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6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电机却只能用三个月,也就是说电池还没有到使用寿命,电机就已经先报废了!
  所以制约电动车发展的主要因素,由电池变成了电机。
  跟国产发动机的情况差不多,国产电机的性能不佳,主要还是材料的问题。材料工艺不足,导致了国产电机的质量差、寿命低、故障率高。
  而进口电机的优势便是材料,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材料工艺更好,做出来的电机质量也更好,当然他们用更好的材料,电机的价格也更加的昂贵。
  这方面的差距,要等到永磁无刷电机被大规模的应用,中国才能追上发达国家。
  永磁无刷电机的性能,关键是看其使用的强磁材料的性能,而最好的强磁材料,便是稀土永磁材料。
  在稀土永磁方面,中国的技术是世界顶级的,也正是因为这方面的技术足够好,中国的电机才能发展起来,成为了电动车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然而此时没有永磁电机,没有稀土永磁材料,李卫东只能被电机卡了脖子。
  旁边的岳安全则开口说道;“要想解决电机的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我们自己进行研发,成立一个专门的电机研发部门,招聘相应的科研人员。
  只不过这样的话会比较费时,毕竟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科研需要时间,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取得成果,那就不好说了。另外这样做的话,资金的投入也是比较大的。
  第二个办法就是跟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咱们国内也有很多的电机企业,特别是一些有国企底子的企业,他们的技术虽然不如发达国家,但是研发能力还是有的。
  如果有这样的企业愿意跟我们合作的话,由我们出资金,他们出人出技术,这样研发的进度肯定会快很多,成本方面也会低很多。”
  李卫东沉吟片刻,开口说道;“电动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核心技术方面,咱们必须得掌握其中的一部分,电动车的四大件,咱们要拿下两个核心技术,最少也得有一个核心技术握在手里才行。所以成本方面,可以不用太计较,但是核心技术必须要拿下来。
  就比如这个电机,就算是花大价钱,也得去做研发。一旦掌握了核心技术,日后光是卖电机,也能收回成本。当年我做农用三轮车的后桥总成,不也是这样子么!”
  “董事长,你的意思是,我们成立科研团队,自己搞研发。”岳安全开口问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缕质疑,显然不太认同李卫东的想法。
  李卫东则开口说道:“你刚才说的对,成立新的科研团队,费时费力还费钱,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但是跟其他企业合作的话,我们的研发又会被其他企业所钳制,弄不好是要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方面,绝对不能被卡脖子!”
  “董事长有什么好主意?”岳安全开口问道。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我想直接并购一家电机生产企业,然后研发生产一条龙。”
  “并购?我倒是没想过这个法子。”岳安全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只不过为了一个电机,专门并购一家企业,这划算么?”
  “绝对划算!”李卫东斩钉截铁的说道:“我刚才不是说了么,电动车是未来,有关的核心技术,我们必须握在手里。
  至于资金方面的事情,你不用担心,这笔钱不光是富康农机出的,富康工程那边也要出一部分,我自己再出一部分,收购一家中小型的电机企业,应该没有问题。
  岳总,你之前也是在机械部待过的,对于国内电机企业应该也有所了解吧?最近帮我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企业,规模不太大,但底子不错的那种,适合咱们并购!”
  ……
  离开了富康农机之后,李卫东又前往隔壁的富康工程视察工作。
  与农机行业的苦日子不同,工程机械行业的日子还是很不错的。
  国内基建项目不断,对于工程机械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而且重型机械厂已经停产了,富康工程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垮台,可以独霸附近区域的市场,生意自然是好的很。
  富康工程的科研部,陈永华正向李卫东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
  “董事长,这就是我们针对青河的批发商城,专门研发的前移式仓储叉车。这台叉车设计承载能力1。5吨,设计升高1。6米,叉车的长、宽、高分别是3。07米,1。05米和2。10米,货叉最低高度为35毫米,叉脚长度为1。07米,叉脚宽度为0。67米,叉车的转弯半径为2。2米。”陈永华报出了一系列的数字。
  青河市要大力兴建批发商城,那么仓储叉车肯定会有比较大的需求,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富康工程自然要研发仓储叉车,抢占这一市场。
  如今陈永华所研发的,正是仓储叉车中的一种,前移式仓储叉车。
  这种叉车体积小,激动灵活,操作也方便,主要是仓库内的堆垛、取货作业,非常适合中小规模的商品批发。
  作为批发商,自家的仓库里配一台这种车辆,什么时候想搬货都可以,比请搬运工更加的方便快捷,成本也比搬运工更低。
  毕竟搬运工不可能二十四小时在仓库里待命,而买一台仓储叉车的话,哪怕是后半夜到货发货,老板一个人开上叉车,也能搞定。
  “陈老师,这台叉车什么时候能够研发完成,进入到量产阶段?”李卫东开口问道。
  陈永华则解释道:“叉车的设计已经完成,控制系统也已经做好,而我们所需要解决的,主要就是两个问题,一个电池问题,一个是电机问题。
  电池的问题,我们打算直接采用车用蓄电池,我进行过计算,普通的车用蓄电池,十二块到十六块,应该就可以够叉车用的。
  但是电机的问题,却是我们当下很难解决的。我们国内生产的电机,普遍是功率不够,带不动1。5吨的承载。而国外的电机,虽然有这么大的功率,带价格太高了,咱们买不起。”
  这种轻型的仓储叉车,都是电力驱动的。因为一个转弯半径只有两米的小叉车,很难塞进一个大功率的内燃机和油箱。
  与之相比,一个电机加十六块蓄电池,体积就要小多了。完全可以塞进仓储叉车的机箱里。
  只不过电动叉车的这一套动力方案,是没办法用在电动三轮车上面的。
  电动叉车体积再小,也是一个3米乘1米乘2米的大家伙,哪怕是除去叉脚,也有两米的车身长度,比一般汽车的发动机舱还要大。
  电动三轮车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空间去安放电机和电池,所以只能采取电动自行车的那种动力解决方案。
  即便是电动叉车里能够安放十几块蓄电池,能够安放大体积的电机,但电动叉车所需要的动力也更强,国产的电机也就无法满足电动叉车的需求。
  “又被这个电机给卡脖子了!”李卫东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放在后世,电机根本就不是问题,国内很多工程机械企业,都研发出了电动的装载机和挖掘机。那时候的电机,甚至要比内燃机更加好用,可以提供更澎湃的动力。
  当然后世的电动工程机械,难点还是在电池方面,总的来说就是耗电太大,电池的电量有些不够用。
  后世的电动工程机械,已经不需要加装配重了,只靠电池的重量,就能解决配重的问题。但是电量依旧不够用,特别是遇到需要长时间作业的时候,充电时长是个麻烦。
  电动工程机械的电池量,是电动汽车的好几倍,充电时间也是电动汽车的好几倍。
  而中国人做工程,很多都是抢工期,日夜不停的干,这时候电动工程机械需要长时间充电,实用性就会大大降低。
  而内燃机就没有这个麻烦,花个几分钟把油加满,就可以接着工作。
  所以在电池技术再取得突破之前,电动工程机械大概只适用于小型叉车、小型挖掘机、小型铲车这类机械。
  ……
  电动三轮车和仓储叉车,双双被电机卡了脖子,让李卫东很烦躁。
  好在岳安全那边很快的传来了消息,找到了一家合适的企业。
  岳安全毕竟是在机械部工作过的,在这方面有很多人脉,他动用了一下自己的人脉,便找到了一家名为新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
  “董事长,这家新东方电机的规模不算大,还不到三百人,而且企业资产也不算多,我估计两千万以内,就能拿下这家企业。”岳安全开口说道。
  “不到三百人,那还算是小型企业啊!”李卫东开口说道。
  岳安全则接着介绍道:“这家新东方电机公司,原来是一家大型国企的电机车间,后来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独立出去,算是那家大企业的三产。
  再后来那家大企业改制成了国有控股企业,东方电机也进行了股份制的改革,成了股份有限公司,由那家大企业的全资控股。
  虽然东方电机规模不大,但毕竟有着国企的老底子,无论工人素质,还是技术水平,又或是科研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
  只不过嘛,新东方电机的母公司,毕竟是国内数得上的大型企业,实力非常雄厚,也不缺这两千万的资金。人家可能不愿意卖啊!”
  “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卖,咱们总是要询询价的嘛!”李卫东接着问道:“你说的这家大企业究竟是谁?”
  “黄海石化集团!”岳安全开口答道。
  “黄海石化啊!”李卫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还真遇上老熟人了!”


第六百二十七章 要做基建狂魔
  李卫东与黄海石化可是旧相识了。
  当年李卫东刚开始做家电代工的时候,需要进口吹塑机等设备,便是搭上了黄海石化的顺风车,从日本的樱田株式会社弄来了设备。
  也是那次日本之行,李卫东认识了何安安,算起来黄海石化也算是李卫东半个媒人。
  后来李卫东缺少塑料原材料,而黄海石化恰巧又要搞乙烯项目,于是两家便一拍即合,李卫东以油田信息为要挟,帮黄海石化谈下了乙烯项目,而黄海石化也有优先为李卫东供应原材料。
  可以说小狗电器早期发展,离不开黄海石化。
  在那个各种原材料还比较缺乏的年代,一家民营企业能够顺利的得到稀缺的原材料供应,便能生产出别人无法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层面上,便可以取得绝对的优势。
  如今为了电机的事情,李卫东又要去找黄海石化帮忙了。
  现在的黄海石化,已经改组为黄海石化集团,旗下有几十家企业,并且涉足多个领域。
  如今黄海石化的一把手董事长,正是宋锦龙。
  宋锦龙有学历,也有能力,四十岁出头便已经是黄海石化厂长了,也正是因为宋锦龙比较年轻,所以当年只是黄海石化的二把手。
  经过几年的历练和培养,在黄海石化改为股份制的集团的时候,宋锦龙终于成功上位,成为了黄海石化的董事长。
  现如今的宋锦龙五十多岁,这个年龄对于这么一个大集团的领导而言,正是春秋鼎盛的好时候。
  这种大集团的领导,太年轻的话怕经验不足,办事不够牢靠;年纪太大的话,又怕过于保守,失去了开疆辟土的魄力。所以五十多岁刚刚好,正是带领企业开拓进取的好年纪。
  李卫东约了个时间,便见到了宋锦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