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超级农业强国-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巴西本地粮商?哦,没人会将他们当做竞争对手。
  钟华志心领神会。
  接下来,由他率队与齐政接触过的公司开展具体谈判。
  四大粮商中,邦吉对于嘉谷入股新启用的巴卡雷纳港码头没有太大意见,要谈的是具体的股份问题;日系粮商就惨了。
  以获得商业化许可后优先供应抗超级杂草的生物除草剂为饵,嘉谷国际相继入股了巴西著名粮食生产销售公司GCB公司、AMAGG公司、SLC公司……
  股权不多,从10%到15%不等,看上去就像是“掺沙子”。
  但日系粮商却是被恶心坏了。
  三菱商社买下了GCB公司20%的股份,正准备增持更多的股份将GCB公司变为自己的子公司;丸红商社与AMAGG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在谋求签订惟一购买权协议;三井商社正在和SLC公司商谈合资成立一家种植大豆的公司……现在被嘉谷这么一“掺沙子”,不是那味了。
  更恶心的是,他们不服只能憋着——日系粮商在巴西开发的农场,被实锤了是巴西超级杂草爆发的源头,他们才是第一个想要获得抗超级杂草除草剂的粮商。
  钟华志的答复是——等着,现在没空理你!
  八嘎,你丫的没空?你专门逮着我欺负还叫没空理我?
  ……


第613章 亚马逊大火与大豆
  “在全球粮食贸易表现活跃的背景下,谷物争夺战正日趋激化。大豆出口量超越美国的巴西成为主战场,而中国人正在步步紧逼。”
  ——《岛国经济新闻》
  “三菱商社私有化巴西商贸公司GCB受阻!”
  “三井在巴西扩种大豆计划因超级杂草爆发而破产!”
  “中国嘉谷与国际粮商邦吉联手,占据巴西北向运输物流开发先机!”
  从巴西传回岛国的粮食贸易争夺战消息,除了坏消息,还是坏消息。
  在岛国粮食行业看来,与岛国签订了移民协议的巴西,拥有约150万日侨和日裔的巴西,岛国粮商是有领先优势的。
  而事实也是如此。
  在巴西政府加强了对外资获得农耕用地的限制后,岛国粮商已经在巴西或自建或合作建立起了大片的农场,虽然控制力比不上美国跨国粮商,但比起其他投资者已经领先不知多少步了。
  只不过,嘉谷向他们诠释了什么叫“先赢不叫赢”,什么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中国市场的强大购买力,令购买量“相对少”,但又挑剔品质和价钱的岛国粮商显得格外脆弱;嘉谷凭借着抗超级杂草除草剂的“杀手锏”,更是轻易地后者居上。
  身在巴西的齐政就能清晰地体会到这一点,巴西固然与岛国交好,但不意味着就要中国交恶。相反,在南美,无论是巴西,还是阿根廷,都跟中国走得越来越近——未来他们的国运都和我们关联在一起。
  事实上,对巴西越熟悉,齐政越是知道,即使没有“杀手锏”,嘉谷在巴西加入大豆角逐同样少不了支持。
  很简单,在巴西的资源出口经济中,外国资本的活动占着中心的地位。但粮食供应商太过集中,是对经济和食物安全最吓人的威胁。所以巴西政府也鼓动本土企业和四大粮商以外的跨国巨头加入谷物争夺战。
  岛国人之前在巴西的“顺风顺水”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此,换做资金与技术实力同样雄厚的中国嘉谷,日系粮商的领先优势就不够看了。
  除了往巴西本土粮商中“掺沙子”,遏制日系粮商的扩张速度外,嘉谷国际整合了之前收购巴西糖厂附带的运输车队以及收购美国高鸿获得的巴西资产后,也通过向豆农提供相对优惠的贷款等手段,与大豆农直接签订大豆采购合同。
  然后,齐政就见识到了巴西人的“刀耕火种”。
  巴西有一条163国道,全长4400公里,从雨林直通到亚马逊河,连接大豆产地与世界动脉的相接,国道上运送大豆的卡车每天川流不息。
  齐政和钟华志在一支车队中,驶往亚马逊雨林中一个因种大豆而新兴的小镇。
  “巴西国内资金相对短缺,融资成本较高,大豆种植者基本要靠外资贷款解决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问题,无论是四大粮商,还是日系粮商,亦或是我们,对巴西豆农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贷款。”钟华志侃侃而谈道。
  齐政微微颔首。
  各方给巴西豆农的贷款,就没有低于10%的,而且一般都会在合同写明,利率是用大豆来还。所以,跨国粮商是几头赚钱,再大的豆农,都是为资金实力雄厚的跨国粮商们打工的。
  如果收购巴西本土粮商,与邦吉联合投资物流码头,都属于“明争”;对个体农户的控制就属于“暗斗”了。
  这是无声的硝烟:四大粮商为了保证货源,对于违反合同的农户不惜对簿公堂;日系粮商为了吸引农户,商社的部长亲自请大农户们吃饭,提出的收购价要高于四大粮商;嘉谷国际为了建立自己的收购渠道,也要在盘根错节的利益控制下寻找自己可以下脚的地盘……
  巴西南部大都是小农场,大豆种植历史较长,因而有许多合作社,豆农卖豆的自主性相对大一些,不是嘉谷国际这样的后来者可以强行突破的;但在中西部地区就不同了,大豆种植历史短,很多农场主甚至没有仓库,只能与大粮商合作。
  两人此行的目的地,就是这样一块“新”区域。
  一下车,齐政就倒吸了一口气。
  只见雨林边缘,一条火线在向着密林深处推进,浓烟升腾,大地一片焦黑。
  地球的另一边,中国在倾力植树造林;地球的这一边,巴西却在让大片大片的雨林消失。
  看到齐政蹙起了眉头,时常在巴西奔波的钟华志却是视若无睹:“BOSS,看不惯?在巴西,这真的是常规操作。”
  “现在是旱季,大型农业公司习惯于采用‘砍伐树木…点燃林火’的方式清理树根和动物,驱赶缺乏法定所有权的本地牧民和保留区可能存在的原住民,这相比其他看起来更‘安全’的方式远为高效和廉价,焚烧后的草木灰能够肥地,而沿线的公路则天然地充当了火情隔离带……”钟华志见怪不怪道。
  他说得轻描淡写,齐政却瞬间想起了数年后成为全球新闻焦点的“亚马逊火灾”。
  当其时,在各路社交媒体上,“为亚马逊祈祷”都成了热门话题;但在今天看来,那时让世界媒体“心痛”的所谓“新闻”,从未停止在这里上演。
  钟华志告诉齐政一个数据,09年以来,平均每年亚马逊焚毁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四年烧掉一个丹麦。
  亚马逊雨林的重要性,齐政能给出一箩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面对此情此景,他却无法说出任何谴责的话语。
  只因根本没有立场!
  嘉谷还在大举收购巴西的大豆,中国正在大举消化巴西的大豆,甚至于,只要世界还需要大豆,那些存活了6500万年的雨林变身为大豆农田就不会停止。
  当然,这绝对不是中国一家之责。
  现代巴西找到的每一种发展经济的方法,出口的每一项大宗商品——大豆、玉米、牛肉、铁矿等等——都在和亚马逊雨林过不去。
  开采更多的铁矿,砍伐更多的木材,种植更多的作物,铺设更多的路……所有这些的背后都是强大的利益驱动——不仅仅是巴西人的利益,更多是西方资本的利益。换言之,没有人是无辜的。
  巴西人却也不在乎。
  譬如前来迎接嘉谷一行的大豆农场主们,动辄拥有几千公顷的农场,而且还在不断扩张。他们对于正在燃烧的森林瞥都不瞥一眼,反而在手掌上托着饱满的豆粒,热情地对齐政和钟华志等人推销道:“我们种植的大豆生吃都很好吃,这样的土地不种大豆太可惜了……”
  钟华志也淡定自若地与他们商谈贷款利率,签订惟一性购买权协议等,至于为亚马逊祈祷?那是什么鬼?
  同样,齐政也没有说教的兴趣。
  在经济驱动的亚马逊雨林开发中,嘉谷就算不是直接推手,但也是局中人;“既当婊子又立碑”虽然是合格资本家的本色,但不代表着齐政喜欢这样做。
  看着仍在燃烧却无人关注的雨林,他只是暗自感慨,国产大豆的振兴,可不仅仅关乎到国内的大豆自给率高低的问题;“嘉豆13号”的高产潜力,也不仅仅是缓解13亿人口的食用油和肉食需求问题,可能还不知道拯救了多少关系全球气候的亚马逊雨林。
  ……
  地球的另一边,中国桂省。
  蔗农们看着嘉谷推广的套种“甘蔗+中早熟大豆”的蔗田内,暴增的大豆产量,根本不关心远在天边的劳什子雨林破坏与否,他们内心只有狂喜——跟着嘉谷有肉吃!
  ……


第614章 “豆”争(上)
  甘蔗未长成,大豆先丰收,桂省蔗农心中乐开了花。
  虽然人工将种在甘蔗地里的优质大豆收割捆扎很忙很累,但对于很多蔗农来说,今年是甘蔗生长期间心情最好的一年。在桂省的各个甘蔗主产区,走到哪儿都是蔗农的欢笑声、赞扬话。
  在甘蔗主产区重左市,出现了往年甘蔗榨季类似却又完全不一样的热闹。
  本地的粮企,外地的粮企,摩拳擦掌,携款入市,谋求着收购大豆。
  宋连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重左市的“抢豆大战”的。
  宋连城是一家粮食贸易商的员工。从6月份开始,他就被派往桂省,公司给他的任务只有一项——“抢豆”。
  在重左市,他看到不少粮库门口贴着告示,上面写着:大量收购早熟大豆,每市斤2。15元,水分13。5%。
  宋连城嗤笑,就这样,还想“抢豆”?开什么玩笑。
  对于粮食公司来说,有粮就有效益。在粮食丰收季嗓子冒火地到处抢购优质粮源,宋连城可谓是身经百战。
  不过重左市的情况又有点不一样。
  宋连城以前抢粮的方式多是依靠当地的粮食经纪人,但重左市以前主要是产甘蔗,而甘蔗往往是分区由糖厂承包的,不需要所谓的粮食经纪人。
  这难不倒宋连城。自己走街串村,现场与种植户商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直接收购粮食拉到公司,他也不是没有经历过。相反,要想抢粮,地头收购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好吧,说白了,宋连城所在的公司就是一粮食“二道贩子”。
  他们瞄准桂省的大豆,自然是有利可图。
  在第一批国内大豆上市之前,受美国持续干旱与超级杂草蔓延的影响,进口大豆的均价已经连续三个月上涨。
  而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国产大豆没有定价权,所以,进口大豆价格上涨势必会拉动国内大豆价格的不断上涨。
  现在农民、企业、客商都相当一致地看好后市,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纷纷出动,外地的客商和本地的粮企也都加入了抢“豆”大战,各路兵马厮杀,被哄抢的大豆价格一路走高。
  宋连城深知,这种情况下,你就是与种植户谈好都没用,只有亲自收购到手的大豆,才是自己的,要不然别人在半路上可能就把它们给截走了。
  宋连城按照计划,开着卡车找上了老蔗农杨福堂。
  杨福堂堪称是重左市第一批加入“甘蔗…大豆”套种合作社的蔗农,他的决定可能会影响到一大批蔗农,对于“抢豆”的各方来说,他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