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九八一年-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做服装最难的其实是无法掌控潮流,然黄瀚这个穿越者能够预知未来,“喇叭裤”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幸子衫、光夫衫……
    把这些服装一一做出来,可以满负荷开工两三年,赚到的利润足够做强“新风服装箱包厂”。
    有了实力,上了规模,更加具备成本优势。
    加上在把握流行趋势上能够领先一步,即便做不成天王老子,打造出一个知名品牌还是十拿九稳的。
    黄瀚还会率先走专卖店的路子,先立足大城市,再往小城市延生,发展十几年把“风”牌做成上市公司也是可以的。
    原本女工们没人看好“喇叭裤”,没想到这古里古怪的裤子在沪城热销,她们终于相信了方桂兰的吹嘘。
    方桂兰没文化,说话总是夸大其词,她口中的黄瀚已经不是人,是姜子牙、诸葛亮,是无所不能的神童。
    女工们根本不信,也就是听听而已。
    然事实胜于雄辩!
    古里古怪的“喇叭裤”,女工们都猜测要砸在手里赔钱,事实证明那是畅销货,这足以让她们感受到了黄瀚的神奇之处。
    这段时间八个女工其实都有些提心吊胆,她们担心辛辛苦苦做成的“喇叭裤”卖不掉导致张经理赔了钱,服装厂办不下去。
    现在得知“喇叭裤”供不应求,人人高兴,当然会把这份工作能够做得长的好消息告诉亲朋好友。
    今天八个女工又拿到了高于三水县平均水平的第一个月工资,这消息顿时发酵了,太多观望中的知青、待业青年以及他们的家人再也坐不住。
    后世,在三水市区低端的工作好找得很。
    哪怕是四十几岁的妇女,随随便便去个饭店就能找个勤杂工的活儿,不仅仅管两顿饭,还能够拿两三千块钱。
    有力气的不分男女,去工地上做小工能够拿到四五千块。
    因此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日子都过得下去。
    然有些懒骨头宁可拿低保天天打麻将也不愿意找这些低端的活儿做,导致绝大部分饭店都缺人,门口都张贴着招工启事。
    在当下,家里有两个待业青年真的无计可施,没有门路,临时工也不好找,自己求职更加不可能。
    想去工地上寻个搬砖的活儿都难,因为一般情况下,建筑队的人员组成都是一个大队的社员,排外得很,还有点仇视定量户口的城市青年。
    家门口就有能够挣四十块钱左右一个月的工作岗位,居民们当然趋之若鹜。

第二百九十四章:群情激奋
    “黄陈居委会”的居民之所以都知道了消息,很大原因是张芳芬、黄瀚刻意宣传的结果。
    因为八个女工上班后,张芳芬和黄瀚就很高调,就扬言让她们能够拿到高于三水县平均水平的工资。
    原本以何爱凤为首的八个女知青都是将信将疑,现在人人到手了四五十块,当然变成了坚信不疑,当然要通知要好的姐妹赶紧抓住这个机会。
    围着宋春华的不少大龄女知青说着说着,想到回城这两三年遭受的白眼,想到处的男朋友受不了家人的压力“吹”了,想到日子越过越艰难,不由得痛哭失声。
    哭也会传染,不少大龄女知青也开始啜泣,她们用近于哀求的口气,道:“宋主任,宋大姐,我们以前吃亏上当都认了,谁让我们少不更事,干了许多傻事。
    可是现在这日子真没法过了,国家是故意惩罚我们这些人吗?”
    “我回来整两年了,做临时工从来没有超过三个月,家里一个月都买不上两次肉,都记不得已经多长时间没做过新衣服了。
    国家再不给安排工作,我真不想活了,说不定哪一天我就吊死在这大门口。”
    “曹月芹,你真想上吊别在居委会门口啊!人家宋主任又没得罪你!居委会也没本事安排谁上班啊!你该去劳动局,或者干脆去县里。”
    “你真为了分配工作的事儿吊死了,我一定送一个大花圈,最少烧二十刀草纸!”
    宋春华见这些人越说越不像话,怒道:“你们别胡说八道,刚才是哪个在煽阴风点邪火?小王,把他的名字记下来,万一真的有谁想不开干了傻事,让派出所追究他的责任。”
    这话太恐怖,足够吓坏九成九的人,说过怪话的那位立刻改口。
    “别啊!千万别!我刚才就是放个屁,王干事,你千万别当真。”
    “哈哈,邹泽富,你这就怂了?放心吧!曹月芹也就是咋呼咋呼,她真的想死八年前下乡的那会儿就该死了,哪会挨到现在!”
    那个扬言要上吊的女知青怒骂道:“呸!你个王八蛋才该死!不对,你娘就不该把你生下来。”
    有人起哄道:“对对,应该把他计划生育掉!”
    有人感叹道:“娘的,早二三十年计划生育多好,你们这些老三老四都不会来到世上,招工指标肯定多得让我来挑。”
    “呸!你又不是家里的老大,也是个被打掉的命。瞎咧咧个屁!”
    “你们别胡扯了好不好,现在日子是难,可总要比插队那会儿强多了吧?还寻死上吊,那会儿也没见着谁寻了短见啊!”
    “怎么没见着?七队就有个女知青跳了河。”
    “去去去,她那是感情纠纷,处了三年的对象是沪城下放的,人家在回城前提出分手,她想不通跳了河。”
    “人家是跳了河,但是没死。哎、哎,不对呀,我们是干什么来了?怎么扯起闲篇了!”
    “宋主任,我们要求工作,哪怕给我们介绍个临时工也行啊!”
    “那个‘新风服装、箱包厂’能够把衣服卖去沪城,效益好工资高,我听何爱凤说还要收不少缝纫女工,宋主任帮帮忙吧,我缝纫做得好着呢,我家也是困难户啊!”
    “同志们,同志们,静一静,都好好听我说!”
    “嘘,别说话,听宋主任说话!”
    “邹泽福,你给老娘闭嘴,再瞎咧咧,信不信我们待会儿扒了你的裤子?”
    见人太多,太乱,宋春华干脆站到了一把木头椅子上,大声道:
    “我当然想帮着大伙儿落实工作,这才拉来了能人办自强服务公司,她就是事竟成饭店经理张芳芬,她准备至少招工三十个女知青。”
    “都要女同志啊!我们怎么办?”
    “你们都是爷们儿,什么工作都能做,好意思跟我们女人争?”
    “不公平,不公平!为什么已经有八个人上了班?还有二十二个指标给了谁?”
    “我们要上班,我们要工作,我们等不及了!”
    “同志们,静一静,都听我说!是有八个人已经上了一个月班,也确实是居委会安排的!那是我求着人家张经理,告诉人家,何爱凤、景秀萍等等八个女知青日子多困难,人家才同意的。”
    “人家张芳芬不是准备招工三十人吗?为什么搞得这么复杂?”
    宋春华被逼无奈,只能实话实说,道:
    “‘自强服务公司’、‘新风服装、箱包厂’的手续都没批下来呢,现在根本没有营业执照。
    按理说等办好了手续才可以招工,现在只是照顾八个家庭困难的女知青工作,相当于是临时工。”
    “我们也愿意做临时工,宋主任,请您也给我们安排吧!”
    “不行,没有手续就招工不合规矩,哪能当做例子。你们别急,手续应该快了。”
    “姐妹们,又不是宋主任不肯安排工作,而是手续被哪个部门卡住了,我们一起去问问?”
    “去哪儿问啊?”
    “县政府又没几步路,我们去那里肯定能够问清楚了!”
    “对啊!咱们去问问看,去的人越多越好!”
    “对!去的人越多答应得越快!”
    没想到这么多人准备涌去县政府,宋春华被吓着了,赶紧阻拦。
    道:“大家别乱来,千万别去县里越级反应。会惹祸的!”
    “宋主任,这事与你无关,我们早就想去县里问问了。”
    “惹祸?娘的,都快过不下去了,我们怕个屁!”
    “是啊!是啊!我们什么都不怕,被抓去了,吃饭还不要钱呢。”
    “寻死不如闯祸,走,走,去县里要个说法!”
    几百人呢!居委会的几个人哪里拦得住,县委就在黄陈居委会东边,只有一里路左右,人群很快就来到了县政府大门口。
    人民的力量很强大,得到消息,县里的领导们担心发生,人人都高度紧张。
    沈建华和所有正在县委大院的领导第一时间小跑着出现在大门口。
    宋春华没有退缩,一直在努力劝群众们回去,见领导们来了,立刻跑上前汇报情况。

第二百九十五章:举贤不避亲
    沈建华是个改革派,也是个有魄力的领导,他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很强,听了宋春华的汇报心里有数了。
    他明白,当下亟待解决的就是让情绪已经开始激动的几百群众散去,杜绝发生的可能性。
    他立刻走向前大声自报家门道:“同志们,静一静,我是县委负责人沈建华。”
    沈建华身高体壮,久在官场当然养成了官气,有点不怒自威架势。
    霎时间,乱糟糟的声音就被压了下去,数百道眼光都集中到了这个高大的男人身上。
    “那个大个子就是我们县的沈书记?”
    “嗯啊!听说过没见过!”
    “没想到我们县的一把手不是个糟老头子,瞧上去很年轻啊!”
    “人家年纪本来就不大,应该是四十岁左右。”
    “他就是我们县的改革派、少壮派。”
    “管它什么派,能安排我们工作的才是好派!”
    “沈书记蛮帅气,我瞧着顺眼。”
    “嗯啊!又高又精神,看上去就有魄力。”
    “别瞎咧咧,听他说什么!”
    “同志们,我刚才已经听清了宋主任反应的情况,你们迫切需要工作的心情我能够理解。
    我在这里表个态,今天下午宋主任就可以给三十个最困难的女知青登记。
    三天内‘自强服务公司’的手续就能够批下来,登记的女知青用不着等手续齐了,明天就可以安排工作。”
    “好!”宋春华立刻带头鼓掌。
    知青之所以叫做知青,因为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以上的知识青年,一个文盲也没有。
    初中生就能够算得上是知识青年,也足以说明当下的人民群众文化程度有多低。
    他们当然晓得顺坡下驴,都纷纷喊“好!”热烈鼓掌。
    沈建华又道:“同志们,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县的领导班子一直急群众所急,更加没忘了广大回城知青。
    经过我们县各部门不懈努力,今年我们县的招工指标比去年多了足三成,明年还会更多。
    前些天在人民剧场召开县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时,我就代表县委表过态,今年年底前给所有的回城知青安排工作。
    我们的干部、党员同志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不仅仅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还要为人民群众解惑,发现造谣惑众的坏分子要坚决予以打击,决不可以参与。”
    随即沈建华很严肃地对宋春华道:“宋主任,你要统计一下这里有多少党员同志,要让党员同志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听到了这些话,人群里党员的脑子一下子清醒了,他们无一例外往人后躲,然后悄悄地离开人群。
    宋春华大声道:“同志们,都回去吧,回去后,我立刻开始招工,名额不多,大家千万别错过了机会。”
    “宋主任,我们听沈书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