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超级农业强国-第5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市场上每公斤曼地亚红豆杉干枝条的价格是50~60元,而紫杉醇含量五倍于其的嘉谷红豆杉新品种自然价值更高。
  当然,单纯卖原料是没有前途的。红豆杉产业基金开发的项目还包括了红豆杉加工基地,1吨新品种红豆杉干叶可提取紫杉醇1公斤;而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这一数字正在提高。
  而紫杉醇,只是红豆杉产业基地的产品之一;加上林下种养所出,项目年化回报率昂然突破11%——离收回投资当然还有相当一段时间,但这已经让一众投资者笑掉大牙了。
  陈坚也因此见识到了嘉谷全产业链之威——作为整个红豆杉产业链的核心资源,红豆杉原材料的供应规模、供应稳定性直接决定了企业红豆杉及其延伸产品的产业规模。在实现规模化种植后,嘉谷红豆杉产业整个产业链在成本控制、产品价格、供应稳定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大大加速了投资回报。
  具体的数据自然不为外人道,但有心人也能窥斑见豹。
  “据说紫杉醇前两年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药物目录,就是因为市场供应增加了,价格开始走低。”
  “那老陈他们不是亏了?”
  “要是亏了,老陈还能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你想啊,以前紫杉醇是理论需求量很大而实际用量很少,就是因为市场价格高得令大部分患者无法接受。现在嘉谷的红豆杉基地落成并开始产出,价格是有所降低,但用量增加了呀。老陈他们是又得名又得利呐!”
  “我也听说了,就这么短短几年,医药利用红豆杉种植市场规模增长了200%,几乎全是嘉谷红豆杉产业基金之功。”
  陈坚这才发现,不知不觉间,他和梅总的身边已经围了一圈人。
  而尽管他含糊其辞,但所有人说起嘉谷农业产业基金的回报,都是目光灼热。
  说到底,他出现在此,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要说回报率不理想,谁信啊?
  至于他一再强调的“只能投钱,不能哔哔”,众人嘴上纷纷附和着“太霸道了”;但要说退出不干,大伙只是“呵呵”了。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驱动。
  只要回报丰厚,能不能说得上话谁在乎呢?不少人还恨不得能少操点心呢。
  陈坚张张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小心思注定破产了。
  梅总恍若未见,霸道的再次搂过他的肩膀,低声道:“老陈,嘉谷的海洋牧场大计划,听说至少投资三百亿,这块蛋糕太大了,你们一家不可能独吞的。你们与嘉谷有过合作,有什么窍门,我们互通有无呗。”
  心平气和的陈坚觉得心口的郁气又起,只想“呸”他一脸。
  真把我当傻子了,就你丫的人品,鬼才想和你丫的互通有无。
  陈坚瞥了一眼周边竖起的耳朵,哂笑道:“要说窍门,也是有的。那就是,在嘉谷面前,你最好将姿态一低再低。”
  陈坚本是半调侃半感慨,梅总却是一脸认真的听进去了。
  “姿态放低?”梅总微微皱眉,喃喃道:“要是嘉谷农牧的养猪项目募资,让我趴到地上都行;但海洋牧场,这不是心里没底吗?”
  陈坚直接笑出了声:“你长得丑,想的倒是挺美。明摆着短期内就有丰厚回报的项目,换做是你,会同意外人分羹?如果不是占用资金规模大,且回报周期长的大项目,你什么时候见过嘉谷开放对外募资?”
  梅总这次是真心实意的叹了口气。
  “老友”话说得难听,理却是这个理。
  要说嘉谷对外开放的项目也不少,但还真的没有俯拾皆是的蛋糕。
  嘉谷的能源林项目,没有能源资质的公司插都插不进去;嘉谷的生物环保项目,没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公司,也承接不了;嘉谷的沙漠开发基金,倒是没有设限,但沙漠开发的回报周期太长,胳膊细一点的主都不敢伸手。
  尽管如此,如果以在长期范围获得稳定的财务回报为目标进行投资,嘉谷的项目依然是首选。
  人人都爱投资大嘉谷——这可不是一个笑话,而是资本市场的真实态度。
  从眼下应邀参观嘉谷海洋牧场的投资机构代表之齐全就知道了。
  在国内的海产养殖行业,小规模家庭式经营依旧是主流。负责管理这些小作坊的,大多是从生产队、供销社进化来的养殖企业,资本运作不透明、人际关系复杂是其典型特征。
  去年的资本市场闹剧,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尽管梅总还不知道这出“扇贝跑路”闹剧后续还有2。0版本、3。0版本,让人见识到了“最有组织、有纪律”的双壳纲软体动物是如何诞生的,但不妨碍包括他在内的投资人将海产养殖行业视为股票市场上的高危板块。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嘉谷的海洋牧场项目,他们只会“呵呵”你一脸。
  但既然是嘉谷的项目,能否解锁行业潜力呢?
  对于这个问题,梅总将目光放在了登上游轮的另一拨人身上。
  ……


第771章 真不是想骗钱?
  与投资者们一同赴海考察的,自然是农业部派出的评估团队。
  因为韩部长的重视,评估团队中赫然是水产界院士齐出。
  受邀的投资机构代表团是暗流涌动,专家团中也并非一团和谐。
  “老周,听说嘉谷的海洋牧场大计划中有你的署名?”一身便装的葛院士慢悠悠的登上游轮,对豪华的装饰视若无睹,径直对上了周院士。
  周院士就是中科院海洋所内与嘉谷合作开展海洋基础科学方面研究的专家,同是院士,自然不会被葛院士的气势所压,干脆利落地点头承认。
  没人说话,葛院士露出讥讽的笑:“原来我没听错,你老周真的跟着一家公司胡闹。”
  周院士扫了对方一眼,声音不大的道:“帮助国内的海产养殖做大做强,怎么算胡闹?怎么的,你见不得海产养殖步入‘新常态’?”
  葛院士语气冷然:“老周你别跟我混淆概念,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
  应不应该做大做强海产养殖?
  这还用讨论吗?
  全球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目前全球仅有2%的食品供应来自海洋,所有专家都承认,海洋农业还有很大的潜力未挖。
  对于国内农业来说,挖掘海洋农业潜力,有着更迫切的需要。就拿水资源不足这个严峻的课题来说,农业是水资源的最大用户,但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仍有60%的耕地没有水源保证。
  而海洋里,水资源是最不缺的。大力发展海水农业,打破传统农业以淡水为命脉的第一产业格局,对于一个十四亿的人口大国来说,其重大意义几乎是不用多强调的。
  但问题是,有人觉得做大做强海洋农业,未来要走的道路还很长。
  而现在有人说:未来的路是很长,但跨出一大步的时机到了。
  这种观念上的冲突,才是两位院士针锋相对的主要原因。
  周院士却是习惯性地维护嘉谷:“有一点你我都不能否认,国内便于开发和维护的近岸浅水区几乎被开发殆尽,而10米以下等深线的利用率却不足10%,与此同时,市场对于被视为优质食材的海鲜的需求却不会停止增长。”
  “近岸水域的过度开发和高密度的养殖相结合,给生态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但即使海产养殖要付出种种代价,放弃却是不可能的,巨量的产量缺口会导致世界海产价格的飙升,野生海产捕捞产量的扩大会进一步加剧渔业资源枯竭,恐怕那样才是真正的生态灾难。”
  “减少不科学的养殖方式,走出近海养殖,坚持‘先场后牧’的发展理念,才是我国海产养殖持续发展的最好方法。因此,嘉谷农牧在海产养殖管理、技术、监管方面加大投资,我是赞同的。”
  葛院士呵呵的笑两声,道:“你是认为嘉谷能一力带动‘蓝色革命’?”
  “毫无疑问。”
  “哦,嘉谷怎么个好法。”葛院士不是特别信的样子。
  周院士表情淡然,道:“我现在说得再多,你可能都不服气,有些事情总得亲自验证才能令人信服。不过,抛开一切偏见的话,嘉谷是国内海水农业研究和产业化水平领先的单位,这一点我想是没人能否认吧。所以要说最有可能带动国内‘蓝色革命’的是嘉谷,也不算过分吧。”
  葛院士听过太多国内领先的话,有点想笑,却笑不出来。
  嘉谷实验室是嘉谷的,而嘉谷实验室就是国内领先的生物研究实验室,仅此一点,就让嘉谷的海水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事实上,不要说国内领先,就是世界级成果,人家也是做出来的。葛院士就算再怎么沉迷海洋研究,“嘉豆13号”的名声还是听说过的。
  再怎么扯,人家的野心也不是凭空跳出来的。
  葛院士滞了一下,道:“要说嘉谷在陆地上再怎么翻天覆地,我也不会有意见;但要说他能‘海陆并进’,我只能说野心太大……”
  “嘉谷人的野心从来都不小。”周院士笑了一下,敲边鼓道:“而且,人家前期投入的研究经费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你能怀疑我的眼光,但你不能怀疑嘉谷人变革农业的决心。”
  葛院士哼哼了两声,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情绪。
  国家虽说越来越重视农业科研,但中国的农业范围太大了,最终能留给海洋农业的资源,原本就少之又少,能留给海洋农业领域的科研经费更不用说了。
  当然,对于一位院士而言,下限是很高的,起码基础经费是很有保证的。
  只不过,基础早就不是葛院士所追求的目标了。
  嘉谷实验室的经费之充裕科研界人尽皆知,而随着嘉谷的事业版图越来越大,嘉谷的研究经费开始溢出,相关的研究单位和行业都开始受益。
  譬如周院士,因为与嘉谷的科研合作,过去两三年经手的经费前所未有的充足——因为嘉谷实验室为周院士的研究项目填进去了不少钱。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最重要莫过于经费了。
  想到这,葛院士也有点意兴索然。
  正如老周所言,说得再多,还不如亲眼看看嘉谷将经费花在了什么地方上,有了什么样的成绩,敢让他们有这样的底气。
  万里海域建“牧场”啊!
  葛院士只要一想起这个计划,都觉得额头上的青筋在跳。
  诚然,他知道嘉谷这未尝不是“狮子大开口”,这也是很多科研人员熟悉的要经费的套路——先起一个高调子,再讨价还价,几经割肉后才是真正想要的目标。
  问题是,嘉谷喊的“调子”太高了,哪怕是一砍再砍,也是一个相当恐怖的规模。
  要不是这个计划的实施要先经过他们的调研,他早就大张旗鼓反对了。
  “那我们就静待结果吧。”葛院士勉强的笑了笑。
  “不是静等结果。”周院士站的笔直,道:“国内的海洋农业‘进化’等得还不够久吗?还要继续等下去?行业的发展,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利的;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难道机会能跳到脸上来?”
  “老周,咱先不谈这么虚的。”葛院士摆摆手道。
  “这哪里是虚的?”周院士指指游轮中的投资机构代表们,心平气和的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推动社会资本对海洋农业可持续性生产模式加大投入的机会,你知道这样的机会有多难得的。”
  听到这话,要不是葛院士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