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格向宝光购入汉美,比汉美的3。5 港元的资产值高出一大截,黄创保赚了可观的利润,送了盈忠的经纪牌给我。 1980年,我正式成为挂牌会员,开始大展拳脚。”      佳宁实现了上市的愿望,可说这宗交易两全其美。陈松青尤欣赏詹培忠 的证券禀赋,聘请詹为其御用庄家。那时陈松青是全港最“威水”的暴发户, 他有强大的海外政府背景,有浩大而神秘的资金来源。陈松青红得发紫,那 么在其身边摇鹅毛扇者,也必窜红。      佳宁集团的供股集资大任,全重托于詹氏。詹氏不负其望,充当前台指 挥,佳宁股票如一只只大鲨,在股海兴风作浪;佳宁股票,亦如大鹏,挟摇 上青天。詹培忠“金牌庄家”的大名,顿时蜚声香港股坛。      盛传股票到詹氏手中,便会身价百倍,找詹氏做经纪的上市公司愈来愈 多,除佳宁集团的几只股票外,高峰期詹氏做庄的股票高达20只,约占市场 成交额的11%。光是佣金,就令詹氏腰缠千万贯。      詹氏点石成金,却无法辅佐华懋上市,王德辉“数口”太精,詹记快刀 遇到牛皮糖。      詹氏的做法一如70年代初流行的赚钱术,一边做庄,一边炒股,短短3 年,就成为亿万富豪。詹氏为陈松青创造神话,也为自己创造神话,然而, 中英谈判的消息,使在股市发热发狂的投资者打了个寒颤,直耸云霄的股价, 高处不胜寒,急速崩塌。陈松青的空中楼阁摔落在地,原来竟是用纸糊的!      陈氏神话破灭,伊巴拉希之死,使一切真相大白。陈松青被警方拘捕, 佳宁清盘倒闭。詹氏作为佳宁的御用庄家,点石成金的光彩仿佛一夜之间黯 然失色。“佳宁倒闭时,欠我2800万(港)元,其他伟益、侨联等,又令我 损失一千数百万元。”詹培忠回忆这段往事,神情亦黯然。      詹氏岂止破财,重要的是信誉扫地。“那时,虽然我还有一些钱,但行 家都认为我是陈松青的党羽,不肯和我交易。”      怨谁呢?只能怨老天安排詹氏陈氏“因缘际会”。詹培忠肯定知道陈松 青说话“煲水”,那时,上市公司的董事总裁,有几个不煲水?谁不重彩浓 妆把自己扮成美女,在股东股民面前卖弄风骚?否则,公司的股价如何上扬? 市值如何飘升?“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才是对人对事的最终“合理评 判”。      詹氏虽知佳宁煲水,但绝不会知晓陈氏的海外背景是虚构出来的。真相 暴露,詹氏没有如梦方醒,反戈一击,甚至落井下石。十余年后,身为议员 大人的詹氏,仍在传媒面前对陈氏抱有“好感”:“香港最拼搏的就是福建 帮陈松青的奋斗精神全港第一。”      詹氏对曾提携过他的恩师,后又因犯科入狱的李福兆亦是这个态度:“他 还有6个同等罪名是不成立的;足以证明他的罪并未必要定若果那只股 票已经上市,别人认为他有影响力,所谓影响力,可能是李福兆或者同等人 
… 页面 72…

士认购股票,会更加受到投资者认同,这个根本就是一个商业决定。若要严 格追究,有受贿者必有行贿者,没有后者,根本就是不合理的司法程序。故 此,我乐于跟他保持关系,给他信心。”                                    公司医生     佳宁倒闭,詹培忠难以续执经纪。中英谈判后,移民加拿大成潮流。詹 氏也移民加国,但没多久,发现这里的经济气候很不适合他的发展,便于1985 年“卷土重来”。      “我回到香港后,便全身投入寻宝游戏,整天研究哪一只股份低于资产 净值,后来灵机一触,发觉收购空壳公司是发财捷径,于是先后收购了8家 三四线的残废公司或濒临清盘的公司,然后注资,重组转售,其中包括港澳 发展、百乐门、新时代、伊人置业、第一城市、明仁、伟益、纪德置业等, 一只股票赚数千万元,可说不俗。”      詹氏另辟蹊径,买壳输血,沽价再售,一买一卖,获利甚巨。“公司医 生”绰号不胫而走,风传詹氏有妙手回春之术,奄奄一息的病妇 (公司), 经詹氏妙手抚摸,便会恢复三春颜色,如韶华美女,高价嫁予威水佬。      詹氏的得意之作是港澳发展。     港澳发展的前身是嘉年,嘉年在澳门拥有荷兰花园及70%的回力球场股 权,回力球场拥有球场、赌场、餐厅等多项业务。嘉年负债累累,形如空壳, 正是收购的好时机。当时詹氏手头有几笔交易,手头很紧,便去找拥有嘉华 9%股权的何鸿燊,澳门的许多事,只要拉上赌王何氏,就能搞掂。      詹氏开门见山:“你出1100万,就可占有嘉年70%股权,剩下的30% 归我。”何氏瞠目结舌:“你有没搞错,用那一点点钱就能拿下?”“你莫 管怎个搞法,愿出就出,不愿拉倒。”詹氏快人快语,何氏即开出1100万的 港元支票。      詹氏跑到澳府,要求让欠债大户嘉年作破产处理,由他和何鸿燊接管。 结果澳府答应了,但要由詹何两人代交嘉年欠政府的550万税款。     接着詹氏又找到嘉年的往来银行,说如果嘉年破产,你们的信誉必受损, 并且连债也收不回来,银行只好把借款当呆帐处理,嘉年欠的6000万港元债 务,詹氏只用600万港元就了清。     加上其他费用,詹氏果然只用何赌王1100万港元,便斩断嘉年的7000 万港元债务,将嘉年控到手。何鸿燊大喜过望。     嘉年后改为港澳发展,到1993年,市值达10亿多港元。詹培忠仅注入 几十万元资金重整,取得3亿港元以上的股权。詹氏的回春术,堪称香港股 市一绝。詹培忠亦成了继香帅香植球后,在股坛风头最劲的人。      詹培忠很欣赏李福兆“不要与股票谈恋爱”的警世明言。“在股票市场  ‘磨烂席,只会输死。很多人都利用我的名,批股给我,股民知道我沾手, 便蜂拥去抢货,其实我一转手可能已出了货。”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詹氏“金指头”沾过的股票,果真都炒得很 高,但后来,大部分暴跌、停牌,甚至倒闭。詹氏说投资者缺的“就是上下 车的投巧。你买股票叫上车,你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下车甚至跳车。”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詹氏的不少朋友或客户,如陈松青、钟正文、李 福兆、黄玉郎、杨受成、朱祖涵等,不是身陷囹圄,就是惹上官司,而詹培 
… 页面 73…

忠却一点事都没有!       “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专门利用灰色地带,或是一个专门钻法律隙赚钱 的人,但是我在道理上丝毫不感到内疚,因为我完全依据游戏规则办事。股 票市场无疑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投资者都知道这是一个零的游戏,像投注 马匹一样,有人输,有人赢,我承认在股票市场赚了很多钱,有时甚至觉得 自己是个奇才。”      原本,股市上的大投机家会为众人不齿,詹氏的坦荡,使人们恨他不起 来。他还说:“别人说我懂得利用灰色地带,我说这是剩余权利。在法律上, 法律有规定的我遵守,法律没有规定的就是我的。”      那些招惹官司者,大都是没走好灰色地带。      詹氏的朋友招惹官司,无疑会影响詹氏的名声。詹氏不像有的人,朋友 落难,唯恐避之不及,急忙发表声明,言称仅是一般业务来往,别无其他。 詹氏却始终如一,绝不见风使舵。他道:       “我为人很重义气,陈松青被拘押时,只有我挺身而出为他担保;李福 兆收押于赤柱,我亦前往监房探他。我最佩服李福兆对事情的分析能力,至 于陈松青,他令我大开眼界,他在投资上的大手笔十分惊人。”                                     亿万议员      1991年,詹培忠代表金融界参与立法局功能组选举,当选为立法局议 员。      香港作家何文翔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有人形容詹培忠以往做‘贼’, 现在却改做 ‘警察’,他并不同意:我只是在适当时间做适当的事,我希望 将来能协助堵塞一些漏洞,但我也明白 ‘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有一点我 最不服,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知道公司业绩不好时,预先大量出货,反之则 大量入货,我认为这对小股东不公平,应列为刑事案处理。”      詹氏当选后,在大庭广众中声称,他决不会在立法局为保险业人士争取 权益,因为他们没有投他一票。全港哗然,传媒纷纷抨击詹氏“公报私仇” 的政见。詹氏禀性不改,依然口无遮拦,一吐为快。      有记者问及他对上海帮的看法,詹说:       “陈廷骅,正牌生意佬,好棒他做事相当了得,就是有虐待狂,替 他做事,半夜两点都可以打电话给你,不理你的感受。另一个上海佬是包玉 刚,笑面虎。王德辉,很难搞。最差是邱德根,天生贫相,不是没有钱,但 扮成好穷。”      詹氏几乎一竹篙打倒一船人,上海帮见到报刊上的詹氏“厥词”,大概 会气得好狠。      詹氏还是香港潮州商会名誉顾问,在立法局,他自称是“香港120万潮 州人的代表”。潮州人互相帮衬是很出名的,詹氏亦如此。不过,他也不会 一味吹捧潮州人,他说后一辈潮州仔很“牙刷”(嚣张)。他曾这样评价他 的潮州老乡黄玉郎:       “他曾经想买我的上市公司,而且他上市时都有问我的意见,是一个相 当聪明的人。但他做事太性急,过桥抽板,三步当两步跳。所谓过桥抽板是 自己行得太快,礼节也好,道德也好,做得不完满。”      经常有记者问詹氏对他那批身系官司朋友的看法。詹氏道:“大众传播 
… 页面 74…

媒介的报道中,都简单地觉得这班人是奸的。我的宗旨是:若果他打家劫舍 或者贩毒,才不可原谅,否则就应该加以了解。”      詹氏在立法局,以旗帜鲜明、快人快语而传诵一时。      詹氏是德智集团主席,身家逾10亿港元。       “以我目前45岁的成就,可以说比香港任何一位超级巨富在同一年纪的 成就毫不逊色我的成功颇值得年轻一辈学习。”      詹培忠毫不含糊!      罗旭瑞是收购战的高手。 
… 页面 75…

                   第六十七章 官非难解 杨受成搏尽未尽      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二度身惹官非。第一次仅做“和事佬”,锒铛入 狱。出狱不久,公司即遭清盘,连代步的奔驰车也被缴去。昔日大富翁,如 今为债主打工。杨氏自称打不死的人。他东山再起,又风生水起,以 1300 万港元投得“九”号车牌。乐极生悲,杨受成又惹官非,“罪状”比上次还 骇人!                             香港的警察与驻港英军      香港警察的创立人是威廉坚,原身份是占领军步兵团长。1841年义律任命他为裁 判司,负责治安司法。      1857年,香港设立中央警署,第一次把香港治安划片管理。山顶区为西人住宅区, 其治安由中央警署直接负责。其他四个区设立分区警察署。警察的系统职业训练,始于 这年。     到香港沧陷前,警察人数达到3000人,按国籍地籍分为英、印、华、鲁、俄丑个 系列。鲁警也是华籍,为与粤籍华人警察区分,故单列鲁籍。俄籍是指苏联十月      革命后流亡国外的难民,俄籍警察又称白俄警。到90年代,香港的警察人数2。5 万人,警民比率为1/180。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