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夏文圣-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纵观古今,有谁十六岁能著出千古文章?又有谁十六岁写出镇国诗?还有谁十六岁敢为千万生民请命?”

    “更是著下千古诗词,这样的人,古往今来有吗?”

    “顾锦年能不能成圣,老夫不敢完全确定,可他未来的成就,绝对不弱于我。”

    朱渊认真出声,他对顾锦年的评价,可谓是极其之高。

    尤其是,顾锦年这般的不畏强权,让他深深敬佩。

    要知道顾锦年本身也是权贵,这才是让他更加敬佩的地方。

    普通人不畏强权,大不了一死了之。

    可权贵得罪权贵,一般都是有利益冲突。

    没有利益冲突,他们一定不会出手,而现在顾锦年在没有任何利益回报,甚至还要得罪不少人的情况下,为民伸冤,这种精神是真正令他所感动。

    且让朱渊感到惭愧。

    可以说,顾锦年今日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得到了民心,在天下读书人心中,也占据一席之地。

    尤其是在大夏读书人心中。

    光是这件事情,往后谁见到顾锦年一声,也要尊称一句世子殿下。

    皇宫内。

    太子,秦王,魏王,三人静静看向天穹的景象。

    太子眼中是震撼。

    而秦王眼中是激动,还有一种喜悦。

    至于魏王殿下则是惊叹。

    太子与秦王二人,皆有不同的心思。

    只不过,大夏京都内,同样有一道身影,望着天穹,眼神当中充满着复杂。

    也就在此时。

    天穹之上,那千里饿殍图逐渐消失。

    雨过天晴,一缕缕阳光投射而来,洒落在顾锦年身上。

    与此同时,一股青白色的光芒,全部灌入顾锦年体内,这是天地浩然正气。

    而顾锦年体内的才气,也在一瞬突破,抵达养气举人境。

    这是儒道第二境界,而且因为这真正的天地浩然正气,顾锦年直接抵达第二境圆满。

    只要立言,便可抵达第三境,为立言进士,也就是知圣立言。

    与此同时,恐怖的浩然正气,在体内形成一团云,没入古树之中,凝聚为武道果实,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成为武道果实。

    但足足有三十六枚这样的武道果实,可谓是大丰收。

    只不过顾锦年暂时没有心情去管这个。

    他今日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是心中一口气。

    “陛下有旨,百官入朝。”

    此时。

    随着太监之声响起,宫外百官神色微微一变。

    但很快,他们齐齐朝着皇宫内走去。

    因为他们知道,皇帝要出手了。

    随着百官入内后,一道身影也出现在顾锦年身旁。

    是他的父亲,顾千舟。

    “锦年。”

    “回家了。”

    他缓缓出声,眼神当中也有些复杂,因为一时之间,他看不穿自己这个儿子。

    想想看啊,几个月前,顾锦年还是一个纨绔子弟。

    可几个月后,顾锦年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惊天动地的。

    但他并没有其他怀疑,反倒是认为顾锦年一直在藏,藏了十六年。

    如此,他反而心痛,觉得是顾家给顾锦年太大的压力,太多的负担,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如此。

    很快,顾千舟带着顾锦年朝顾家走去。

    街道路上,所有百姓看到顾锦年的身影,一时之间眼中皆然露出敬佩目光。

    更是有人老者深深一拜。

    顾锦年赢得民心。

    靠的不是顾家,而是他自己。

    面对百姓之拜,顾锦年沉默不语。

    如此。

    大夏皇宫内。

    随着满朝文武入朝。

    永盛大帝直接出声了。

    “今日,镇国公之孙,顾锦年为万民伸冤请罪,尔等有何看法?”

    永盛大帝开口。

    他望着百官文臣,等待着他们的答复。

    可实际上,无论百官怎么回答,事实已经改变不了了。

    “既天意者,臣无有任何建议。”

    “天意已定,人心所向,臣等无异议。”

    百官齐齐开口,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忤逆皇帝,因为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争斗了,而是天意。

    他们敢怒怼皇帝,敢直言皇帝的不是,可却不敢忤逆民意。

    没有人敢这样做。

    “好。”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群臣的表现,他很满意。

    “既然如此,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听令。”

    “由宰相李善拟旨,你们二人调遣精锐,前往江宁郡,赵爱卿,朕要你三天内,根据百姓之言,调查江宁郡所有女干商,包括贪官污吏,一但发现,全部缉拿江宁大牢。”

    “由刑部审查,一但认罪画押,于江宁郡菜场斩首,以儆效尤。”

    “若有不服者,全家抄斩。”

    “再由户部派人,查清家产,充公救灾,再令悬灯司仔细调查,江宁洪灾是否另有隐情,一切涉及者,格杀勿论。”

    “若有朝中之人,则满门抄斩。”

    “再者,提前京察,朕要吏部一个月内完成京察,不可徇私枉法。”

    “大夏诗会后,朕要设百官宴,同时朕还要为民下旨,京察之内,大夏境内所有百姓,若有冤情者,各府各县,必须从重处理。”

    “但凡有官商勾结,欺压百姓,鱼肉一乡者,杀无赦。”

    “尔等明白吗?”

    永盛大帝开口。

    只是这一番话,让满朝文武神色一变。

    因为事情比他们预料的还要严重十倍。

    原因无他。

    永盛大帝明显就是要借助这次机会,清除王朝最大的毒瘤。

    世家门阀。

    这是所有帝王都痛恨的存在,也是所有帝王都忌惮的存在。

    世家门阀,是太祖都不敢动弹的存在。

    而今,永盛大帝所作所为,就是在挑战他们,这种事情很恐怖,极有可能会颠覆王朝。

    这朝堂之上,可能就有一半来自世家门阀。

    而整个大夏王朝,基本上一半以上的官员,都出身世家门阀,而剩下的官员,即便不是出身世家门阀,也与这些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以说,大夏真正的主人,不是眼前这位帝王,而是那群世家门阀。

    这不是什么隐藏的秘密。

    相反这是一种常理,毕竟总有人富有,也总有人贫穷,而当权者为了集权,可以允许世家门阀的存在,但绝对不允许这些世家门阀不是自己人。

    对世家下手,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如此公然针对,才是真正的麻烦。

    “陛下。”

    “江宁郡商吏,致百姓于水火之中,天理难容,臣等明白,可不能因洪灾之事,牵扯太多,新朝刚立,需仁政建民心,不可以杀止杀,还望陛下三思。”

    此时,礼部尚书杨开第一个出面说话,他劝说永盛大帝,不能以杀止杀。

    随着杨开出面。

    更多官员也纷纷出面了。

    “请陛下三思,江宁郡之事,天神共愤,可的确不能牵扯太多,当务之急,是稳定江宁郡十九府为重啊。”

    “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啊。”

    一道道身影响起,每一个开口劝说之人,与世家或多或少有关联,即便是没有关联的,也要主动上前。

    动世家。

    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也绝对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太祖当年都无法完成这个成就,永盛大帝自然也完成不了。

    这不是个人能力强不强的问题,而是时机没有成熟。

    贸然行动,会导致内部矛盾瞬间加剧,到时候江山可能又要易主,只是这话他们不敢说,也不会说。

    毕竟永盛大帝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当年也靠了不少世家门阀的帮助。

    现在动手,绝对不是一件明智之事。

    “这是民意。”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冰冷。

    “请陛下三思。”

    众臣低着头,动三大世家已经算是极限了,还要继续动其他人,真的不行。

    看着满朝文武的态度。

    永盛大帝有些沉默。

    他的确想要借助这次机会,去动大夏的世家,可没想到的是,在如此民意之下,满朝文武都敢这般。

    这让他瞬间明白,世家有多可怕。

    他心头有一股气。

    一股怒气。

    可他也知道,若是动了世家,国本将会动摇。

    其主要原因太简单了,大夏王朝一直有一个内乱。

    建德。

    他一日不死,永盛大帝一日睡不好觉。

    毕竟他是太祖钦点的继位者,而自己得位,的的确确不干净。

    十二年励精图治,也改变不了有些人对建德的忠心。

    如今若是动世家门阀,那对自己来说,的确是极大的打击。

    刹那间。

    永盛大帝冷静下来了。

    望着众臣。

    他缓缓开口道。

    “是朕有些激进了。”

    “千里饿殍图,实乃人间惨状,朕无法闭眼,怕看见万千难民啊。”

    永盛大帝开口,找了一个台阶下。

    听到这话,众臣也纷纷暗自松了口气。

    他们就怕永盛大帝一意孤行。

    “只不过,发生此事,民心动摇,若不严惩也是不行。”

    “下一道旨意,让各地富商捐赠银两至江宁郡。”

    “由户部来收,若是有不从者,就别怪朕心狠手辣了。”

    永盛大帝话锋一转。

    不杀也就不杀。

    但要说一点麻烦都不找,那也不行。

    必须要让他们付出一定代价。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依旧有些沉默。

    不过很快,李善的声音响起。

    “陛下圣明。”

    他第一时间开口,群臣也没有啰嗦,连忙高呼一句陛下圣明。

    想想也是,刀子躲了,也不可能什么都不罚。

    命面前,银子不算什么,尤其是对这些富商。

    “好了,诸位爱卿将此事好好办下吧。”

    “对了,今日顾锦年为民伸冤,又平定江宁郡之灾,诸位爱卿认为,该如何封赏?”

    此时,永盛大帝提到了一个关键之事。

    那就是顾锦年的封赏。

    听到这话,满朝文武先是沉默,武官则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陛下,顾锦年小小年纪,却能为朝廷平定如此大事,此乃我大夏第一俊杰也,尤其是今日为民伸冤,古今往来少有者。”

    “臣敬佩顾锦年,也敬重顾锦年,所以臣恳请陛下,赐侯。”

    武官开口,这是镇国公一脉的人,而且没有任何一丝不好意思,上来就帮顾锦年要个侯位。

    可此话一说,满朝文官不答应了。

    “不可。”

    “顾锦年之功劳,臣觉得的确不俗,可封侯之事,太过于大了,再者顾锦年连及冠都没有,这就封侯,有些欠妥。”

    “臣认为,赏赐金银,外加京都骑马之权,以及三颗王珠,再为他准备翰林院侍讲之职,刚刚好。”

    “既有皇恩在内,也有官职在其,可谓是皇恩浩荡。”

    礼部左侍郎第一时间站出来否决。

    事,虽然顾锦年办好了,而且办的很漂亮,无可挑剔,外加上为民伸冤,的的确确得之民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