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词鉴赏辞典-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栽谛淳啊1贝Γ敢背牵ń窠樟舷囟捍馔蹂ㄔ诖艘绷肚冶鳎换匆踉谄浔泵妗
  接着,作者抒发他对于收复失地、抗战北伐的具体主张。一是:“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收复中原是人心所向(天意),只是缺少象晋代祖逖(字士雅)、刘琨那样的爱国之士。二是:“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要再三拊击那堆成八阵图的石子(指备战),与诸葛亮般的战略家酌酒细论。隆中一老,指诸葛亮,他早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顽石,指诸葛亮曾垒石列战阵于江边,即所谓“八阵图”。见《东坡志林》及刘禹锡《嘉话录》。杜甫有《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最后,作者以“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结束词篇。说明如夏日大旱需甘霖一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国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上,把他们从金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充分显示出作者对北伐的重视,并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程珌是辛弃疾的好友,曾有《六州歌头》一首,题为“送辛弃疾”,说明两人的友谊,他的词风也与辛词相近,这首词也可足资证明。(贺新辉)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婉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下片赞梅。把梅栽在“竹篱茅舍”也罢,把梅栽在“玉堂琼榭”也罢,它都不改初衷:“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作者。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蒲仁)
水调歌头
  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戴复古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这首《水调歌头》有小序曰:“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李季允是什么人呢?原来是一个有抱负的爱国者,名埴,曾任礼部侍郎,沿制置副使并知鄂州(今湖北武昌)。吞云楼是当时鄂州一名楼。戴复古自称“狂游四海,一向忘家”,但却没有忘国,而且有“一片忧国丹心”。在那山河破碎的南宋后期,他还热切地希望“整顿乾坤”,统一中原。这首《水调歌头》正是他与知心朋友倾吐心曲之作。希望──失望──愁恨,构成这首词激昂沉郁,豪放悲壮的风格。
  上片写坐失良机之恨。开篇两句写吞云楼的雄伟之势。“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轮奂,高大貌。《礼记·檀弓下》:“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词中用以写这楼高耸入云,如立半天之上,或许“吞云”之名亦由此而来。其雄壮之势压倒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以“南楼”作衬,更显得“吞云楼”之雄伟壮观。这个开头气势大,意境阔。按常理顺写下去,就该是登临览胜了。可接下去却是笔锋一转,“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象作者和李侍郎这样的爱国志士,登上此楼,还念念不忘筹划边防,北伐抗金等大计,并无多少心思去揽胜。“岂欲”一词,甚富情韵,蕴含着满腔心事。再来一句“浪说胸吞云梦”,再强化这种感情。这里借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乌有先生对楚使子虚夸耀齐地广阔的话:“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连这么旷阔壮观的美景都且慢去说,无心欣赏,为什么呢?因为有“残虏”在,神州大地,半壁河山还在敌人铁蹄下。“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这两句有力地抒写了爱国志士北伐抗金、统一中原、光复国土的美好理想。“直把”“气吞”用语苍劲,一个“望”字,饱蘸激情。前边“岂欲”“浪说”两句写面对美景而不动容,正是有力地托出“直把”一句写心存大志胸怀国运的崇高情怀。一抑一扬,回肠荡气。情绪由沉郁而激昂。但至此文思又没有再高扬下去,而是笔锋又一转:“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南渡百年以来,多少北伐中原,统一中国的大好良机,都被投降派葬送了。投降派得势,抗战派受压,爱国者被害,“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残酷的现实,使多少爱国志士“气吞残虏”的希望一次一次破灭了!于是,从希望到失望,那能不“恨悠悠”呢!这一结句是上片的感情凝聚处,是在大开大阖、抑扬跌宕中最后的落脚点。
  下片写雅志难酬之愁。这是紧承上片末句“人事恨悠悠”来抒发的。如果说,上片是从眼前景物落笔,那下片就是从历史遗迹写起。“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这几句写了三件古人古事。唐人崔颢登上黄鹤楼,大笔挥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千古不朽的名篇,然而他追求仙景的理想当然难免幻灭,所以最后还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一愁也。汉文学家祢衡在《鹦鹉赋》中写当时有志之士希望能同自由的鹦鹉那样“嬉游高峻,栖时幽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赐予,然而汉末社会如囚禁鹦鹉的牢笼,他们的美好理想又怎能实现?只能堕入痛苦的深渊。此二愁也。一代抗金名将岳飞惨死于“风波亭”,英雄的“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宏愿永远不能实现。“莫须有”三字构成千古奇冤,留下的只是“杨柳烟锁古今愁”!此三愁也。这三层都是写古人之愁。“古今愁”三字乃全词点睛之笔,它概括了古今有志之士理想破灭、壮志难酬的新愁旧恨,是上承下启的枢纽,既与“人事恨悠悠”呼应,又与“雅志若为酬”相联。由古及今,达渡到写今天之愁。李侍郎虽有“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但也逃不脱“雅志”难酬的厄运。而作者把挽救残局的希望寄托于李侍郎的美好理想当然也就终于破灭。此今人之愁也。这么多的愁和恨,那即使登上吞云楼,面对壮丽美景,也怎么有心情去欣赏呢?只有借酒浇愁吧了。“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这是作者与知心好友倾吐肺腑之言。没这杯酒,恐怕志士们的头发早白了!这与陆放翁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情感是一致的。下片这一结句与上片结句“人事恨悠悠”相照应,同是写爱国志士理想破灭的“古今愁”;所不同者,“人事恨悠悠”是“愁”的内涵,是感情的抽象化,“双鬓恐惊秋”是“愁”的外貌,是感情的形象化。
  登楼揽胜,反而触景伤情,抒写了这么凝重的“古今愁”;而此非个人之闲愁浅恨,乃国家民族之深愁大恨也。全词意境开阔雄浑,风格悲壮苍凉,的确颇有“稼轩风”。(何瑞澄)
洞仙歌
  戴复古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戴复古仕途不济,一生清苦,四处浪游,其间,免不了产生一种落拓江湖,天涯飘泊的乡愁客怨。这首《洞仙歌》正是反映他这种心境情绪的代表作。
  上片描绘重阳好景,自叹飘零。“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以鲜明的色彩点出金秋季节。而这黄金菊蕊不是“破”在篱边园里,却是在“卖花担上”,可见是写街市繁华热闹的景色。接着点出这正是“重阳”佳节。这样的良辰好景,怎能“虚过”?可是,“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到处花团锦簇,画阁雕阑,酒绿灯红,轻歌曼舞,这么偌大一个城市,却找不着一个自己安身之所。一个“奈”字,活画出作者异地飘零无可奈何的心境,饱蘸辛酸。真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开头这样先写重阳美景,且点出“怎虚过”,按常理是不应“虚过”的。这可说是扬笔。接着以一个“奈”字,笔锋一转,逆理而行,自叹无处安身,不用说,这就“自是良辰好景虚设”,只好“虚过”了。这可说是抑笔。这样先扬后抑,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以美景反衬乡愁,倍增其愁。词中不露“乡愁”二字,可深沉的乡愁自见。
  下片写以酒乐之欢,强解乡愁。过片以白描手法直点乡思。“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煞远”、“抵死”,以口语入词,特别亲切。下句以“枉把”承接,照应上片那“奈”字。“眉头万千锁”也解不了深沉的乡思客愁,那怎么办?接着笔锋又转,“一笑且开怀”,似乎转入欢快,实则是在无可奈何之中企图借酒浇愁吧。这“笑”与“开怀”都是饱含苦涩味的。什么“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盘)蔬果”,又有什么味道呢?“把三杯两盏记时光”,只有酒入愁肠愁更愁吧!再来“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这又能解得开吗?实际上,这样的“酒肆歌楼”也不是“安排着我”的“巧处”。这下片头三句点出乡愁,明是抑笔,以下几句写寻欢作乐,似是扬笔,其实是反衬,是更深乡愁的反映。
  这首词写的似乎都是个人生活,个人愁绪,不涉及国家民族,其实他的个人遭遇,正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折射出社会的阴影。从另一个角度抒洩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对民族命运的哀叹。这也不是只属于他个人的,而是属于那个时代中有志不能伸的一类知识分子的心情,所以是有社会性的。
  从艺术手法来看,其中以乐景反衬哀愁的反衬法,以口语入词的白描手法,以及对都市佳节酒肆歌楼的生动勾勒等,都是很出色的。(何瑞澄)
绮罗香
  咏春雨   
  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烛深夜语。
  这首词题为“咏春雨”,但全篇不出现一个“雨”字,“雨”的形象却鲜明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而且在写春雨中贯注着浓郁的怀人情思,情景交融,韵味隽永。上片从描绘春雨中写怀人,下片从写怀人中摹春雨。全篇紧扣“春雨”,中心突出;且抓住春雨特征,多侧面、多角度来开展,写景层层烘托,抒情步步深入。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本来雨中看花观柳是别有情致的,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