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超级农业强国-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笑的,现在都不好意思在我们面前露面了。”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面向刘处,问道:“现在,我说我们要搞超级海洋牧场,谁还敢笑?”
  刘处脸上的笑容,早就不见了。
  他仿佛现在才回忆起,嘉谷这家公司,从来就不是以常理度之的主。
  在国内,能创造奇迹的公司,自然是有一些的。
  然而,能屡屡创造奇迹的,说是凤毛麟角也不为过。
  这样的“奇迹创造者”,在遭遇滑铁卢之前,哪怕是口出狂言,谁又敢笑?
  起码,人家放的不是“炸开喜马拉雅山脉,引入大西洋暖流”这种不靠谱的“狂言”,而且,人家还实打实在海洋牧场上投入研究了多年。
  刘处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是笑的有些早了。
  “这大海开发,与陆地开发,还是不一样的。”他竭尽所能的找了个差不多的解释。
  陈哲年不置可否,但也不再反驳:“先把计划递上去呗,反正,肯定少不了专家评估的。要是上面说不行,那我们再修改也不迟,对吧。”
  刘处谈不上心悦诚服,但是,话已至此,他也说不出其他反对的意见。
  ……
  不出所料,这样的计划递上去后,相关部门都震惊了。
  别人如何反应齐政不知道,但他第一时间就接到了农业部韩部长的电话。
  韩部并未着眼于海域规模啊、投资规模啊什么的,他一上来就抓住了重点:“嘉谷对于这个计划有多大的把握?”
  来了!
  齐政一接到电话,就苦笑连连。
  要说这个计划的出台,他也是被吓了一跳的。
  以嘉谷的财务体制来说,不要说三百亿的项目,上千万的项目都会第一时间标红放在齐政必须马上处理的文件中,过百万的项目都要放在齐政必须阅读的文件中。
  当时看到嘉谷农牧同时递上来的两份报告,齐政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我了个大艹,哪里又冒出来的一个三百亿计划?嘉谷农牧这是要打土豪不成?
  按理说,这样的项目不用说启动,哪怕是开始筹备都会有文件第一时间送到齐政这里,怎么会如此突然?
  直到叫来陈哲年,才把这个三百亿大计划背后的种种摸了个通透。
  众所周知,我国的淡水鱼消费量远高于世界平均,但海鲜消费量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起步很晚,海水鱼类养殖仍然是我国相对的短板。尤其在技术、产品质量、环保等方面与欧美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不是简单靠提高产量能堆出来的。
  以海水鱼主流养殖方式为例。
  目前的主流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多级营养生态模式等几种模式。
  网箱模式顾名思义,是在水中投放网箱,在网箱中养殖。这种方式的经济效益好,集约化,近岸网箱造价相对也较低,但和耕种一样,长期在一块海床上播撒相同的动物苗,原生海洋生物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环境恶化也在想象之中。
  工厂化养殖模式利用设备,在工厂创造适合鱼类生存的环境,高密度、精细化的养殖海产,它的投入巨大,维护成本高,但是可以实现养殖的集约化,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减少污染。
  多级营养生态模式,是通过藻类和鱼虾的共同养殖,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可以实现饲料等投入的充分利用,设计得当的话对环境影响极小,但是单位产量相对较低。
  ——很自然的,由于技术简单、投入较少,近岸网箱的模式成了我国最主流的海产养殖方式。
  从不走寻常路的嘉谷,从可持续性最高的角度出发,毫无悬念地选择了第三种模式。
  多级营养生态模式成功的前提是水体空间、饵料资源状况与养殖种类的生活、生长要求相吻合并种间互利,故对种类和数量要有明确的要求,而不是简单的搭配。
  为了相关研究,嘉谷实验室组建了一支700多人的海洋学研究团队,并与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大学等单位倾力合作。
  经费充足,人手充足,没有理由不出成果。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团队就解决了一系列海域资源养护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如典型海域生态礁构建技术、自然海域巨藻播种增殖技术等。
  研究团队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时值非瘟爆发,给国内的猪肉供应带来了相当大的缺口,同时也给嘉谷农牧带来了耀眼至极的业绩爆发。
  从嘉谷农牧的角度来看,业务多元化,有利于在后猪周期猪价下跌时去对抗业绩下滑风险;而从国家动物蛋白供应的角度来看,多元化的供应渠道也能在非瘟这样的动物疫情中对抗风险,而且,相对于陆地食品来说,海洋食品的优质蛋白含量高。
  各种推波助澜之下,陈哲年就扔出了一份“三百亿投资,建设万里海域牧场”的大计划。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上司在不到两个月内,就将三百亿扔在了养猪扩张计划上,导致其声势彻底盖过了他的计划,也招致不少怀疑。
  韩部听齐政讲了小半个小时,才彻底的搞清了嘉谷农牧又一个“三百亿”计划的来龙去脉。
  “也就是说,嘉谷有了成功的示范样本?”电话另一头的韩部听得颇有期待,再次抓住了重点。
  “嗯。”齐政点点头,意识到对方不是面对面,遂补充道:“海洋牧场的示范效果相当出色。”
  “好!这份计划先放我这好好研究下,我再派专家组去嘉谷海洋牧场做评估,如果成熟可行,那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呐。”韩部哈哈一笑道。
  齐政一口答应,道:“这样最好,恰好我们最近也要组织一些投资人到现场参观,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
  韩部一听就懂了,笑了一下道:“看来,你们是信心十足啊!”
  齐政笑而不语。
  ……


第770章 人人都爱投资大嘉谷
  在江南省温市一处港口,一艘大型游轮正在等待客人登船。
  等了一阵子,码头的待客区就挤满了一群西装革履的人。
  中信投资部的副总陈坚完全没想到,竟然有如此多熟悉的面孔,做了和自己相同的选择。
  “老田,老苗,你们也来参观嘉谷的渔场了?”
  被喊到的熟人笑眯眯的走过来和陈坚握手:“不来不行啊,每年优质的项目就那么多,比不上你们中信投资部财大气粗,只能勤能补拙了,你们吃了肉,总要给我们留一点骨头吧。”
  陈坚打个哈哈道:“哪里哪里,大家都是混口饭吃……”
  就某种程度来说,出现在这个场合的同行,基本可以算得上是志同道合了。
  但陈坚一转身,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恨不得将“志同道合”四个字抛下大海:“嗬,这不是梅总吗?你们什么时候也投资农业来了?”
  被做梅总的人,是一位身材魁梧的男人,此时他一脸惊喜状的看着陈坚道:“老陈啊,好久不见,难怪你消息过时了。我们公司早在两年多前就开始低调地对农业领域进行积极投资,在农业科技、粮食相关消费硬件、健康食品、餐饮企业等领域都有涉及,只是迄今为止尚未公开。好吧,我们小打小闹,你不放在眼里也正常……”
  对方一副熟络的模样,但陈坚丝毫不买账,明显看到脸型都扭曲了:“屁的好久不见,上上个月你才跟我抢过项目,脸皮倒是一如既往的厚。”
  两人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一路“相杀”走来,陈坚为这厮背过锅,被他抢过一起看中的妹子,毕业后进入同一个行业依然阴魂不散,时不时为了同一个项目“拔刀相向”;再次在这个场合碰面,陈坚都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孽缘”。
  “看你说的。”梅总却走上前来,一把搂住陈坚,哈哈笑道:“那些陈麻烂谷子的事过去也就过去了,还耿耿于怀干什么,这不,没准我们还能合作一把。”
  “见鬼的合作!”陈坚推开他,这时候也从“旧怨”中脱离了出来,突然皱眉道:“你也看上了嘉谷的海洋牧场项目?”
  “有缘不?”
  陈坚“哼”了一声,道:“我记得,你们风投不是喜欢做战略投资的吗?过来凑什么热闹?”
  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都属于投资企业的一种方式,只是其目的性明显不同。
  财务投资者以赚取财务回报为主,一般不会追求长期控股一家公司。而战略投资者除了投资回报的目的外,更注重于战略目的,即达到一定的投资成果目标。
  一般的风投机构,都是为了进行财务投资;但梅总所在的风投却是偏好战略投资——他们投资的项目或公司往往更看重战略协同效应,以达成在技术、管理、产品方面的互补支持。
  梅总耸耸肩:“这和我出现在此有什么关系?”
  陈坚突然幸灾乐祸地笑起来:“呵呵,有什么关系?你怕是不知道投资嘉谷产业基金的规矩吧。”
  “什么规矩?”
  陈坚嘴角抽动了两下,语气没那么激动了,道:“用嘉谷齐董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很高兴有人投资,但是,他们不会接受投资方的任何管控要求。”
  梅总倒吸一口凉气,道:“也就是说,给钱可以,不许废话?”
  陈坚学着齐政的模样一本正经的回答:“他们还是很注意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的……”
  梅总这才微微点头。
  “就是执不执行,全看他们的心情。”陈坚咳嗽了一声,带着笑意道。
  梅总的脸有些绿,声音微微高昂道:“你参投的嘉谷红豆杉产业基金就是这尿性?这你也能忍?就不怕投了钱后血本无归?”
  陈坚再次重重咳嗽两声,摆摆手道:“这倒不至于,人家是聘请了专业第三方进行监督,而且人家的财务规范性也是经得起考验的。只是,你想凭借投资指手画脚,那是想得太美。”
  虽然是想让这厮赶紧滚,但是在这种场合,他还是不敢随意抹黑嘉谷的。
  “没有任何决策权?”梅总像是难以置信般再次问了一句。
  陈坚摊摊手:“爱给钱就给,而甭管给钱不给钱,你都没资格唠叨。”
  “这真的……真的是,霸道得过分!”梅总明显是想发飙的前兆。
  陈坚一脸“找到了同盟军”的严肃表情,心里却在呐喊:快发飙吧,最好能多劝点人离开。
  然而,下一刻,梅总却如川剧变脸一样,怒火全无,笑吟吟地看向陈坚:“看样子,老陈你们参投的嘉谷红豆杉产业基金,投资回报的表现应该很不错啊。”
  陈坚干瞪眼了几秒钟,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这时候他要是还不知道自己又被这厮开涮了,那就真的傻了。
  不亏是与自己相杀至今的老狐狸,忒的阴险。
  陈坚郁闷的翻了个白眼,挣扎了几秒钟,决定心平气和下来:“什么表现不表现的,这才多长时间啊,哪里看到什么投资回报了?”
  岂止是不错,简直亮瞎了一众投资者。
  募资高达50亿的嘉谷红豆杉产业基金,将使国内医药利用红豆杉种植市场规模翻一番。
  陈坚等投资者本以为至少要五年才能产生回报,但第三年就看到了回报。到今年,一亩红豆杉每年可采收250公斤干枝叶——在市场上每公斤曼地亚红豆杉干枝条的价格是50~60元,而紫杉醇含量五倍于其的嘉谷红豆杉新品种自然价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