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超级农业强国-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政微微一笑,颔首道“我们嘉谷既是做农业的,也是做食品的。只有最优质的原料,才能生产出最优质的啤酒。我们是希望建立一个像茅台高粱基地那样的优质原料基地……”
  茅台作为“国酒”,声名赫赫。
  但很多人不知道,茅台酒之所以成为“国酒”长盛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料极为讲究,一定要用本地产的高粱。
  而茅台专用的高粱,堪称史上最贵高粱。
  说起茅台专用高粱,也是一个从山野劣种逆袭到身价百倍的传奇励志故事。
  高粱作为一种种植历史悠久的农作物,在北方很常见。
  和根红苗红的北方高粱比起来,茅台本地高粱,不过是一“山野劣种”。
  “不择地利,不辞瘠薄,不受肥力,产量吝啬”,像野草一样的生长习性,更像一个冥顽不化的熊孩子。
  但是,正如丑小鸭最终变成白天鹅一样,“山野劣种”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涅槃。
  因为茅台本地高粱的直链淀粉比例高达90,比其他高粱产区多了三分之一,十分有利于茅台镇酱香酒传统工艺的多轮次翻烤,营养的消耗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因而是酿制茅台酒的绝佳选择。
  但茅台本地高粱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虽然是酿制茅台酒的不二选择,但在历史上,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产量低,亩产只有75公斤。
  也正因为产量太低,严重制约了茅台酒的产量,也使得一坛看似不起眼的茅台酒,留下了几多神秘。
  直至当地育种中心精挑细选出最优良的品种,经过8年的繁育,才得到完美符合茅台酒酿造要求的新品种,同时亩产能达到400公斤。
  除了在茅台核心产区,其他地方产不出这种高粱。这是大自然给茅台镇人民的礼物,也是茅台镇人民致富的渠道。
  茅台人极为珍视这种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当地也在大力扶植种植这种高粱,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规定不得使用农药等。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茅台一直坚持以远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优惠条件收购本地高粱,10余万户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茅台还补贴。
  茅台高粱基地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基地农户免费投入有机高粱种子、有机肥、生物制剂、绿肥等,实际农户成本为劳动力成本。
  这样一来,对于当地来说,没有比种高粱更好的高效替代产业。
  虽然高粱是小杂粮,但作为地方特色产业,与同季粮食作物相比,效益更高。
  而从种植户来看,为茅台种植高粱,确实是一门划算的买卖。
  茅台的收购价一直比普通高粱高,还不包括茅台在种子化肥等方面的免费或优惠,而且不用担心公司倒闭或效益下滑不收购。
  总而言之,茅台对农户实行的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这一点对种植户而言,无异于一颗定心丸。
  众所周知,茅台酒价格高昂。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从高粱到茅台酒,价值翻了三十倍不止,说它是世界上最“高贵”的高粱,当之无愧!
  当然,将原材料和最终制成品比价显然缺乏科学性。正如苹果手机的价格不是所有零件价格相加一样,品牌的价值也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茅台酒一路走高的价格也不乏投机炒作的成分。
  但不管怎么说,茅台高粱基地切切实实地做到既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也为茅台了独一无二的优质“弹药”。
  同为酿酒,虽然啤酒跟白酒的原料、工艺都不一样,清源啤酒和茅台的地位更是没法比,但不妨碍齐政仿照茅台高粱基地的例子,在大西北建立清源啤酒自己的“军火”基地。
  ……
  听完齐政的规划,唐书记一脸激动,抓着齐政的手猛摇,说“齐总,嘉谷永远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全县上下,一定会大力支持,促发展,强服务,全力配合你们建设优质的专用啤酒大麦生产基地。”
  顿了一下,他又觉得力度不够,发誓般道“不跑题,不走调,我们一定要抓住历史性的机遇,勇往直前……”
  齐政都被他一串串热情的话给说笑了,也只能抓着他的手猛摇。
  ……


第132章 “圈地”不易
  嘴炮一时爽。
  嘉谷想要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是要实现“企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统一组织大麦种植,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化经营模式。
  但现实则是,想要“占地为王”,但振臂一呼,响应寥寥无几。
  具体表现为,陇谷县当地的农户对组建合作社一事疑虑重重。
  面对齐政,陇谷县唐书记就有些尴尬了,但还是信誓旦旦道“齐总,你放心。我已经让政府的工作人员提高积极性,尽快协助你们组建起合作社模式……”
  听他这么一说,齐政反而更不放心了。组建合作社是为了带动农户发展,可别最后弄巧成拙,使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了。
  他赶紧先安抚好唐书记,然后将目光投向一旁的丁显,“老丁,你先跟我说说具体情况呗。”
  丁显负责协调政府的工作,他应该对相关情况了解甚详。
  “好!”丁显也没有避讳在场的唐书记,娓娓道来。
  原来,地处西北的陇谷县也跟大多数地方一样,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姑娘出嫁进城,加之孩子们离开农村外出求学,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逐渐向“中农化”的趋势发展。
  中农化是相对小农而言的。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土地的流转。一些农户通过承包经营,从几十亩到上百亩不等,成为农村里的“种植大户”。
  齐政听着有些惊讶,这种“中农化”,其实也是一种规模化的趋势体现,在东部地区大约还要十多年后才较为普遍。
  没想到在西北地区,现在就已经体现出这种趋势了,想来也是因为这边地广人稀的缘故吧。
  但从本质上来说,这还是小农经济。
  因为哪怕种植规模有所扩大,但归根到底还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劳动生产率低,积累薄弱,自给自足的特点也很难为工业化稳定的原材料。
  “这些中农本身能保持一定的收益,但对加入股份合作社之后,还能不能保持同样甚至更高的收益,抱有很大的疑虑。”丁显讲解道。
  嘉谷推行的是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将土地折成股份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通过与嘉谷合作,统一规划、规模化经营,到年底扣除经营成本之后,给所有入股的农户分红。
  嘉谷毕竟没有茅台的名声响亮,说得难听点,假如嘉谷倒闭了,合作社的收益肯定是得不到保证的。
  所以那些中农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他们的加入又非常有必要,不然会造成土地分割细碎,连不成片,对农技推广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很大的阻碍。
  当然,目前,占大多数的农户还达不到中农的标准,不过他们还有另外的担忧。
  “他们也知道规模化经营能降低单位成本,但这样一来,机械化作业必然会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然后问题就来了,很多农户除了会种地之外,几乎没啥专业技能,出外打工也挣不到什么钱,大家都感觉一膀子力气没处用。”
  “即使到年底能有分红,但总不能一年到头游手好闲吧,所以这又是一个矛盾。”丁显总结道。
  听到这,齐政一挑眉,看了一眼唐书记。
  唐书记讪讪而笑。
  如果说中农的问题责任还在于嘉谷的话,普通农户的顾虑,就是政府的责任了。
  说到底,这是一个就业问题。
  唐书记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但是就业问题归根到底又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不起来,就业就得不到保证;但如果一直保持目前的小农经济模式,经济又永远发展不起来,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解局的关键是要看由谁来付出,谁来牺牲。
  齐政陷入了思考。
  当前的局面,其实跟扶贫工作有些类似。
  而扶贫工作,即使用整个国家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作为后盾,尚且十分困难。因此嘉谷遇到困难齐政也没有太大的意外。
  关注过扶贫工作的人都知道,扶贫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产业扶贫”。
  这个看似很简单,但其实是两个问题第一是能有稳定的产业,第二是大家有改变现状的决心。
  感性一点来形容的话,就是扶贫不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摆脱贫困,更是人性意义上的自强自立。不但要让暂时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能够有一条走向正常生活水平的道路,同时还要让他们从内心燃起自强不息的精神之火。
  粗暴来说就是,既要有挣钱的路子,同时还要让他们自发自觉地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主动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
  回到眼前,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稳定的产业是有了——政府政策搭台,企业投资唱戏,农户参与合作,种植优质的啤酒大麦,统购包销。
  但农户们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或者说,决心不坚定。
  不同于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发展机会多,人们的知识见解、风险意识亦或是心理承受能力,都要更胜一筹。
  而在西北大地,发展机会少,农户对土地更加执着,因为土地已经是他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了。
  一般而言,在低风险低收益的情况下,他们愿意放开手脚承担;但在高风险高回报的情况下,无论是中农还是小农,往往迟疑很多。
  一方面是长期贫困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保障的力度不够。
  这就有点棘手了。
  因为无论是政府,还是嘉谷,都不可能大包大揽。
  当然,齐政也明白,之所以面临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嘉谷想要“大干快上”的缘故。
  如果嘉谷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先小规模展开合作,一两年下来,农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整合也就水到渠成了。
  但齐政要想充分发挥灵阵的优势,就不能这样慢悠悠地等几年;清源啤酒也等不起,啤酒的黄金发展期能有多少个几年啊,不趁着现在格局未定的时机,奠定自己的优势,未来付出再大的代价,可能也很难占到优势了。
  现在看来,政府、企业、农户三方之中,能付出的也只有嘉谷了。
  齐政有了决定。
  ……


第133章 节水!节水!
  水,对于生命来说,意味着一切。
  尤其是在西北这种干旱的生命禁区,有水斯有土,有土斯有民。
  而农业本就是最耗水的生产活动。
  陇谷县年降水量低,主要靠高山雪水灌溉,水资源对陇谷县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嘉谷将投资为合作社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工程的消息,一举打动了陇谷县众农户的心。
  在规划中,整个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包含两个系统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喷灌系统。
  节水其实无非开源节流。
  开源体现在雨水集蓄上。顾名思义,雨水集蓄利用就是采取工程措施对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和调节利用的微型水利工程。
  可以说,雨水集蓄利用是人们利用降雨的较高阶段。
  在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已不单单是一项普通的微型水利工程,而成为了干旱缺水地区人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