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技术人员并没有掩饰这原本是军用实验技术的事实,而是继续说道:“藻类产生氧气的效率其实是地球所有生物当中最高的,地球上70%的氧气来自于海洋生态系统,所以靠藻类来为避难所供氧在理论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至于说是否制氧量能够保证两万人的生存需要,这一点请不用担心,这套系统在设计上就是按照能够保证三万人的使用需要设计的。
而且虽然外界空气中的含氧量会下降,但也不至于说降低到人类无法生存的地步,只是含氧量会降低到类似于高原地区的程度,这套系统主要还是为了预防氧气含量下降之后,避难所内部因为地下结构原因导致的二氧化碳沉积以及氧气缺乏。”
技术人员的解释让这些管理者们放心了不少,负责后勤的几个人在听完了解释之后,便在一旁商量着什么。
“你说外界环境的氧气含量不会下降到人类无法生存的地步吗?”在技术人员提到外界氧气含量这个问题的时候,丁叔格外的关心,因为特警队是目前警察局里出外勤最多的部门,他对这个问题十分的在意。
技术人员似乎对这个问题很有解答的兴趣,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解释道:“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总量大约是一千万亿吨,而一个人每年呼吸的氧气大约是270公斤左右。
即便按0。3吨计算,纵使地球70亿人口还在,也需要55万年才能够把大气中的氧气消耗完毕,让氧气含量下降1%也需要几千年时间。”
说道这里,这名技术人员笑了起来,开玩笑似的补充道:“当然,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大气环境即便只是下降一两个百分点,也足以引起人类的缺氧反应了,如果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15%,就足以引发严重后果了。
而之前的陨石撞击和全球性大火已经消耗了大气中相当一部分氧气,根据测算,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大约下降了0。5到1个百分点。
加上现在没有了阳光,光合作用接近停滞,大气中没有新的氧气产生,外界环境氧气含量大约还能维持在18…15%,当然这得看地区和环境。
但避难所里,因为地下建筑本身的问题,加上只靠通风系统换气,氧气含量是会要比外界低的,根据推算,避难所内部如果没有氧气补充的话,含氧量是很可能跌到15%以下,并且形成二氧化碳沉积,导致缺氧的。”
听到技术人员的解释,丁叔了然的点了点头,但他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外界环境可以生存和不能生存,特警队出外勤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
外界环境无法生存,那外界环境存在的危险将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的恶劣,这可以用提升外勤人员的防护装备和安全保障措施来保证外勤人员的安全。
但如果外界环境依旧可以生存,只是条件恶劣一些,那对于外出执行任务的外勤人员而言,无疑危险性会大大增加。
和平年代尚且有两抢一盗等多种犯罪行为存在,末世之下,随着政府对城市控制力的减弱,即便是避难所内部都会有犯罪行为滋生,更何况是野外如今对于政府来说已经算是鞭长莫及的区域?
技术人员似乎是看出了丁叔的担心,笑了一下对他宽慰道:“不过这位同志你也不用太担心,除了缺氧之外,野外的气温也会严重制约人类在野外的活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再加上缺氧,没有多少人能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长时间呆在野外的。”
第77章 自制制氧机
听了技术人员的话,丁叔转念一想觉得也是,如今的外界环境可不是灾难之前的和平年代,往山里一躲,没有拉网式的排查可以躲个把月,极寒加缺氧的自然环境足以要了任何人的命。
这就好比灾难之前去爬珠峰或者去南北极一样,没有足够充足的准备和专业的防护设备与足够的保暖衣物,等待你的只有寒冷和死亡。
不过在看着技术人员安装这些生物反应立面的时候,丁叔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丁宁,以及莫卿妍她们。
丁宁和莫卿妍她们所在的避难所丁叔虽然没有去看过,但秦岚之前去的时候对那个避难所有所了解,回来也和他汇报过,所以丁叔知道她们那里并没有种植温室,也没有任何制氧设备。
出于对女儿的担心,丁叔向这名技术人员问道:“像这种设备自己弄麻不麻烦?如果私人避难所想搞一套类似的装置,能做得出来吗?”
技术人员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丁叔,似乎是觉得这位特警队长关注的重点有些奇怪,但还是解释道:“如果只是弄出一个类似的简易装置还是不麻烦的,只是设备的制氧效率以及维护清洗会非常麻烦。
私人避难所的话,想要制氧还是建议搞种植温室,在还有电能和水的情况下,温室既能提供食物,也能提供氧气,比弄一套这种制氧设备要简单地多。”
技术人员的话让丁叔心里一沉,顿时对丁宁她们充满了担心。
他有心问技术人员是不是有多出来的设备,但这个话到了嘴边却又被丁叔咽了回去。
眼前的这些设备是供给整座避难所两万多人生存使用的,丁叔不可能为了一己之私从这里面挪用,哪怕他只需要很少的一部分。
而且比起为丁宁和莫卿妍她们弄一套设备,更简单的方法是让她们搬到避难所来。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她们的生存问题,也可以为她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毕竟不管怎么说,在警察局的避难所里,丁叔作为特警队长说话多少还管事,对丁宁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想通了这个道理,丁叔也就没有再向技术人员多问,心里打定主意,无论这次丁宁闹什么情绪,他都要派人把她接过来。
大不了,自己低头向她认个错。
向女儿低头道歉,不丢人。
——————————————————
官方的避难所有生产好的制氧设备,陈新却只能自己动手。
不过陈新并没有再搭建一个工作台出来,而是借用了武器柜附带的工作台。
虽说这是用来制作与维护武器的工作台,但一应工具俱全,相关的诸如胶带、胶水之类的辅助材料也相当齐全,就算工具不算太趁手,改造陈新手头现有的这些材料,弄一个简易的制氧箱出来,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在塑料箱的侧面开出一个孔,连接上管道和微型真空泵,再接上一根竖起来的管子,架在放置在塑料箱中的纱窗上,保证管子里流出来的水能够流到纱窗上,再在纱窗前面加装一盏补光灯,这个简易的藻类制氧箱就算是完成了。
虽然这玩意粗糙的可怕,管道全靠胶带连接胶水密封,管道和纱窗都缺少支撑,看着就摇摇欲坠,但在系统的判定中,它依旧是一个完整的生存设备。
“简陋的藻类生物制氧箱”
“升级方案一:增加藻类附着面,提升藻类繁殖效率,氧气产生量+10%,生物质产量+5%,升级所需生存点100”
“升级方案二:更改水槽结构,提升藻类光合作用效率,氧气产生量+15%,升级所需生存点80”
看到系统提供了升级方案,陈新便放下心来,既然这个简陋的玩意能够被系统认定为藻类生物制氧箱,那么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收集材料或者直接使用生存点来继续升级这个制氧箱。
从系统提供的两种升级方式,陈新也判断出这个藻类制氧箱的两种升级路线最后升级出来的应该一个是走燃料电池路线变成生物发电机,而另一个则是成为纯粹的制氧机。
而且二者所对应的藻类似乎也有所不同,第一种显然更适合附着生长的多细胞藻类,可以回收大量生物质用于燃料电池转化电能。
而第二种则明显更适合浮游生活的浮游藻类,目的只是获取更多的氧气,而不是回收生物质。
对于两种升级方案,虽然可以两种都选,但陈新显然更倾向于第一种方案一些,因为他需要获得生物质燃料电池,来为避难所提供电力。
毕竟他还有种植温室可以提供氧气,不需要靠制氧箱来大量制氧,这在他的规划中只属于辅助设备。
只是对这个制氧箱的升级一时还无法进行,一方面是陈新手上已经没有了足够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因为之前升级武器柜和防护服已经把他手上的生存点数用完了。
考虑到目前的大气含氧量并没有到让人不能呼吸的地步,他这里还有种植温室可以提供氧气,陈新对制氧箱的升级也不是很迫切。
而且此时重新查了资料的陈新也反应过来,就算地表和海洋生态全部崩溃,没有了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地球大气内的氧气也足够人类呼吸很长时间了。
虽说之前的全球大火以及陨石撞击消耗掉了大气中大量的氧气,但剩下的氧气依旧足够人类很长时间的使用,甚至足以支撑到天上尘埃散去,地球生态重建。
而且根据陈新的推测,以及他在电脑里的资料里查找到的数据,眼前这种完全昏暗无光的情况持续时间最多一年就会得到改善。
天上的尘埃虽然依旧遮蔽了绝大部分阳光,但地球表面却可能会在一到三年之内从无光转化为微光环境,而占据地球表面70%面积的海洋里,藻类在微光环境下就已经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了。
也就说,人类可能会面临氧气不足导致的缺氧问题,但却也不至于因为缺氧而无法生存下去。
制氧机的存在只是改善人类在避难所中的生存环境,让人类活的更好。
第78章 物资交易
通往市郊的道路上,一辆货车正在行进着,车上拉着的是之前特警队答应和陈羽交换的物资中剩下的那一批小型农业机械以及他们打算用来和陈羽交换蔬菜的物资样品。
之前和陈羽达成的物资换蔬菜的交易对于整个警察局来说当然不值一提,即便陈羽在升级完种植温室之后,能够一个月提供近两千斤新鲜蔬菜也是一样。
但和陈羽交易的只是特警队,每个月一两千斤蔬菜这对于特警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且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一两千斤蔬菜的产出虽然很有吸引力,却又不至于说过于诱人,会让特警队的人动什么歪脑筋。
毕竟特警队的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的。
就只是正式的特警队员都有一百多号人,两百斤白菜也只够大师傅炒一顿有富余,炒两顿就得掺老鼠肉加分量了。
虽说如果心思阴暗一些的人可能就动了把陈新这个小避难所占下来,自己享受的心思了,但对于特警队来说,只是一个月一两千斤蔬菜的话,还不值得他们这么做。
不管怎么说,如今政府机构健全,国家和军队依旧完整,市府也很依赖特警队来维持市区的秩序,但特警队也只不过是警察局的一部分,特警队也还没到可以为所欲为的程度。
“岚姐,你说阿新他会接受我爸他们提出的交换条件吗?”重新穿上了警服的丁宁坐在副驾驶座上,向正在开车的秦岚询问着。
在丁叔的强硬态度下,丁宁被他接回了警察局的避难所,重新披上了警服,不过她也从原来的单位调到了特警队,负责给秦岚打下手,名义上算是预备的观察员。
这次则是和秦岚一起来给陈新送物资,顺带把这个月交换来的蔬菜拉回去。
专心开着车的秦岚听到丁宁这么问,想了一下说道:“以我对阿新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