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青云路-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云笑着道了谢,还颇有深意地道:“女儿也不求您什么,只盼着您将来想要给女儿安排什么事,都能听一听女儿的意见,就足够了。”



太后自然一口应下,也没有深想,就下旨请了温郡王太妃进宫。老太妃如今虽然一心教导嗣孙,旁事一概不管,但对这些流言也多少有些了解。为了嗣孙日后的前程,她对太后的要求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出了宫就直接找上宗令南阳王的王妃,向她抱怨外头的流言,直接将当年常到王府诊脉的太医骂了个狗血淋头:“若不是他无能,我儿子怎会死?又因他没有摸出儿媳的喜脉,儿媳差一点就没了胎,我没找他算账就罢了,他还要在外头胡说八道?真是可恶之极!”



南阳王妃其实是个知情的,闻言也会意地附和了几句,然后就告诉了丈夫,南阳王亲自出面,把那放谣言的人抓了起来,连太医也被赶出了太医院,这件事似乎就过去了。



可偏在这时,又出了另一则谣言,指清河县主绝对不是野种,因为她是先帝与当今太后亲生的女儿,竟是正宫嫡出的大公主呢!只不过当年太后为了争宠,将刚出生的女儿偷龙转凤,换了个男婴,才会导致大公主流落在外多年,直到前些年才借着温郡王之女的名义回归宗室罢了。



这个谣言一出,整个京城都震动起来。



第一百零三章蜚语



青云一听说这个谣言,就立刻警醒起来,跑去见了太后:“这背后的人一定就是楚王太妃!别瞧她如今只是传我的身世流言,看她这一层套一层的,就算世人没议论到我头上,也要将舆论往我身上引,外人不知情,还以为后一个流言其实是为前一个流言辩解来着,搞不好还以为最新的说法是我自个儿弄出来的。母后您等着瞧吧,这流言如今已经说到您身上去了,迟早会牵连到皇上的。您还不肯采取措施吗?!”



太后居于深宫,对外头的消息不算太了解,之前因为世人皆知她宠爱清河县主,所以有进宫请安的皇亲命妇将事关青云的流言告诉她,这回流言直接说到太后头上了,旁人哪里敢多嘴?顶多是从宫人处影影绰绰地知道些影儿,直到青云进宫,她才知道详情,生气之余,也有些迟疑:“你就这么肯定是楚王太妃做的?不能吧?如今她被你楚王叔与靖云哥哥联手看管起来,哪里还有心思人力去做这些事?况且皇上的龙椅已经坐稳,你靖云哥又不肯听她的指派,她在外头宣扬这些流言,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难道她做什么事,就一定要有好处才会做吗?”青云跺脚道,“您就不许她只是为了泄愤?!反正她想要的东西已经没希望得到了,所以也不想看到您过得舒服。您道我为什么肯定是她做的?那传流言的人既然知道当年偷龙转凤之事,怎么只说我被换下,却没提换上的人是楚王妃所生次子,而只以简单的‘男婴’两个字替代?肯定是她既想给您添堵,又不愿把自己牵连进去呀!”



太后如梦初醒:“是呀,若是其他知情人传出来的,为何不提当初换上的是楚王之子?”她又是恨又是后悔:“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狠下心来,将她关在宗人府算了。让她出去度日,倒让她有机会搅风搅雨了!”又命人赶紧请皇帝过来。



皇帝没多久就来了,他也跟青云想到了一处,怀疑楚王太妃就是幕后的始作俑者。但问题是他派人去问过潜伏在楚王庄外头的人,都说庄里没有可疑的动静,楚王太妃手下的人也没再出庄来了。连老楚王都不再派人出庄,加上楚郡王也搬到庄里陪父母同住,庄里除了派过两次人给京城里楚郡王妃和世子送东西,就几乎闭庄不出,他们完全没发现什么异状。



作为对长辈老楚王与楚郡王的尊重。皇帝手下的人从来不会潜入他们的内院去察看动静,因此对于楚王一家内部发生的事,并不是十分清楚。老楚王与楚郡王循例上了端午节的请安折子。一应节礼等物,都没有异状,想来庄中平安无事。可如果在外头传流言蜚语的人就是楚王太妃,她不可能没有一点动静的。



皇帝对太后和青云道:“这种时候,只要能把事情查清楚,有的细节就没法讲究太多了。朕已命人设法打听楚王庄里发生的事,必要时潜进去探问也可以,如果确定楚王太妃没做什么。那就极有可能是她事先安排好的。朕会让人去将她在外头的耳目爪牙都找出来,严加查问。”



太后想了想,觉得目前确实只能做到这一步。也就答应了。青云倒是有些不满足:“就这样?那流言总不能放任它传下去吧?宣扬流言的人倒是不难找到的,直接把人抓起来审问吧?”她心里很是生气,因为这最新的一则谣言。语气仿佛是在为她辩解,又将她高高抬起,不知内情的人搞不好还以为这是她放出去的话呢,连乔致和那边都让人送信来问她了。



皇帝答应了,直接就派了身边的人吩咐下去,不过他还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即便将宣扬流言的人抓了起来,也不知背后是否还有同伙,楚王太妃到底安插了多少人去做这件事,也许我们刚把人抓起来,又有新的流言出来了。倒不如直接将皇姐的身世公开了吧,也省得日后为了反驳谣言而忙乱。”



太后忙道:“正该如此,这些年一直委屈你姐姐,我心里一想就难受得紧。早日为她正名,我也能早日安心。”



青云正打算以县主的身份出嫁呢,怎么可能答应?忙道:“这主意真是太糟糕了!流言就是这么说的,只要我们不承认,饶那流言传得再厉害,也始终是流言而已。宗人府宗令南阳王叔是知情人,不会任由宗室内部起波澜,皇上只管在朝廷上坐镇大局,我陪母后住在后宫,那些外人无论心里想什么,也不会蠢得跑到我们面前来问那流言是真是假吧?可要是我们出面承认,事情就不一样了!世人会认为流言里说的话都是真的,万一日后楚王太妃他们编造出荒谬绝伦的谎言,又该怎么办?”



皇帝皱了皱眉头:“那皇姐是认为,我们按兵不动就好?”



青云大力点了点头:“对,官面上什么都不做,暗地里把传播谣言的人一锅端了,再查出背后主使的人,从源头上解决此事!承认之类的话,以后再不要说了,连在身边侍候的宫人面前也不要说,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把那些话传出去。”



太后有些犹豫:“可若是任由流言传下去,在幕后指使之人落网前,你还是要承受旁人的非议的。你不是说,有人怀疑那些话是你自己传出去的么?万一有越来越多的人这么想,那该如何是好?至少也要否定这个说法,为你挽回清白吧?”



皇帝忙道:“母后,这样不妥,要是您和朕出面否认了皇姐是公主的说法,日后要如何为她正名?那岂不是成了欺瞒天下人么?宁可承认,也不能否认!”



青云忙道:“千万别承认!那些流言我们都别管,由得它传,只要我们不管,流言就仍旧是流言,但只要我们有所动作,传播流言的人随时都有可能改变说法,到时候我们是不是又要再否认一次?那还有完没完了?!外头的人闲着没事做,才会拿这些流言当成是八卦新闻挂在嘴边议论。只要我们把传播谣言的人抓起来,再解决了幕后指使人,用不了多久,自然会有其他更大的八卦把这些流言压下去。世人总是善忘的,过一两年您回头再瞧,看还有谁记得这些?”



太后动摇了。心里其实已经认可了女儿的办法,只是心里难免心疼孩子。皇帝则盯着青云道:“皇姐可要想好了,若是这样做,也许会有许多人关注您的一举一动,非议、诽谤、无端猜测。都是少不了的,您也许再也没法象先前这样过清静日子了。”



青云微微一笑:“其实我一样可以过清静日子的,大不了回庄园里住去。就算进了京城,也只到母后宫里来。不见外人,不跟人交际,旁人要议论我什么,就由得他们去。我眼不见心不烦,只怕到时候别人先烦了,就把我丢到脑后去了呢。”



太后一听,眼圈都红了。一心为女儿委屈。皇帝倒是没再反对,只是出了慈宁宫,他就问青云:“皇姐。你是不是想在县主位上待到大婚,再考虑加封之事?若只是县主,嫁个进士甚至是举人。都不算太惊世赅俗,你其实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吧?”



弟弟太聪明也是件麻烦事,青云勉勉强强承认了,不过马上又道:“我反对公开公主身份,也是为了你和太后着想。你等着瞧吧,无论是不是楚王太妃在暗中指使传播谣言的,肯定会把火烧到你身上。那些人会引导舆论,让人们觉得,既然已经为了争宠,偷龙转凤过一回了,谁知道会不会做第二次呢?等世人都怀疑起皇上你的身世后,就算我们想要装不知道,也不行了,肯定会有傻瓜或蠢货跳出来挑明这件事的。也许宗室里也会有人生出妄想来。”



皇帝对此也心里有数,因此命人加快了追查的速度,没两天就在京城各处抓到了十来个人。可惜一审问,这些人大多数只是流氓地痞,会传播谣言都是收了别人的钱才做的。另外还有几个是官家女眷或是有宗室皇亲背景的人,则是从别人那里得了消息,当成是一件惊天八卦,不知轻重就说了出来,见听到的人都迫切追问详情,将他们当成是大人物般追捧,心里更欢喜了,自然就热衷于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对于这两种人,第一种自然是直接关押了事,等他们进了重牢,能不能出来还要看皇帝的心情呢,自然没法再多嘴了;至于第二种,因为都有些身份,不能用粗暴简单的方法处置,只能交给他们的家人约束看管。还好这些人虽然不知轻重,他们的家人倒不全是傻瓜,知道事涉太后名声,皇家辛秘,自然是信誓旦旦地说会把亲人看管好的。



皇帝的行动虽然不算张扬,但也没掩饰,京城的人很快都知道了。大多数人都是知道好歹的,见皇家已然生怒,为了不惹祸上身,也都纷纷闭了嘴,虽有一些人有自己的小心思,却也没做什么。



与此同时,也有几方面的人开始反驳那些流言。



温郡王府的老太妃在上门探望她的宗室女眷面前大骂传播谣言的人用心歹毒。她倒是没有明确说青云是她的亲孙女,只是骂外头的人败坏她孙女的名声。至于清河县主流落在外的传闻,她就轻描淡写地说,是楚王太妃记恨姐妹,把孩子抱走了,幸好有堂舅姜锋将孩子救下,旁的细节倒是没说。但有些宗室隐隐约约曾听过相关的传闻,倒是有点相信这个说法了。



另一方面,南阳王妃也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说起这件事,言道外头的流言荒唐,说清河县主的身世她夫妻二人都十分清楚,那背后之人拿个苦命的小姑娘说事,不过是为了败坏太后的名声罢了,矛头直指曾与太后结过怨的人,从罗家到卢家,再到姜家二房,几乎都包含进去了。



也有人请宫给太后请安时,遇见了陪伴在侧的清河县主,旁敲侧引地问起此事。太后是差点就当场翻脸了,青云则轻描淡写地道:“说太后当年做了不好的事,怎么不想想当时是什么情形?太后生已故二皇子,确实是在宫外,但当时还有姜家九舅舅以及楚王太妃在呢。九舅舅已经去世了,但楚王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