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农业强国-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不完全统计,山鹿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200余项……”
“看来我们想要击败这个对手,是要费不少心思了。”
齐政闻言脸色更加古怪。
虽然此时他还不知道山鹿已经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了,但即使按照原来的轨迹,也过不了多久,山鹿就会陨落,顺便还将整个行业拖入了泥沼。
齐政看着杨业严肃的表情,很想对他说,老兄啊,不用担心,很快山鹿就会把自己作死了,现在有多少荣誉,后面就有多少唏嘘。
比如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山鹿是全国免检产品!
这个让山鹿人骄傲的荣誉,终将变成无声的拷问。作为免检产品,著名的民族品牌,国家保护它,百姓信任它,它却让人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哀其不争?
不存在的。齐政觉得山鹿死不足惜,但它的陨落是以整个行业作为了献祭。尤其是国产奶粉行业,几乎被摧毁成一片废墟。
嘉谷乳业现在要考虑的,不是打败哪个对手,而是要怎么在“毒奶事件”爆发后,肩负着赢回国民信任的使命。
而这个使命,还得落在嘉谷农牧自建的万头牧场上……
第268章 针对毒奶的前瞻性布局
说起自家的牧场,嘉谷乳业的杨业真的是恨不得能够按“ctrl+c”复制键再按“ctrl+v”粘贴,以便让牧场遍地开花。
现在国内的乳业市场稳定持续增长,嘉谷乳业的发展更是迅猛。
但与其他乳企能通过争夺各地奶源,实现快速扩张不同;嘉谷乳业在齐政的要求下,只能埋头自建奶源,一步一个台阶地扩张。
自建奶源当然是正确的做法,有利于在品控上做到极致——嘉谷乳业之所以能这么快打开局面,品质上做到极致的乳制品是最重要的因素。
但奶源的增长跟不上嘉谷乳业的需求增长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杨业。
“第四和第五个万头牧场快要建设完毕了,明年嘉谷乳业的原料匮乏问题将得到极大的改善。”齐政对此安慰道。
杨业丝毫没有觉得安心:“我看难。牧场建成后也不是马上就能产奶的。更何况,明年嘉谷乳业的发展势头估计丝毫不减,牧场的产出能不能满足新增的需求都是一个问题。原奶的产能短缺状况,我估计在后面很多年里都很难有太大的改善。”
杨业的这番话,既有对原奶匮乏的担忧,也有对嘉谷乳业发展的强烈信心。
齐政的信心当然只会更充足。
用不了多久,国内乳业风云变幻。在行业地震中,以嘉谷乳业的全产业链掌控模式,发展势头不但不会中断,反而很可能会迎来大爆发。
那时,嘉谷农牧的牧场产能,再翻几番估计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但是牧场就是这样,尤其是万头牧场,投入巨大不说,还需要一草一木地建设,如果效率低点,从选址到出奶花费两三年时间一点都不奇怪。
灵阵能加速牧场的建设,但终究不能凭空变出一个牧场。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
杨业情绪高昂地向齐政汇报道:“我们实验室培育的新一代紫花苜蓿,结果真的是令人振奋……”
……
岷省与江南省的交界处,嘉谷的第一个大型牧场。
这是三个已建成的万头牧场中配套设施最完善的一个牧场。
昔日荒芜的盐碱地,经过几年的持续治理,已经变成了万顷良田。
海边,茂密的海防林如同一道绿色城墙一般,牢牢地保护好背后的牧场免受暴风海浪的侵袭;超过十万亩的草场一片翠绿,如同一张厚厚的地毯铺设在蓝天白云之下。
嘉谷牧场的周围一般都建设有配套草场,实现种养结合;但其他两个已建成的万头牧场,配套的草场无法满足牧场草料所需,还要从美国运回来的牧草补充。
唯有这个牧场,因为配套种植面积近二十万亩,不但种植紫花苜宿,还种植了玉米,基本实现了饲料的自给自足。
同时这边还是嘉谷实验室的牧草培育基地,以及嘉谷乳业最先进的牛奶检测实验室所在地。
齐政和杨业两人首先参观了草场。
“这边种植的都是新一代的紫花苜宿,按照实验室检测,它的营养价值、生长速度远比普通的苜蓿以及其他牧草要高得多,这也就意味着嘉谷牧场单位面积所能承载的奶牛数量将会有所提升。”杨业看着郁郁葱葱的牧草,满心喜悦地介绍道。
对于一个从养牛起步的乳业界专业人士来说,虽然牧场划归嘉谷农牧管理,但牧场所取得的每一分进步,他都感同身受。
所谓“新一代的紫花苜宿”,就是由实验室精心挑选培育,经过灵阵几年的滋润后,终于发生了“进化”的紫花苜宿品种。
正如杨业所说,它的生长速度更快,营养价值也更高。当然,生产管理上也要更精细。
在牧场领域之中,养牛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养牧草,只有种出顶级的牧草,才能培育出好牛。
按照国际惯例,一英亩(约六亩)草场大概能够承受2…3头奶牛,但是种植了新一代紫花苜宿后,嘉谷牧场能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倍,这使得嘉谷牧场真正拥有了聚宝盆的潜力。
杨业笑眯眯地说道:“我们不需要从头建设一家牧场,只需进行部分扩建,就能将牧场目前存栏15万头奶牛的规模,扩充到容纳25万头的规模。”
这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齐政闻言也笑逐颜开。
当然,给了杨业和嘉谷农牧这个信心的,是嘉谷牧场自投产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疫情。虽然杨业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所在,但不妨碍他知道这是其他竞争对手永远无法比拟的竞争道:“既然这样,三个投产的牧场可以适当地增加奶牛养殖密度,而且,也顺便为后面的牧场做储备。”
杨业笑了:“跟我想到一起去了。我跟李总已经沟通过,在现有的三个牧场里,开辟出专门区域,为后面的牧场做好奶牛储备。这样一来,只要第四个、第五个牧场建设好,马上就能让奶牛入场,快速出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齐政很满意,下面的人不等不靠,能把事情做到前面,是他最欣赏的工作态度。
看完了草场,齐政例行带着杨业去了嘉谷乳业设在这边的牛奶检测实验室。
和欧美的情况很大不同,欧美的牛奶实验室是完全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国内的乳企一般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实验室进行质量检测。
嘉谷乳业的检测实验室,是花费巨资打造的,拥有全球最先进和完善的检测设备。所有来自嘉谷牧场的牛奶都要取样送到这边,经过严格的检验,包括奶温,感官,脂肪,蛋白等几百项检验项目,合格无误后才允许上市。
检测实验室的负责人告诉齐政,实验室每天可以检测上千个样本,但整个实验室只有十名技术人员,因为得益于高度自动化的检测设备。
实验室最大的工作量是检测原奶。
首先要检测的是细菌数。因为温度一上升,细菌数就会变化,所以从牧场里取样的鲜奶,首先检测这一项。
然后是通过红外测试检测牛奶的蛋白、乳脂、乳糖含量,这是整个牛奶检测中最重要的3项指标,也是牛奶中含有的最重要的3项物质。
琳琅满目的检测项目,是因为嘉谷乳业采用了最严格的品质要求。实验室甚至研发了一项检测技术,能从牛奶的检测中,知道这个牧场的奶牛们有没有在草原充分放牧,享受足够的阳光和青草。
虽然作为技术盲,齐政听完后也没弄清楚是如何检测到的,但实验室的专业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对集团本身的原奶和乳制品进行检测外,实验室还在齐政的要求下,对市面上的大多数乳制品,进行分批次抽样检测。
“我们自身的产品不必多说,百分百合格。但世面上的很多乳制品,就一言难尽了。”
“在我们的抽检中,抗生素残留是最常见的现象。抗生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防制疾病或用作饲料添加剂,不可避免地造成抗生素在牛奶中的残留。其他乳企的产品中,主要残留为青霉素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及β…内酰胺类……”实验室的负责人介绍道。
齐政略微皱眉。
其实,集团内对齐政要求抽检其他品牌的乳制品表示过不解——这不应该是质检部的工作吗?
但齐政坚持己见,在04年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后,以知己知彼的理由说服了嘉谷乳业的管理层,坚持投入对其他品牌的抽检。
齐政真正的目标,毫无疑问就是三聚氰胺了。
齐政知道“毒奶粉事件”是在08年爆发,但问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埋下的。不过起点是什么时候,他无从可知。
往牛奶里“加料”是行业的潜规则,嘉谷乳业自建奶源,很少与散户接触,因此很难从源头上发现问题。齐政只能采取最笨的方法,对市面上的乳制品进行定时抽检。
嘉谷乳业实验室可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室,检测蛋白质只采用最简单的办法。目前实验室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能检测出牛奶里的具体成分,三聚氰胺也无可遁形。
齐政要求实验室定时提交检验报告,齐政也从不落下,虽然有其他大大小小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发现三聚氰胺大规模添加的影子——想想也是,到08年才集中爆发,应该是07年前后才慢慢添加的,否则早就有婴儿吃出问题了。
随着时间节点的临近,齐政对此也越来越关注。看着送到的新一批抽检的其他乳企产品,齐政有种感觉,平静的日子估计不会太多了。
……
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里的外资
齐政的预感正确与否有待验证,但在这种多事之秋,外资的插脚让乳业局势变得更加混沌。
恒天然第四次找上了嘉谷乳业,这次甚至是恒天然的首席执行官亲自出马。以表尊重,齐政接待了他。
作为新西兰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世界上第六大的乳品巨头,恒天然在华一直默默无闻。
在中国乳品市场上,恒天然是一位耐得住寂寞、不轻易下手的“玩家”。
在九十年代中国乳业第一轮投资拉开序幕时,国际乳业巨头卡夫、帕玛拉特等都纷纷带着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前来大施拳脚,而恒天然却选择隔岸观火,不为所动。
恒天然的袖手旁观策略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卡夫、帕玛拉特都在这一轮投资中掉进坑里,在本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的乳企的围剿中,纷纷挫败,不得不铩羽而归。
形势如此复杂,恒天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的乳品企业们从幼稚走向了成熟,自己却依旧没有准备好如何与中国本土的乳品企业展开正面的交锋。
它将自己定位在产业链的上游,为本土的乳品企业提供原料乳粉。在国内进口的奶粉中,有70%来自新西兰,而其中的60%是由恒天然提供的。
然而,进口只占据了中国乳品市场10%的份额,随着中国乳业市场规模持续地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扩大,恒天然再也找不出仅仅满足于进口商角色的理由了。
世纪之交,恒天然终于决心拿出真金白银投资中国乳业了。在考察了伊力、猛牛等国内乳品企业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