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朝好女婿-第4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懂得写几笔三馆体而已,却是比不上梅姑娘的。”

    “当然比不上我了。”囡囡哼了一声:“想当年囡囡跟着爹爹学识字的,每日临摹爹爹的帖子,光宣纸就要用上好几张。如今,却不知道爹爹在什么地方……爹爹,囡囡想你了……”

    说着,小女孩的眼圈就红了。

    听道她说得伤心,众人心中也是不好受。

    已经没什么疑问了,这个叫梅之华的小女孩定然是衣冠望族家的女子。否则也不可能识字,也不可能有这么高明的书法。

    而且,听她所说,每日光练字临帖就得用去好几张宣纸。、

    这是什么概念?

    一般人练字,家境好一些的不过是用普通的黄苯、毛边纸,家境贫寒的,直接用毛笔粘了水在石板上写。

    囡囡竟然直接用宣纸,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纸都叫宣纸。必须是产于安徽宣城,用竹子做的好纸才算。

    摆大明朝糟糕的物流所赐,一张宣纸从安徽运到北方,起码价值十几文铜钱。囡囡每日光练字所用的宣纸,就够普通人家吃上几天了。

    这小丫头究竟是什么来历?

    所有人都是满心的疑惑。

    签字画押之后,案件记录连带着谢自然杀人所有的血刀血衣一起归了档。

    接下来,辛知县就开始判决了。

    按照《大明朝律》,牛乙和师寒露拐卖良家女子,当杖二十,流放三千里,发配到边军效力。师寒露有伤在身,二十棍暂时寄下。

    至于牛乙,立即被衙役扒了裤子,一五一十地打了起来。

    满堂都是劈啪的***的声音,刚开始的时候牛乙还惨叫连天,到最后竟然是没有了声息,两人如同死狗一样被衙役拖下去,丢进牢房,只等伤好就送去边军。

    等他们被带下去,大堂的地板上还留着斑斑血迹,看得心中发冷。

    一般小女孩子见到这血腥一幕,早就吓得战战兢兢了,可囡囡却看得很有滋味的样子,这让谢自然心中又是一奇。

    等这二人判决之后,接下来该轮着谢自然了。

    谢秀才今天乃是见义勇为,按说是应该得到表彰的。不过,刚才外面的黄东叫了一声,说谢自然使用违禁兵器。

    这下,辛知县虽然喜欢这个弱冠书生,却不能不秉公执法了。

    明朝禁武,非军户和勋贵,一般人不得练习武艺,使用器械。

    违禁军械中又分为好几种,也有不同的判决。比如甲胄就在严禁之例,一般人私藏铠甲,行动谋反,是要被杀头抄家的;私藏驽、长枪、大刀这种军械者,流放三千里,籍没家产。

    而谢秀才今天所使用的肋差,正好违了禁。

    辛知县咳嗽一声,看了看身边的年老夫子,缓缓道:“年教授,谢自然乃是本县秀才。他私藏兵器,已是违制。不过,他这把刀甚短,不算长枪大刀,可罪降一等,流放就免了。但功名,却是要革除的。不知道年教授意下如何,如果没问题,就上报凤翔府学政吧!”

    “轰!”听到辛知县说要革除谢自然的秀才功名,外面围观的群众都同时喧哗起来。

    人群中,黄东面上带着得意的笑容:“谢君服啊谢君服,你也有今天?你不是很牛吗,呵呵,没有了功名,看你还怎么牛?到时候,只怕年小姐也瞧不上你,要落如我黄某人的怀抱了,哈哈,哈哈,痛快,痛快啊!”

    就连谢自然也是一呆,忍不住苦笑起来。

    他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实际上,谢自然为人豁达,做人做事都率性而为,是个有担当之人。做不做秀才,他倒是无所谓,难不成,当时就不救这个小女孩,难不成,敌人提刀行凶的时候,你不反击?

    只不过,少了这个秀才身份,将来在外面行走起来却甚不方便。

    辛知县很欣赏谢自然,只可惜,他既然干犯了朝廷的律法,也只能秉公而断了。叹息一声,问:“谢自然,本官这么判决,你可有疑义?”

    谢自然倒也磊落,一施礼:“老父母秉公执法,学生敬服。大丈夫做事,行必果,无疑义也?”

    辛知县一脸的惋惜,正要落笔定案。

    这个时候,跪在地上的囡囡突然咯咯一笑:“什么秉公执法,什么学生敬服。判的人糊涂,被判的人也糊涂,叫人如何心服?”

    辛知县一呆,忍不住问:“怎么了?”

    囡囡道:“君子衣冠带剑,乃是礼仪,难道有错吗?”

    冠带剑有相当的功用;即表身份、封爵及出使访客时带剑。此外古人带剑还具有礼治和修身养德方面的意义;表现了剑除有与戈、矛等古代兵器共有的兵器属性之外;还有其特有的非兵器属性。正是这一属性;使得春秋战国间带剑之风十分盛行。

    佩剑习俗在中国历代流行。秦汉时文武百姓皆佩剑,此风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到宋、明时,男子佩剑之习俗犹存。

    只不过,明朝文人性格温和,甚至有的时候显得懦弱,加上朝廷实行严格的户籍管榔度,治安也好。所以,很多人都不带剑的。

    不过,不带,并不等于不许带。

    带剑也是读书的特权之一。

    辛知县:“君子带剑是法制允许的,可谢自然带的是刀啊!”

    “是剑,不是刀。”囡囡咯咯一笑:“这就是老父母你没见识了,这种倭刀本就是剑,倭人都称之为剑的,连刀法也被他们称之为剑道。所以,小女认为,既然是宝剑,谢相公又有秀才功名,自然就不违制了。”

    辛知县一楞:“还有这种说法?”然后疑惑地看了一眼刑名师爷:“老郝,你是天津卫人氏,你们那地方海商甚多,也有不少倭货。本官问你,是不是这样?”

    郝师爷道:“禀县尊,是这样,倭人都将这种兵器称之为剑。这个梅姑娘,真是渊博啊!”

    说着话,一脸的赞叹。

    囡囡得意地说:“爹爹当年可买了不少倭人宝剑的,我自然知道。”

    正在这个时候,衙门口,徐婆大叫一声:“既然谢秀才有资格配剑,既然这倭刀也是宝剑,那么,谢相公是无罪的,请青天大老爷释放谢秀才!”、

    今日来围观的都是扶风县的好事者,而且,这个谢自然平日间为人也不错,很多穷人都是受过他恩惠的。

    顿时,所有的人都大叫起来:“请青天大老爷判谢秀才无罪!”

    这光景,惊得衙役们连声大喝:“肃静,肃静!”

    好不容易才恢复了秩序。

    辛知县本有心放谢自然一马,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大案,就朝年教授看了一眼。

    年老夫子缓缓地点了点头,说:“梅氏所言,在道理和法纪上也说得通。”

    辛知县:“法律不外人情。”

    他一拍惊堂木:“既然有这么一种说法,按照我朝《大明律》有功名的书生可带剑行走天下,那么,谢自然无罪。不过,身为堂堂读书种子,与贩夫走卒与市井间斗殴,却有失体统。本官判决如下,罚谢自然小米一万斤,于六月底解送至宁夏卫前线。”

    然后,就将一只火签扔在了地上。

    这件案到这里,算是了结了。

    外面旁听的百姓听到谢自然无罪,都松了一口气。

    不过,判他出三万斤粮食,还得送去宁夏卫,心中都是叹息。

    三万斤小米价值白银好几百两,从这里到宁夏卫千里迢迢,一路人吃马嚼,家上脚力的工钱,上千两出去了。

    今次,谢秀才可是大大地破财了。

    黄东虽然没看到谢自然倒霉,可一想到他要大大地出血,心中虽然不甘,却也不再说什么:“如此也好,他不是有钱吗,就叫他破财好了。”

    谢自然忙拜了一拜:“学生遵命。”

    “至于你,民女梅之华。”辛知县道:“报上你的的原籍和父母姓名,本官发个急递过去,叫你家人来领。所需的急递费用,一概由谢自然承担。”

    谢自然:“大人有命,学生自然答应。”



第六百八十二章 查无此人

    辛知县又问囡囡:“你爹娘叫什么名字,何方人氏?”

    他不问还好,这一问,囡囡眼圈就红了:“老爷,我是真定人。家里受了水灾,娘就带我去找爹,爹爹也是个官儿。前年的时候,娘和爹爹吵得好厉害,后来……后来……娘就带了囡囡,要回老家去。可惜,家里早已经被冲得成了白地,亲戚们都已经走散了。”

    “后来,娘听人说,外公和舅舅去了山西,就带着囡囡过去投。好不容易找着了人,囡囡却被坏人给捉了,在路上行了一个月,不知道怎么的,就到了这里。还好碰到了谢相公,否则,还不知道会被卖去哪里?”

    说到这里,囡囡的眼泪连串地落到地上。

    “你爹爹也是个官员,叫什么名字?”辛知县大奇,其他人也提起了兴头,凝神听去。

    以梅之华区区十岁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又谈吐不俗,想来她爹爹定然是个非凡人物。

    “回县尊大老爷,我爹姓梅名富贵,本是沧州巡检司的巡检。”

    大家听说是个不入流的巡检,都是一楞,然后又是极度的失望:也就是一个军汉而已。

    不对,一个军汉怎么可能养出此等出色的女儿?

    囡囡又道:“后来,爹爹没做巡检了,又去了一个卖盐的什么衙门,做了什么同知厅的师爷,囡囡也不是太明白。”

    辛知却是一振,急问:“可是长芦盐运都指挥司同知厅幕僚?”

    “应该是吧,对,就是这个名字。”

    众人这才抽了一口冷气,长芦盐司是什么地方,一个省一级的衙门,每日都多手成千上万两银子。同知可是封疆大吏,做他的首席幕僚可是个人物啊,至少也得是举人功名。

    如此,囡囡家学如此渊源,也不奇怪了。

    辛知县又是好奇,忍不住问:“你爹爹和你娘又为什么吵闹,又是怎么分开的,还跑去山西投亲?”

    这话一问出口,辛知县心中也有些后悔,这可是人家家里的隐私,打听这事,不是君子。不过,为了将她送到父母身边,有的事情也不能不问。

    囡囡一脸的悲戚:“当时囡囡小,不懂事,只隐约记得,爹爹好象另外娶了一个什么官的女儿为妻,不认我娘了。”

    说到这里,小丫头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听得心中一沉,看到小姑娘哭得梨花带雨,都有一种想将她拥在怀中,细心抚慰的冲动。

    看来,事情已经问清楚了。

    定然是囡囡的爹爹贪恋一个大官的权势,停妻别娶,休了她母亲。

    迫于无奈,囡囡母亲只得带了她去山西投亲,结果被人拐到陕西来了。若不是有谢自然出手相救,也不知道被卖去什么地方了。

    辛知县叹息一声,安慰道:“民女梅之华,你娘和外公舅舅叫什么名字,现住在何地?”

    囡囡:“只知道在山西大同一带,其他却是不知。我也是刚到地头,还没弄清楚究竟是多么地方,就被贼子给拐了。”

    辛知县:“那就只有带信叫你爹爹了,你将你爹爹的姓名和在何处写下来。”

    囡囡:“爹爹现在已经不在沧州,听人说,他已经回京城去了,所是朝廷另有任命,让他重新当官。”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