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宋从拜师黄裳开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承业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如果我说是我酿造的,大哥你会相信吗?”

    闻言,沈佑的酒当即就醒了大半,惊呼道:“什么?你酿造的?”
………………………………

第八章百岁仙

    “什么?是你酿造的?”

    闻言,沈佑的酒当即就醒了大半,惊叫一声,说道:“这怎么可能?”

    杨承业料定沈佑会有如此表情,也不以为意,说道:“这还是设备简陋,如果设备精密一些,我还可以酿造出比这个就还要好十倍、百倍的酒!”

    此时沈佑的酒算是全醒了,一把抓住了杨承业的手臂,问道:“兄弟,你说的可是真的?”

    杨承业看着沈佑,问道:“大哥,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

    “哈哈哈哈哈”

    沈佑再次大笑起来,说道:“我就知道我兄弟不是凡人,果然让我猜对了!”

    “走,哥哥带你回家!”

    沈佑说完,不等杨承业反对,直接坐上了马车,向着沈佑的家奔去。

    沈家,坐落在距离嘉兴城十里外的岗子村,是嘉兴府数一数二的富户。

    沈家不光拥有千亩良田,千亩茶园,数百佃户,整个岗子村的村民都是沈家的佃户,更是做着食盐的生意。

    在古代,食盐一直都是官方在经销,从不允许私人插手,但是沈佑和这一任的嘉兴知府扯上了那么一丁点儿的亲戚关系,再加上每月都会送上不菲的孝敬,这个食盐的生意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沈家的头上了。

    沈家庄园建造的不算奢华,但是却占地极广,非常气派,没有江南那种婉约的秀气。

    沈佑的娘亲邹氏,曾经也是苏州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的女儿,嫁给沈佑的父亲后,便回到了昆山。

    邹氏生下沈佑不到一年,沈佑的父亲就在一次外出经商之时被歹人所害,只剩下邹氏和沈佑孤儿寡母被沈氏一族嫌弃,赶出了沈家。

    当时正直兵祸,邹氏无颜返回邹家,带着年仅一岁的沈佑一路流浪到了嘉兴,凭借坚韧的毅力,一边抚养沈佑长大,一边打拼下了偌大家业。

    邹氏今年七十有余,已经是两鬓斑白的老太太,早就将沈家生意交给沈佑打理,而沈佑也不负所望,将生意打理的井井有条。

    此时,邹氏坐在房间里的圆桌前,怀里抱着“咯咯”直笑的沈富,对面是额头裹着纱布,遮住眼睛的吴若兰。

    “大妹子,继祖不是说一个月就能拆纱布了吗?今天可就是最后一天了。”

    邹氏对吴若兰说道。

    吴若兰叹了口气,说道:“都这么些年了,我都不抱任何希望了,哪成想继祖说我的眼睛还能治,非要给我动什么手术。”

    “真不知道他是在哪里学到的这些奇淫技巧!”

    邹氏“呵呵”一笑,说道:“大妹子,你这可说错了,继祖这个可不是什么奇淫技巧,而是大本事。”

    “你没听过史上华佗给关二爷刮骨疗伤和为曹操开颅去头风吗?”

    “和继祖所做的几乎是一模一样,这可是大医者的能耐哟!”

    吴若兰说道:“姐姐说的是没错,但是继祖他父亲是想让他考取功名,为国家效力的,但是如今他却将心思放在这些奇淫技巧和酿酒上面,这不是不孝嘛!”

    “大妹子,有道是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邹氏继续劝道:“男儿有志,应该让他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发挥所长,文有文的好,武有武的妙,商有商的富,农有农的实,他们不都在为大宋效力吗?”

    “文有本朝的包拯、寇准,武有杨家的祖上杨家将、岳飞岳武穆、韩世忠韩元帅,商家给朝廷交税,贫农向朝廷交粮草。”

    “再者说了朝廷在前线用兵,能离得开银子和粮草吗?俗话说枪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打的不就是银子吗?”

    “咱们再说医,古有神医扁鹊、华佗、张机张仲景、孙思邈,哪一个不是被人前尊敬,后人歌颂,流芳百世的?”

    “如果继祖能作为医者,流芳百世,不是给杨家又添上了浓浓的一笔吗?”

    “还有,万一你的眼睛好了,就算继祖赴京赶考不也能放下心中巨石了吗?”

    邹氏滔滔不绝的话,令吴若兰不停唏嘘,几乎是一句话都插不上。

    直到邹氏停下来喝茶,吴若兰才有机会插嘴。

    “姐姐,你说的也对,但是……………”

    邹氏又打断了吴若兰的话:“我说大妹子,这不是距离继祖赴京还得三年嘛,也许到那时,继祖就会回心转意了呢!”

    “姐姐说的可是真的?”吴若兰惊喜的抓住邹氏的手,问道。

    “哎呦,老姐姐还能骗妹子吗?”邹氏说着便笑了起来。

    最后吴若兰只好无奈的说道:“也罢,也许继祖三年之后就改变主意,要赴京赶考呢。”

    吴若兰说完,便与邹氏大笑了起来。

    沈家酿酒作坊,里面放置着许多大缸,缸里放置着许多高粱,已经发酵,传出刺鼻的气味。

    大缸旁边是杨承业重新设计制作的蒸馏设备,比起先前的精密了许多。

    此时,杨承业正调试着设备,旁边是沈佑。

    “兄弟,这次应该差不多吧?”

    沈佑看着满头大汗的杨承业问道:“这已经是第十三次了。”

    杨承业点头道:“这次应该成了,很快就能出好酒了。”

    闻言,沈佑顿时激动起来,这一个月以来,通过杨承业的技术,酿造出了大量的酒,比起原先他们喝到的酒好了几十倍都不止。

    而且他们还将就分成了五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甲、乙、丙、丁、戊,每一种的标价都不同。

    甲等酒五贯钱一坛,一坛是十斤,乙等酒四贯钱一坛,丙等酒三贯一坛,丁等酒是两贯钱一坛,戊等酒是一贯钱一坛。

    并且在嘉兴城里开了酒楼,五种酒依次摆开,明码标价,刚开始竟然还无人问津。

    三天后,经过店小二的推销,终于有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走进酒店,一喝之下竟然大喊大叫起来,说是喝上了玉液琼浆。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经过那个人的叫喊,还在观望的人便一拥而进,酒楼里的生意一下爆棚,酒已经供不应求了。

    这次杨承业研制的是最好的一种酒,名为“百岁仙”,是杨承业为邹氏和吴若兰专门酿造的。

    据杨承业所说,此酒里面放置了数十种草药,喝了可以延年益寿,活上百岁都不成问题,千金不卖。

    作为大孝子的沈佑来说可是举双手赞成的。
………………………………

第九章采购药材

    前面十二次酿出来的酒都不尽人意,全被杨承业否决掉了。

    这次已经是第十三次了,杨承业说这次一定能够成功。

    “兄弟!”

    这时,沈佑来到正在等着出酒的杨承业身边,说道:“今天就是给娘拆纱布的最后一天了,你去吧,这里有我守着就可以了。”

    杨承业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没关系,明天才拆呢,不用如此着急。”

    “老爷快看,出酒了!”

    这时,管家福伯指着一个酒缸大声说道。

    管家福伯是一名只有一条手臂的老头。

    当年沈佑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流浪至此,好心给他一些银两和干粮,让他回家,但是福伯说他已经无家可归了,沈佑心善,便把他留在岗子村。

    福伯为了报恩,主动请求到沈家为奴,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闻言,杨承业和沈佑同时看向了那只酒缸,只见一滴滴酒香扑鼻的酒从蒸馏器里滴入了酒缸中。

    沈佑迫不及待的上前接了一碗酒,仰头喝了下去。

    沈佑将酒咽下,闭上眼睛仔细回味着。

    这酒入口便能闻到一股香气充斥着口腔,入喉绵柔,接着化作一股暖流流进胃里,顿时感觉浑身舒泰。

    良久,沈佑才缓慢地睁开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杨承业。

    “兄、兄弟,你、你确定这是酒不是仙酿?”

    沈佑结结巴巴的对杨承业问道。

    杨承业皱眉道:“有何不妥吗?”

    杨承业说着自己也接了一碗,一饮而尽。

    “嗯,这次对了,女儿红就是这个味!”杨承业自语道。

    “兄弟,哥哥我还是第一次喝到如此好的酒,难道此酒就是你所说的百岁仙?”

    沈佑禁不住诱惑,再次接了一碗一饮而尽。

    杨承业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这个就是百岁仙。”

    “兄长,你吩咐下去,让他们按照我刚才的方法酿造就可以了。”

    “好好好,你就放心吧。”

    沈佑说着将杨承业向外推去,边推边说道:“你也恁地啰嗦了,快去看看娘吧。”

    杨承业离开酒坊,向沈宅走去,离开好远了依然还能听到沈佑的叫喊声,无非就是小心点儿,机灵点儿,这可是沈家的镇家之宝之类的。

    杨承业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就是个酒嘛,至于像看宝贝一样吗?”

    时年,淮河决堤,下游房屋、田地全部被淹没,无数民众无家可归,向南逃难。

    自古以来,淮河下游和黄河下游都是非常难以治理的,每隔几年便会决堤,淹没村庄和良田,这成为各代统治者的心病。

    淮河下游逃难民众有意无意都在向着京城临安而去,而嘉兴则是前往临安的必经之地。

    同时,嘉兴知府也接到了皇帝的圣旨,令他必须将灾民拦在嘉兴,不许越雷池一步,否则他这个知府也就做到头了。

    嘉兴知府姓王名安,是一名真真正正的读书人,进士出身,下放成为知县,后来晋升为知府。

    王安虽然爱财,但是却不会强取豪夺,仅仅收一些孝敬,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被其余官吏送了个外号“酸儒”。

    王安接到通知后犹豫了,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阻挡灾民,那些灾民太可怜了,都拖家带口,食不果腹。

    如果不阻挡,就是抗旨不遵,罢官免职都是轻的,还有就是会爆发瘟疫。

    此时他想到了沈佑,沈佑作为他的远方亲戚,做生意是一把好手,而且眼光也是超出常人的。

    王安马上派人联系沈佑,让沈佑速速赶到知府衙门。

    此时的沈佑正在家中对账,福伯站在身旁,其面前是四名掌柜,这四名掌柜都是沈家各个铺面的负责人。

    一个是负责他的水田,一个负责他的茶园,一个负责他的食盐买卖,还有一个就是负责他的酒楼生意。

    这一个月以来水田、茶园和食盐生意没什么变化,还是一如既往的平稳,而唯独新开的酒楼就不一样了。

    负责酒楼生意的掌柜是一名叫潘懿的年近五旬的老头,精神矍铄,满面红光。

    只听潘懿有些激动的对沈佑汇报道:“老爷,我们酒楼这一个月一来总共收入五万贯,除却支出五千贯,净收入是四万五千贯,而且还有一些回款没有收到,如果全部收回来的话,净收益应该在六万贯。”

    “什么?”

    “这不可能!”

    “怎么会如此之多?”

    “整个嘉兴府一个月都不可能收到五万贯,顶多两三万贯就不错了。”

    “老潘,你没有算错吧?”

    闻言,其余三名掌柜纷纷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