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九八一年-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叔叔相当高兴,说我家的菜好吃不贵,酒地道,人和气,还讲交情,他以后不但自己常来,还要介绍朋友来。”
    黄道舟喜道:“和气生财,优惠客回头,黄瀚说的这些话都很有道理,以后我们家就这样做生意!我们家的酒一滴水都不许掺。”
    黄瀚由衷赞道:“爸爸,你大气有道德观,有成为一位儒商的潜质啊!”
    “儒商?什么意思啊?”
    “就跟孔子的弟子子贡那样,又是儒家弟子,又是个大商人!”
    “是啊!谁说读书人经商就满身铜臭?人家子贡可是孔子门下十哲之一。我是要学着好好做生意,以后做个儒商。”
    黄瀚肯定道:“对!我们家坚持正道取财!路会越走越宽的。今天是头一天营业没有人赊账,以后保不准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张芳芬道:“对,确实会有赊账的!”
    “爸爸、妈妈、姐姐,你们记住了,宁可给些优惠,绝不给任何人赊账。
    我家不用在意少做了那些赊账的生意,饭菜卖不掉,送人、倒掉都不赊欠一笔账。”
    “为什么?”
    “你记住了,成天想着欠别人账的,十有就是为了赖账啊!跟这种人不打交道最好。”
    黄道舟问道:“要是单位呢?”
    “更加不给他们欠账,一个单位花十几块钱吃个饭还要欠着,这样混账的单位早晚会倒闭,那时谁都不可能认账?”
    “额?”黄道舟一时间无法接受,道:“单位倒闭,几十年了,我们县没瞧见过一次啊?”
    这是实情,此时三水县的单位只有两种性质——国营和集体,没有个体和股份制单位,真的没有出现哪家单位倒闭,至多合并,或者重组。
    ……
    ……
    ……
    ……
    过往的君子请留下推荐票,月票,谢谢大家!

第一百九十九章:永远不赊账
    黄瀚不以为然道:“现在改革开放了,以后的竞争会越来越强,人浮于事的单位不倒闭没天理呀!”
    黄道舟四十大几了,何尝不知干部、职工混日子成为了普遍现象,混到最后混谁去?
    他点头道:“嗯!你这么一说,我听着觉得蛮有道理。你既然坚持不做赊账的生意,就听你的好了。”
    张芳芬道:“我认为不赊账好,免得要账时伤了和气!”
    黄瀚道:“我建议,永远不赊账要成为‘事竟成饭店’最基本的制度,哪怕没生意也不能改变这个制度。”
    黄瀚知道接下来就是三角债理不清剪不断的非常时期,全国九成以上的单位都被拖累得不轻,太多单位被拖死了。
    不欠帐,不要那表面上的营业额,能够确保“事竟成饭店”不被拖人债务纠纷。
    黄瀚在后世开过饭店,就是宁可少做生意也不肯赊账,结果很好,该来的顾客还会来,天天赚现钱,爽得很。
    有许多坏习惯都是惯出来的,开饭店的都骂赊账容易要钱难!
    这怪得了谁?还不是怪开饭店的老板!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家都不肯赊账,食客不给现钱,去哪家饭店都吃不着,必须吃的人家肯定掏钱继续吃,骗吃骗喝的不就歇菜了?
    张芳芬道:“行啊!以后咱们家就只做现钱生意。”
    杜绝欠账,自然就免去了“欠账容易收账难”的烦恼,况且收账也要人手啊!这不是成本啊!
    现场结账,当场给些优惠,真的不吃亏,妥妥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不为?
    黄馨道:“爸爸妈妈,今天有两桌客人提了意见呢!”
    张芳芬很关心顾客的反馈,立刻问道:“人家说什么了?”
    “人家嫌没有大荤,太寡淡了,问我家为什么不卖红烧肉?”
    这个问题黄瀚已经意识到了,有个小刀手见这里开了家不小的饭店,偷偷地跑来店里推销猪肉。
    张芳芬忙着烧菜、黄道舟忙着陪客人,黄瀚跟他谈了谈。
    黄瀚道:“妈妈,明天一大早就烧大锅肉,我已经跟买肉的说好了,人家明天一大早送三十斤肋条部位的五花肉,算八毛钱一斤。”
    张芳芬惊讶道:“乖乖隆地咚,三十斤呢!明天肯定卖不掉啊!天这么热,根本摆不住!”
    “呵呵!万一到了晚上还卖不掉,就自己吃,送给前面的邻居,送给店里堂吃的顾客。”
    “啊?这该要浪费多少钱啊?”
    “不浪费,真要是这样做了,用不了三天,我家饭店的黑鱼都是活杀,夏天的红烧肉不过夜就会广泛传播,送掉十斤肉成本十块钱罢了,值得!”
    张芳芬一脸震惊,她想了又想才下定决心道:“我听你的,明天烧大锅肉试试看!”
    黄馨道:“太好了,明天就不会有客人嫌我家没有大荤,觉得吃着不过瘾喽!”
    在黄瀚的建议下,三十号一大早,烧大锅肉之前,张芳芬就给秀儿、玉儿、玉兰三人分了工。
    玉兰腼腆,手脚麻利,负责杀黑鱼、洗小龙虾准备蔬菜、配料。
    秀儿稳重负责配菜、烧菜,玉儿活泼大方,点菜、上菜、打酒都是她的活儿。
    分工明确仅仅是店里上客了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摘菜、切配、洗刷等等前期准备工作当然是三人齐动手。
    过了营业时间,三人一起打扫、洗碗、擦桌子。
    黄瀚的要求很简单,张芳芬只在最忙的时候帮着干两三个小时的活儿,其余时间负责结账收钱。
    黄馨在暑假里帮着结账时暂时性的,上学了就得认真读书,哪能舍本求末?
    店里有张芳芬为首的四个人,还有黄道舟、黄惠武在饭点帮着照应,完全忙得过来。
    刚刚开张,大家有个磨合期,适应几天就可以了,那时即便黄馨有时间也不要她插手。
    本来预计是第二天生意应该没有第一天好,然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中午刚刚过了十一点,八张方桌就全部被堂吃的客人占了。
    一大碗红烧肉,不低于一斤二两五花肉,原材料就得一块多钱,店里卖两块钱,毛利润只有四成,顾客当然觉得实惠。
    最关键的是“大锅肉”有特色,小家小户买二三斤肉根本烧不出那种味道!
    黄道舟用红纸写的宣传标语就是“招待所大锅肉,吃了觉得不地道,不要钱!”
    八桌客人都点了这个大菜,甚至于有一桌挤了十个大男人,瞧上去像工头请瓦工、小工。
    他们没喝酒,要了一份酸菜鱼,三份红烧肉和两个蔬菜、两大碗蛋花汤,干掉了满满一电饭锅的饭。
    玉儿收桌子的时候,发现三个红烧肉碗里连一滴汤都不剩。
    结账时该给十块五毛钱,黄瀚让黄馨收了十块钱,把另外一张十块钱的票子还了回去。
    那个打着饱嗝的包工头根本没想到,顿时喜笑颜开,道:
    “你家的饭特别香,红烧肉比招待所的都地道,我明天还来,还是这么多人一桌,你家就按照今天这个样子做两桌!”
    原来是这个包工头接了个包工包料的活儿,有些赚头,主家不管饭,他们连续一个星期都是自己支野灶对付对付。
    大男人,做体力活儿,肚子里清汤寡水的可不行,包工头今天带着九个壮汉来饭店吃顿好的。
    见今天吃得香、吃了大荤等于一个人花了一块钱,蛮划算,想起明天要浇筑需要大家下死力气。
    包工头决定明天再来这里吃,并且把妇女们也带来吃顿肉饭。
    黄馨聪明着呢,她见今天都坐满了,担心这个人说话不算数,耽误明天的生意,笑道:
    “叔叔,您最好明天早一点来,您也看到了,来晚了有可能没桌子呢!”
    包工头有些江湖气,会做事,他又把那张十块钱递给黄馨道:
    “小姑娘,这钱算定金,你明天中午给我留两张桌子,饭、菜就按照今天的上,十一点半我们准时到,我要求一来就有得吃!”
    ……
    ……
    ……
    ……
    过往的君子请留下推荐票,月票,谢谢大家!

第二百章:赚得不少呢
    黄馨乐滋滋接过钱道:“没问题,保证十一点半饭菜都上齐了。我给您打个收条。”
    包工头道:“用不着打条子,这么多人瞧见你收了我十块钱定金,我还害怕你赖账啊!”
    “好的!叔叔,您放心,我家是读书人,是要做子贡那样的儒商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黄馨爱学习,还特意看了子贡的介绍,可惜跟这些人说无疑是对牛弹琴。
    “你这孩子太厉害了,说的话文绉绉,我根本听不懂啊!”
    旁边一个壮汉道:“你三年级都没读完,听得懂才怪!”
    “呸!我多多少少还识些字,总比你强多了!”
    原来这个包工头识字不多,有可能认不全收条,他故意在店里大声说交了十块钱定金,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想来这么多人见证,这个看上去蛮大、蛮干净的饭店不会黑了他十块钱。
    晚上,“事竟成饭店”堂吃的生意更加好,居然有两批人没法接待,人家只得去了三水饭店。
    成文阁和钱爱国依旧是跟着黄瀚,三人上午去学校,中午十一点准时赶到“事竟成饭店”。
    下午就在店里听音乐、练习弹吉他,做作业、读书,四五点钟继续跟着黄瀚维持秩序,抓小偷。
    黄瀚带着这两个大孩子相当于暂时充当“事竟成饭店”的保安,而且是尽心尽责主动工作,什么杂事都愿意帮忙的热心保安。
    成文阁和钱爱国现在已经不介意留在饭店里吃饭,他俩今天中午同样吃得欢,不仅仅是隔锅饭香。
    “隔锅饭香”也是三水县土话,意思是总认为别人家的饭菜比自己家的好吃,觉得香。
    这俩孩子家可以经常吃肉,但是根本吃不着招待所特色菜之一“大锅肉”。
    黄瀚告诉他们可以敞开肚皮吃,因为今天卖不完是肯定的,自己吃不了就得全部送给别人吃掉,不可能放到明天继续卖。
    用竹篮吊在井里太麻烦也不安全,“事竟成饭店”不小家子气,用不着这样做。
    原本还不太好意思大快朵颐的两个大孩子听了黄瀚这话后,战斗力顿时爆棚,恐怕干掉了有一斤半红烧肉。
    晚上八点钟,成文阁和钱爱国骑着自行车回家的时候,店里还有五桌客人。
    每一桌客人听了“大锅肉”的介绍都点了这道菜。
    黄道舟在五点半的时候,特意让黄道武盛了一大碗送回家给一家人吃。
    因此三十斤“大锅肉”没有浪费一丁点,卖出十八份,收回三十六块钱。
    张芳芬一直在担心浪费,这样难怪她,以前穷啊,难得吃一回肉,哪里舍得把这么好吃的大锅肉白白送入?
    见三十斤肉不但没有浪费还赚了有十块钱,还得到了顾客的赞美,乐得合不拢嘴。
    黄瀚建议天天烧三十斤大锅肉,如果发现有得多,可以向来买外卖的顾客推销。
    跑来买菜的顾客,绝大多数应该是家里忽然来了亲朋好友,如果能够买回招待所的招牌菜“大锅肉”,应该会舍得花上两块钱。
    张芳芬顿时就笑了,是啊!凭啥子只有酸菜鱼、十三香小龙虾外卖?为什么不可以卖香喷喷、油亮亮的大锅肉?
    晚上九点半,“事竟成饭店”才打了烊,黄馨统计出营业额时吓了一跳,数了数钱发现完全对得上。
    也难怪黄馨有些不相信,因为今天居然多了五十几块钱营业额。
    增长点不是外卖,绝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