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最强军火之王-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重要的是,&f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都跟沙特有关。

    就算王栋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f公司的上万名员工考虑。

    此外,罗清也一直在沙特,担任王室女子卫队的教官。

    总而言之,王栋是有多远就躲多远,尽量不去给自己招惹麻烦。

    当然,对“安固”公司的财务状况,王栋也是万分的头痛。

    半年之内,云龙就按照跟巴基斯坦当局签署的协议,从巴基斯坦的退役军人中招募了数万名官兵。

    当然,主要是军官与士官,而且以精英为主。

    按照跟这些人员签署的合同,在培训期间,“安固”公司只是提供食宿,以及相当于正常薪酬五分之一的补贴。

    要在完成培训,拿到了“上岗证”,准确说是获得了任务之后,才签署雇用合同。

    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事,而且合情合理。

    问题是,即便只有五分之一的薪水,依然吸引了数十万巴基斯坦的退役官兵。

    为啥?

    每个月1000美元,在巴基斯坦绝对算得上是高收入。

    更重要的是,还管吃管住,在完成了培训之后,每年就能拿到6万美元,同样是管吃管住。

    在巴基斯坦,这是个什么概念?

    一个普通的巴基斯坦家庭,一般只有一个人工作,而每年大概1万美元的收入就能够养活全家人。

    关键是,这个“全家人”的概念太大了。

    为啥?

    在巴基斯坦实施的是一夫多妻制,只要养得起,一个男人最多能娶四个老婆,而且没有计划生育的说法。

    一个年收入大概1万美元的男人,能够让4个老婆与数十个子女过上温饱生活。

    6万美元的收入?

    在巴基斯坦,那绝对是富翁。

    此外,“安固”公司在巴基斯坦,至少是在巴基斯坦的退役军人中早已出名,是几乎所有退役军人最想去的地方。

    为啥?

    在过去的几年里,“安固”公司在巴基斯坦招募了数千名人员,而且这些人的年收入都在20万美元以上。

    虽然有很多来自巴基斯坦的雇员战死沙场,但是只要能够在“安固”公司干几年,就能在家乡买下一大片土地,让全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且“安固”公司会给予伤亡人员巨额补偿。

    当时,在第一次招募的时候,原本只有5000个名额,结果收到了20万份简历。

    半年之内,云龙陆续招募了大约5万名人员。

    显然,安顿这些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哪怕只是管吃管住,开支都非常巨大,简直难以承受。

    那几个月,每到8号的时候,王栋就想找个地方藏起来。

    为啥?

    8号是发薪的日子,而且得确定下个月的预算。

    可以说,如果没有&f公司在后面撑腰,“安固”公司连最初的半年都熬不过来,早就宣布破产了。

    正是如此,赚钱成为了公司高层人员的头号任务。

    为了赚钱,大家都在想办法。

    谢初越干回了老本行,带着一帮精锐人员前往也门,协助沙特等阿盟军队对付胡塞武装的头目。

    张子岚与铁虎也去了沙特,不过是给政要当保镖。

    雷东干起了买卖军火的行当,是在地下黑市,而不是正规市场。

    如果不是需要留下了坐镇指挥,王栋说不定会叫上罗清,去杀手组织接任务。

    当然,这些小打小闹,都只是杯水车薪。

    要想解决资金的问题,还是得干大事,而想出办法,或者说找到门路的,正是当初夸下海口的云龙。


第649章 掠夺



    什么办法?

    在阿姆利则做文章。

    虽然联合国提供了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而且由“安固”公司负责分发,但是相对于数百万难民来说,联合国提供的那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难民的需求。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阿姆利则的物价高得吓人。

    云龙想到的办法也很直接,控制阿姆利则的市场。

    搞走私?

    当然不是。

    用云龙的话来说,就是加强管理,打击所有的非法,通过垄断来获取利润,同时确保大部分人能够获得生存必须的物资。

    只是,云龙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打击地下黑市。

    那是什么?

    收缴武器。

    受战乱影响,有很多武器流到民间,而且很多来到阿姆利则的外地人都带来了防身用的枪械。

    按照云龙的意思,“安固”公司以治安为名,发起了为期个月的整治行动。

    第一个月,就是让平民自觉交出藏匿的武器,而且给予相应的奖励,比如一支步枪能够换到一袋50斤的面粉。

    从第二个月开始,就是全面的清剿。

    反抗?

    那不是找死吗?

    可以说,在这两个月内,阿姆利则动荡不安,不过整治的效果也很突出,收缴了数万支枪械,还清理掉了一批藏在市区里面的敌人,为后来维持秩序,让阿姆利则恢复稳定打下了基础。

    其实,垄断是唯一的出路。

    怎么说?

    只有实现垄断经营,才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利润,同时确保大部分难民能够获得必须的生活物资。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把阿姆利则打造成自由贸易城市的苗头出现了。

    为什么?

    需要物资的不止是阿姆利则,而是整个印度。

    要知道,跟印度的其他城市,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城市相比,阿姆利则的情况还算是比较好的。

    为啥?

    不管怎么样,能够通过“安固”公司从巴基斯坦与华夏进口粮食,大部分阿姆利则的居民能够获得粮食,哪怕需要为此倾家荡产,哪怕需要日夜不停的劳动,哪怕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可是,在印度其他地方,即便倾家荡产,也未必能够获得糊口的食物。

    根据国际机构的统计,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印度的赤贫人口增加到了10亿,而且人均粮食供应量降到了240千克。

    这是个什么概念?

    除了数量极少的高层,绝大部分印度人都得饿肚子。

    更可悲的是,印度已经没有外汇储备了。

    当时,印度的外汇储备仅有不到500亿美元,要在短期内偿还的国际债务高达4000亿美元。

    显然,债务违期已经不可避免。

    这就意味着,印度已经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贷款。

    没有外汇,拿什么买粮食?

    要知道,第四次印巴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让粮食成为战略物资,导致国际粮价暴涨了好几倍。

    虽然这种局面不可持续,毕竟需求量就那么大,而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市场萎缩,但是在短期内,粮价很难回到合理水平,而数亿生活在饥饿边缘的印度难民,显然不可能等到几个月,乃至几年之后。

    由此导致的情况就是,向印度走私粮食成为了最赚钱的买卖。

    为啥?

    受到国内局势影响,印度早已进入国家监管状态,包括粮食在内的所有战略物资都由国家统一分配。

    虽然印度军事政府没有限制自由买卖,但是对价格做了极为严格的限制。

    怎么限制?

    就是强行压低价格。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价无市,或者说是有价无货。

    此外,就是限量供应。

    这些错失,直接导致印度的地下黑市发展壮大。

    别说是平民,即便是少得可怜的中产阶层,以及更少的富裕阶层,都得设法去黑市上购买粮食。

    当然,能在黑市上购买粮食的,肯定不是印度的法定货币,而是外汇,以及黄金等贵重物品。

    在印度,最不缺的是什么?

    没错,就是黄金。

    大部分印度家庭,哪怕是贫困家庭,都有一些金银首饰。

    在战争结束之后的半年内,黄金在印度国内黑市的地位达到巅峰,不过折算下来的价格却跌到了谷底。

    当时,1克黄金只能兑换20千克面粉。

    这是个什么概念?

    1克黄金的价格在40美元左右,而20千克面粉的价格还不到15美元。

    此外,在地下黑市,以次充好是经常的事情。

    只是,受到印度军事政府的严厉打击,很难有办法把粮食运入印度,更别说在印度各地推销。

    显然,阿姆利则就是一个缺口。

    云龙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如果能够通过阿姆利则把粮食运进印度,必然能够赚大钱,也就能缓解“安固”公司的资金问题。

    当然,他也是这么做的。

    虽然云龙没有做过相关统计,但是在接下来的年内,向印度走私粮食等商品成了“安固”公司的主要收入。

    至于影响,更加不用多说。

    后来,在相关的事情公布于众之后,有人做个估计,由“安固”公司走私的粮食帮助至少1亿多印度人渡过了难关,不过也掠夺了印度的社会财富,让印度在过去几十年里的积累全部泡汤。

    积累?

    拿得出足够多的高价值商品,比如黄金首饰,去黑市换取粮食的,至少都得是印度的中产阶层。

    在印度,这些人显然算的比较赋予的。

    长达年的掠夺,直接消灭掉了印度的中产阶层。

    其实,从根源上来看,由此造成的影响比损失的财富还要巨大。

    为啥?

    没有了中产阶层的支撑,印度还有未来吗?

    虽然印度的中产阶层是极少数,但是对战后的印度来说,未来的希望,几乎就全都寄托在了中产阶层身上。

    中产阶层消亡,意味着印度倒退了数十年。

    用一些西方社会学家的话来说,战后那几年的困难时期,直接让印度回到了独立建国前的水准。

    这样的印度,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当然,云龙显然并不在乎这些,毕竟对他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还是如何让10多万雇员能够获得应得的薪酬。


第650章 隐患



    十几亿印度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阿姆利则却是另外一番天地。

    其实,困难时期只持续了不到一年。

    随着停战谈判结束,印巴双方正式签署停战条约,阿姆利则的重建工作也提了日程安排。

    提供资金的不是巴基斯坦,也不是华夏,而是沙特等阿盟国家。

    为啥?

    当时,在阿姆利则也差不多1000万!

    虽然沙特等阿盟国家没有想过要把阿姆利则打造成另外一个巴格达,但是处于对的帮助,沙特首先提供了2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此后科威特、阿联酋与阿曼等国也各自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无偿援助。

    这些钱,名义交给阿姆利则自治委员会。

    显然,肯定是由“安固”公司代管。

    按照云龙的意思,重建工作肯定得推迟,至少不能马开始,因为重建工作主要以基础建设为主,而基础建设无法带来盈利,也就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所以首先得设法把阿姆利则的人力利用起来。

    怎么利用?

    搞生产。

    利用阿盟国家提供的援助,“安固”公司在阿姆利则开辟了一处产业园,准确说是为愿意劳动的人员提供工作岗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