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7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死于饥饿和疾病,易子而食不是文学夸张,而是正在发生的惨剧,悲惨程度难以用笔墨描述。
华裔劳工来到塞浦路斯的第一个晚上,晚饭的主食是不限量的牛肉炖土豆,餐后水果是一个苹果和两个香蕉,如果有人愿意剃掉辫子,那么就能得到一身新衣服作为奖励,衣服的质地不算好,最普通的牛仔布或者帆布,但是做工还算不错,而且牢固耐穿,在南部非洲很受欢迎。
至于闷不闷?
抱歉,这是有选择的情况下才有资格考虑的问题。
第一批抵达塞浦路斯的六千名工人中,有近四千人当天晚上就选择剪掉辫子,剩余的工人在随后的几天内也做出同样选择,他们被安排在港口和尼科尼亚当建筑工人,为远征军伤兵修建医院和营房,远征军对于房屋的要求标准之高,同样让华裔工人们吃惊。
很多华裔工人在家乡,连一栋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屋都没有,即便有,也是用土坯砌墙,茅草盖顶做成的茅草房,罗克将地中海远征军司令部放在塞浦路斯之后,尼科尼亚旧城区全部被推平,新建的住宅是南部非洲前几年最流行的木板房,这些房屋的主体结构都是使用木材,防火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在南部非洲,越来越多的木板房换成砖石结构的永固建筑,但是在塞浦路斯,结构简单造型别致颜色鲜艳的各种木板房就成为最佳选择。
别管这些木板搭建的房子能用多少年,先把地方占下来再说。
第784章 睡不着
虽然名义上华工是工人,但是华工是以军队形式抵达欧洲,在协约国内部,华工被称为“华工旅”,本来就是使用军队方式进行军事化管理。
来到塞浦路斯的这些华工都是来自民国北方的直隶地区,他们的年龄全部都在18到25岁之间,身体健康是基本要求,来欧洲之前已经经过几个月的身体调养,以适应欧洲的高强度工作。
这些华工的身高普遍在一米七零以上,这在目前的欧洲都可以算是身材高大,不过他们的身体还比较瘦弱,臂围和南部非洲的华人相比普遍少两厘米以上。
负责管理这些华工的是一个叫斯派克的英国人,他是尼亚萨兰人力资源公司的雇员,组织华工到欧洲工作就是由尼亚萨兰人力资源公司负责的。
“能被分配到塞浦路斯你们真的是走了运,尼亚萨兰勋爵本人就是华人,你们也看到了,地中海远征军中有很多华裔面孔,他们其实也刚刚移民南部非洲没几年,但是看上去他们和欧洲的白人并没有多少区别——”斯派克对华人的评价高,实际上还不够,但是身为白人,斯派克不会承认华人比白人表现的更出色。
南部非洲的华人,尤其是在南部非洲成长的第二代华人,他们比白人更受欢迎。
虽然白人不愿意承认,但是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华人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比白人更好,很多刚到南部非洲的华人都极端贫困,生活异常窘迫,不过他们一旦稳定下来,就会以惊人的速度适应南部非洲的环境,华人经营的农场,普遍好于白人经营的农场,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很多华裔农场主不管自己认不认识字,都要在家里布置一间书房,尽可能购买各种书籍。
虽然这有附庸风雅的嫌疑,但是这本身表达的是对文化的向往,对知识的崇拜,白人农场主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打猎,华人农场主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下棋,这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短时间内,打猎和下棋看不出多大区别,时间长了就能看出差距,现在即便是在年轻的白人女孩中,更温和、更卫生、学习成绩更好的华裔学生明显比白人学生更受欢迎。
塞浦路斯的军人,又是南部非洲华人另一种形象的代表,这个形象是勇气和纪律。
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世界大战进行到现在,南部非洲军队凭借自己的战绩,已经充分证明了南部非洲的实力,这个实力不仅仅是充分的物资供应和强大的工业实力,军人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重要条件之一。
客观上必须承认,在来到欧洲之前,南部非洲的军人,不管是华裔还是白人,在面对欧洲人时,都是有些自卑心理的。
现在自卑心理已经基本消失,“胜利号角行动”后,南部非洲军队证明了在没有英法联军配合的情况下,依然能战胜强大不可一世的德军。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强化了南部非洲军队的信心,奥斯曼帝国虽然是“欧洲病夫”,但毕竟也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结果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奥斯曼帝国一败涂地,第五集团军被彻底歼灭,第二集团军几乎被打残,南部非洲军队用实力证明,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战场主导力量。
华裔士兵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有目共睹,几支表现出色的南部非洲远征军部队,官兵都是以华裔为主,非洲师中的军官也是以华裔为主,塞浦路斯地中海远征军司令部近七成参谋军官都是华裔,对于绝大部分欧洲人来说,“东亚病夫”只存在于离谱的传说中,南部非洲的华裔军人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华人。
“我家乡也有很多人移民南部非洲——”斯派克的副手是来自河间的常山。
“你为什么没去?”斯派克好奇,和南部非洲相比,以前的我大清确实是没什么可留恋的。
“我——”常山表情复杂,想解释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只能是一声长叹,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无奈,人离乡贱、父母在不远游、儿不嫌母丑,不移民的理由实在是太多了。
和家无长物的贫民不一样,常山是十年前清国少有的外派留学生,而且还是清国的公派留学生,在河间,常山的家族是名门望族,家大业大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常山家族的一些佃户就已经移民南部非洲。
可是移民的理由也很多,活下去就是最正当的理由,民不聊生的远东,常山出身的大家族都已经自顾不暇,常山本人甚至不得不“卖身为奴”才能挣扎求生,华人的传统思想中,为洋人工作也和卖身为奴差不多,如果不是因为尼亚萨兰人力资源公司的老板是华人,常山就算饿死,也不会为尼亚萨兰人力资源公司工作。
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常,我不想干涉你的生活方式,但是你看看这些工人的晚餐,看看他们刚拿到的新衣服,再看看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你该知道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你也一样,你的弟弟好像是在县长的书办里工作是吧,他也是个很出色的年轻人——”斯派克和常山也在吃晚饭,和其他劳工相比,斯派克和常山的晚餐明显更丰盛,除了牛肉和鱼之外,每人还有一瓶产自南部非洲的果酒。
果酒包括但不仅限于葡萄酒,世界大战爆发后,酒精类饮料的消耗越来越大,前线每天需要的酒精以吨为单位计算,葡萄酒的产量明显不足。
除了葡萄之外,南部非洲还盛产其他多种水果,所以以其他水果为原料酿造的果酒品种越来越多。
工人们正在进餐的时候,担任监工的士兵也在休息,他们大部分都是华裔,汉语使用的很熟练,和劳工没有语言障碍,言语间也没有盛气凌人的高高在上,面对所有人都是还没说话先笑,而且还是一笑就露出八颗牙那种,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会和传说中一样勇猛无敌。
一个胸前佩戴勇士勋章的军官,就在和颜悦色的向周围的劳工分发香烟,南部非洲的富足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上体现的很充分,士兵不管抽不抽烟,每天都可以得到一包香烟的标准配备,军官的供应更充分。
很多劳工以前根本没抽过香烟,所以在拿到香烟的时候不舍得抽,夹在耳朵上准备饭后再好好享受。
佩戴勇士勋章的军官乐呵呵不以为意,一包香烟很快就散完,然后又拿出一包奶糖开始分,每人一颗虽然不多,但是同样会成为劳工们记忆中的一部分。
“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去印度人或者波斯人的工地上去看看,有对比才能体现出你们作为华人受到的特殊照顾,不要把这一切都当成是理所当然。”斯派克吃完晚饭准备去洗澡,这是劳工的标准程序,不管工作结束时有多晚有多累,必须洗完澡之后才能睡觉。
常山都不用去印度人或者波斯人的工地,都知道印度人和波斯人有多惨。
别以为负责监工的士兵脸上挂着笑容,这些监工就好糊弄,华裔劳工下船的时候,码头上吊着整整一排尸体,都是作奸犯科的本地奥斯曼人或者来自其他殖民地的工人。
华裔劳工居住的营地旁边就是奥斯曼人的营地,华裔劳工这边,一日三餐经常有酒有肉,清国的地主老财都没有这么奢侈;奥斯曼人就惨多了,他们一日三餐除了土豆还是土豆,有时候土豆都吃不饱,工人的工作也比华裔劳工更辛苦,华裔劳工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奥斯曼人每天工作11个小时,一分钟都不能少。
南部非洲的福利虽然好,但是对于犯了错的人,惩罚的时候也从来不手软,而且惩罚还比其他地区更重,类似以前清国那种打板子示众之类的惩罚,放在南部非洲都是要坐牢的,不死也要脱层皮。
洗过澡之后,常山躺在大通铺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房间里的其他几个人都兴奋不已,他们本来已经做好了漂洋过海当猪仔的准备,没想到却被当成“老爷”供着。
清国的老爷日常也不会大鱼大肉,农忙的时候也要下地干活。
“咱们还只是出苦力的下等人,每天就能大鱼大肉,想想真正的南部非洲人过什么样的日子,那还不天天大饼卷肉吃个够——”
“我老家就有人去了南部非洲,当初都以为回不来了,没想到前年突然发了财,还把老婆孩子一大家都接走了,听说走的时候还是县老爷送走的——”
“那你咋没去?”
“这种事没亲眼见到,谁知道是真是假——”
“现在去也晚了,听说以前去南部非洲,人家的官府直接分房子分地——”
“还有这好事!”
“那还有假——”
这些天,晚上睡不着的真不止常山一个。
第785章 有你的初一,就有我的十五
罗克这些天晚上也睡不着,七月份的开始是好的,但是到了八月份,一切又开始向坏的方向倾斜,地中海远征军的出色表现,愈发反衬出其他战场联军的无能。
春季攻势失败后,西线战场陷入诡异的沉寂,英法联军和德军都在积蓄力量,准备在秋季再次发起更大规模的战役。
东线的俄罗斯帝国依然在节节败退,俄军在七月份向德军发起短暂反攻,没有进展不说,反而再次损失了近20万军队,开战到现在俄罗斯已经损失了数百万人,沙皇穷兵黩武,还在继续征召士兵,不知道俄罗斯人忍耐的极限在哪里。
七月中旬,同盟国高层在德军总司令部召开会议,各方都有诉求难以调和,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提醒所有人英国远征军正在快速增兵,西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德拉建议向意大利王国发起进攻,这是为了解除奥匈帝国在伊松佐河一线的压力,但是没人重视他的提议。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建议趁夏季向俄罗斯帝国发起进攻,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