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原来如此!”加藤正行默默的点了点头。
对于田丰汽车而言,这个消息的确很有用,至少能搞清楚津门汽车的合作意向。
如果津门汽车真的无意跟田丰汽车合作的话,田丰汽车也可以趁早寻找另一个合作伙伴,免得浪费时间。
商场如战场,一步先,步步先,特别是在汽车行业更是如此,早一点占据市场份额,可能会带来不可逆的优势。
这一点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尤为适用,就比如大众汽车,最早进入了中国市场,自然也就成了国内合资品牌的老大。而那些比较晚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很多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
津门汽车会以全散装件的形式引进夏利,也就是汽车零件进口到国内之后,由津门汽车7装焊、油漆、总装、质检等步骤。
全散装件进口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夏利还会走上自主生产、自主研发的道路。
相较于合资生产,自主生产的好处就是门槛比较低。
车辆引进来,然后自主生产,质量差一点,工艺落后一点,故障多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没有合资方挑三拣四,将就一下也就能用了。
一代国民神车大发面包车,里面冬天冷夏天热,车抖比拖拉机好不了多少,各种小毛病不断,整车质量让人捉急。然而卖的便宜,所以销量却不错,成为九十年代初的国民神车。
若是像上汽大众那样,成立合资公司,外资一方必然会诸多要求和限制。
就比如桑塔纳的国产化,任何零部件质量不达标,德国工程师都拒绝使用,所有零部件必须要做到符合德国的标准才行,因此桑塔纳国产化的道路也尤为艰辛。
与之相比夏利的国产化进程就要迅速的多,八六年第一辆夏利组装下线,八八年就推出了改款,那个时候除了重要的核心部件之外,其他零部件都是国产的。九零年三厢夏利上市以后,夏利已然成功更多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津门汽车既然打算引进夏利,并且要搞自主生产,那么跟田丰汽车的合资,也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了。既然我可以造自己的车,为什么要跟你合资?
外贸部门自然希望促成跟田丰汽车的合作,可惜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人家津门汽车对此爱答不理。
汽车厂合资这种大事,还是要国家决定的,津门汽车厂的上级主管部门,也是机械工业部,外贸部门四六不沾,什么实质性的决定都做不了。
对于李卫东而言,2500万日元已经到手,留在津门也没啥意义了。所以李卫东将津门汽车即将引进夏利的事情告诉加藤正行,也是希望加藤正行尽早结束考察,李卫东也可以结束自己的翻译工作。
果不其然,加藤正行得知津门汽车无意与田丰合资后,便决定尽快的结束考察,然后返回RB。
……
友谊商店,李卫东陪着加藤正行一起挑选商品。
对于来华的外国人来说,友谊商店是一个必逛的地方。
改革开放最初几年,友谊商店只对外国人开放,进入友谊商店还需要出示护照进行登记。八三年之后,友谊商店也开始对中国人开放,只不过友谊商店依旧不收人民币,只收外汇券。
中国人进入友谊商店购物,自然是为了购买进口货,像是进口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乃至时尚的衣服,都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产品。
加藤正行自然对家用电器毫无兴趣,那东西RB多的是,也先进的多。
加藤正行所感兴趣的,是各种精美的中国工艺品。漂亮的花瓶、精美的雕刻、甚至一些名人字画,不管看得懂看不懂,都是外国人的最爱。
李卫东虽然是第一次进入到友谊商店,却表现的很淡定,后世的那些大商场里,商品更加的琳琅满目,装修更加奢侈浮华,与之相比友谊商店里那点东西,真的没啥看头。
“这副字写得好啊!”加藤正行捧着一副书法,爱不释手的说道。
“加藤先生还懂中国书法么?”李卫东开口问。
“这副书法的字数比较多,而且我看不懂,应该就是写的好的。”加藤正行一脸认真的答道。
“字数多,看不懂,就是好书法?”李卫东扫了一眼,发现这书法写的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看了看书法家的署名,李卫东并未听过。
“加藤先生,这副书法写的是三国的赤壁之战。”李卫东开口解释道。
“三国?还是赤壁之战!好,我就买这个了!”加藤正行开口说道。
RB人果然是比较喜欢三国时代的。
“李桑,你有没有喜欢的东西?”加藤正行接着说道:“我打算送你一件礼物,以表达我对你的谢意。”
“加藤先生,给你当翻译,是我的工作,你不必要特别感谢。”李卫东开口说道。
“不,我指的不是这个。”加藤正行压低了声音,接着说道:“感谢你告诉我,津门汽车无意与我们田丰公司合作,这样节省了我很多的时间,我也可以提早回国,跟我的家人团聚。”
“是为了这件事情啊!”李卫东哈哈一笑,开玩笑的口吻说道:“我对友谊商店的东西不感兴趣,你要真想送我礼物的话,就直接折现吧!”
“有道理!金钱的确是最好的礼物。”加藤正行说着,掏出了一张100元的外汇券,双手向前一递,微微一躬身子,开口说道:“李桑,请收下我的礼物。”
“还真给啊!”李卫东微微一愣,再看看那100元的外汇券,心中暗叫一句:不要白不要!
第六十章 电视机
对于一个丰田的汽车工程师而言,100块外汇券只是小钱,也就是一顿同事聚餐的花销。
然而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100块外汇券却是一大笔钱,若是去友谊商店门口找捣腾外汇券的小贩,能换到330块人民币,相当于是普通工人十个月的工资。
八十年代的中国,外汇的官方汇率和民间汇率有着很大的差距,比如一美元,在官方兑换是1比3的汇率,而在民间黑市兑换是1比10的汇率。
按照这个汇率,黑市换的更多,老百姓手里有了美元,肯定都去找黑市兑换,谁还会去找官方?
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老百姓还是通过官方兑换外汇,原因就是有外汇券这种神奇的东西存在。
老百姓拿着美元黑市兑换,换来的是人民币,而若是去官方机构兑换的话,换来的则是外汇券。
外汇券可以去涉外商店购买进口商品,人民币到了涉外商店却不能用,当时的人有了外汇,肯定是想买一些人民币买不到的进口商品,而不是随便花钱就能买到的国产货。
所以只要不是特别缺钱,一般老百姓有了外汇后,都会去官方机构兑换外汇券,然后购买进口商品。
100块钱外汇券,在友谊商店里也买不到什么大件物品,充其量只能买好时巧克力、万宝路香烟之类的副食品,或者买件进口衣服之类的,买家用电器是不够的,于是李卫东便将这100元外汇券暂时收了起来。
送走了加藤正行之后,李卫东的翻译工作也正式结束了。
周福来还是很够意思的,给李卫东申请了一笔翻译补助。
周福来亲自将一个信封交到李卫东手上,开口说道:“小李老师,这些天真是辛苦你了。这里面有50块钱,是给你的翻译津贴。”
“那就谢谢周局了。”李卫东也没有客气,直接收了下来。
外贸部门肯定有专门的外事接待经费,从里面挤50块钱给翻译,也都是正常支出。
周福来接着问道:“小李老师要不要在津门多玩几天?到处逛一逛,或者买点东西带回去?外宾走了以后,我虽然没法安排你继续住利顺德,但我们外贸局招待所,你想住多久都行。”
周福来也是明白人,他知道小城市的人来津门出差,就相当于是公费旅游,逛一逛景点,买点小城市里没有的商品,甚至有人扛一台电冰箱回去。
李卫东想了想,开口说道:“津门好玩的地方,我都已经逛过了,我打算明天去一趟五和商场,看看电视机。津门的电视机,应该比我们那里便宜。我们那种小地方,还没有百货商场呢。”
“你要买电视机?”周福来接着问道:“钱带够了么?一台彩电可是要1000块钱的呢!”
“不买彩电,太贵了,买一台黑白电视机就成。”李卫东开口答道。
“黑白电视机也要五百块吧?”周福来开口道。
“12寸的或许要便宜一些吧?”李卫东接着道:“我手里还有100块外汇券,算上我身上带的,应该够了。”
“外汇券?”周福来眼前一亮。不过他没有询问李卫东从哪里弄来的外汇券,这年头给外宾当翻译,外宾顺手送百八十块的外汇券也是常有的事情。
“小李老师,你要是想买电视机的话,我倒是有些办法,我们津门的国营712厂,跟我们外贸局是关系单位,我从他们厂拿电视机的话,是出厂价,14寸的黑白电视机,大概100块外汇券也就够了。”周福来开口说道。
李卫东瞬间明白过来,周福来是看上了那100块钱的外汇券。
国营712厂,原本是生产无线电的,后来转产了电视机,他们生产的电视机虽然不如熊猫电视机那么有名气,但是在京津冀地区,销量还是很不错的。
李卫东仔细一想,100块外汇券,若是换成人民币的话,也就是330块钱,还买不到一台国产的黑白电视机,倒不如把这100块外汇券给祝福来,能直接换来一台电视机。这也算是各取所需。
想到这里,李卫东掏出了那100块外汇券,递到了周福来的手上:“周局长,那电视机的事情,可就得麻烦你了!”
“好说,我马上去给你联系712厂!”周福来的表情如同鲜花一般灿烂。
……
李卫东将2500万日元的银行本票缝在了衣服的最内层,然后扛着电视机,登上了返回了青河的火车。
绿皮火车上,扛着大包小包的并不在少数,各种蛇皮麻袋更是最主流的行李。
李卫东那个电视机的纸箱,明显与众不同,然而每个人望向纸箱上电视机的图案时,纷纷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八五年能买得起电视机,绝对是有钱人的象征,在周围人眼中,李卫东已经是提前实现四个现代化了。
“财不外露,这电视机好像有些扎眼了!”李卫东心中暗道。
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虽然屏幕不大,但却很沉,别人搬走也跑不快,李卫东并不怕别人惦记,他担心的是衣服里面藏着的2500万日元的银行本票。
八十年代的社会治安并不像后世那么好,在火车这种人多又有乘警的地方,虽然没有人公然抢劫,但扒手总是少不了的。
李卫东一路上战战兢兢,终于顺利抵达了青河。
……
运输公司家属院,大门口的石墩子旁,王磊正在展示手中一个方盒子,周围则是一群小伙伴们围观。
“看到了没有,这个就是三洋的录音机,把磁带放进去,然后一按开关,就能出声!”王磊向周围人显摆道。
八五年的时候,录音机虽然早已出现,但并不普及,当时录音机都是进口的,好一些的双声道录音机要三百多块,便宜的也得一百多快。
一般人家可舍不得花一二百块钱买个录音机去听歌,所以买录音机的,十有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