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九八一年-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沈晓蓉悄悄地问黄瀚为什么不跳级,黄瀚的答复是:不想过早的结束跟她同学的日子,担心如同那断了线的风筝,飞走了就再也回不来。
    已经有些懂人事的小姑娘立刻飞霞满脸,羞答答逃了。
    张春梅问黄瀚为什么?黄瀚的答复很简单,不愿意离开四二班这个他付诸行动心血的集体,舍不得她这个好班长加好朋友。
    一向落落大方的张春梅居然被感动得泪光盈盈。
    萧蔷小萝莉硬拉着黄瀚到“六一堂”逼问原因,黄瀚告诉她实话,现在过得快乐充实,很享受吃穿不愁且无忧无虑的童年,真不想早早的小学毕业。
    谁知小萝莉误会了,说了句,我知道你舍不得什么,捂着脸撒腿就跑。
    黄瀚看着她的背影一脸茫然,他每天弹吉他、练钢琴、学英语,这些都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时间。
    他还要帮着爸爸妈妈谋划,让父母能够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
    接下来还得帮着运作“自强服务公司”争取做大做强,还要为“新风服装、箱包厂”设计引领时尚的服装,这日子确实过得富足而充实,真的用不着拔苗助长。
    钱爱国和成文阁也问这个问题,被黄瀚一顿臭骂:
    “我跳级了今年夏天就会考初中,九月一号肯定去实验中学上课,你们怎么办?”
    成文阁哭丧着脸道:“是啊!知道这个消息不仅仅我一夜没睡着,我爸爸也是抽了一夜的香烟!”
    钱爱国道:“我爸爸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唉声叹气,一个人喝闷酒,都喝高了。”
    “所以你们要下苦功学习呀,最好别看电视,把时间用来背课文。
    还有两个多月四年级就没了,再有一年就得考初中,万一你们考不上实验中学怎么办?”
    成文阁很认真道:“黄瀚,你都不跳级等着我们俩,我们一定会用功的!”
    钱爱国信心满满道:“我肯定能够考得上实验中学,因为我现在是音乐特长生!”
    成文阁立刻道:“我能弹吉他还去省里录过歌,应该也是音乐特长生!”
    黄瀚点头道:“肯定是啊!你们还要勤学苦练,钱爱国,你现在唱歌已经好多了,有了邱老师的指点,效果真的不一样,比我强多了。”
    “那是,邱老师已经开始喜欢我,经常教我怎么发声、怎么练嗓子,我每天早上都练最少半个小时。”
    “你记住了,要真心对待邱老师。”
    “我一直真心对待邱老师!其他同学或许不喜欢她,但是我喜欢,我爸爸说过,人家是解放前的大学生,学问大着呢。
    我每一次去邱老师家都用心干活儿,上一次她家的煤炉坏了也是我拿去找路口的二瘸子修好的。”
    “你们俩记住了,没几天就是五一节,你们要抓住这一次去人民剧场演出的机会好好表现。
    台下的观众都是咱们县的领导,教育局、实验中学的校长、老师也有不少呢!”
    钱爱国道:“我知道,我爸爸就是先进工作者,也要上台领奖状呢!”
    “我爸爸也是先进工作者,他带的车队还获得了集体一等奖。
    他知道五一节领奖时会看到有我参加表演的节目乐坏了,早就约了车队的同事们看完节目去‘事竟成饭店’喝顿大酒。”
    黄瀚这才想起来,黄道舟一直是物资局先进,好像这一次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五一节那天也要去人民剧场接受表彰。
    这几个月上课时,黄瀚一般情况下都是坐在最后一排。
    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同学,他不发出声音,看书、看报纸、目读古文、英语单词,这几天突发奇想,在尝试写,准备投寄给《今古传奇》试试水。
    老师上课时,黄瀚每隔十几分钟总会习惯性看一看成文阁、钱爱国和其他同学,发现谁开小差了直接用一根教鞭轻轻地敲一敲脑壳进行提醒。
    不仅仅同学们习惯了黄瀚的管束,老师们都习以为常,没有人限制他的自由。
    黄瀚之所以不冒冒失失办私营服装厂,就是因为看到了报纸上许多有关于姓社、姓资的大讨论,有些文章又开始提及“投机倒把”。
    旗帜鲜明指出个体户倒卖物资给国有的厂矿企业,扰乱国家计划经济、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破坏了物价政策等等。
    山雨欲来春满楼,黄瀚感觉到了历史大方向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魂穿发生一丝一毫改变,逆流将要袭来。
    不少个体经营者,特别是“倒买、倒卖”物资给国营、集体单位赚取不菲差价个体户,将要属于“经济犯罪”,被打击在所难免。
    开饭店、卖服装的个体户被收拾的少之甚少,因为这些人的生意是面向老百姓,谈不上是扰乱国家计划经济、冲击社会主义市场。

第二百七十八章:大龄女知青的工作岗位
    不管如何,国家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发展中没有任何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完全靠摸着石头过河,前进的途中一波三折在所难免。
    黄瀚只能做到不让亲人受到惊吓,其余人只能自求多福。
    奸商,无商不奸,这话在理。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依旧是计划经济,物资匮乏。
    第一批把买卖做到“大王”级别的个体户,如果按部就班根本拿不到货,因此多多少少要用些不合法的手段,真正做到屁股干净绝无可能。
    出头椽子先烂,他们挨整不是偶然。
    好在这一阵风很快就会过去,没有人因为“投机倒把”掉脑袋,最倒霉的也就是坐几年牢。
    ……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老宅建成了,黄哲远摆下流水席招待来道贺的亲朋好友。
    炮仗放了有几箩筐,来看过黄家新宅的人都一脸羡慕。
    黄哲远老两口和黄道武一家三口搬回祖宅,黄宪礼和未婚妻喜滋滋收拾房子准备结婚。
    黄瀚家的祖宅用不着装修,只是做了不起灰尘容易打扫的“水泥磨子”地面。
    楼上三十个平方米的房间用来做办公室,楼下八十五个平方米没有完全隔断的房子摆二十五台缝纫机都不会挤。
    未雨绸缪的黄瀚早就进行了电增容,不仅仅接了民用电,还申请了三百八十伏的工业用电。
    这是因为当下绝大多数机器都是用工业电,从沪城或者广东买回来的工业缝纫机应该也是。
    现在的房子里空荡荡的,只有四台缝纫机和四张长凳,“双肩包”的产量一天保持在八个左右,满二百只就麻烦成胜利捎去沪城。
    上周星期天跟宋春华达成共识后,她当时就开始考虑镇里跟“自强服务公司”的合同怎么签。
    张芳芬有自知之明,她仅仅是识字,哪有起草合同的水平?当然委托宋春华全权负责。
    这种合同不能一厢情愿,必须一手托两家。
    合同条款过于儿戏,镇里这一关肯定过不了,过于严苛,张芳芬肯定不干。
    黄瀚倒是可以起草合同,但是他脑子里绝大多数是两千年后的政策法规,有可能起草的协议不合时宜。
    这年头没有电脑,都是垫上复写纸手写,宋春华苦思冥想了两天,才拿来了草稿,四人又来到徽派宅院商量着办。
    宋春华比张芳芬小几岁,貌似更好沟通。
    她一直奇怪“事竟成饭店”搬到“南城当铺”旧址来,怎么就会要三十个甚至于更多的人。
    张芳芬也不隐瞒什么了,告诉宋春华,她准备开一个小小的服装、箱包加工厂,准备集中二三十台缝纫机加工服装、背包。
    如果做得好,执行两班倒,就需要四五十个缝纫女工。
    这个时期,缝纫女工最好找,因为超过一半妇女都会缝缝补补。
    宋春华顿时来了谈性,问道:“老张,如果在你办的服装厂做工,你一个月给人家开多少钱工资呀?”
    “‘自强服务公司’是集体的呀!工资当然不能搞特殊,级别多少,该交多少统筹,我一样的给。”
    “也是,那些待业青年能够有个工作就心满意足了,哪里会挑肥拣瘦!”
    “轮不到她们挑肥拣瘦,我要奖勤罚懒呢,刚刚招工的待业青年都是拿二十块徒工工资对不对?”
    “是啊!第一年二十,第二年二十二,第三年二十四。”
    “我不仅仅发二十块钱徒工工资,还准备再拿出二十块钱发奖金,做得好、做得快的有可能拿到三四十块钱奖金,懒骨头、做得差的有可能一分钱奖金都拿不到。”
    “你真准备拿这么多钱发奖金?”
    “是啊!也请你在招工的时候把把关,有缝纫手艺的优先,能够带上家里缝纫机的不仅仅优先,一个月还可以拿三块钱缝纫机的折旧费。”
    “哎呦喂!张姐,你这脑子也太好使了,这主意真是绝了。”
    宋春华改了口,不喊张芳芬“老张”了,开始喊“张姐”,俩人貌似热络了许多。
    张芳芬此时笑吟吟看着黄瀚,她知道儿子教她怎么白手起家办小小服装厂的那番话,把居委会主任折服了。
    “宋主任,手续早晚会批下来,我建议你马上就可以先招几个能够带上缝纫机上班的女工。
    告诉她们,只要会缝纫活儿,脑子没有问题,肯干,一个月拿到手的钱肯定不低于四十块。
    但是话要说明白了,手续下来之前她们都属于居委会招收的临时工,也是社会主义工人群体。”
    “好呀,好呀!我保证三天内送最少八个女工去上班,她们的家都离得不远。”
    “八个?”
    “是不是有些多?五六个也行!”
    “八个就八个吧!反正有活儿给她们干!”
    “太好了,张姐,我替她们谢谢你呀!”
    “我们之间说谢字有些见外呀!”
    钱国栋这时插话道:“是的,是的,大姐,黄瀚妈妈是自己人,用不着太客气。”
    “国栋啊!你以后也得改口,喊黄瀚妈妈多别扭,喊张经理吧!”
    “嗯!确实应该改口,反正马上就会是名正言顺的张经理。”
    此刻的张芳芬只觉得有些如同是梦中的感觉,“经理”这个词以前离一个农村人该有多遥远,想不到时过境迁,她将要变成张经理。
    宋春华却是心花怒放,美着呢!
    三天两头往居委会跑的待业青年太多了,闹的、哭的、下跪恳求的都有。
    甚至于还有耍横的扬言发现居委会干部处事不公,他就敢杀人家全家。
    基层工作难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不一样了。
    宋春华自己能够联系到八个工作岗位,还能够保证月工资不低于四十块,可以想象得出,她会被回城知青、待业青年追捧成什么样子。
    这年头的困难户多不胜数,“黄陈居委会”辖区还有不少回城超过两年没有分配工作的大龄女青年。
    宋春华已经干了五六年居委会主任,辖区里的人家了然于胸,她道:
    “我手里有不少知青的档案,有些困难户的日子真的难熬,张姐在这个时候让她们挣到钱,简直就是救苦救难,我哪能不说声谢谢!”
    “哦!是这样啊!”黄瀚开口了,“宋阿姨,我认为你全部照顾家庭最困难的知青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
    “你说,我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太穷的人家有可能没有缝纫机呀!”
    这是现实问题,黄瀚家以前就没有缝纫机,去年在姑妈的帮助下才买了一台旧货,原本轨迹,为了买旧缝纫机的不到九十块钱,家里节衣缩食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