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第1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气。
好一会,等肖楠笑够了,气息平缓下来,她才微微摇头道:“非常凑巧,前不久我采访过一个国外来的投资团,又非常凑巧,我和投资团里某一位相处得不错,从她那里听到不少国外的新鲜事物。”
肖楠说着,把目光放在了南易的夹克衫上,“你的衣服虽然看着普通,但却非常凸显你的气质,如果我猜得不错,你的衣服应该是国外的那种私人订制,价格十分昂贵。”
南易心念电转,他身上的夹克衫的确算得上是私人订制,只不过不是往凸显身板,让他看起来更帅气,而是为了让他看起来更沉稳一点,风格偏成熟,补上前南易显年轻的底子,还有他坚持不懈锻炼和保养搞出来的“青春感”短板。
如果观察得够仔细,是能够看出来他的衣服不简单,绝不是外面的大路货,但对没出过国、没有接触过私人订制的人而言,不应该说出“私人订制”四个字,而是该往哪个商场买的,哪个牌子的方向想。
如果肖楠真的听人说起过私人订制,而且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事,那的确有可能会往这个方向猜测,不过概率要打一个问号,背后也许有其他理由让她往这个方向想。
理由的可能性很多,其中包括会对南易造成不利的选项。
南易在脑子里给肖楠打了个感叹号,又打了个问号,退堂鼓被他从仓库里搬出来,预备着随时敲响。
“呵呵,肖记者见识广博啊,私人订制都知道。不过你猜错了,我身上这件并不是你所说的私人订制,只能说我找的裁缝手艺很好,当年他在沪海滩可是鼎鼎大名,张小六子、卢小嘉,还有当年沪海滩的大亨都会找他订制西服。”
“不便宜不是吗?”肖楠脸上挂着奚落的微笑说道。
南易丝毫不让,直接怼道:“是不便宜,再加个五六百就够吃你想吃的午餐了。”
“我真的想吃吗?”肖楠玩味地说道。
南易颔了颔首,“抱歉,是我太过了,我应该顺着你的思路往下走,或嫌太贵,知难而退,让你有机会摇头奚落,这就是男人的德行;
或打肿脸充胖子,让你有机会叫上一帮朋友好好宰我一顿,吃干抹尽拍屁股走人,你和你朋友还可以一边散步消食,一边笑话我是个彪子。”
“哈哈哈……”
肖楠再次大笑,这一次笑得越发夸张,锁不住的眼泪溢满眼眶。
南易轻笑相陪,以免肖楠曲高和寡,意兴阑珊,同时,他也在不经意之间观察着对方脸上的微表情。他是一个理智的色狼,若事不可为,柳下惠瞬间会附身,满脸黥上坐怀不乱。
待肖楠的笑声平息,南易拉过她的本子和笔,翻到本子的末页,拿起笔在上面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完之后,把本子推回到肖楠身前,“我的号码,什么时候你有闲又有想法认识我的时候打给我,要快,我在奉天出差,要不了多久就要回京城。”
肖楠拿起本子,看了一眼上面的号码,接着目光对向南易的眼睛,“你很强势,也很有自信,似乎笃定我会打给你?”
“你会的,一位成熟且还算成功的男人,对你这种刚走出校门没多久的小女生就如同毒品一般,很是诱惑人,一旦碰了就戒不掉、离不开。”
“是吗?”
“是的,肖记者,哦,不,我还是叫你小楠。”南易步步紧逼道:“我等下还有点事,不能陪你多坐了,等你电话。”
话说完,南易拿出一张百元纸钞放在桌上,起身,对肖楠微微点头,转身离开。肖楠盯着南易的背影看了一会,复又拿起本子看了眼电话号码,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离开茶馆一段距离,南易便对天仙说道:“刚才的女人。”
“进入茶馆之后,她站在门口的位置观察了整个茶馆的客人,然后直接走向南生你们那一桌。”
南易沉思了一会,说道:“要是她很快就给我打电话,或者在不恰当的地方和我再次偶遇,给她开档案。还有,赵璐璐这个女人我暂时有点看不透,再过些日子,可能也要给她开档案,先做好心理准备。”
“明白。”天仙应了一声。
离开北市场之后,南易一行又拐入了西塔街,一个不太一样的鲜族聚居区,这里的鲜族大部分是世纪初日本人从朝鲜半岛强征来的劳动力,虽然后来朝鲜半岛摆脱了日本的统治,但是他们并没有选择离开这方水土,而是留下来繁衍生息。
自八十年代伊始,西塔地区就形成了以餐饮娱乐为主,具有浓郁鲜族风情特色的休闲文化经济带。
南易过来是想吃蛮有名气的西塔大冷面,面馆还没走到,倒是路过一家新开的店铺,大门口围着一圈人,从人群围绕的圈中央传出炸裂的音乐声,听着既有朋克的风格,又有工业重金属的味道。
南易驻足,听了一耳朵,不管是唱功还是乐器的水平都稍显稚嫩,挤进人群瞅了一眼,三个大男孩十分卖力地捣鼓着乐器,一个大男孩声嘶力竭地吼着,没有技巧,全是感情。
并不是南易喜欢的风格,听了半首,南易便离开了,带着架子鼓手屁股下的木箱上“重型机械厂”几个红色字样引起的思绪。
综合南易听到、看到的信息,从去年下半年,钢西区的桥梁厂、重型机械厂等一些大企业已经露出撑不下去的苗头,先知先觉的人开始想办法,有人从濒临崩溃的工厂里谋取最大利益。
有一个厂子的供销科长和财务合谋骗走了工厂的债款,有人绘声绘色地说两人已经借道俄罗斯,奔赴了欧洲大陆,天天吃香喝辣。
即便遵纪守法,脑子活络的年轻人也琢磨起了出路。有人耍赖请病假,跑去羊城进牛仔裤,成捆成捆地背回来,卖给同样心思活络的年轻人;有人耍赖请病假,跑去做小生意,从推车卖货到有了自己的小档口;还有人耍赖请病假,什么也不干,就是瞎混日子,反正在工厂是混,哪儿不是个混啊。
还坚守在厂里的年轻人要么勤勤恳恳干活,过一天就多赚一天钱,要么就做起了白日梦,南易听说过一个车间的小男孩自封为宇宙纠纷调解会的会长,还给自己印了名片,每日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游荡外太空。
还有些是蹦迪狂人,兜里没大子就到处找人蹭舞票,蹭到了就蹬个二八大杠,一下班就往舞厅赶,一蹦就是半宿,次日去上班,蹦迪的热情依然未消,午休时间就会在车间里续上一段,自带BGM,动作癫狂、激烈。
上午劳作时挂上的满脸铁锈还在,水泥地上又都是灰,一折腾便是尘土飞扬,工友们既拿这种人当个笑话看,又十分稀罕他们,这是工人们在沉重工作、沉闷心情里为数不多的欢快时刻。
年轻人可以逃避,可以寻找新的活路,四十郎当岁,承上启下,上有老下有下的五零后这一代就比较悲惨,他们从小就吃工厂的大锅饭,玩乐在工厂,小学或初中一毕业就进入技校,不管是否学有所成,都能够被分配进父辈的工厂。
旱涝保收了半辈子,大多数人怎么都不相信,厂子真能不管他们,现在才刚开始,他们做得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等,等被拖欠的工资,等开工。
未来,他们还要等买断、等并轨、等离退休……
小体量的工厂倒闭、改制得早,群众幻灭得早,转个身,在内卷还没开始的时候从头再来,反而显得轻盈,钢西区最早破产工厂的厂长早年就已经干上了买卖,如今是奉天的豆腐大王。
钢西区的万人企业,在拖字诀的妙用之下,会努力维持到最后,那些越晚脱离和清醒过来的下岗工人,将要面对的是越来越窄的赚钱门道。
投资还没下去,南易却已经在思量后面的事情,与回报有关又无关……
第0994章 谋万世者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分析一个群体比分析一个具象化的人简单的多。
如果想在一个城市开一家服装店,只需要针对自己想要介入的目标客户群进行分析——他们都去哪里买衣服,他们最近的服装款式喜好、流行,更深层次的东西根本不用去理会。
比如某个客人买衣服的钱是偷的、抢的还是其他什么渠道来的;某某商场、某某服装城又是怎么火起来的,对一个服装店主而言,这些既没有太大的瓜葛,也对生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南易不同,生意做到他这个程度,需要考虑的东西就多了,大到宇宙起源,小到地球大爆炸,细微到国家这个共同体形式之间的关系,再量化到人,从自然环境到意识形态,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被纳入思量范围。
如果全球出现大范围的粮食危机,乍一看对神农南粮是利好消息,但深入进去,需要精确地知道危机出现的时间,危机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如果危机不足以冲破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还讲脸面,这就是利好,如果危机发展到别说脸不要,高级动物的“高级”都抛弃了,那对神农南粮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到那时,南易的棺材板肯定按不住,被人劈了南爷化南孙,烧烤架上被绑的结结实实的烤南孙大声控诉:煮南燃南棺,南悬烤架泣,悔不从火葬,真该扬你灰。
商业的最高体现就是通过以暴力为核心的手段形成的区域化商品供给垄断,南氏没有诞生在有机会掌控暴力组织的时代,它只能游走在暴力组织制定的规矩之间,通过耐心和长远的布局,以获得在某一区域、某一特定节点的垄断化优势。
当全世界只有一个人喜欢吃牛瘪,这个人在吃牛瘪界就形成了垄断地位,全面操控吃牛瘪行业,完全可以制定各种规则——怎么吃、几点吃、吃多少等等。
南易在西塔吃过大冷面,在街面消了消食,钻进旺德福,在厕所里一边甩包袱,一边从大卷纸里扯下几截卷成一圈捏在手里,心里一边琢磨:“早知道再憋一会,好像不远处有肯德基,水啊,纸啊,一进一出好几分钱呢。”
等甩完包袱,感觉自己占了加盟商便宜的南易上柜台花上十块钱买了个汉堡,东西还没吃,他脑子里又算计“十块钱”有多少会回到他手里。
揣着汉堡,南易出了旺德福,又去了下一站张桂兰剧团,一个表演二人转的剧团。
按照有据可考的历史叙述,二人转的前身可以追溯为清代出现的蹦蹦戏,系冀省莲花落与东北秧歌融合而成。
清末民初,流散于乡村野店的蹦蹦戏艺人开始进入东北城市卖艺,也正是在此时,出现了最早的省级国家机关查禁蹦蹦的记录——1913年奉天行政公署禁令。
此后几乎贯穿整个民国含伪满时期,蹦蹦艺人始终处于禁捕的半地下状态,当局的打压主要是在整饬市容风化的名义下进行。
而《盛京时报》、《泰东日报》等东北主要媒体也为这种打压提供舆论支持,当时语境中的蹦蹦与其说是体制外的民间艺术,不如说是正常市民社会中的他者。
蹦蹦始获艺术之名,是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老艺人徐生带弟子进冰城献艺,次年受赠“”艺术先声”锦旗一面,其背景是东北解放区的新政权贯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开始大规模调研建构民间文艺,由此为蹦蹦戏艺人塑造了新的身份。
1951年政务院发出指示:“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