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秦皇纪-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这想法虽好,却是太早了点。当时的秦国,虽然经过商鞅变法,已经成为一流战国,实力强大。可是,国本还未稳固,还需要进一步厚筑国力,而不是大举东进。秦惠文王就不用他,苏秦只得回洛阳。



他原本信心十足,以为取秦国相位是十拿九稳之事,在秦国时大手大脚花钱,把金用光了。到了回洛阳时,已经是穷得身无分文了,只得靠乞讨度日,好不容易回到洛阳老家。



苏秦出发之时,全家人为他送行,以为他一定能当上秦国丞相,会衣锦还乡。却是没有想到,苏秦穷得没裤子穿了,这让他的大嫂和妻子对他很是厌恶。苏秦要大嫂做饭,大嫂生硬的拒绝;要妻子做饭,妻子装作织布没听见,这就是有名的“妻不下机”。



“那一定要见识见识。”秦异人明白过来,当然不会错过这织机了。



黄石公、尉缭和司马梗三人也是这般想法,无不是眼中火热,恨不得立时见识。



苏代苏厉两兄弟站着不动,这可是“家丑”,他们当然不愿意公开。



“颜渊说得对,你们的度量比起苏秦差远了。这是你们徒习苏秦之学,却无苏秦之功的原委所在。”秦异人对颜渊的点评大为赞同。



“快去。若是你们不去,我就派人去拿。”秦异人双眼一番,精光暴射,威胁起来。



这绝对不是说说,以秦异人的性子,一定会这么做,苏代苏厉万分不甘,却不得不命人拿来。



第五十章迁九鼎



这是一张陈旧的织机,上面有明显的磨痕,可以想象得出苏秦之妻是个勤劳之人。



看着这张织机,秦异人眼前浮现出苏秦落魄潦倒,饿着肚子回到家里,望眼欲穿,想要妻子做饭却遭到妻子拒绝的情景。



可以想象得到,这时节的苏秦最是需要亲人的关心与温暖,而其妻却是如此伤他之心。虽然苏妻没有其嫂那么生硬的拒绝,而是以相对委婉的方式来拒绝,其对苏秦的伤害却是更加严重。因为夫妻要相濡以沫,而她却是不理睬,不给以处于极度困难中的苏秦以安慰。



这是导致苏秦对他妻子极度不满的原委所在,苏秦后来取六国相印,却对其妻没多少感情,和这事有着莫大的干系。



若是其妻在这时不给脸色看,而是安慰鼓励,做饭给苏秦吃。可以想象得到,苏秦一定会对她非常好,会视她为珍宝。



正所谓“患难见人心”,原本一个天赐良机摆在眼前,苏妻却是错失了。



“孟子那老夫子虽多迂腐之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话说得挺对,简直就是为苏秦量身而言。”秦异人抚着织机,感受着织机传来的冷冰,感慨万千,道:“若无当日之失败,就不会有后来的苏秦的成功。”



“好!采!”黄石公、尉缭、司马梗、颜渊齐声叫好喝采。



就是对秦异人特别不爽的苏代和苏厉也是微微颔首,大为赞成这话。



若苏秦没有在秦国刹羽之事,就不会有苦读《阴符》,极心思虑天下大势的苏秦,就不会提出“合纵”,就会不名动千古。



“大贤苏秦已逝,空留苏氏庄园,诚可叹也!”秦异人摇摇头,打量一眼苏代和苏厉,很是惋惜。



苏代和苏厉虽是苏秦的兄弟,虽是习苏秦之学,无论品德还是才智学识,都远远不能与苏秦比。



在苏氏庄园凭吊一阵苏秦,秦异人这才率人离开苏氏庄园。



来到苏氏庄园门口,秦异人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回首望着苏氏庄园:“当初,苏秦从秦国刹羽归来,是何等的落魄与凄凉;后来,他身佩六国相印,重归故里,前呼后拥,又是何等的风光。其嫂对他是前踞而后恭,极为恭敬,苏秦问她为何如此?其嫂答曰:你金多!”



声调略,道:“其嫂也是一实在人!”



“哈哈!”黄石公、尉缭和司马梗、颜渊他们早知这典故,听秦异人道来,大是认同这说法,无不是重重点头。



“苏秦的一生,就说明了一件事:英雄莫问出处!”秦异人一语说罢,一拉马缰,疾驰而去。



疾驰间,只见尉缭眉头紧拧着,沉默不言,秦异人大是惊奇,问道:“尉缭,你有心事?你不会是看中哪家的姑娘了吧?你给我说,我帮你作媒。”



“哈哈。”黄石公、司马梗和颜渊无不是大笑。



尉缭忙摇头,道:“王太孙休要胡说,尉缭哪会想这等事。我是想向王太孙辞行。”



“辞行?”秦异人好一通诧异:“好端端的,为何要辞行?”



“是呀。”黄石公和司马梗重重点头,大声附和。



“今日来到苏秦故居,我的感触颇深。”尉缭解释,道:“苏秦在入秦之前,先入洛阳说周天子,周天子不用,苏秦这才入秦。苏秦说周天子,非真要在洛阳出仕,而是周室是其父母之邦,不得不先说。”



说到这里,略一停顿,道:“如今,我的兵书已写成,我虽有意于秦,可我应当先献于魏王。若魏王不用,尉缭方能入秦。”



古人重义,由此可见也!



苏秦在入秦之前先说周天子,非真的要用于周,而是尽力而已,因为周室是他的父母之邦,他必须要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尉缭是魏国国尉之子,三代国尉,可以说魏国对他家恩德深重。如今,尉缭完成了兵书,自然第一个要献的并不是秦王,而是魏王。当然,尉缭知道,凭魏王之昏庸,是不可能用他的,他只是尽力而已。



明知不可为,而又要尽力于父母之邦,这就是古人的可贵之处。



“明白了。”秦异人微一颔首,赞叹一句道:“尉缭,你家三代是魏国国尉,世受魏国大恩,你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父母之邦,而不是秦国,如此大义,诚可感也。好!这事准了。”



秦异人豁达之人,很能理解尉缭的衷曲,不仅没有阻止尉缭回魏,反而大为赞赏。



“谢王太孙。”尉缭大是感动,眼中泪水滚动。



这可是大事,若是换个人,很可能会阻止尉缭回魏。即使不阻止,也会很不高兴。秦异人没有这么做,反而大是赞赏,这太让尉缭感动了。



“依我所料,就凭魏王那庸才,他不可能用你的。你此去,不过是尽力罢了,尉缭,你要早去早回。”秦异人很是不舍。



“王太孙放心,尉缭一定尽早归来。”尉缭重重点头。要不是要为魏国尽一份力的话,他断不会回魏国。



“此去大梁,千里之遥,难免有事发生。”秦异人的眉头一挑,道:“这样吧,我叫朱亥带一些人保护你。”



“啊!”尉缭大是震惊。



朱亥是秦异人的护卫首领,对于秦异人来说极为重要,秦异人竟然派出朱亥保护尉缭,这太出人意料了,即使以尉缭之明智也是震惊不已。



黄石公和司马梗既是震惊,又是欣慰。



“王太孙,这不可,万万不可。”尉缭忙道。



“有何不可?”秦异人右手一挥,道:“这事就这么定了!你放心吧,我身边还有翁仲呢,不会有事的。”



“谢王太孙!”尉缭感激无已。



回到洛阳,尉缭略一收拾行装,带着朱亥上路了,秦异人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处置政务,有黄石公、颜渊二人相帮,这处置起来很是顺利。



司马梗这个郡守第一道命令,就是废除井田制,这让洛阳的国人庶民惊喜万分。井田制已经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早就该废了,洛阳的国人庶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谁能不欢喜?



第二道命令就是废除奴隶,不得蓄奴,所有的奴隶都会成为国人,他们拥有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财产。



这道命令下来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欢喜的当然是那些奴隶了,他们终于可以做正常的人了,不再是权贵之家的“物件”了,可以过上正常日子,可以拥有财产。这些东西,在往昔想都不敢想。



忧虑的是那些蓄有奴隶的富贵之家,他们的财产奴隶一下子没了,他们能不忧吗?



第三道命令是推行秦法,不分贵贱,一体同法;不论亲疏,一体同赏。



这就是给国人庶民开启了升迁之路,只要能立功,就能受赏。这对于国人庶民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在往昔,升迁受赏,那是权贵的特权,和他们这些低贱的国人庶民没关系。



当然,也不全是好消息,也有坏消息,那就是要实行“连坐法”,要相互监督。



连坐法极为严苛,让人生畏,洛阳的国人庶民无不是凛然,暗自告诫,以后行事要小心。



最为忧虑的就是往昔的权贵了,他们无不是过惯了作威作福的日子,如今推行秦法,要实行连坐,他们不得不夹紧尾巴过日子了,他们当然不甘心。



可是,处此之情,他们不甘心也只能忍着,不敢冒头。谁都知道秦法森严,六亲不认,不管你是谁,只要违背了秦法,就一定要被惩罚,哪怕你是王子王孙都没用。



说来也怪,虽然秦法森严,让人害怕,洛阳却是大安,稳稳当当的,没有生起波澜。



更有一奇的是,那些逃国的人争先恐后的回家了,原本冷清的洛阳逐渐繁华了,人越来越多了,多了许多生气。



“山东之地骂秦国是虎狼,说秦法森严,是苛暴之法,你们瞧瞧这街瞿上的情形,就知道山东之地的骂词是何等的荒谬了!”秦异人看着人逐渐多起来的街瞿大是感慨。



他在邯郸数载,深知山东之地对秦国秦法的诋毁是多么的严重。



“凡骂秦国者,皆是山东之地的权贵豪强。”黄石公一语道破玄机,道:“这些权贵豪强有特权,而秦法却是严禁特权,他们能不骂秦吗?”



“是极!是极!”司马梗和颜渊齐声称是。



山东之地虽是骂秦国残暴不仁,说秦法严苛,事实上那是因为秦法禁止特权。在商鞅变法时,就肃剥夺了世家贵族的特权,所有人一体同法,以前那种“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不复存在了。



而山东之地因为变法不彻底,保留了权贵豪强的特权,这些可以作威作福的人,他们当然要骂秦法了。



随着秦法的推行,洛阳的情形越来越好;随着逃国的人返回,洛阳的口众剧增,洛阳必将成为秦国进军山东的战略基地。



忽忽两月过去,洛阳局面大好,秦异人没必要再留在洛阳了,决心回秦。



在回秦之际,秦异人要迁走九鼎。



迁鼎这天,人山人海,前来观迁九鼎。



第一章轰传天下



韩国都城,新郑,韩国王宫。



韩桓惠王正与一众大臣饮宴,一个劲的吹嘘自己的奇计绝世,竟然靠上了秦国这个大靠山,自此以后,韩国再无后顾之忧。



“诸位爱卿,大韩已是大秦之臣了,大秦再也不会攻打大韩了。自此以后,大韩就是稳若泰山,大韩再无后顾之忧。”韩桓惠王自以为得计,得意洋洋,美滋滋的一口饮干美酒,放下酒爵,冲群臣大声道。



群臣听在耳里,很想作呕,就没见过你这样臭的“奇计”,可是,没人敢说个不字,那会要小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