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超级农业强国-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政却是极喜欢大牛排的滋味的。要说他支持嘉谷养牛的原动力,起码是有三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而现在眼看着有了成果,他吃得就更香了。
  萨尔曼更加不堪,他一刀而下,切下一指宽的厚肉片,迫不及待的将三分之一塞满嘴,费力地咀嚼。
  若是吃猪肉的话,这么厚的肉片一定会腻死人的。
  若是吃鸡肉的话,如此大块的肉,不用说要柴得惊人。老美只在感恩节吃火鸡不是没原因的,其他时间,谁愿意这样虐待自己啊。
  牛肉却不同。
  丰富的味觉层次感,以及充足的蛋白带来的安全感,过去千百万年间,都是极其难得的。
  这才是真正让人能感觉到生存意义的食物。
  什么是活着的感觉?
  摄取高能量的过程,就是活着的感觉。
  肥宅水、巧克力、牛肉……概莫如是。
  而“三秦牛”牛肉,将这种感觉放大到了极致。
  无论是在吃烤肉的沙特人,还是在吃牛排的沙特人,嚼出来的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齐总,我们希望能以合适的价格,采购全部三秦牛牛肉。”萨尔曼咽了一口肉下去,就忍不住摆出了一副要包圆的架势。
  而此时,他的助手,正吃得一嘴油乎乎的,一点作用都没起。
  其他沙特人,更是吃的智商都掉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齐政忍不住笑了。
  这就是“酒桌文化”的威力了。
  从古至今,“酒桌”都是一个最价廉物美的社交场景。酒过三巡,就可以让人比较快的显示自己真实一面,建立起基本的信任。
  齐政这一次,只不过是将“酒”换成了“牛肉”而已。
  没有一头“三秦牛”搞不定的谈判,接下来的谈判,再无波折。
  不说吃人嘴软,但被“三秦牛”牛肉击穿味蕾的沙特人,讨价还价的腰杆子都矮了三分。
  最先与沙特人达成一致的,是一份价值5亿美元的三秦牛牛肉贸易协议——沙特人取得三秦牛牛肉在中东海湾地区的独家分销权。
  考虑到产量,接下来一年,嘉谷农牧出产的三秦牛牛肉,基本上是被沙特人包圆了。
  齐政对于这份协议还算满意的。
  不是因为金额。如果折算起来,“三秦牛”牛肉的出口价大约在每千克约400美元,这跟世界最顶级的牛肉相比当然还有较大差距,但考虑到“三秦牛”的产量不会像岛国和牛那样低,也就是堪堪满意——这个世界,永远是物以稀为贵。
  他最满意的,是协议中规定,沙特方要打出“三秦牛”牛肉品牌,帮助“三秦牛”牛肉获得中东海湾地区顶级餐厅的认可,打响“三秦牛”牛肉的口碑。
  与扬名世界比起来,区区5亿美元,又算得了什么。
  ……


第562章 进化的牧草之王
  在嘉谷治沙团队内部,已经是一片欢声笑语。
  与沙特人签订的三秦牛牛肉出口大单,让所有人都沐浴在成功的喜悦中。
  严格说起来,这是嘉谷开发沙漠以来获得的第一笔正经的收益。
  嘉谷的治沙团队管理层,譬如魏明,无不大松了一口气。
  此前压力大啊!
  虽然在外人看来,三年多的时间,就将几百万亩的寸草不生的沙漠,改造为绿意盎然的绿洲,几乎称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体现在账务上,就是连续三年的只进不出。如果将沙漠开发项目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公司,那就是一个背负着巨额债务的穷光蛋。虽然口头上是说前景光明,但如果作为投资人,能够安心等待的人是少之又少。
  这也是嘉谷为什么要寻求国家资金资助的原因之一。阿拉鄯沙漠区的治理开发,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半公益的项目。而众所周知的是,一般与“公益”两字连接在一起的项目,投资回报率都是堪忧的。
  虽然齐政等嘉谷高层愿意再等待几年,先打好基础。但在魏明等人看来,高层怎么想是高层的事,他们要是不想,窟窿越来越大,总有失血过多的时候。
  现在好了,总算是看到了“回血”的希望。
  就在魏明等人准备再接再厉,抓住沙特人这个土豪,准备向他们推销更多的沙漠产出时,被齐政叫停了。
  ……
  在嘉谷绿洲的中部。
  一台台节水喷灌机不停地转动,在草地上画出了一串串美丽的圆;一片片种植的紫花苜蓿,在土壤化后的沙子里旺盛生长,生机勃勃。
  “Boss,我们为什么不向沙特人出售沙漠里种植的土豆和优质小麦?我看他们都挺感兴趣的。”跟随齐政过来考察的魏明疑惑地问道。
  齐政不答,反而在地上抓了把沙子,只见挖出来就是一团土块,而不像以前那样沙子会从指缝间流失,不由得露出了一个微笑。
  “这些区域,都已经是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壤了?”
  齐政这么一问,魏明顾不上自己的问题了,昂然道:“对。这仅仅是我们沙漠土壤化两年后的效果。经过试验,已经完全适合种植小麦和土豆等粮食作物了。”
  齐政笑道:“这效果,可比我们预想的进度要快了不少。”
  “可不是。”魏明乐得笑出声来,“全靠‘进化’了的紫花苜蓿!”
  齐政恍然:“紫花苜蓿的根瘤改良成功了?”
  “对!”要不是齐政来到沙漠后一直忙于其他事务,魏明早就向他报喜了,他不想在齐政分心的时候上报,就是为了现在大声地喊出来。
  只听魏明中气十足地说道:“2年龄的苜蓿草地,每亩根量鲜重可达3000公斤左右,每亩根茬中约含氮20公斤,全磷3公斤,全钾7。8公斤。每亩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24公斤,相当于70多公斤硝酸铵。如果是正常耕地,苜蓿茬地足以使后作三年不施肥而稳产高产,增产幅度甚至可达1倍以上……”
  自从嘉谷实验室发现了新台糖22号甘蔗和“南早1号”黄豆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共生现象”,彼此促进生长后,就在这个方向上狂奔不止。
  不过,要想找到两种能形成共鸣的植物,而且又都具备开发价值,说是全靠运气都不为过。
  这样一来,对现有具备“共生现象”的作物进行研究改良,就成了另一个方向。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本质上就是一种共生关系。
  根瘤菌是一种长有鞭毛的杆状细菌,能从豆科植物的根毛侵入根内形成根瘤。豆科作物为根瘤菌提供必要的能量,让它破坏无机氮的化学键;作为回报,根瘤菌会为豆科作物提供有机氮,并增加周围土壤的肥力。
  紫花苜蓿就是这样一种豆科植物。
  在嘉谷的农牧业版图中,紫花苜蓿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牧草之王,它不仅是嘉谷农牧最重要的饲料来源之一,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嘉谷农业在种植业上的肥料投入。
  这样一种重要的作物,嘉谷实验室从未停止过对其改良的研究。事实上,紫花苜蓿经过实验室的改良后,已经表现出几个不同的进化方向。
  譬如适合在盐碱地上生长的耐盐紫花苜蓿品种,又譬如适合在沙漠中改良土壤理化性的耐旱紫花苜蓿品种。
  “生物共生关系就好像是生物进化的‘工具箱’。紫花苜蓿想要进化出有利于吸收养分的根系,自然条件下需要漫长的时间,哪怕是人工培育,也很难促使其完成这样的进化。但是我们通过培养超级根瘤菌,再植入紫花苜蓿根部,形成共生关系的紫花苜蓿也就完成了进化。”魏明乐呵呵地咂嘴道。
  当然,说是这么简单,但要如何让超级根瘤菌与紫花苜蓿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是经过实验室的千百次实验培育而成的。要不然齐政也不会只知道这个项目,而不清楚其进展了。
  齐政又想起另一个重要问题:“超级根瘤菌只在牧草上起作用?大豆呢?”
  如果在大豆上也能完成同样的进化,是不是能促进大豆大幅增产?
  魏明显然也了解过这一点,摇头道:“据说这款超级根瘤菌与大豆并不相容,针对大豆的超级根瘤菌还在研究当中。”
  齐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这一点暂且放在心上。
  回到沙漠土壤化上,“进化”后的紫花苜蓿就建了大功。
  “根瘤固定大气中氮素的效率大增不说,发达的根系遗留在沙土层中,经腐解形成有机胶体,可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再加上我们施加的海藻有机肥,沙漠的土壤化进展可不就出乎意料了?”魏明笑道。
  齐政却知道他还忽略了一点。
  “九坤六合阵(四阶)触发,主土系,范围:方圆一千公里。效果:固土,沃地。能使大地固实,肥田沃地。”
  “九坤六合阵”就像是一张“网”,在沙粒和有机营养物质之间形成有弹性的纽带。相信如果没有这张“网”,绿洲内的土壤化进程不会如此惊人。
  魏明则兴致勃勃地说出2012年的沙漠开发规划:“我们打算在新开辟出了沙漠区种植紫花苜蓿,推进土壤化;在已经改良土壤的绿洲内,增加小麦和土豆种植面积……”
  齐政打断他的话:“在新开辟出了沙漠区种植紫花苜蓿我没意见,但是,小麦和土豆种植面积暂且不要增加,还是继续种植牧草。”
  魏明一愣:“boss,这样的话,哪怕新开辟区牧草的产量不高,那也是几百万亩的紫花苜蓿啊,我们能消化吗?”
  齐政揉揉眉心,道:“嗯,海外牧草基地情况有变,我们需要增加本土的牧草供应。”
  ……


第563章 美国大旱的阴影
  当时间进入2012年,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境遇。
  中国在某个挂逼建立起的另类的“四横两纵”水利体系的庇护下,如愿保持了风调雨顺;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烈日当头,土地干涸,河床崩裂,遍地死鱼,小草枯黄,庄稼渴死……
  阳春3月本是大地复苏的季节,而对于美国中西部的农民来说,却有如丧钟的到来。按照以往,当地气候在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步入雨季。而过去几个月来,即使在本应降雨丰富的季节,美国中西部大部分州仍旧没有见到一丝湿意。种种迹象显示,美国正在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旱。
  在过去几年,中国国内大灾小害不断,美国人却是在风平浪静中看热闹;但今年,情况反过来了。
  所谓同一个地球,苍天饶过谁。
  对于嘉谷来说,因为齐政对于美国这次的大旱灾印象较为深刻,其实早有所准备。
  这次旱灾仿佛拉开了美国干旱的序幕,此后数年,美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持续干旱。
  而作为世界上的产粮大国,美国的气候异常也势必会带来全球粮食系统的震荡。嘉谷金融部为此已经看多粮食大宗期货,而嘉谷美国分公司也为抗旱做好了准备。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场旱灾,会以另一种形式,对嘉谷体系进行打击。
  “告诉我现在的情况!”齐政带着还想采购更多嘉谷产品的沙特人团队回到总部,交给公关部接待,就急匆匆地召开会议。
  嘉谷美国分布以视频通话的形势参加会议,视频里,嘉谷美国分公司负责人卢志威一脸严肃:“……这场从去年就初显端倪的大旱灾,比想象中还要严重。尤其是在加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