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旅明-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议员们就明白了过来:“铸钟的业务停了吗?”
卜加劳有点伤感地欠了欠身:“事实上,早在三个月前,所有的铸钟业务就停止了,先生们。”
事物都是在不断互相影响和变化的。在穿越者这个位面,卜加劳炮厂的日子并不好过。
首先,早在2年之前,历史上一直从日本进口铜料的澳门,就被穿越众截断了物质通道。
当时穿越众利用生丝出口权拉拢了日本大商人,然后一举通过日方高层切断了荷兰和葡萄牙人的进货渠道。
在这之后,随着穿越势力日益强大,巡逻舰遍布海峡东西,日本人的铜银矿条也愈发过不了这一关,统统被穿越众截留到了台江码头。
于是,澳门葡人方面的铜矿来源就日益匮乏,只能靠从明国走私和印度方向来补充。这就造成了卜加劳炮厂的业务萎缩。
然后在最近的半年内,随着“曹葡”两方的关系日益恶化,卜加劳炮厂便干脆停止了铜钟业务。葡萄牙人不是傻子,既然这个位面军事压力大增,那么有限的金属资源就一定要调配在备战方面。
走过空荡荡的工棚后,前边不远处就是热火朝天的铸炮车间了。
堆积着大批木炭、铜料铁料的车间里,到处都是灰蒙蒙的颜色,呛鼻的空气中漂浮着令人窒息的粉尘。来到这里之后,老爷们纷纷用自己的丝绸手帕掩住了口鼻。
大批光着膀子,脸上蒙着布巾的工人正拿着各种工具在铸炮。他们将熔铁炉中的铁水和铜水引流到地面摆放的模具中,然后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用古老的泥模铸炮方式,生产出一门门青铜和铁炮来。
“明国工人还没有离开吗?”
看到工人里还有不少黄皮肤,留着发髻的明国人,身为澳门市议会书记官的安德拉德,不由好奇问到。
“是有一部分明国工人离开了。”卜加劳点点头:“但是留下的还有很多,毕竟炮厂给他们增加了薪水。您懂得,回去的人会面临失业……在明国生活有很大压力。”
“火炮的准备情况怎么样?”
一旁负责实际战备的施维拉总督这时候有点不耐烦的插言了。身为这场战争葡萄牙人一方的总司令,他最近亚历山大。司令大人这会没功夫去研究明国工人的生存压力,而是直接问起了自己最关心的方面。
“总督大人,除了已经交付给各个炮台的订货之外,最近一个星期,炮厂又赶工了20门各种磅数的火炮,其中包括6门18磅青铜炮和2门24磅炮。”
“很好,这是我今天听到的唯一一个好消息。”
总督留在脸上的大胡子翘起了一个角度:“还能提供更多的青铜火炮吗?尊敬的卜加劳先生,你知道的,我们的对手同样拥有品质优秀的火炮,之前在外海的炮舰上已经表演给我们看了。”
“大人,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用最后一批铜料制造的火炮了,大概有十五门左右。”
卜加劳伸出手臂缓缓一挥:“炮厂很久以来都无法得到足够的铜料,只能增加铸造铁炮的数量。不过,我们的炮弹是充足的……明国的走私商运来了很多生铁。”。
“尊敬的先生们,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施维拉总督闻言大声说道:“这场战争如果按照我们的构想,这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需要大量的火炮来带给明国政府无法承受的伤亡,这样才能得到一份体面的战后协议。”
“会有援助的。”议长拉罗这时给总督吃了一颗定心丸:“议会的代表现在已经和菲律宾的总督大人见过面了,按照船期计算的话。西班牙人肯定会援助我们,失去了这里,他们同样蒙受损失。”
……
巡视完卜加劳炮厂闷热的车间后,大约是想换换空气,于是绅士们又来到了风景美丽的大炮台。
大炮台坐落在后世的大三巴牌坊一侧,位于澳门半岛中部一座海拔52米的小山头上,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
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早在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这里就开始修建了。
虽说小小的澳门城内外有好几座炮台,但是大三巴炮台规模最大,位置最好,驻军实力最强,这里毫无疑问是澳门城的防御核心。
十七世纪的澳门大炮台,具有非常实际的军事意义,和后世的旅游风景区还是有区别的。
虽说上面同样有大片空地,但是缺少绿荫和参天古树。另外,现在的炮台上并没有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譬如耶稣会的古塔。事实上除了一圈用来驻军的低矮砖房之外,炮台内部并没有多余的建筑。
从规模上看,大炮台其实就是一座袖珍小城。边长约为100米的炮台,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墙身建基于3。7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水泥固化,非常坚固。
大炮台墙高约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宽。女墙高约2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
历史上的大炮台,只在东南墙两角设有碉堡。而面向明国的西北墙身,女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是葡萄牙人表明其专注于外海防御,以及对当时明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然而在这个位面,一切都不同了。
早在一年前,大三巴炮台的西北女墙就断断续续得到了加固和增高,并且设置了炮位。
到了最近一段时间,葡萄牙人不但在西北方向的炮台外围挖好了地基,盖好了和地面齐平的砖墙,还准备了大批建筑物质……这里面还有他们高价买来的红砖和水泥。
然后从接到最后通牒的那一天起算,6天后的今天,大三巴炮台面向明国的一面,已经凭空多出了一座坚实的碉堡。顶部的女墙炮口上,也多出了一门门闪着青光的炮口。
当绅士们来到炮台上时,士兵们正在忙碌,做着战争前的准备。
驻守在大炮台上的士兵,可不是那些水平参差不齐的雇佣货色,他们是葡萄牙正规士兵。
这些士兵统一穿着褐色短上装,夹克以及衬衫。他们脖子上打着一根宽领带,下身是短裤、绑腿和皮鞋。所有士兵头上都戴着西式宽沿软帽,并且在帽子上有白色或者金色的装饰带。另外,帽子上插着鲜艳羽毛的,是军官。
整个大三巴炮台上驻守的士兵,由于战争的关系,已经扩充到了400人。
这些人里面包括了200名驻守炮兵,还有200名由火枪手和长矛手组成的近卫部队。
另外,就在炮台后不远的澳门城里,还有增援通道,随时可以向炮台方向增兵。
这一座充斥着不规则线条的大型棱堡,是葡萄牙人的信心所在。
第547节 明国军民的准备(一)
就在葡萄牙绅士们积极备战的同时,有一群大明绅士也在和他们的弗朗机同行做着同样的事。
莲花茎关闸脚下的码头上,白申明白老爷等十余位“进步”人士下了船。
话说自从有了莲花茎关闸之后,这一处十七世纪的原始海关,就和后世一样,逐渐在关闸内外形成了热闹的集市。
毕竟每天都有货物和日用品,以及粮食蔬菜和人口要通关,那么关闸上的兵爷自然是要花时间抽检一番的。这样一来,关闸背后自然就出现了供人等待歇脚的茶摊和牛马大棚。
然后渐渐地就有了一些小旅馆和民房以及鱼栏和菜场,再往后,连半掩门这种服务业中的战斗机也有了。
不过白老爷一行人今天来到关闸后,发现城门内外已经被军管,所有闲杂人等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士兵和大批穿着靛蓝号坎,帆布鞋,手持各种工具,光头戴着草帽的民工。
光头民工们此刻正在忙碌。他们迅速将一间间房屋推倒,然后把残骸用推车拉走,清理出城门前的空地。
这些违章建筑的拆迁速度很快,盖因其多数是用草木搭起来的临时棚子,其中质量最好的也无非是用砖石磊了地基的板房。所以民工们只用了一上午时间,就把关闸内外的所有建筑推平。
当白举人他们在午后来到莲花茎关闸时,这座低矮的城门楼,已经恢复了当年初建时的荒凉景象。除了关后的码头外,其余关前关后陆上一片白地。
随后,白举人他们在几个年轻军官的陪同下,登上了关闸。
在这之前,明廷是有在关闸设把总一员率官兵把守。而此刻的关闸上,把总和提着长枪的明兵已经不见踪影,换上的是穿着后世军装,手持步枪的新式军人。
城楼上视野开阔,能清晰地看到对面那个即将陷入战火的小岛。不过视野所及的范围内,目前除了一片静怡外,肉眼并不能观察到什么战争气氛。好在上城楼观景本来就是个过场节目,草草远眺完濠镜澳,再俯瞰一番拆迁后的白地,负责接待的肖参谋就把老爷们请下了城楼。
观摩团今天过来,当然不是看民工如何拆迁的。
对于即将到来的这场战争,“军事搭台,政治唱戏,展示软硬实力,震慑土著精英”这才是穿越众的预期目地。
来自未来的人,太明白“宣传”这个词的力量了。
既然下一步有意于广东,那么如何用宣传这种代价最小的手段来消弭土著的抵抗意志,这场战争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就和之前曹某人轰轰烈烈从白鹅潭出海去剿灭刘香,从此广州人民知道了有位曹大帅一样,这一次是照猫画虎,属于更加大型的宣传活动。
至于小小的澳门……如果单从军事层面讲的话,穿越众是有很多办法秒下的。只不过那样一来,就白白浪费这次在家门口SHOW一把的机遇了。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今天的观摩团,以及近日出现在广州府民间的战争宣传。穿越众希望有条件的土著到时候都来看打仗,这样才能给闽粤地区的人民强化那个不能明说的暗示——慎重选边,他日朝廷不足持。
……
从关楼下来后,胸前别着资历章,穿着一身橄榄绿正规尉官服的肖参谋,微笑着示意参观团的老爷们往关后步行。
肖其乾肖参谋身材消瘦,白白净净,待人接物一脸春风,颇有接待经理的风范。然而此人看似平常,却是童生出身的正牌军官,目前隶属陆军参谋部,是陆军的“家生子”,前途无量。
话说“家生子”这个概念,其实早在夷州开拓时期,就广泛存在于穿越势力的各行各业中了。
一开始有了块地盘,就准备甩开膀子,狠狠种几年田然后出洞吊打各路妖魔鬼怪的穿越众,很快在日常生产中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基层干部。
挖土盖房子的民工被一船船送来,这些人三天就能上工,然而穿越众缺乏能看懂房屋建造图纸的工头。
笨手笨脚的青工,培训个把星期后,也能上手用木工机床切削原木。然而穿越众最缺乏的,是能看懂工艺文件的工段长、车间主任。
基层干部才是一个政权的骨架。
土共当年要不是在延安时期就大力培养基层干部,后来接盘哪有那么顺利。
这种在后世完全体验不到的困难,几乎要了雄心勃勃的穿越众老命……什么,连个包工头都找不到?不是说大学生多到去扫公厕了吗?
任何事情,在缺乏中间阶层骨干的情况下都无法推动起来,哪怕是拥有无穷财富和知识的穿越众——他们堆在库房的财富和藏在大脑的知识缺乏合适的人才链来变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