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7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晚的事。
  一旦攻占君士坦丁堡,联军就将打通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通道,达达尼尔海峡控制在英法联军手中,博思普鲁斯海峡控制在俄罗斯帝国手中,两个海峡之间的马尔马拉海是缓冲区,未来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但是现在,联军的船只畅通无阻。
  罗克在七月二十六号接到基钦纳的电报,基钦纳希望地中海远征军在歼灭了奥斯曼帝国第二集团军之后,继续向君士坦丁堡发动进攻,如果可能的话,尽可能把博思普鲁斯海峡也控制在英法联军手中。
  罗克实在是做不到,虽然地中海远征军总兵力已经超过20万人,但是在消灭第二集团军之后,地中海远征军几乎占领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所有土地,这些地区并不稳定,需要很多驻军才能压制反抗的奥斯曼人,意大利王国在加济柯伊之战后突然热情起来,七月份刚过就将五个师全部派到巴尔干半岛。
  “特么意大利人是来摘桃子的,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看不到意大利人,战斗结束意大利人突然出现,这样的盟友我真不想要。”伊恩·汉密尔顿不喜欢意大利人,他在七月份每天都给安东尼奥·萨兰德拉发电报,讨要意大利王国承诺的五个师,但是直到七月份结束,意大利王国承诺的五个师只到位一个。
  现在意大利王国承诺的五个师终于全部到位,但是巴尔干半岛的战斗基本结束,这种行为实在是太无耻了点。
  “别生气,巴尔干半岛的战斗结束,我们还要继续向小亚细亚半岛发起进攻,意大利王国派出的五个师在下一阶段的作战中至关重要。”罗克对意大利王国的军队期待不高,只要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在罗克的指挥下,表现的能比在伊松佐强点就行。
  就在地中海远征军围歼奥斯曼帝国第二集团军期间,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第一次伊松佐战役已经结束。
  参战前信誓旦旦号称可以派出100万部队参战的意大利王国,派出第二、第三两个集团军总计19个师向伊松佐河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听上去19个师很不少,实际上每个师都不满员,总兵力尚且不到20万人,按照英军的标准,连11个师都不到。
  奥匈帝国的主力部队在东线,和德国携手应对俄罗斯帝国的庞大陆军,意大利方向处于防御位置,指挥官S·B·博伊纳手中的部队只有十万人,意大利王国有空军和炮兵协助作战。
  纸面上看,第一次伊松佐战役,参战双方实力差距巨大,意大利王国占据绝对优势。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意大利王国损失了六万人,只攻占了奥匈帝国在伊松佐河东岸的部分阵地,没能突破伊松佐河。
  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以意大利王国的失败结束。
  不过这肯定不是意大利王国最惨痛的失败,至少意大利王国占领了一些奥军阵地,并不是毫无收获。
  “不能对意大利王国的部队抱有太多希望,他们作为驻屯军都不够合格。”伊恩·汉密尔顿对意大利王国不屑一顾,意大利王国就像是核武器,没有参战的时候,对交战双方都是巨大威胁,参战之后原形毕露,估计爱德华·格雷很后悔,他为了诱惑意大利王国参战,给了意大利王国很多承诺,现在承诺中关于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大部分都已经处于协约国控制中,不过却是地中海远征军打下的,和意大利王国没有一毛钱关系。
  让罗克都没有想到的是,意大利人并不是这么认为,奥斯曼帝国第二集团军的残军撤往君士坦丁堡之后,意大利人马上就迫不及待跳出来,要求地中海远征军移交一些地区的控制权,理由就源自爱德华·格雷给意大利人的承诺。
  “想当驻屯军——哪有这么好的事。”罗克才不会让意大利人如愿,地中海远征军浴血奋战攻占的土地,凭什么说给意大利人就给意大利人。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爆发以来,地中海远征军伤亡15万人,其中四万人死亡,奥斯曼帝国损失四十万人,其中大约十万人战死,二十万人投降。


第783章 华工
  在之前的作战中,澳新军团的伤亡最惨重,占比达到差不多百分之六十,仅仅在澳新军团海湾,就有一万五千名澳新军团官兵血洒疆场。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结束后,轻伤员都已经被转移到条件更好的塞浦路斯休养,重伤员已经被送回家乡,很多重伤员选择前往南部非洲,他们未必是移民,或许只是想看一看,增加一些对南部非洲的了解。
  罗克相信,只要他们到了南部非洲,或许就会改变主意,世界大战爆发后,主动移民南部非洲的人越来越多,南部非洲几乎所有州的农场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上涨,以前无人问津的纳塔尔也成为香饽饽,世界大战爆发后刚刚占领的坦葛尼喀最受欢迎,不过新移民没有在坦葛尼喀购买农场的资格,战争还没有结束,坦葛尼喀境内的农场就已经被瓜分一空,尼亚萨兰公司和南非公司再次成为大赢家,两家公司拥有的土地超过一千万公顷。
  在已经改名为“圣乔治”的达累斯萨拉姆,几乎每天都有移民船抵达,新移民要在桑给巴尔岛隔离14天,然后才被允许上岸,进入1914年,南部非洲对于卫生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传染病的风险不断下降,去年雨季刚果共和国和刚果王国都爆发了鼠疫,距离刚果王国和刚果共和国最近的尼亚萨兰和罗德西亚没有受到影响,这要归功于卫生部的严格要求。
  联邦政府成立之初,卫生部就已经成立,甚至比国防部成立的时间更早,在各级政府的强力宣传下,不喝生水、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邋遢鬼没人喜欢,连对象都找不到,欧洲男人常见的大胡子,在南部非洲也越来越少,面白无须逐渐成为南部非洲的审美标准。
  这里的“白”,不是白人那种近似于病态的白,其实最初并没有“黄种人”这个概念,清代以前的西方著作,提到华人的时候都是用“白”来形容,到清代以后,“黄”才逐渐成为华人的肤色。
  主要还是经济原因,如果清国的经济依然和以前的历朝历代一样,动不动就占据全世界经济规模的一半以上,那么就算华人是黄人,“黄”也是世界主流审美标准。
  南部非洲不搞“荣誉白人”那一套,凭什么跟白人相关就是荣誉了,南部非洲别说民族,连人种区分都没有,“阿非利卡人”是所有南部非洲人的自称。
  当然了,这里面肯定不包括非洲人。
  时间进入八月份,塞浦路斯岛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远东的华裔劳工。
  华裔劳工是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事的工作很复杂,不管是工业生产,还是后勤保障,都有华裔劳工的身影,一部分华裔劳工甚至深度参与过战争,不过因为华裔群体在世界范围不受重视,所以没有人关注华裔劳工的贡献。
  其实去年英法联军最危急的时候,就有征调华裔劳工参战的声音频频传出,南部非洲远征军中的华人,已经用战绩证明了他们和白人相比丝毫不差,甚至更加出色,所以连带着华人在欧洲的整体地位都在慢慢提高,最起码在法国,没有人敢使用“黄皮猪”这样的贬义称呼,倒是很多法国人对非洲士兵学猴子叫,给非洲士兵扔香蕉,雇佣非洲人摘棉花。
  说到歧视,欧洲人真的是种族天赋,简直花样百出。
  来到塞浦路斯岛的华裔劳工没有受到歧视,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还留着辫子,但是没人敢歧视他们,他们和来自其他地区的印度、波斯、非洲劳工不同,从事强度低,但是技术含量稍高的工作,挣的钱当然也更多。
  “征调华裔劳工组成部队参战,这,这不好吧——”伊恩·汉密尔顿第一次质疑罗克的决定,这些华裔劳工是以工人身份来到欧洲,不是合适的兵源,不符合英法联军的要求。
  “为什么不好?他们都是18到25岁之间的青年,来到欧洲之前在远东至少经过了半年的身体调养,稍加训练就是合格的军人,地中海远征军中的华裔士兵表现有多出色有目共睹,他们不缺乏战斗热情,具备高超的作战技巧,给他们一支步枪,他们至少比意大利人做得更好,要知道将会有35万劳工陆续来到欧洲,他们都是符合要求的适龄兵源,我们完全可以抽调几万人,或者是十万人组成部队参战,这会让他们更有价值。”罗克居心不良,35万青壮年,背后代表的人口超过百万,如果这些劳工战后不是返回远东,而是移民南部非洲,南部非洲的华人实力会进一步增强。
  这几年南部非洲一直在积极移民,远东是最重要的移民来源,南部非洲一直重点在华人中对南部非洲进行宣传,了解南部非洲的华人越来越多,罗克相信只要南部非洲表现出诚意,35万华裔劳工不说全部移民南部非洲,弄走一半还是有把握的。
  另一个时空,大约有14万华裔劳工来到法国,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战后返回远东,也有很多人留在法国定居,据说当时的跨国婚姻高达5000多对。
  这个时空来到法国的华裔劳工人数更多,不仅仅是华裔劳工,英法联军充分利用每一份力量,英国的海外自治领已经全部向法国派出了作战部队,法属东印度派到法国的劳工高达66万,印度派到欧洲的军队和劳工加起来有200万。
  “他们的身体条件符合要求,但是我们和他们的政府签订的有合同,不能把他们用于前线作战。”伊恩·汉密尔顿还是有顾虑。
  这个套路听上去有点熟,很多在南部非洲工作的非洲人也都是这种情况。
  “合同不重要,如果有工人愿意参军,那肯定是他们主动放弃合同,这和协议没关系。”罗克不在乎合同,劳工的薪水是通过政府结算,发到劳工手中肯定也会层层盘剥。
  和劳工相比,士兵的薪水更高,会直接发到个人手中,不会经过层层抽水,而且还有更好的福利,这都是劳工无法拒绝的诱惑。
  现在看起来合同还有点约束力,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合同的约束力在逐渐减少。
  以法属东印度的劳工为例,最初法国政府承诺的也是不抽调劳工参军。
  结果东印度工人来到法国之后,在工厂里每天要工作11个小时,每个月只能休息一天,繁重的工作让工人疲惫不堪,为了摆脱工厂的环境,很多东印度工人自愿参军,有大约百分之三的东印度人在战争期间牺牲。
  伊恩·汉密尔顿的反对无法改变罗克的决定,从踏上塞浦路斯的第一天起,这些劳工的命运就被改变。
  劳工们也确实是对塞浦路斯的一切感到新鲜。
  虽然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欧洲的物价都在飞涨,但是在塞浦路斯,物资还是相对丰富的,劳工的饮食标准还不错,土豆管够是基础,劳工每一餐中还包括面包、水果和肉,这些肉并不一定是牛肉,也可能是鸡肉、猪肉或者其他肉,不管什么肉,对于劳工来说都不可思议。
  东方的华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推翻清政府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好起来,反而因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平民别说肉,连饭都吃不饱,去年远东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内陆地区有数十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易子而食不是文学夸张,而是正在发生的惨剧,悲惨程度难以用笔墨描述。
  华裔劳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