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夏文圣-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不能全杀。
只是,不等京都百官到来。
永盛大帝之声已经响起。
“朕,允。”
简简单单二字,代表一切可能被抹杀。
皇帝同意了。
是真的要向这些商人开刀,也是向这些世家阀门开刀。
这一刀下去,至少数千人头要滚滚落地。
而背后所带来的影响,无与伦比。
只是就在皇帝答应后,不到刹那间。
“陛下。”
李善之声响起。
他赶到宫外,运用浩然正气,给予传话。
“江宁郡之难,乃大夏之殇,臣望此图,心中有万千感慨。”
“商贾哄抬粮价之事,须彻查,但也不可太过于激进,免得打草惊蛇。”
李善开口。
倒不是为了给那些商贾开罪,而是涉及太多人,没必要如此意气之争。
顾锦年一腔热血,为读书人,是少年。
这个他可以理解。
可很多事情,绝对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身为宰相,很多事情他必须要出面,打一个圆场。
点到为止即可。
如今江宁郡已经平乱,实实在在没必要再这样闹下去。
“臣等认可李相所言。”
“还望陛下三思而行。”
百官开口,他们能够理解顾锦年心中之痛恨。
可更加明白是一点。
利益才是王道。
这些少年热血,终究会坏事。
不能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引来更大的麻烦。
此时。
宫内。
永盛大帝没有说话。
这意图很简单,说服他没有用,必须要说服顾锦年。
李善瞬间明白,而后他看向顾锦年,语气之中带着劝意。
“世子殿下。”
“江宁郡之灾,我等百官,也是夜不能寐,如今江宁郡百废待兴,还需要他们。”
“如今应当让他们修缮江宁郡,重建家园,等到彻底平定,再去惩罚也不迟啊。”
李善开口。
他看向顾锦年,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话虽然说的好听。
可在顾锦年耳中,却充满着讥讽。
这种商人,指望他们重建家园?
他不是不懂,李善的想法,无非是不希望惹来更大麻烦,想要慢慢去开展工作,而不想如此激进。
毕竟江宁郡灾情结束,接下来就是重建家园,李善不想再节外生枝。
他是宰相,这种事情肯定是他来做。
当然最主要的是,一但杀了这三个世家,会惹来很多麻烦,于朝堂局势,于太子之位,甚至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在其中。
至于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世子,你赤子之心,我等钦佩,不过死去的已经死去了,追责加罚,倒不如罚他们赔银救灾,这样更好。”
“是啊,世子殿下,若真为百姓,李相所言,句句属实,也是为大夏好啊。”
一道道声音响起。
这些文官纷纷开口。
不过没有一个儒臣。
站在儒臣的角度,他们支持顾锦年,所以没有出面。
面对众人苦口婆心。
顾锦年没有说话。
而是缓缓抬手。
对于这些已经烂到根子里的人,顾锦年不想说什么。
他能够理解,这些人为何如此。
不完全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是朝堂磨平了他们的菱角。
可官无作为,又何尝不是一种罪过?
顾锦年两世为人,他也没了少年热血。
可他有起码的三观,他做事不奢求替天行道,可却求一个问心无愧。
倘若没有古树带他感受江宁郡之难。
或许,顾锦年为了大利益,会选择退让一步。
可亲身感受过江宁郡灾难后。
他便没有了个人恩怨,有的只是心中正气。
众人好奇,不知顾锦年为何抬手。
而此时,天穹之上,乌云滚滚,只是一缕缕白色光芒,出现在他手中。
这是民心之笔。
他没有废话。
朝着虚空落笔。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顾锦年落笔。
他神色坚定,每一笔蕴含自己的情感在里面。
他没有做任何一字的修改。
虽大夏无潼关路,虽大夏没有秦汉。
可这是一种拟化。
他不想抨击朝廷,因为陛下没有做错。
众人望着这首诗词。
有些不解。
无法理解这是何意。
可当顾锦年最后几笔落下后。
全场寂静。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当最后画龙点睛的两句话落下之后。
璀璨光芒,再度冲天而起。
而这一次,不是镇国之诗。
而是千古诗词。
天穹上。
雷霆万丈。
悠悠之声,是百姓苦难。
天象之中,哭喊之声,如雷霆一般,震动大夏京都。
所有百姓,在这一刻愣住了。
他们齐齐看着这可怕的异象。
也深深感受到顾锦年心中的悲苦。
大夏书院之中。
一些大儒更是瞪大了眼睛,望着顾锦年所写的诗词。
浑身麻木。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他这是在为生民立命啊。”
大儒们齐齐开口,他们声音都颤起来了,不敢想象,顾锦年才不过十六岁。
竟然能这般。
书院之中。
苏文景也不由感到惊愕。
他爲准半圣。
苦读圣贤书几十年,可今日,却还不如顾锦年。
这一刻。
京都百姓。
纷纷跪下。
他们朝拜顾锦年,只因顾锦年为他们请命。
为江宁郡千万不屈百姓请命。
为那些死去的百姓请命。
满朝文武惊愕。
李善更是直勾勾地看着顾锦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了。
这首诗。
代表着顾锦年坚定不移的内心。
皇宫内。
太子三人,也目光呆滞,望着这一切。
千里饿殍图本以为已经是顾锦年最大的能力。
可没想到,他在这个时候,竟然能写出千古诗词。
大夏京都的景象。
被天地映照,出现在江宁郡之中。
百姓们惊愕不已。
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随着千古诗词所带来的影响,百姓们也彻底明白顾锦年在做什么。
刹那间。
无数百姓跪在地上,为他们的家人,为他们的惨状,为他们心中的不平与不屈跪下。
顾锦年。
不畏一切。
儒者风范。
为生民立命。
为冤魂请罪。
如此之壮举,大夏立国至今,从未有过。
“学生。”
“顾锦年。”
“今日,三请陛下,杀贪官,斩女干商,还天地之朗朗乾坤。”
“请陛下,恩准。”
声音再度响起。
皇宫外。
顾锦年缓缓跪下。
他这一跪。
不是跪帝权。
而是为难民所跪。
为那些死于非命的难民所跪。
若不杀商。
他心中的这口气。
咽不下去。
若不严惩。
他不为儒者。
至于后果?
管他洪水滔天。
吾,问心无愧。
轰。
此时,雷霆大作。
大雨倾盆而坠。
皇宫内。
响起坚定之声。
“朕,准。”
………
………
………
兄弟们,四天九万字,人麻了。
今天一整天莫名很累。
明天大家不用抱期望,正常更新,一更。
我累麻了,看在这几天如此勤奋,任劳任怨,主动老老实实加更,不卡章的情况下。
月中了,来点月票好不好?拜谢了!!!求求各位读者老爷了!!!
还有,我没有存稿,有存稿这本书扑到死。
全部都是每天现码,我这人存稿不了,存了就犯懒。
再宣传一下群号。【879692676】,没事可以来催更!
………………………………
第六十九章:封顾锦年为侯?国公之言,危机浮现
“朕,准。”
坚定之声自皇宫内传来。
这是帝王的许诺,也是帝王的态度。
江宁郡难民之苦,全然聚集在这张千里饿殍图上。
京都百姓跪下请愿。
顾锦年三请降罪。
无论是天意,还是民心,永盛大帝都不可忤逆大势。
但最主要的原因,身为帝王,他也不会姑息这种情况,如果顾锦年没有凝聚出这般的天象。
或许他会从长计议,先杀鸡儆猴,再一步一步去收割,不可操之过急。
可现在天象一出,民心所向,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出手。
民心之剑,所向睥睨,是天地之间最锋利之剑。
得到永盛大帝的答复。
宫门之外。
顾锦年再次深深一拜。
京都百姓也朝着永盛大帝一拜,随后大声呼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下跪,高呼万岁,文武百官也在这一刻跟着下跪。
大夏无有跪拜礼。
可今日必须要拜,象征顺从天意。
而李善等人虽跪下膜拜,可目光却不由落在顾锦年身上。
他们内心震撼,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顾锦年乃为变数。
朝堂当中的变数。
政治不是这般,虽一腔热血,看起来做了一件民心所向之事,可对于朝堂来说,对于大夏来说,杀商终究是不好的事情。
不仅仅是李善,所有文官对顾锦年都产生了一种莫名想法。
顾锦年才华横溢,他们认可。
顾锦年惊为天人,他们也认可。
可这并不代表,顾锦年未来能成为一个好官。
过刚易折啊。
文官是这般,而那些儒臣却不一样,他们望着顾锦年,心中深深感触。
当朝儒臣之首,朱渊静静看着顾锦年,口中也喃喃自语着几句话。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好一个兴亡百姓苦啊,好一个百姓苦啊。”
“顾锦年,有儒道圣人之资。”
朱渊出声,他乃儒臣之首,在朝堂当中,其地位与宰相相同,不弱于镇国公。
只是朱渊如镇国公一般,平日不上朝,但其名声威望,不弱于苏文景。
苏文景乃是儒道清流之首,然而朱渊则是儒道圣学之首,两者皆是文坛大家。
只不过苏文景因半只脚踏入圣境,更有名罢了。
“圣人之资?先生,这顾锦年当真有如此天资?”
有儒臣惊愕,忍不住开口。
朱渊的评价太高了,虽然顾家一直在吹嘘,顾锦年有圣人之资,可明眼人都知道,自家开心罢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朱渊亲自承认顾锦年有圣人之资,这就不得了啊。
“纵观古今,有谁十六岁能著出千古文章?又有谁十六岁写出镇国诗?还有谁十六岁敢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