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仙百年-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婉埋怨道:“你这做父亲的,不管自家的娃娃,就知道四处乱跑!”
秦笛“嘿嘿”笑道:“妈,那两个娃娃乖不乖吗??”
朱婉笑得合不拢嘴:“从来没见过这么乖的娃娃,不哭不闹,也不黏人,才2岁就认得字了!再加上日本人停止轰炸,所以你爸经常带他们出门……”
秦笛心想:“我还没给他灌注神识呢,如果我裂出一丝分神,灌注在秦鸿的脑海中,他立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不过,他暂时不想那样做。他不需要这具分身变成顶天立地的大神,只要让其代替自己常驻于人间即可。
即使他什么都不做,这具分身也会在18岁觉醒,而且因为是灵体的缘故,早已完成了伐毛洗髓,很快就能走上仙路。
但是这里头有个问题,必须要解释清楚。
仙人要想得到分身,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分神”,也就是分裂神识,譬如秦笛自己,多半是这么来的;另一种叫‘挫骨’,譬如秦鸿的诞生,源于一截灵骨。
这两种方式,几乎跟白杨树一样。杨树的繁殖分成播种和扦插两种。
播下种子,发芽长成大树,那属于有性繁殖,经过天道轮回,拥有完整的生命;而扦插则是剪一段树枝插在土中,从而长成大树,那属于无性繁殖,因为天道不完整,将来的成长受到限制。
正因为这个缘故,通过播种得到的杨树,可以长得十分高大,寿命上百年;而通过扦插得到的杨树,不会长得太高,可能30年就老了!
秦笛在炼制分身的时候,自身还是筑基修士,如果他什么都不做,秦鸿将卡在筑基层次,最多只能活四百岁。只有灌注神识之后,才能继续修炼,突破到更高境界。
前世的秦笛,曾经拥有八具分身,每隔万年相聚一次,进行神识的融合,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秦笛将七个小孩子叫过来。
孩子们看见小奶狗“哮天犬”,都喜欢得不得了。
晏雪左手抱着秦鸿,右手抱着秦樱,面带微笑,显出慈母般的模样,做给朱婉和秦汉承看,要不然两位老人会埋怨她的。
秦笛则将3岁的王哲抱过来,开口问10岁的王韶:“怎么样?从昆明搬到这里,住的习惯吗?”
王韶长得胖墩墩的,挠了挠头,道:“昆明比这儿凉快。”
秦笛笑道:“那是自然。昆明四季如春,所以被叫作春城。纵使是夏天,平均气温也只有20度。比很多地方都凉快。”
王韶问:“舅舅,重庆为什么这么热?”
“因为重庆是内陆,地形郁闷,气候闷热,夏天就像火炉一样。”
“舅舅,我快热的不行了!”
张怡然穿着无袖的连衣裙,拿了轻罗小扇,不停的扇着,说道:“今年比往年都热。前两天,我有个同学热的受不了,去河里游泳,被大水冲走了。”
秦笛笑道:“是我失策了,回头叫人在院子里挖个游泳池!”
晏雪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了。”
张怡然又道:“舅舅,我听爸妈说,等我中学毕业,送我去美国留学。可我不想去啊!你能不能跟他们讲,别让我去好不好?”
秦笛道:“出去走走,开阔视野,对你有好处,为啥不愿去?”
“我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想想就觉得有些害怕。”
“你年纪还小,家里会给你安排好的,不会让你一个人去。”
“舅舅,你说有人会陪我去吗?”
“这件事我会亲自过问,不让你受委屈。”
“多谢舅舅。”
13岁的张少清长成了相貌清秀的少年,性格跟张乃景差不多,温煦略显腼腆,静静的坐在那里,很少开口说话。
秦笛问:“少清,你爷爷近来在做什么?”
张少清答道:“下棋。”
“跟谁下棋呢?”
“我不认识那些人。”
张怡然接口道:“爷爷嫌日子太闷,所以在金树岩,开了家围棋馆,经常跟人在那儿喝茶下棋,我跟弟弟过去看过,南来北往的人都有。爷爷想教弟弟下棋,弟弟不愿学,所以就很少去了。”
秦笛笑道:“少清,你怎么不愿学棋呢?”
张淡儒的棋力不错,早年的时候算是国内知名棋手,再加上有钱,愿意资助围棋事业,所以当时有“南张北段”的说法。然而到了儿子张乃景这里,棋力下降了一个档次,只能算是业余高手。再到孙子这里,干脆连学棋的兴趣都没了!
张少清望着他,说道:“舅舅,我想跟母亲一样,做个大科学家!”
秦笛有些惊讶:“啊?想做科学家?那可不容易!”
如果没有他开金手指,秦菱不可能成为诺贝奖获得者。作为一个土著中国人,生长在这个年代,如果没有外力加成,怎么能获得重大突破呢?
不过,少年壮志不言愁,既然这孩子有志向,秦笛也不能泼冷水,于是他连声夸赞:“好样的!你如果真想做科学家,最好跟你姐一块儿,早早去美国留学!”
秦笛这样说,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基于现实状况,1943年的中国,属于全面落后的时候,而美国则处于蒸蒸日上的年代,如果张少清留在国内,几乎肯定做不成科学家!
未来五十年内,中国的科研都在打基础阶段,不可能在高精尖领域投入资金。
少年人树雄心,立壮志,想做一番大事业,然而经过岁月的摧残,大多数都沦为虚空。
第314章 李庄镇
这时候,朱婉端上来一块自制的蛋糕,让孩子们分着吃。
秦笛惊讶的问:“妈,你啥时候学会烤蛋糕了?”
朱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有牛奶和鸡蛋,每个人都会烤!”
“那你怎么以前不烤呢?我好像从来没吃过你亲手烤的蛋糕。”
“因为那时候忙!现在我退休了!”
其实很多做父母的,对儿女不太在意,但是对孙子却很小心,照顾得无微不至。究其原因,年轻时不知道生命的珍贵,到老了才有更深的感触,看见孙子辈活蹦乱跳,就像自己又活了一遍!
过了一会儿,朱婉将孩子们赶出去玩,然后问道:“阿笛,你和晏雪经常跑出去,一去数月,不见人影,到底在做什么?”
秦笛叹了口气,道:“妈,你看我像43岁的人吗?你再看晏雪,她也32岁了,看着还像20岁,对不对?”
朱婉道:“是啊,阿笛,你们看着太年轻。不光是你们,就连我和你爸,也不像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秦笛道:“妈,我和晏雪不是普通人,可以长期保持这种状态。我给你吃的丹药,还有带回来的水果,都有延年益寿的效果。”
朱婉闻言,顿时睁大了眼睛,心情有些激动:“阿笛,你不会像天使一样,忽然从人间消失吧?”
秦笛摇头:“不会的,妈,父母在,不远游。只要你们还活着,我哪儿都不去!顶多离开几个月,然后就会回来。”
“那就好,那就好啊!”朱婉拍着胸口,感到有些后怕。
秦笛望着母亲,欲言又止,犹豫片刻,道:“妈,我已经算过了,你还有50多年的阳寿呢。”
“50多年?我能活那么久?岂不是成了老妖婆?”
“妈,你想不想死后灵魂不灭?”
朱婉伸手在胸前划十字:“人死后,灵魂会归到天父那里去。”
秦笛闻言,心里为之一滞,于是便住了口。
其实,他有一些特殊的手段,能够禁锢母亲的灵魂,等找到合适的机会,再让她转世重生,但因为母亲不是修真人,灵魂很容易溃散,所以并不能保证成功率。万一搞不好,三魂七魄丢失一条,很容易变成白痴!那就是造孽了!
因此之故,他只能摇头叹息:“罢了罢了,尘归尘,土归土,我为父母养老送终就是了。”
想到这里,他的神情有些黯然。
十天以后,秦笛和晏雪来到李庄镇。
李庄镇位于宜宾市翠屏区东部,长江的南岸,距岷江与金沙江交汇处19公里。
李庄镇历史悠久,战国时期为僰人聚居地,西汉建元六年置犍为郡,并在李庄置驿。南梁大同六年,李庄便成为南广县治和六同郡治所在。北宋初年,因大理国不断侵扰川南,南溪县治从李庄迁往奋戎城,李庄成为南溪县下属的一个集镇。
明代在这里始设李庄镇,成为长江沿岸的重要码头之一。在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中,作为重要的移民口岸,李庄接纳了来自湖广、福建、广东等地的大量移民,并逐渐发展成为川南地区的商业重镇之一。
1940年,李庄开明士绅罗伯希、王云伯向同济大学发去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16字电报,力邀其迁往李庄。同济大学于1940年秋迁往李庄,随后,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文化科研机构也于1940年冬内迁至此。
秦笛和晏雪来到秦月的家里,恰好碰到一群文人在聚会。
经过一番寒暄介绍,他才了解到,在场的人中包括傅斯年、李济、董作宾、陶孟和、沈性仁、刘敦桢、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李方桂、梁思永等人。
这些人都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学者,之所以聚集在秦月家里,一则因为秦月是大科学家朱婉的女儿,自身又是闻名遐迩的大诗人,王瑞是著名的剧作家,二则因为秦月住的地方很宽敞,适合众人聚会,三则因为这里不但有香喷喷的咖啡,上佳的龙井名茶,还有各种好吃的点心!
秦家毕竟是大富豪,物资供应非常丰富。而这些学者虽然学问高深,但因为抗战期间条件的限制,每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也就是说,除了秦月之外,别人也办不起像样的聚会,顶多在一起喝喝茶而已。
既然秦月愿意请客,那就顺其自然,过来吃大户呗,反正秦家也吃不穷!
这些人对秦笛和晏雪感到好奇,因为秦大少可谓大名鼎鼎,晏雪更是著名的“歌仙”,所以众人围着他们问东问西。
傅斯年只比秦笛大四岁,但是看相貌,跟秦笛差了一代人!
他是历史学家,曾任国立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他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原则并影响深远。傅斯年为人性格耿直,时人称其为“傅大炮”。
这不,他先冲着秦笛开炮了:“秦先生,时人对你的争议很大,有人说你是花花大少,有人说你是国之栋梁。你能否自证清白,让我们长长见识?”
秦笛微微一笑,道:“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傅斯年眼前一亮:“哈哈,秦先生不简单,上来就是一句诗。可是,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哪里容得下一介闲人呢?”
秦笛又道:“夙志慕仙术,笑傲人间春,朝陪瑶池燕,暮杨沧海尘。”
话音刚落,就听见女子“吃吃”的笑声。
秦笛转头一看,发现是陶梦和的夫人沈性仁,心道:“你笑啥?要不是我施展金手指,推出链霉素这样的神药,你恐怕已经因肺病去世了!”
说起这个沈性仁,也算是民国名媛了。
浙江嘉兴的沈氏四姐弟,可以说是继宋氏四姐弟后,中国近代史上又一家族性的风云人物。据著名作家岳南在《南渡北归》第二部 中称:“浙江嘉兴的沈家兄弟姐妹四人,其学识风度,海内外景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