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不是说陈新不想用更高效也更可靠的柴油,而是柴油在气温低至零度以下的时候会出现凝结,不方便使用。
虽然高标号的柴油能解决这个问题,然而高标号的柴油的价格比起普通的汽油来说,就实在是有些高了。
毕竟就算是…35号柴油,也只能在…14℃到29℃时使用,和普通汽油…35℃的凝点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至于说更高标号的…50号柴油,不说这么高标号的柴油哪里买,其价格也要比普通汽油贵很多。
最初刚进避难所的时候陈新一天只需要消耗10升汽油来发电就可以满足全部的电力消耗,在升级了种植温室之后,他现在每天的油耗是20升,光照时间因为系统升级提供的…10%光照时间,每天只需要对植物进行12小时左右的光照照射。
现在如果让种植温室24小时维持光照,那么油耗就要飙升到现在的两倍,也就是说陈新一天就要消耗掉40升汽油。
也就是说最初陈新准备的可以用一年的汽油,很可能只够用三个月了。
而且长时间不间断的使用发电机,也会对发电机造成磨损,加速发电机的损坏。
“该升级发电力系统了。”陈新揉了揉自己的额头,计算了一下自己的汽油消耗,他确定自己必须升级避难所的电力系统了。
不然的话他除非能够持续不断地从特警队那边获得大量的汽油来维持消耗,否则都将会面临汽油用完的情况。
只是该如何升级电力系统呢?单纯的提升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没有意义,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提升输出功率只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
而提升发电机的效率,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起到的作用不会太大,毕竟节能5%…10%听起来是挺多的,但落实到实际消耗上,也无非是让燃料告竭的日子多往后拖几天而已。
所以最合适的办法还是让避难所能够自我维持,能量消耗和避难所的产出能够收支平衡,形成循环。
想到这里,陈新自然也就惦记上了他告诉莫卿妍的藻类循环制氧机。
这套系统可以产出氧气和藻类生物质,不仅可以提供氧气,还能用来生产沼气提供给燃料电池发电,需要消耗的则是电能、水和二氧化碳。
水资源在目前陈新可以抽取地下水之后,已经不成问题,而且养水藻的水资源消耗并不算大,加上还可以循环利用,陈新并不担心水资源的问题。
至于二氧化碳的问题,在整套系统运转起来之后,完全可以通过收集沼气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来供给水藻进行光合作用的消耗,如果不够的话,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是一个补充。
毕竟陈新的避难所可不是完全封闭式的生态实验舱,完全可以借助外界资源来补充消耗。
唯一的问题还是电能的消耗。
第75章 藻类循环制氧发电
要解决电能的消耗问题,要么是陈新搞出来的这套制氧机产生的生物质用来沼气发电足够满足其自身消耗,要么是陈新将目前避难所的电力系统继续升级,寄希望于将其升级成自持能力更强的电力系统,比如说可以运转几十年的核反应堆。
第一个选项自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能量守恒。
如果制氧机产生的生物质用来沼气发电可以满足系统自身消耗,岂不是说这是一台永动机?
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继续系统升级,而且要往节能以及更新换代上进行升级。
只是陈新查看过自己的发电机和电力系统,在系统的升级选项中只有提升发电机工作效率和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节能率两种升级方案,想要将其升级成其他类型的发电机暂时还不可能。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陈新联想到之前自己升级防护服的时候,提供了战术雨披让防护服多出了雨衣的功能和表面的战术迷彩,他觉得如果自己能够提供其他发电方式,也是可以整合到电力系统里的。
“如果我把沼气发电整合进电力系统,以汽油发电机作为主动力,沼气发电作为辅助,两种方法同时供电……”想到可以将其他发电方式整合进电力系统,陈新赶忙拿出了纸笔进行计算。、
“现在种植温室的消耗需要发电机每天消耗20升汽油才能维持,该消耗不变……”
“种植温室在有光照的时候可以满足我一个人的氧气消耗,并且还有富余产出……但考虑到通风系统的溢散,以及关灯之后的氧气消耗……”
“在光照时间维持12小时不变的情况下,完全不考虑外界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种植温室产出的氧气可以维持我16小时的消耗……”
“延长光照时间增加氧气产出,可以提供我24小时所需的氧气,但至少每天要增加五小时以上的光照,汽油消耗将从20升天提升到30升天……”
“构建藻类循环制氧机的话,电能消耗比维持种植温室长时间光照要来的小,加上沼气发电带来的电力补充,每天只需要再增加5升的汽油消耗……”
将各项数据罗列出来进行计算,陈新很容易就计算出了结果。
看着自己计算出的结果,陈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显然构建一个他告诉莫卿妍的那种藻类循环制氧机,是目前消耗最小的方案。
而且当陈新建造了这样一个制氧机之后,他完全可以通过系统对这个制氧机进行升级,提升其制氧效率、生物质产出量、沼气反应效率……甚至是把沼气发电改造成生物质燃料电池或者将产出的生物质转化成可食用的藻类。
想到这些,陈新就由衷的庆幸自己在进入避难所的时候捡到了这个系统,而不是把它当成普通的陨石视而不见。
———————————————————
既然决定造一个制氧机,陈新显然先要盘点一下自己手上的资源。
毕竟这不像是升级某件已有的物品,他可以借助系统的生存点数直接进行升级。
这也是这个系统最大的不足之处,它无法凭空造出某件东西,只能根据已有的东西进行升级。
哪怕拿来作为升级基础的物品再简陋、原始,只要有物质基础,系统就能够将其不断地提升。
但没有这个基础,那就一切免谈。
所以哪怕陈新用木板搭一个水槽让水里长水藻,然后硬说这是制氧机,也要先把这个水槽搭起来。
好在陈新手上的物资并不算缺乏,他不用真的那么原始的用木板搭个水槽。
搭建一个藻类循环制氧机,首先要有的其实并不是水槽,而是供藻类生长依附的地基,也就是生物立面。
这个并不复杂,如果不那么讲究的话,家里用的纱窗也是能凑合用的。
让水藻依附在上面,然后提供水、二氧化碳和光照,很快水藻就会开始生长和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至于水槽,这个其实并不是必须,因为完全可以弄一根水管挂在这个水藻的依附物上,通过水管让藻类保持湿润就好,而不需要完全将其泡在水里。
如果条件好一点,完全可以提供更好的藻类依附基础。
德意志人的技术就是制造中空的玻璃板,在这些中空的玻璃板上连接供应管线和排放管线,然后在中空的玻璃板内注入培养基来培育藻类。
在单个的中空玻璃板下端,二氧化碳作为一种营养物质通过供应管线注入培养基中产生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涡流会刺激培养基中的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和光,进行光合作用,不断生长繁殖。
当藻类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中空玻璃板中的藻类就会被回收,收获生物质。
按照当时德意志人给出的实验数据,这样一平方米的中空玻璃板一年可产出900公斤的生物质,每天能产生大约10升左右的甲烷,两百平方的中空玻璃板一年可以产出600立方以上的甲烷。
这些甲烷用于发电则可以产生4500kWh电能和6000kWh热能,可以说相当的清洁高效。
当然,德意志人使用的是燃料电池,而不是单纯的燃烧甲烷释放热量去发电,效率要高很多。
以陈新目前手头的物资来说,他只能用纱窗或者其他易于附着的东西做一个依附基础,然后往上面淋水并提供光照,让其长出水藻来。
简单来说也就是先构建一个简易装置,让它先运转起来,然后再考虑将其升级提升运转效率和扩大产能。
而制作一个简易装置所需要用到的只是一个水槽,一个微型真空泵泵,几根PVC管道以及一个依附立面。
这些东西陈新翻了翻自己的物资储藏室之后,很快就找出了要用的东西,尽管它们可能不是那么的合用,需要进行一些改造。
尺寸差的有些多,导致管道和真空泵接不上,水槽干脆就是个塑料箱,依附立面也是从集装箱房屋的窗户上拆下来的纱窗……
看着这些东西,陈新觉得自己或许应该先给自己做个工作台。
第76章 官方避难所的制氧系统
“这些是什么?”警察局避难所空气循环管道的中心室内,丁叔看着眼前一块块装在架子上的东西,不解的问道:“看着像是玻璃板?”
一个正在调试这些设备的技术人员听到丁叔的问题,一边继续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对他解释道:“这是藻类培养槽,标准称呼是生物反应立面……”
检查玩一个生物反应立面的状况,这名技术人员才继续说道:“当然从材质上来说,你也确实可以叫它们玻璃板,这些全是有机玻璃做的,立面里面是中空的,填充培养基之后,将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繁殖藻类。”
看着眼前多达数千块,并且还在安装更多的生物反应立面,和丁叔一起的市警察局管理者开口问道:“它们能够用来供氧?靠这些藻类?”
“是的,靠这些藻类。”技术人员点了点头,用手指轻轻敲了一下一旁的一块生物反应立面:“这些藻类将在太阳灯的照射下获得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我们通过立面下端的管道往其中充入二氧化碳,让里面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顶端的管道则负责收集这些藻类释放出来的氧气,供给这座避难所的空气循环系统使用。”
“就靠这些……生物什么立面?”另一个管理者也开口了,流露出来的是浓浓的怀疑和不信任:“这些东西能够这座避难所两万人使用吗?”
在这个管理者开口的时候,市警察局的这些管理者们脸上都露出了相同的神色。
并非是这些管理者们不懂装懂或者瞧不起技术人员,而是但靠这里安装的几千块玻璃板,就说可以供给整个避难所的氧气消耗,这确实让人不免会怀疑它是否真的能够做到。
“这些生物立面采用的是微藻生物反应制氧技术,以前德意志人曾经做过一个类似的技术试验,建造了一个用这种生物反应里面构建外墙的建筑住宅,一栋这样的生物住宅所产生的生物质在经过反应后提供的热能和电力足以供应周围三座住宅的需要。”技术人员对此也不意外,继续向这些市警察局的管理者们讲解着。
毕竟是事关这座避难所两万多人的生死问题,技术人员也觉得自己确实应该解释的更清楚明白一些。
“我们改良了这个技术,原本是打算拿去潜艇上做实验,看看能不能作为潜艇的供氧系统,提升潜艇在水下停留的时间。”技术人员并没有掩饰这原本是军用实验技术的事实,而是继续说道:“藻类产生氧气的效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