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天摸了把罐子里的铜钱,这铜钱可不一般。
  “方才那气象你也看到了,有何参悟?”
  多宝迟疑一阵,道:“禹定九州塑龙脉,但人族并未统一,诸侯国林立……”
  其实人族气运大涨已有征兆,无论是突然上升的识字率,还是渐开的民智,多宝都是第一观测者。
  早在半月前,百姓找他算卦就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问询了,而是问猜测的对不对,以往只是猜测晴雨、是否有雾等能粗略看出苗头的事情。
  现在已演变成了半月内猪肉羊肉会涨、粟米粗麻会跌的地步,甚至有些人还会推测涨几成跌几成。
  以普通人类的力量做到了掐算的事情,虽说算不上什么难言的天机,但也极为不可思议了。
  多宝想了想,道:“看起来人族气运九分,商占其三,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殷商危如累卵,成汤二十八年气运仅余二十四,纣王更是与诸侯贵族为敌,四夷虎视眈眈,便是猛虎也难敌群狼。”
  通天点头,多宝说的不错,如果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殷商很难维持统治,接连叛乱就是最好证明。
  虽说纣王有人族至宝崆峒印在手,又得火云宫三皇垂青,但也只是基于殷商势大,纣王才能不俗的情况。
  一旦局势逆转,殷商落入颓势,崆峒印会重新择主,三皇也会重新审视时度,毕竟无论是至宝还是先祖,他们所站的立场都是整个人族,而不是某个人。
  “话虽如此。”通天笑眯眯道:“徒儿,你可算一算,今早叛乱前的那一场赛马,是哪一匹马赢了?”
  多宝掐指一算:“七号马夺得状元。”
  “再算算赔率如何。”
  多宝微微愣神:“一赔百,这匹马赔率最高。”
  “是啊。”通天道:“虽是匹劣马,骑手的骑术也并不高明,但在叛乱将起马场混乱一片时,马儿与骑手均是不为所动,合力跑完了全程。”
  他从袖袍里拿出一方写着七号的木牌,笑道:“今日就不见你那几个师弟了,他们的俸禄本就不多。”
  说罢,变化做一道青烟不见。
  多宝的手在虚空中握了握,钱可以拿走,反正都习惯了,但总得把罐子还我吧……
  ……
  火云宫中,三皇已静坐数日。
  “三魂七魄俱散。”
  轩辕黄帝摇了摇头:“天地之中再无大禹。”
  “是我人族一大损失。”神农跟着叹息。
  脱离崆峒印以人族气运为依的五帝虚影,也纷纷拱手,表示对大禹的尊敬。
  大禹对人族的功绩不比任何人差,功德方面甚至比五帝还多出一些,只要他想,死后能和五帝一样依附于崆峒印永生不灭,只要人族气运进一步增长,坐于火云宫论道也未尝不可。
  但他没有这么做,生前治水安民,鼎定九州为人族共主,死后蛰伏多年再度出世,只为塑龙脉立人道永昌,龙脉出,人道昌,虽死无憾。
  伏羲睁眼,道:“我算得西方教似有插手于我人族之争。”
  神农与轩辕黄帝本来还在感慨大禹,却被这一句惊得说不出话。
  半晌轩辕黄帝才开口,狐疑道:“西方教莲花现相,舍利元光,称极乐世界,两位教主皆是苦修之士,偏安西土,与世无争,也不像阐截二教逢劫便入世,怎会如此?”
  西方教很少干涉人族之事,也没有过气运之争,现在说他们也要参与封神,实难相信。
  伏羲道:“今天地大劫,各教有气运之争,无可避免,又逢龙脉成人族气运大涨,西方教绝不会放过如此良机。”
  神农与轩辕黄帝沉默许久,他们对气运之流的了解,还是比圣人少了些,不然也不会有先祖香火被天神算计的事情发生。
  圣人之事,实属难测,伏羲虽然算得一二,也无法详谈,转而问道:“殷商气运仅剩二十四年,二位皇弟如何看待?”
  神农道:“此事倒也没错,虽有始皇帝大贤,但近年来殷商天灾人祸不断,几经叛乱,气运确有衰减。”
  黄帝笑了笑:“天机混乱,谁人能料得中未来如何,凡事盛极则衰,衰极则盛,大劫之下朝代更替,我人族又陷入气运之争,为应劫棋子,又有谁能想到在这种局势下,气运却会一涨再涨,更是塑了龙脉?”
  “殷商气运衰减,未尝不能再度壮大,至于最后是衰是盛,就看人为了。”
  人族向来都是人为的。
  伏羲也坚定道:“事在人为,从未有注定之事,若是人力不足,朝代更替便也罢了,更好的君主方才能让人族更好发展,但若是有外物因气运或是他事谋划,强行干涉,少不得要说道说道。”
  以前底气不足,现在硬气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出了火云宫,也不意外。
  “是极。”
  神农与黄帝赞许道,顺手又往下界扔了些东西,龙脉成,气运涨,有些东西已经可以用了。
  ……
  收了卦摊的玄都将手中宝图一展,送去了八景宫,随即继续悟道。
  焚书坑时万年的一席话让他顿悟,今次他全程观摩了大禹塑龙脉化仙为凡,又有顿悟,觉得瓶颈有些松动。
  他是因为父母之事才特意入朝歌寻个念头通达,现在想来,父母的事情似乎并不是所想的那样。
  玉虚宫宫门紧闭,北冥海水翻腾……
  西岐姬发代父祭祖,不少诸侯以其为尊,言姬发承天命而降,乃天命君王,传得沸沸扬扬。
  天神仿佛也在赞美其圣明,涌现金光。
  梁州中南部,有一人名为杜宇,领船队自岷江而出。
  ……
  这么多事,其实和子受没什么关系。


第368章 决定减产
  “诸卿散去吧,叛乱已定,还有许多事要诸卿操心,遣人将宫里的尸体处理掉,后宫妃子见不得血。”
  子受撂下一句话,便带着苏全忠入了寿仙宫,只留下半懵的朝臣。
  他们看着直顶苍穹的铁棒,纷纷出神,方才那个大汉,就是大禹吧?
  今天一天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又是叛乱,又是妖物,还有个不知所谓的龙脉,就连仙人也死了一个。
  好在群臣里还有赵公明等人,稍稍解释一番,也就明白了。
  无数人思绪飘飞,只怕明日朝中,不,恐怕是整个天下,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子受入了寿仙宫,他有些奇怪,全朝歌大概都知道妲己是狐狸精了,为什么苏全忠还护着妲己?
  看苏全忠刚才的模样,分明打算和普贤几人拼命。
  胡喜媚和柳琵琶还在一边发抖,普贤那根长虹索祭出的时候,她们险些以为自己要完蛋了。
  子受抚摸着妲己一双柔荑,轻声道:“没事了,没事。”
  妲己的大尾巴仍是垂在地上,面色红润了许多。
  “臣妾……臣妾想看看孩子。”
  孩子啊……子受转眼看向杨妃,小透明手上正抱着个孩子。
  任外头发生了多少事,这孩子也不哭不闹,安然酣睡着。
  杨妃有些羡慕,自己明明在南征时独占纣王宠幸,肚子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妲己撑着头看了看,神情溺爱之极,软声道:“陛下与臣妾的孩子,应该叫什么?”
  看着妲己那两弯似蹙非蹙的柳眉,子受想了想,石更不错,但是十更太多了,还是五更合适,便脱口而出道:“武庚。”
  “武庚?”妲己朱唇微张,这名字有些奇怪,和殷郊、殷洪不同,和子启、子衍也不同,倒是与历代先王的祭号有些相似,好比盘庚、武丁之类。
  随即她展颜一笑,也不纠结:“若是陛下乐意,武庚就武庚是了。”
  “好,朕新得一子,爱妃今晚和朕一起吃火锅。”
  子受心中欣喜,长子殷郊次子殷洪,义子黄天祥、高明、高觉,姓氏都不一样,再多个武庚也没问题。
  这个混杂了封神与历史的世界中,姓氏本来就有些乱,管那么多干嘛,子受觉得等一百零一子超过姬昌之后,自己能一个人把百家姓给填满。
  至于不守祖制不按规矩办事也没什么,循规蹈矩根本就不是他的行事风格。
  子受将剩下的时间留给了苏全忠,昏君归昏君,人情味还是有的,苏全忠和妲己多年未见,一见就是遭逢大劫,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而且他也很在乎苏家和妲己的故事,从刚才的景象就可以知道,苏全忠早就知道妲己是狐狸精。
  “妹子……”
  两个字之后就冷场了。
  妲己噗嗤一笑,兄长还是这个德行,她自顾自接过话来,顺便和子受说了些自己和苏家的缘分。
  早前就曾提过,苏家仅二代为侯,从苏护的父亲那一代才被封为冀州侯。
  当时正处武乙年间,无数人对囊血射天不满,苏护老爹是少数几个支持武乙的人。
  其后武乙被围身死,苏护老爹救援不及,郁郁而终,苏护也因此缺少管教,养成了个一点就燃的暴脾气。
  而苏护老爹在位期间,做了件为人诟病的事,那便是号召领地百姓分辨妖邪善恶,不能一概而论,甚至还试图开辟一处城镇,专供无害之妖居住,并进行贸易往来。
  其实这只是苏护老爹为那个逆天的武乙分担舆论压力的方式,最后也因为群情激愤,屡遭责骂,而没有成功。
  当年女娇嫁与大禹,就曾努力让人族与妖族共处,请动应龙协助大禹治水,就是努力的成果之一,然而最后还是没能成功,九尾狐也被归为了噩兆。
  妲己从苏护老爹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便以一条尾巴化作人身入了苏府,即使不能达到先祖所期望的人妖和谐,但至少能看看是否有人会以善恶来分别妖类,多少存些念想。
  听完这段往事,子受不知道妲己看没看见希望,反正他是看见了。
  妲己虽然和原著败坏国家的人设不太相符,但狐狸精,就是最好的身份,这三四年来,竟是忽视了这份宝藏。
  子受已有初步想法,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处理叛乱的后事,叛乱虽然能带来昏庸值,但老这么叛乱就有些危险了,而且莫名其妙爆种的奴隶军和那群大着胆子去武库拿兵刃甲胄的女子,也有些棘手。
  仿佛又被刺了几刀,有点疼。
  ……
  其实当务之急是别人的当务之急,春困秋乏夏打盹,昏君的当务之急还是睡饱,吃好,以及陪伴刚生产的妃子。
  再上朝的时候已经是叛乱过去的第三天,这天是午朝。
  商容奏道:“启奏陛下,今次反贼诈称禹王后人之名发起叛乱,幸赖陛下之威,平叛成功,理当发诏书告知天下,以示陛下圣明。”
  子受听见陛下圣明几个字就抽抽,虽说亲眼见识到了龙脉与人族气运,但他还是想当昏君。
  大禹牛逼吧,龙脉都是他造的,最后呢?死了,当面化作星光。
  而且人族气运是归于君王的,按照商灭周兴的大势来看,自己再有二十多年就挂了,就算是气运也保不住,死还是一样死。
  划不来。
  当然,子受也不是没考虑过直接当个明君,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能耐,还是算了吧,人贵有自知之明。
  “那反贼就是禹王后人,手中之物便是禹王传承之宝,诏告天下自是应有之意,但要如实,那句‘夏虽三户,亡商必夏’莫要忘了,便由丞相起草一份诏书,先呈给朕,再明发天下。”
  子受现在打算从言论入手,他想了很久,昏庸值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骂声,骂得越凶赚的越多。
  此前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