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稍后,又进行出售地利根德阁C座的谈判;欲将东荣钢铁售予第三者;海裕 国际收购百乐门印刷,作价1。61亿港元;三泰实业的出售进入深入谈判。      1992年8月12日下午3时8分,证监会突然下令10间公司停牌,开始 了对联合系的全面调查。停牌的公司包括联集、联地、联工、亚证、三泰、 百乐门、东荣、伟益、十字军和Paragon。舆论风传李明治在新加坡被捕, 李氏于当日下午发麦声明予以否认。      调查费预算最初为3000万港元,到年底追加到1。1亿港元。      10月7日,接受调查的公司增至22间;1993年4月,调查范围扩大到 250间公司以上,超过70人被问话,有关资料文件来自400多间公司及150 多人;6月底,调查员聂雅伦指出,超过350间公司与联集有直接或间接关 系。      联合系一方,1992年8月17日,10间被停牌一周的公司复牌,9间公 司股价下跌1%至30%不等。证监会的大“围剿”,使得“联合舰队”形象 大损,信誉陡跌。为使联合舰队驶出“是非港”,李明治在调查前后快斧斩 缆,将三泰、东荣、百乐门、亚证及一间非上市公司出售,到1993年4月, 联集出售资产,共套现16。11亿港元。      李明治仍保留联集、联地、联工3间上市公司,为增强公司形象和股东 信心,李明治邀请一批社会名流进入董事局,如立法局议员刘华森、前马会 主席麦蕴利爵士、新机场咨询委员会主席黄保欣等。李氏还邀请前证监会主 席区伟贤人局,遭到区氏的拒绝,传媒说李明治想借证监会前任主席打现任 主席的耳光,但这一巴掌落空。      李明冶还从联集的一线退居二线,由高志森接任,并表示要放弃联地、 联工主席职位。李氏的目的,是要在公众中淡化联合系的“李明治色彩”, 使联合系不再那么令证监会刺眼。      李明治频频拆招还招,加速了对手的调查步伐。1993年9月15日上午9 时,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出动300多名警员搜查上百间问题公司和被调查 人员的住宅。其中联合集团总部被封锁24小时。政府合署送出1000多个纸 箱至各搜索点,其中联合集团总部达500多个,文件资料送往有关部门调查 研究。 
… 页面 68…

     证监会如此穷追不舍,步步紧逼,是因为李明治在整个调查期间,积极 寻找红色保护伞。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1992年10月,将东荣钢铁售予首 长(首都钢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合组的准中资公司);1993年4月又将三泰实 业售予中资首钢;1992年11月,丰明治将1成联集股份售予中国对外贸易 部驻港机构华润;1993年5月,联集董事局还表示,有数家中资公司愿意成 为集团的股东。联合系的中资色彩愈来愈浓厚,有可能成为首家香港的“红 筹股”《指中资上市公司》。      这样,证监会未来的追杀对象,将不是身为民间商人的老对头李明治, 而是中国各级政府的国营公司!      李氏摇身一变成了“亲中人士”。李氏的下一步计划,惊人骇世,他将 在中国内地投资50亿港元!这对证监会不啻当头一棒,香港证监会极有可能 成为澳洲NCSC第二。      证监会无权干预上市公司投资的地域方向,这也正是证监会的虚弱表 现。如果在港的联合系变成红筹股,而李氏又大举走资内地,证监会对李氏 及联合系的监察将无任何实际效果。      内地的股市尚未全方位开放,故李明治不太可能重演澳洲及香港的魔 术。不过有人说李氏是个“雁过拔毛”的人物,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呼风 唤雨,狠狠折腾一番。      但愿不会出现这样的事。      证监会骑虎难下,如达到目的,难免不会受到“滥用权利”的指责,影 响股市交易的灵活性;警方若拿不出证据指控联合系,将不能杀鸡儆猴,会 有更多的小公司效尤李明治,玩弄伎俩,逃避证券条例。 
… 页面 69…

                   第六十六章 金牌庄家 詹培忠进退兼利      詹培忠“金牌庄家”的美名,却是他做陈松青的御用庄家赢得的,佳宁 是他的代表作。佳宁倒闭,詹氏名利双损,退居加拿大。但不久,他又重返 香港,在股市东山再起,并任立法局议员。他的不少朋友如陈松青、李福兆 等锒铛入狱,詹氏却说:“如果他打家劫舍或者贩毒,才不可原谅,否则就 应该加以了解。”                                    股市奇人                                  香大侠香植球      香植球是广州人,1961年来港,1972年,香氏拥有600万港元身家,他拿出300 万与弟合组泰盛发展,另300万投资股票。其后18年,香港股市牛熊交替,大起大落, 而香氏却能屹立不倒,“香大侠”绰号不胫而走。香氏对股市的评测,常被股民引为金 玉良言。香氏计算股市水平的方法很独特,以总市值与香港存款总额相比较。如果股市 总市值相当存款总额,就可考虑吸纳;如果再偏低,就应果断吸纳股票;但若总市值超 过存款总额40%,就应该沽售股票;若总市值相等于存款总额120%。就是一个合理的 水平。香氏选择股票有个生动的比喻,“我选择股票和无线选美一样,无线选美以美貌 和智慧并重,我选择股票刚是盈利和资产并重。”1989年股灾,炒股高手香氏马失前蹄, 受损匪浅,从此金盆洗手,告别股坛。                             收购专家 梁伯韬、杜辉廉      在香港数宗威名大振的收购战中,可以看到财务顾问万国宝通国际的身影。这间 财务公司的副总裁,便是策划收购的证券精英梁伯韬。梁氏在加国多伦多大学修工商 学,1980年学成回港,先在著名的获多利任职5年,后转万国宝通国际、因辅佐收购窜 红。1988年,梁氏与杜辉廉合作创业创办百富勤融资公司。杜辉廉是英国人,曾在伦敦 执业证券经纪,70年代来港工作,是股坛风云人物。现在两位证券才子一改智囊身份, 做起老板来。      百富勤在两位好友的通力合作下,通过一连串收购,3年时间便在全港投资银行排 16位,跃居全港证券公司第三位。百富勤重要的收购有:1989年9月收购老牌化壮品 公司广生行;10月从香植球手中收购泰盛,从此涉足地产业。两人在集团的座次是:梁 任百富勤主席,杜为董事总经理;杜为广生行与泰盛主席,梁为董事总经理。百富勤创 业之初,梁杜两人只占35%股权,其他帮衬股东均有来头。如李嘉诚、胡应湘等18名 商界名流。1992年,百富勤集团盈利6。68亿港元,委实不俗。百富勤的业务很广泛, 有地产、制造、证券投资、证券经纪,财务顾问等等。粱杜两人,是香港靠智慧成富豪 的典型。      香港财经记者朱嘉儿、许金峰曾如是评价詹培忠:       “这个人,早在21年前已在股票市场上赚了第一个100万,其后,市场 反复上落,他亦有输有赢。最风光时,有 ‘金牌庄家,之称,佳宁是他的代 表作。及后佳宁倒闭,令他颇有损失。东山再起时,已是目光锐利、懂得利 用法律空隙的 ‘公司医生’。目前的财富,足以衣食无忧。在股票界纵横20 年,他的名字经常跟那些系狱的政经人物扯在一起,为他的故事平添江湖色 彩,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为了更进一步发挥他在经济界的监察力,1991年, 以金融界功能组特别身份晋身立法局,快人快语及大动作风格传诵一时。” 
… 页面 70…

                                   下海试手      詹培忠1947年生出于广东潮安县的小商家庭。50年代初,詹父远离家 乡,去柬埔寨做生意。      1956年,詹父将詹培忠接来香港,交给弟弟照顾。      詹培忠机灵且顽皮,不是读书的材料,念到中五时,便休学经商,跑到 柬埔寨跟父亲一道做生意。詹培忠做生意很投入,也滋生了野心,幻想做亿 万富翁。      1968年,詹培忠与一个华侨姑娘成婚,婚后不久便双双回到香港,为父 亲在柬埔寨的批发行采购货物。      1971年,詹父见香港经济起飞,不少潮籍同乡都成了富翁,也来港发展。 第二年,还将留在老家的妻子女儿接来香港定居。这一年,詹父参股水利证 券,詹培忠开始与股票结下不解之缘。     很多富豪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詹培忠恰恰相反,他对自己的身世及 观念不保留,颇有北方汉子的遗风。      “父亲与合伙人认为我够机警,情商我做出市员。那时交易所是黑板时 代,出市员手操大权,可以最快听到市场信息,亦可以参与投机赚钱,所以 水利虽然只给我1000元车马费,我仍觉得这个职位很有挑战性,便做了出市 代表。我把贸易生意交了给朋友代管,1972年,我全心在证券发展,结束了 贸易公司,赚了数十万元。      “之后,永利替庄士、宝光、金山地产等上市公司做庄家(包销商)。 我平日刻意钻研股市走势,又摸透大户的心理,不罗嗦,办事效率高,不食 价,又处处为他们省钱,渐渐建立起声誉。那一年,我投资股票颇有所获, 已赚得第一个100万元。”      詹培忠初出道时,股市牛气冲天,几乎买什么股票都能赚大钱。到1973 年初,股价已被炒到与相关公司实际资产以及盈利完全脱节的高位。汇丰大 班曾发出警告,但投资者仍如痴如醉如狂。     假股票事件,成为股市崩溃的导火线,恒指一泻千里,投资者断臂折翼。 詹培忠因处第一线,快速斩仓,但再怎样快速,都跟不上狂泻的股价。詹氏 原值100万的资产,输得剩下20万港元。比起倾家荡产者,詹氏还算幸运, 这是詹氏第一次亲身经历大熊食财,有些茫然而不知所以然。     其后,股市一潭死水,人人谈股色变。詹氏起念告别股坛,等划去越南 西贡开拉链厂。      詹培忠幸遇贵人,使他打消了去越南做工厂主的念头。两年后越南南方 解放,不久又掀起排华浪潮。如作为“反动华人资本家”的詹氏,即使能幸 存下来,也不可能成为今日的10亿大富翁——幸亏詹氏未踏上险途。                                    金牌庄家      詹培忠遇到的贵人,是黄创保、李福兆、陈松青。      慧眼识珠者,首先是大商人黄创保,黄氏颇看好詹氏在股海的机敏聪慧, 想与他合作证券经纪。詹培忠对记者回忆道:      “黄创保由于很赏识我,订本叫我搞证券公司,让我做出市,给他的宝 光及汉美做庄及做围内业务,每月也是1000(港)元车马薪酬,而佣金收入 
… 页面 71…

则两人对分。我透过李福兆的介绍,以54万港元买了一个经纪牌,取名盈忠 证券。初时,由于股市很淡静,便替黄创保搞了精工及宝路华两队足球队, 宣传他代理的手表。我每朝早亲自监督球员操练,结果精工在我当领队期间, 从未在淘汰赛输给南华。”      70年代未,股市大牛出世,恒指节节攀升。宝光集团有意将旗下的汉美 作壳出售,来港多年的南洋商人陈松青急于借壳上市,大展宏图。在詹培忠 的缀合下,做成这笔交易。      “我参与安排佳宁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向宝光购入汉美,比汉美的3。5 港元的资产值高出一大截,黄创保赚了可观的利润,送了盈忠的经纪牌给我。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