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空中小姐-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几排巨大的滑轨式书架上各种书籍、地图、纸片有序排列,古旧的颜色衬着银白色的格子,仿佛替这个城市吐纳着几个世纪的历史。
  凭借对于字纸的极度敏感,我仅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捋清了六面胡同一号的沿革史:
  目前,“Dionysus”,全城最大的夜店。
  十年前,南区少年宫。
  二十五年前,南区菜店。
  五十年前,南区革委会。
  六十七年前,商用,兰德咖啡馆与阿龙照相馆合租。
  七十年前,民居,地下组织秘密聚会场所。
  九十七年前,国际海员俱乐部。
  一百零九年前,仓库。
  一百一十一年前,总督行馆。
  一百一十二年前,外籍总督拟建教堂(未果)。
  教堂——仓库——地下组织——革委会——少年宫——夜店。
  我凝视着纸上短小如诗歌一般的六面胡同发展史,还真有种观看完蹩脚史诗电影般的澎湃感。一团乱麻。
  冷静,冷静下来一项项剪除无用的信息。
  教堂、行馆和革委会时期只有一些旁枝末节的材料,连图像资料都完全缺失,更不要说结构图之类的东西。民居、菜店和少年宫时期倒是留有照片,不过几乎破败到看不出它的教堂底子,倒更像一只六面透风的破石头灯笼。俱乐部与咖啡照相馆倒有些材料留下,那可以说是这座房子的黄金时代,踏足过这个城市的名流大多要在那里留下点痕迹,有意思的是,历史上竟有几位大咖在六面胡同一号附近死于非命,有宴会上被毒杀的,有滚落石阶摔断了脖子的,有罹患PTSD之类跳窗自尽的,加上前几天被焚化的“乌鸦”,足够八卦杂志做一期凶宅专题了。
  线索太多就等于没有线索。我锁定的突破口是仓库时期。
  遍查材料发现,关于六面胡同一号从行馆变为仓库的资料完全缺失,只在翻阅那一时期的报纸《绿岛日讯》时发现了几个寻找失踪人口的启事,失踪的地点与当时的地图相比对,都离六面胡同不远。不过我需要的那张图纸依然毫无头绪。
  虽然仓库的建设初衷与使用者记载缺失,却弄清了执意要建大教堂未果的外籍总督的大致经历。他因具有外交官与著名科学家的双重身份而名噪一时,行馆中常有各色名流出没,久而久之成了“城市客厅”。战败前几个月他在一起爆炸事故中受伤而回国医治,此后再无消息。巧合的是该起爆炸事故的发生地点恰恰是已从行馆改造为仓库的六面胡同一号。几年后经过重新装修(这是我的推测),该处才以国际海员俱乐部的面貌重新开放。
  我想到一种可能,起身走向书架最为杂乱的角落。
  对于收藏家们来说,这里可能异宝纷呈,但对于一个国立图书馆来说,这些作废的契约、过期的债券、入土之人的结婚证书无异于增加保管负担的废纸。那些浩繁的书籍档案都缺乏人手整理,遑论这些东西。
  这些行将朽灭的字纸不是蝴蝶也不是雪片,多少人的一生就压扁在这一片片黑黄色的纸张中,寂寞地栖居在图书馆深处。我放任这种悲凉感在心中积累,很想学着《死在图书馆》里陈某的样子,向珍妮要一张这里的平面图,用红笔勾画清楚,一、三、五,这几个区域的书,留给来生的自己。
  按摩大师刘处女在她的自传性著作《双飞》中说过,她按摩技术的飞跃是在遇到一个叫作九天玄女的半人半仙的师傅之后,学会了“以指御气”的功夫,又练至“以气驭指”的境界,她的右手食指变得极为灵动,遇到人身上病变的部位就能自动做出反应。如果把人体替换为字纸,那我的手指也具有大师级的敏感度,在遇到目标时会自动生发出一种触电的感觉。不知道这是异能还是心理暗示的结果,反正它不同于隔盒认字的魔术。这种现象的发生一定与我对书籍和字纸的熟悉程度有关,近万册的内容,十几万种书籍信息,全都堆积在脑袋里。
  游走在资料中的手指一阵酥麻,一只极度老旧的灰紫色大信封被我拣选出来。
  哗啦,东西倒满了一桌,房契、剪报、写满化学公式的小本子,由于年代久远而让人担心它们随时都有可能化为齑粉。我突然明白,想象中的巨大蓝色图纸事实上并不存在,眼前这本酷似达·芬奇手稿一样的小本子(写满了天书一样难以辨识的字符)就是答案。
  一个熟悉的,大教堂一般的,“Dionysus”的轮廓。
  图案很清晰,对于建筑和工程一知半解的我也能很容易地理解绘制者的意图。他用了一种对待发动机或者自行车轮轴的态度把整个“Dionysus”解构为一部机械,为它安插上各种现实的或幻想中的部件,其中对我来说唯一有作用的,就是那几根贯穿剖面图上下两层的粗大纵轴。它们被设计成一种类似嵌套管材的结构,只要在上层扳动机关,内轴就会沿着预置管道插入地下一层的推拉式活动墙壁当中,起到一种连接与固定的作用。
  这是多么诡异的设计:原本可以随意出入的下层推拉式墙壁居然可以从楼上封锁,如果有人被封闭于下层,除了等待上层机关的再次扳动似乎别无脱逃的办法。这让我想起伟大的老游戏《Braid》中某个关卡的设计,你可以通过操纵过去时间段中的自己和当下的自己进行配合,完成触动机关和到达位置的动作。但现实世界中没人能够操纵时间和影子,因此即使眼下那里只有一堵不算坚实的木墙,但“乌鸦”仍被封锁在内,扮演了人体焰火。
  这种设计的意义何在一时无法揣摩。大泽秋棠认为“无意义”对于推理小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当读者熬过几百页晕头涨脑的诡异阅读历程后,发现答案居然是“人生无法解释”,作者的推理小说家生涯基本上就可以结束了,当然也许还可以转到“迟钝派”或者“底层现代主义”这些流派去试一下永远与畅销绝缘的纯文学。
  这段话其实狗屁不通。
  他如果多翻翻旧笔记旧档案和旧日记,就会知道这世界上有多少无意义和无法解释之事。为了在早市上与鱼贩子吵了一架炸掉半个学校有什么意义?为了报复前男友割掉跟他同名同姓之人的生殖器有什么意义?为了一针管液体被十几个男人钉死在冬夜的肮脏公园里有什么意义?人生不能完全空置,但生命需要虚无做衬底。
  这些手绘的图稿已经解答了最后的疑惑。我合上小本子,准备清理一下“乌鸦”事件的所有事实。不安分的脑袋一阵痉挛,它检索出了一点东西。
  刚才回想起的游戏《Braid》成功迷醉了我好久,它具有一种无休止的循环特性,并且提供一些蛛丝马迹让人相信它与某些“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Now we are all sons of bitches。
  行馆,仓库。
  我快速翻查着刚刚清理过一遍的资料。
  战争,失踪者。
  找到了一张还算清晰的照片。当时总督可能正在行馆举办舞会,旁人都在举杯欢庆,只有她的夫人(从位置上看去应该是这样)没有应和,脸上似乎挂着礼节性的僵硬笑容。
  棱角分明的美丽面庞,熟悉的模样。《大审判》书前附录的战犯庭审实录照片中,只有一张高贵而冷酷的脸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种事不关己般的表情和冷漠的笑容,让人产生她与法官调换了位置的错觉。现在,这两张拥有相似表情的脸重合了。
  作为驻外高官的妻子,她最引人注目的成就竟是以化学家身份搞清了多种有毒气体混合后的性状。她的丈夫虽然在科学界名声甚隆,但许多成就的取得事实上完全依托于妻子的实验结果。《大审判》中记载的审判过程不详不尽,关于她受审的原因只模糊地提及一句“非人道的人体实验”。
  行馆,仓库。战争,失踪者。地下密室,人体实验。
  看似无聊的巧合勾引着诡异的想象,我几乎想要放弃这张思维拼图。
  我坚信“乌鸦”的死并非自戕,然而“密室”也许并非凶手所设,而是一直存在着。如果冤魂真的存在,那么百年之前,那个地下室里发生的恐怖事情让它们无处可去,直到通灵的“乌鸦”到来。它们附身其上,把她变成了同类。
  饥饿感终于将烧煳的脑袋解救出来,晚餐是不是该回家去吃?


第十二章 天干
  17:55
  啪!一份驴肉火烧被拍在我眼前。
  “这就是姐姐你的品味?”我对端着咖啡来回溜达的珍妮说。
  “垫垫肚子,别饿坏了。”
  我很好奇她如何能够不摘掉口罩就把咖啡喝光。这真是一个充斥着异能者的世界。
  “我要回家去吃!”
  “别傻了。”她鬓角发丝微微拂动。
  “这属于非法拘禁!”我边啃驴肉火烧边说。不过这火烧当真好吃,焦香软嫩混合着汁水进入口腔,一股原生的满足感直冲大脑,怪不得史上最长的网络探案小说《搜查令》连载了一千七百多章,女主角一直坚持在各种肮脏的现场大嚼这玩意儿。不舍得吐啊。
  那年被她“收留”进来后吃的第一顿饭,就是这驴肉火烧。
  她还是不说话,朝着库门做了个“请便”的手势。
  她的手生得很美并且“表情丰富”,让人联想起各种宝相庄严的菩萨,要是能开坛做个“教母”,教些大手印之类的二把刀秘技,愚民效果一定不错。
  “有进展吗?”她打断了我的臆想。
  “‘那件事’啊?还真有,就是还没机会告诉你。”
  “你这是要表白吗?”她憋着笑说。
  “把我要的给我!”
  “流氓!”她笑着给了我一张中央图书馆的平面图。
  足够了。
  珍妮曾经隐约说起过她死赖在这里不走的原因。
  她唯一的亲人外公临死前留下一本破书叫作《渊海子平》,大致讲些算命理论之类深不可测的东西。书中夹着一张比书还破烂的字条,上面写着这样几组文字:
  三十八三七十三 三十十十五七八 七八十五七八 七八七七八十
  甲丙壬戊乙甲丙 己戊癸辛辛己壬 庚丁戊戊壬癸
  庚乙癸癸庚戊
  据说他死前默然不语,只是用手顺时针画了好些个圈。我把这场景跟范进老爷子死前一幕结合起来,黑色幽默感浓重。她不知道外公的具体意指,只知道除了破书,他的确给她留了一些东西,就存放在图书馆的某处。
  从图书馆里寻找东西无异于大海捞针,一张支票或者一个存折夹进几百万藏书中的某一本可能比锁进银行保险柜还要安全。至于为什么要把他的遗物藏在图书馆,对于一个从建馆起就一直在这里工作到死都未曾离开的老馆员来说,可能这就是最自然的选择。
  我曾经试着用多年来收集到的各种解密方法冲击纸条上这几组文字,却完全不得要领,直到把它们与那本破烂的《渊海子平》关联起来,才真的有了一点发现。
  《渊海子平》号称算命界的祖宗书,其实就是虚托了鬼谷子、徐子平等这些传说中大牛人的名号,系统地整理了纳音论命、财官格局等几种算法,据传为宋代徐大升所编。不过在图书馆里找到的这本从破烂程度看倒像是从唐朝就被卦师揣在袖子里一路用过来的。
  我找到了纸条上那一堆杂乱无章数字的出处。
  《渊海子平》中有一大段叫作“天干地支暗藏总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