲了出来,然后七手八脚将伤者抬上了床车,推进了帐篷。
  看到战地医院居然顺利接纳了一个穷苦民工,参观团的老爷们这下纷纷来了精神。身为积极分子,大伙之前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夷州神医开膛破肚的能耐,今天看这阵势,弄不好就能亲眼见一见了?
  下一刻,门帘打开,赤坎医院院长董强,带着一群男女学生走进了帐篷。


第548节 明国军民的准备(二)
  掀帘子进门的董神医仿佛自带消毒光环,帐篷里原本看热闹的明人瞬间鸦雀无声,一时间场上只剩下伤者痛苦的嘶吼声。
  古代虽说信息流通速度慢,但那是科技原因造成的。事实上古人对于朝堂中各种人事变化的敏感度一点也不比后世低。
  以明清两朝公开在书店售卖的《缙绅录》《鼎甲册》等等书录来说,这本质上就是实时更新的官员名册。尤其是出自两京书坊的缙绅录,发布时间几乎和吏部同步,堪称动态实时线下更新,飞一般的速度。
  这里面还有个趣闻:当时纸张昂贵,所以书店售卖的缙绅录有时候就会出现“补丁”。就是说当只有少数官员调整位置的时候,书坊为了节省成本,就直接将几个新名字在原书上涂抹挖补一番后当新书卖……顾客纷纷表示理解,情绪稳定。
  而在穿越者这个位面,当以曹氏为代表的强横势力,强势插入南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城后,之前远在夷州的迷雾便一夜间散去。
  土著明人,至少是土著精英们,在意识到当下广东局面,并且近距离接触到穿越者后,这些传奇般崛起的人物来历名号,很快就被有心人收集总结了出来。
  虽说不能给表面上没有功名的穿越者安一个缙绅的名头,但是这并不影响土著出版和缙绅录等同的“英雄谱”。与此同时,根据穿越者在早期发布的一些有关自家来历的简陋解释,一份公认的,由土著自发脑补齐全的大明版演义故事也开始在市井间流行起来。
  故事的模板当然脱离不了明人喜欢的话本评书这种模式。大概内容就是:当初曹总兵还是曹海商的时候,早有大志。于是在某年某日,便有三百六十一位好汉(上应周天星斗数目)相约在南洋海岛聚义。时人以曹川雄才大略义薄云天,便公推曹哥哥为首,坐了这头把交椅云云……
  收集穿越者的资料是必然会出现的社会现象。
  无论名义如何,事实就是,人数稀少的穿越者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力量。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换句话说,社会有了需求。
  时至今日,除了一部分远在台湾,平时默默无闻的技术宅之外,其余大部分需要和明人打交道,尤其是陆续来到广州的穿越者,很多都已经被明人所熟知。
  所以在白举人这些已经上了船的友好人士眼中,负责治病救人的董强并不是什么陌生人……好歹也是神医安道全那个级别的好汉,人物标配的打油诗也是混到一首的。
  不说那明人式打油诗,就是白举人他们现在家里有人生病,那也是第一时间去新区医院“求药”的,所以今天当董强董院长进了帐篷后,场面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
  进门后扫了一眼帐篷内,看到这么多人,董强不由得微微皱了眉。不过作为一手组建闽粤医疗系统的高级穿越众,他现在早已是用上位者的目光来看待问题了。所以除了皱眉外,董院长只是简单问了两句伤情,然后将送人的工友都赶了出去。至于白举人他们,就当没看到了。
  清理掉“闲杂人等”后,董大佬一挥手,接下来就是医学生们的工作了。只见年轻的学生们“呼啦”一下就围了上去,七手八脚摆弄起了伤者。
  要说这个年代的医学生还是蛮幸福的。他们不用像后世的同行一样,几年医学院后去医院实习,连个缝肚皮的活都捞不到。
  在穿越者手底下当学生,有的是活人死人给大家练手。而且不管手艺如何,病人以及家属是绝不会医闹的。理论知识只学习了一两年的学生,在实战经验方面都已经是老手,至少日常的外科小手术,对他们来说不是难点。
  不过今天这位伤员的伤势比较重,明显超过了学生们的治疗能力。所以在完成了外围的清理工作后,需要大佬出马了:“院长,伤员腹部有深创口,大量出血。”
  “嗯,注射吗啡,准备手术和验血。”
  到这时候,董强只能挽起袖子自己出马了。
  话说这位伤者也算是个倒霉鬼,他是被工地上崩断的钢索甩过来后,硬生生抽开了腹部,切出了一条十五公分的创口。所以当塞住肚子的布巾拿开后,伤员的腹部便大量开始往外冒血,连青色的肠子都流了出来。
  这种伤势,在旁边那些一声不吭的明人老爷们看来,基本就没救了:别管是刀子砍的还是钢索抽的,这不就是肠穿肚烂吗?
  然而这种伤势在后世真不算大事。比起各种心脏手术和脑外科手术来,腹部伤口的急救手术在正规医院的档次并不高。以董强的手术水平,做这个还真不是难事,哪怕这是在十七世纪。至少董强今时今日做手术时所拥有的器械药物以及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白求恩同志当时的条件了。
  接下来,就见董神医一步步开始操作。他先是在伤员腹内寻找出血点,然后顺序止血,再翻找出受损的肠部位,清创切除,之后对接缝合,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野战医院提前预备好的“献血员”也派上了大用场。
  这些提前被测好血型的人的身份都是工人。他们最近不用上工,都是被好吃好喝养起来的。一旦战事开启医院正式运转,他们就要负责给伤兵提供即时的输血服务。所以说今天这位伤号也算是走运,他无意中成为了检测野战医院手术运转的小白鼠,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今天这场手术,总共有三位献血员轮流给伤号提供了1000多CC的同型血。献血完毕后,血牛每人可以领到几块曹大头,还有用来补身体的两只鸡两只鸭,以及一星期的带薪假。所以没有轮到的其他人都眼带羡慕地看着幸运儿提着鸡鸭离开……
  一旁参观团的老爷们眨巴着眼睛,同样看得咂舌。
  无论是令伤号不再挣扎的“麻沸散”,还是那犹如缝衣般的外科手术,抑或是看上去都懂,但是总觉得没那么简单的“输血”,都令老爷们大开眼界。
  “江阿娣,这台手术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老师,是第一时间找到出血点。”
  “那么术后呢?”
  “防腹腔感染。”
  “嗯,不错,你来关腹。完事打一针磺胺,密切观察感染情况。”
  40分钟后,原本明人眼中必死无疑的伤号,在董院长的妙手下,已经完成了手术过程,就剩下缝肚皮的小活,变成了大佬奖励学生的礼物。
  而白举人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钦佩之情,一脸仰慕地对正在脱手套的董强拱手说道:“高明,实在是高明!生死人肉白骨啊,董神医不消说,吾辈叹服!”
  “嗯,看预后吧,还有感染关要过。”
  董大佬虽说天天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