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道教-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ㄌ瞥来垦糇媸χ梢峥纱鳌F浠蚶险叽鞒搴停僬叽麇幸#蚶涫庇梅恚┮褂煤迫唬绞庇米涎簟⒁蛔郑鞔悠湟恕I系扔械乐浚艹跽娼湔撸娇纱髀诮怼①仍鹿冢恢屑湔撸探怼⑷ü冢惶煜山湔撸逍榻怼⑽逶拦凇=斫杂迷级兴谩8窃欤吩蚕筇欤惶煲簧粼诘溃栽ビ谑祝鸬酪病!↙F又称:〃凡全真服式,唯青为主。青为东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为青龙生旺之气,是为东华帝君之后脉,有木青泰之喻言,隐藏全真性命双修之义也。朝参公服,顶黄冠,戴玄巾,服青袍,系黄绦,外穿鹤氅,足缠白袜,脚纳云霞朱履,取五行俱备之故耳。若宗、律两师,加中单礼足,方谓合式。〃LG现代道士之服饰,〃约有六种:(1)大褂。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2)得罗(俗称道袍引者注)。袖宽一尺八寸,长随身,大礼服。以上衣服均蓝色。(3)戒衣。袖宽二尺四寸,袖长随身,受戒用,黄色。(4)法服。方丈大典用,紫色。(5)花衣。出外念经用,杂色。(6)未受戒道士之大褂及得罗均应为黄色。〃LH冠巾大体与清代同,其名目如《清规玄妙》所载。平时,〃道士一般著白布袜、云履或青鞋。〃LI
注:
①②③④⑤⑥⑨ABACADAEAFAGAHAIAJLE《道藏》第24册781页,第32册173页,第33册661页,第24册767~768页,第25册144页,144~145页,第24册768页,754页,754页,761页,第25册144页,第24册760~761页,第33册661页,664页,第32册163页,第24册768页,第36册41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⑦《十三经法疏》下册1664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⑧LCLD《中国古代服饰研究》381页,374页,375页,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1年
AKLB《中国古代服饰史》314页,314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
LFLG皆见《藏外道书》第10册598页,巴蜀书社,1992年
LHLI《道教概说》285~286页,286页,中华书局,1989年

道士称谓 
道士之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的方士,即有方术之士。道教创立之后,道士则专指从道修行者。《老子想尔注》云:
〃是以帝王常当行道,然后乃及吏民,非独道士可行,王者弃捐也。〃①葛洪《抱朴子内篇》所谓〃道士〃亦具此义;偶尔使用术士一词,则带贬义,以别于道士。但是道士一词的含义仍很宽泛,例如约作于魏晋间的《老君中经》以道士为炼水银以作神丹,期得长生之人。葛洪《神仙传》更谓:〃自伏羲至三代,显名道士,世世有之,其老子者,盖得道尤精者也。〃②自东晋末南北朝以后,道士一词的意义便逐渐固定,杂见于这一时代新造的众经之中。如舍凡出家、居住道馆、诵经持戒、修斋行道,这些含义是方士一词所没有的。《太上太真科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并谓以道为事,则称道士。《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谓出家有三种义:一出家,二入道,三舍凡,〃总此三者,名为道士。所以名为道士者,谓行住坐卧,举心运意,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诫诵经,烧香散花,然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唯行道业〃③。《太霄琅书》按奉道之迹精粗不同,把道士分为在世、出世、在家、出家、游涉、幽居六种。《出家因缘经》分道士为七阶:〃一者天真,谓体合自然,内外淳净;二者神仙,谓变化不测,超离凡界;三者幽逸,谓含光藏辉,不拘世累;四者山居,谓幽潜默遁,仁者自安;五者出家,谓舍诸有爱,脱落嚣尘;六者在家,谓和光同尘,抱道怀德;七者祭酒,谓屈己下凡,救度危苦。〃④稍后,《三洞奉道科诫》亦按此划分,唯无〃幽逸〃;并云道士〃乃方外之士也〃,〃今之道士即出家道士也〃⑤唐道士朱法满按道士出家年龄分为五阶:〃从七岁至十一名蒲车道士,十二至十四名清信道士,十五至十九名施惠道士,二十至六十名弘护道士,七十至九十名住持道士。〃⑥另一种流行于隋唐(实发端于南朝梁代)的划分法,则按所受经箓法服之高低分为正一、高玄、洞神、升玄、洞玄、洞真、大洞、三洞、居山、洞渊、北帝太玄等类道士,其中三洞道士因经初盟、中盟和大盟,遍受三洞经箓而居于最高地位。传洞渊、北帝太玄二法者较少,故另外列类。居山道士则不一定传受法箓,亦另列一类。这种分法见于《三洞奉道科戒》和唐道士张万福所撰《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等书中,而为宋初道士孙夷中集《三洞修道仪》所承袭。
隋唐道士,习惯上男称道士、黄冠、男官,女称女道士、女冠、女官、女真。稍晚,女道士则称道姑。更为晚近,则分别称男、女道士为乾道和坤道。
南北朝时代道士已多出家,但直到北宋,道士蓄妻室者仍多。宋人王木永说:〃黄冠之教,始于汉张陵,故皆有妻孥,虽居宫观,而嫁娶生子,与俗人不异。奉其教而诵经,则曰道士。〃⑦宋皇朝曾严令禁止。至金元全真道兴起后,规定道士须出家住宫观。〃火居道士〃乃指在家的正一道道士,以别于出家的全真道道士。
道士只是一般的通称。在历史上,或因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或因道教认为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诣各有深浅和高低,或因担任教职的不同,道士便有各种不同的称谓。择要简述如下: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汉书·京房传》和《五行志》记西汉京房易法云:〃道人始去,寒,涌水为灾。〃〃道人始去兹谓伤。〃诸家注皆云〃道人〃即〃有道术之人〃⑧《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注引《献帝起居法》亦记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事。王充《论衡·道虚》云:〃夫文挚,道人也,入水不濡,入火不爇。〃⑨此处道人即谓有仙道者。道教创立之后,道人一词曾专门指道士,见于东汉至西晋间道书。例如《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多处提到道人,即具此义。《妙真经》云:〃道人图生,盖不谋名。〃AB《老君家令经》云:〃道人百行当备,千善当著。〃AC亦均指道士。南北朝时代,乃以道人专指沙门,而区别于道士。唐以后,又以道人泛指道术之人,或指道士。宋元以降,常以〃某某道人〃为道士道号,如〃林间羽客樗栎道人〃等等。文人亦多取以为号,但以道人指道士更为常见。
黄冠黄冠一词始见于《礼记·郊特牲》指祭时所戴之冠。早期道教徒尚黄。《后汉书·滕抚传》载,汉顺帝末年,马勉反,〃皮冠黄衣,带玉印,称黄帝〃。AD《后汉书·皇甫嵩传》谓张角黄巾军〃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AE。北朝佛教徒也说,张角、张鲁等始服黄衣。《南史·沈庆之传》谓:〃僧昭别号法昭,少事天师道士,常以甲子及甲午日夜著黄巾衣褐,醮于私室。〃AF故世人根据道士衣冠颜色,称道士为黄冠。
羽客也作〃羽士〃、〃羽人〃。语出《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故乡。〃AG本义为仙人,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史记·封禅书》记载方士栾大穿着羽衣,即象征能升仙。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
居士此称盛于南北朝。《老君存思图》云:〃出俗居道,居道化俗,涅而不缁,故号居士。一曰道士,士即事也,习事超伦,谓之大觉。〃AH但后世多不用此名,一般用以指称在家奉道的信众,如同佛教所称。或谓〃道民〃。
先生是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注引《江表传》称,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往来于吴会,人多师事之,孙策母尊其为〃于先生〃。AI《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注引《魏氏春秋》及《晋阳秋》皆称嵇康尊道士孙登为〃先生〃。AJ《真诰·真胄世谱》称东晋道士许迈〃即先生也〃,后世道书即共尊其为〃许先生〃。
自东晋以后,道士也可自称先生(但须盟誓于神或经众道士认可),并依其本命干支所属五岳方位而称〃某岳先生〃,或以其志向、道行而称〃某某先生〃。《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以下简称《敷斋威仪经》)规定:〃学士若能弃世累,有远游山水之志,宗极法轮,称先生,常坐高座读经,教化愚贤,开度一切学人也。假令本命寅卯属东方二辰,称东岳先生。四方效此辰,(如)戌丑未生,称中岳先生。若复清真至德,能通玄妙义者,随行弟子同学为称某先生。某人钩深致远,才学玄洞,志在大乘,当称玄称先生,或游玄先生、远游先生,或宣道先生、畅玄先生。略言其比,不可逆载。须世有其人,学者称焉。大都法如是耳。言名上清,清斋七日。先生位重,不可妄称,鬼神不承事,以天考考人。先生者,道士也。〃AK这在道教中成为定例。南朝宋以后,称某道士某某先生,多系朝廷赐予高道的谥号,如〃简寂先生〃(陆修静)、〃贞白先生〃(陶弘景)、〃升真先生〃(王远知,原谥〃升玄先生〃)、〃体玄先生〃(潘师正)、〃贞一先生〃(司马承祯);也有生前赐号,如〃玄静先生〃(李含光)。宋代赐〃先生〃号,是表示一种殊荣,其名位高于大师。但道教内部一般仍以先生尊称道士,例如称褚伯玉为〃褚先生〃,陶弘景为〃陶先生〃,黄知微为〃养正先生〃,李志方为〃李先生〃等。
真人是一种尊称或修行名位。真人一词见于《庄子·大宗师》,指不惧水火、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异于常人者。
《史记》载方士所谓真人〃陵云气,与天地久长〃LB,即仙人的别称。道教亦用此义,但用以指道行甚高的道士。如东晋南北朝道士已称张陵为〃正一真人〃,许谧为〃上清真人〃。《敷斋威仪经》谓道士称先生后,〃于此学仙道成,曰真人。体道大法,谓之真人矣〃LC。唐代道士也有称真人的,如称王远知为〃王法主真人〃,孙思邈为〃孙真人〃,叶法善为〃叶真人〃。北宋神宗时曾定神仙封号,先〃真人〃,后〃真君〃。元代则用以封道教首领和高道。〃真君〃品级高于〃真人〃一等,但通常不用于尊称在世的道士。
天师是个别道士的尊称。狭义专指张陵或其嗣号之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如北魏寇谦之、隋焦子顺、唐胡惠超、叶法善、薛季昌、刘处静等等。
前期正一道又有〃师君〃一号,意谓首领,称张鲁、寇谦之(分别见《三国志·张鲁传》和《中岳嵩高灵庙之碑》)。
另有〃鬼卒〃、〃祭酒〃、〃治头大祭酒〃诸号。祭酒本为古代宴飧时的主持人,三张借以为教职。
大师道士尊称和名位。唐宋间封建王朝为了加强对道士的控制,增强道士的荣誉感,赐予道士紫衣、师号,称〃某某大师〃。如聂师道号〃逍遥大师〃,王栖霞号〃玄博大师〃,刘从善号〃全素大师〃,贾善翔号〃崇德悟真大师〃。一些被认为道品高尚、为朝廷所尊礼的个别道士,如王远知、申仙翁、朱自英、邱处机等,则赐号〃国师〃。
法师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始见于东晋末南朝宋初。《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戒法轮妙经》借太上玄一真人告葛玄说,往昔受此经,〃今复被师命,为子作三度法师〃。又云:〃太上命太极真人徐来勒保汝为三洞大法师。〃LD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