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3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生物学家并未设想过这样的可能,但在认真分析了一番之后,这些生物学家们也不得不点了点头肯定的回答道:“确实有可能,以蚁后对蚁群的控制来说,是存在通过信息素之类的手段,来调整蚁群繁殖和进化方向的可能的。”
在陈新和生物学家们讨论着这个问题的时候,研究人员也取来了之前被被保存的母体体液样本,在陈新和生物学家们的注视下,将其投入到了关押着活体样本的容器之中。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这三只活体样本终于表现出了进食的欲望。
第675章 突如其来的变故
尽管成功的用母体的体液引起了三只活体样本的进食欲望,但这并不能改变它们最终还是会被饿死的命运。
一方面自然是目前人类手上只有陈新他们最初捕获的那一只母体的尸体,保存下来的体液大多用于分析研究,留存下来的样本实在很少。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死亡母体留存下来的体液虽然可以让三只活体样本产生进食的欲望,但却并不能满足它们的进食需要。
要知道一直战斗子体的体型不小于一头牛,体温在极限状态下可以达到105℃,即便是正常状态下体温会降低一些,但仍旧远比其他生物要来得高。
要维持这样巨大的体型和如此之高的体温,也就意味着战斗子体的新陈代谢速率非常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足够的热量。
然而要维持高速的新陈代谢,无疑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
虽然说外星生物母体的体液里含有大量的营养,属于高能营养物质,但保存下来的数量稀少是一个问题,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它已经凉透了,其中所蕴含的大部分热量都已经散失了。
尽管不是不能把它热一热再喂给三只活体样本,可即便把所有保存下来的样本都喂给它们也养不了多久。
所以在分析了一下眼前的状况之后,陈新和生物学家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在它们真的饿死之前,完成所有既定的研究,顺带把这三只战斗子体活体解剖,以研究一下它们的生理情况。
至于说宝贵的活体样本就这样消耗掉,确实是一件很令人心痛的事情,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只是分析出了这样的结果,虽然解决了一些疑惑和问题,但却也引发了新的问题。
“既然这些子体都是靠母体来喂养,那它们是怎么维持那么庞大的种群数量的?难道地下有着无数的母体吗?”一名生物学家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
“未必,很有可能这些子体只是炮灰。”另一名生物学家翻看着手中的研究报告,摇了摇头说道:“从我们目前获得的尸体来看,绝大多数尸体都像是在短时间内催生出来的,和之前陈院士他们获得的那一批样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听到这位生物学家的说法,其他人顿时感兴趣的问道:“差距很大?有多大?”
“陈院士他们之前获得的生物样本,通过解剖和分析得出的数据和我们在开战之后获得的生物样本的解剖数据之间,生理机能的差距差不多是1。2:1的差距,陈院士他们当时遭遇的外星生物显然要更强大一些。”这位生物学家将自己手上的报告递给了其他人,示意他们传阅:“而且最关键的是,开战之后获得的生物样本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崩溃和器官衰竭,而陈院士他们捕获的活体样本身上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这现象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相当的明显,这些生物学家只是稍加分析就得出了一个让人很意外的答案。
“也就是说战场上的这些正在和我们打仗的个体只是催生出来的炮灰,即便放着不管它们也很快会死?”有人将这个结论说了出来。
指出这一点的生物学家肯定的点了点头:“根据推算,正常情况下,也就是陈院士他们遭遇的那种子体大约可以存活三十到四十年以上,但战场上这种被催生出来的子体,存活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可以说它们就是被催化出来的炮灰。”
一时之间会议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大家都被这个事实所惊到了。
“看来结论已经很明显了,这种生物确实如同之前陈院士所猜测的那样,这是一个有着人为干涉的生物族群。”有人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只是语气却十分的沉重:“现在就只差搞清楚它们究竟是外星人的生物兵器,还是陈院士所推测的高等生物族群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陈院士推测的结果可能性更高一些,它们的表现不像是生物兵器,反而更多的表现出了生物习性。”一名参与会议的生物学家对陈新的推断表示了支持:“毕竟目前来看,这些外星生物肯定存在上位节点,这复合陈院士的推测。”
到目前为止,人类所掌握的线索和证据当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外星生物上位节点的存在,但根据各项数据的分析,大家还是很容易得出上位节点存在的结论的。
“要是能够组织一次进攻,捕获一只母体或者上位节点就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也能够更好的对外星生物展开反击了!”参与会议的并不只有生物学家,一名军官如是说道。
对于军官的话,有人顿时表示了反对,摇头说道:“这不太可能,之前陈院士他们捕获活体样本的行动就已经够难了,现在想要捕获上位节点或者母体,就只有深入外星生物的巢穴才有可能,但是我们现在根本攻不进去,就算强行打进去也会损失非常大,得不偿失!”
“先别说这些了,大家把手上的数据和研究报告都整理一下,汇总到一起,出一份关于外星生物的详细报告交给上面吧。”负责主持会议的人阻止了大家继续讨论,宣布让所有人把最终结果和报告整理出来。
就在此时,会议室的门忽然被推开,一名军官冲了进来,来到参会的军官身旁,对他小声说了些什么,让其顿时脸色一变。
一旁的生物学家注意到了对方的脸色,赶忙问道:“出什么事了?”
“没什么,对不起,我先走一步。”军官赶忙站起身,和后进来的军官一起离开了会议室。
两人离开之后,还能够听到他们在走廊里奔跑的声音,以及其中一人的说话声:“快去找陈院士……”
突然来这么一出,显然让参会的所有人都有点懵,但负责人在愣了一下之后,却很快恢复了过来,向所有人说道:“散会吧,大家回去做好自己手上的工作,不该打听的事情不要去打听,我们的任务是研究外星生物的生态和弱点,其他事情不关我们的事。”
第676章 岌岌可危的防线
此时鄂省的洪湖地区,外星生物的工蚁子体正在不断地挖开冰层,从湖底如同潮水一般涌出来。
洪湖位于鄂省与湘省交界处,比邻长江,是古代云梦泽的一部分。
在整个蓝星海平面上涨之后,洪湖也已经与长江以及洞庭湖连通,形成了一个整体。
在气温降低之后,自然也和洞庭湖一样被冻成了一片冰原,甚至和洞庭湖连通在了一起。
外星生物入侵之后,虽然军方也在这里布置了防线,但因为这里比邻陈新所在的城市,那边的部队装备精良,很是有效的遏制着外星生物的攻击,导致外星生物进攻的重点大多放在那边。
像洪湖地区则相对攻势没有那么激烈,尽管这里仍旧有铺天盖地的外星生物,可相较于其他防线来,这边应对的还算轻松。
毕竟,外星生物现在还是主要从君山岛周围涌出,最先接触攻击的还是陈新所在的城市,而周边地区需要让外星生物跑上一段才能抵达。
但是现在,外星生物显然挖通了从君山岛地区到洪湖地区的通道,正从洪湖的湖底不断的涌出。
对于外星生物的掘进能力,人类早已见识到了,整个西洞庭湖地区的外星生物就是这样从地下冒出来的。
只是之前洪湖地区主要都是从君山岛附近出来的外星生物,洪湖地区并未有外星生物从地下冒出来,因而导致大家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个可能。
虽然也不是没有做防备,可在外星生物源源不断的进攻中,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在抵御现有的进攻上了,于是乎也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防备可能出现的危险了。
事实上就算有防备,这也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外星生物的数量十分的惊人,即便洪湖地区之前一直应对的还算轻松,但这也只是相对其他地区而言。
尽管谈不上疲于应付,却也抽不出多余的力量来了。
所以当外星生物从洪湖底下涌出来的时候,洪湖地区的整条防线便变得岌岌可危,甚至摇摇欲坠起来。
防线上所有的部队都已经顶了上去,轮换下来休息的部队也都重新整装之后又回到了防线上。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很难顶得住此时外星生物的进攻。
驻守这段防线的指挥官自然在第一时间就进行了求援,但援军的抵达需要时间。
而且因为外星生物是直接从洪湖底下冒出来的,就算空军的轰炸也只能是截断原本的从洞庭湖方向沿着长江过来的攻势,而无法有效遏制直接从洪湖底下发起的进攻。
这种时候,也就只能靠前线的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去抵挡了。
尽管后方的火炮都很快开始了怒吼,但就像一战和二战时代的阵壕战一样,如果是不计代价的人海战术,就算有着足够的炮火也很难说完全压制对方的进攻。
毕竟在现代战争中,这样的战术早已被淘汰,各国的军队都不会采用这种用人命填出胜利的打法。
但是对于外星生物而言,反正子体只是炮灰,催生出来的子体即便放着不管也会自己消耗掉,那还不如投入战场作为炮灰。
于是这就导致了战场上虽然一发炮弹在外星生物当中炸开,可以清出很大一片空地,可在下一个瞬间,这片被爆炸清出来的空地就会被后续涌上来的外星生物所填满,仿佛刚才的炮击只是错觉。
虽然后方的炮兵以要把炮管打废的气势不断的进行着炮击,也确实为前线减轻了极大地压力,但随着洪湖底下越来越多的新的通道出现,防线上所承受的攻击也越来越多。
如果没有支援的话,整条防线的溃败和陷落将只是时间问题。
好在,在接到求援的第一时间,军方就在组织增援,在防线上的战士们舍生忘死的在抵挡着外星生物的进攻争取来的宝贵时间下,第一批增援终于抵达了。
看着数架大型直升机在阵地前方拉低了高度,然后投下了搭载的泰坦,这样的增援方式着实让不少人看呆了眼。
但增援方式虽然夸张,可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随着这一批五十台泰坦的投入战场,它们很快配合着直升机打出的一波攻势,将阵地前的外星生物很是清除了一批,让这一段防线上的战士们得以喘一口气。
虽然五十台泰坦的投入并不能够改变战局,它们所创造的优势也很快被继续如同潮水一般涌来的外星生物所抵消,但援军的抵达还是给了防线上奋战的战士们以极大的士气鼓舞。
而且这只是第一批增援,后续的增援虽然没有它们这么快抵达战场,但也在陆续赶来之中,这让前线的战士和指挥官们多了几分坚守住防线的信心。
只是这些指挥官们也清楚,增援的到来虽然可以控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