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过程分为试验和实际作业两个阶段,试验阶段于1966年在老挝进行,实际作业阶段于1967~1972年的每年雨季,在老挝、越南和柬埔寨交界的狭长地带内进行。
作业方式主要是利用WC…130E气象侦察飞机和RF…4C侦察飞机,在作业地区向积云发射装有碘化银或碘化铅的烟弹。烟弹在下落过程中被点燃,产生人工晶核,以达到催云致雨的目的。
联邦的这次人工降雨作业被认为是利用气象武器进行气象战的先例,成为了气象武器被应用到战场的开端。
至于气象武器一词,则出现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其突出特点是隐蔽性强。
有时人工影响天气所造成的后果与自然天气变化混合在一起,而且在某时、某地对天气所施加的人工影响效果,可能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数周后在离目标区以外很远的地区才能表现出来。
人们难以辨认这种后果与人工影响作业之间的联系,攻击者很容易逃避战争发起者的责任。
虽然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颁布《禁止将影响气候手段用于军事目的公约》,在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再次重申了禁止研发气象武器的规定,但是,以联邦为首的欧美军事强国对于气象控制技术的研究始终未曾停滞。
气象武器是体现总体战思想的战略性武器,且具有与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匹敌的破坏能力,同时气象武器还使用隐蔽,导致受害国追责困难。
因此在两极争霸的时代,联邦掌握这如此强大的武器,苏维亚又怎会甘于其后,被联邦的气象武器威胁呢?
所以在上个世纪两极争霸最激烈的年代,苏维亚也大力投入自己的气象武器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甚至完成了类似于科幻小说中才有的天气控制器。
只是这个天气控制器因为技术原因存在着缺陷,它只能影响以仪器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天气,无法做到远距离影响和控制天气不说,使用一次的成本也相当高昂,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
这也使得这台天气控制器对于当时的苏维亚来说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苏维亚人几次启动这台机器,所能够做到的也只不过是调节了一下首都附近的天气,避免了两次干旱而已。
当然,对于那个时代的苏维亚人来说,这种程度的天气控制器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至少它可以防御首都免遭联邦气象武器的攻击。
而且苏维亚人也没有吝啬后续投入,依旧打算继续研究。
但是随着苏维亚时代后期经济状况的恶化,以及苏维亚最终的解体,继任的露西亚却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继续推动这些研究。
苏维亚时代的航天计划被迫中止,连已经建造完毕的航天飞机都只能放弃任其朽坏,大量的科研机构无力供养只能解散了事,而气象武器的研究也是一样。
整台天气控制器连同配套的基地一起封存,露西亚官方虽然几次想要重启研究,但他们实在是太穷了,拿不出能够重启这项研究的资金,甚至连对封存的基地进行维护都做不到。
这也导致陈新等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基地的大门和之前陈新他们在西伯利亚去过的那个基地一样,已经几十年没有打开过了。
看着大门打开之后扬起的灰尘,以及周围设备和各种东西上覆盖的厚厚一层灰,陈新忍不住说道:“就算没钱维护,你们也不至于说几十年连打扫都不做吧?”
“这里保密等级很高,从封存之后就再没人进来过。”陪同的露西亚官员显然早已对这种状况见怪不怪,毕竟苏维亚解体的时候他们继承了太过丰厚的遗产,对这些东西早已习以为常,根本不甚在意。
事实上这个研究基地和之前陈新他们见过的那个西伯利亚的武器试验场都属于封存之后,档案扔在仓库里几十年无人问津的类型。
如果不是露西亚的领导人曾经是苏维亚情报部门出身,对这些事情还算有一个了解,上台之后曾经清点过这些苏维亚时代的遗产,恐怕这些东西的存在甚至会被人所遗忘,根本不会有人还记得当年苏维亚曾经进行过这些研究。
陈新对此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踩着地上厚厚的灰尘进入了研究基地内部,想要看一看当年苏维亚人制造的天气控制器究竟是什么样的。
然而当陈新走进了基地内部之后,通过身旁露西亚官员的介绍他才明白,所谓的天气控制器其实就是这整个基地。
当年苏维亚人制造的天气控制器延续了苏维亚在军事武器上的一贯思路和风格,傻大黑粗不说,在实现了功能之后,便直接靠功率硬怼上去。
拜其所赐,整个天气控制器的体积极为庞大,虽然核心部分并不算特别庞大,但其配套的设备却需要这整个基地来容纳。
并且想要使用一次这台天气控制器,需要配套的核电站专门为其供电不说,还需要飞机提前在对应空域播撒相关的化学药剂,以增强效果,可谓十分的繁琐。
如果只是步骤繁琐,投入巨大,都还算苏维亚能够接受的代价的话,这台天气控制器只能影响其自身周边区域的天气这一点,就让后续的露西亚官方觉得它实在是鸡肋了。
这也使得他们愿意将这看似重要的战略武器,拿来和炎国交易。
第531章 清理和入驻
“都几十年没启动过了,这里怕不是要彻底清理一遍才能使用。”看完了整个基地的状况,陈新不由得摇着头。
整个基地被封存了三十多年,各项设施老化严重不说,这里也到处都是灰尘,根本连个能站人的地方都没有,不说将天气控制器启动,就算只是让这个基地运转起来,检查一下这台天气控制器还能不能用现在都是个问题。
“按照上级的命令,这个基地将会移交给你们,如果你们需要清理这里,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必要的人手。”露西亚官员看着这里灰尘满地的样子,也觉得确实需要清理一下。
而且为炎国人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也是露西亚领导人在他来之前交代的任务。
陈新听到对方这么说之后,想了想还是点了一下头:“找一些人来,把这里清扫一下,麻烦你们了。”
“好的,我会安排人手来清理这里,你们还有什么其他需要吗?”露西亚的官员点头答应下来,现在首都内有大量的人力闲置,派来清理这个封存已久的基地,也免得他们闲得发慌而制造新的事端。
陈新摇了摇头:“先把这里清理出来,能用了再说吧,有什么其他需要我会告诉你们的。”
“好的。”露西亚的官员也不意外,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此时负责保护陈新的增援部队指挥官来到他身边向他询问道:“陈院士,这里清理出来有什么用啊?难道我们要呆在这里吗?”
陈新点了点头,肯定的回答道:“这台天气控制器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如果能够通过它来改变现在的蓝星气候和天气,让阳光重新照耀下来的话,可是能够极大的改善人类现在的生存环境的。
这个基地露西亚方面已经将所有权移交给我们了,所以之后我会让两艘方舟都移动到这里来,我们会暂时驻扎在这里。
之后国内还会有后续人员过来,一方面是继续援助露西亚,并且帮助他们重建首都,渡过眼下的危机和难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就近方便研究这台天气控制器。”
说到这里,陈新停顿了一下,让指挥官能够缓一缓之后,他才继续说道:“所以之后这里会变得重要起来,暂时安全问题就交给你来负责了,让战士们把这里情况摸清楚,然后守卫好这里。”
听到陈新这么说,虽然对这个满地都是灰尘,机器也都锈蚀了的地方没什么感觉,但指挥官还是很郑重的回答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
按照陈新所预计的那样,在露西亚方面组织了人手来将整个基地清理了一遍之后,两艘方舟也移动到了这里,并且重新下降到了系泊高度。
这个基地原本是有配套的机场和核电站的,只是现在都被积雪所掩埋了,而且原本的核电站也早在苏维亚时代就已经关停了。
至于说核电站为什么关停,则和当年的切城事件有很大的关系。
在切城事件之前,苏维亚对核能的利用是非常广泛的,甚至制造出了移动核反应堆与核灯塔这样的东西,可谓是核能广泛应用的典型案例。
但是随着切城核电站的堆芯融毁,以及之后造成的巨大灾难,苏维亚认识到核能所存在的危险性,这才将一些小型核设施关停。
而这座基地的封存其实也和这一点有很大关系,因为整套天气控制器在运作过程中是需要消耗巨量电能的,没有核电站这种能够提供大量电能的供电设施,想靠常规电力来驱动这台天气控制器是不现实的,因为那需要当时一整座城市的供电量才行。
现在虽然这里已经清理出来了,但核电站早就已经关停很多年了,反应堆什么的更是早就被积雪掩埋,冻得死死的,所以就算基地清理出来了,一时半会还是一个大冰窖一样的状态,水电都没有恢复。
不过这都只是小问题,在其他人都到了之后,陈新便安排其他人入驻了基地,并且开始着手将这个基地重新运转起来。
“陈院士,目前我们最需要解决的还是电力以及物资补给问题。”亥猪号的舰长对于该如何重新运转这个基地向陈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向他解释道:“我们目前虽然携带的补给还算充裕,但如果要长期驻扎的话,这点物资是不够消耗的。
露西亚人那边虽然说会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但他们现在也没有什么余力,单只靠国内往这边运的话,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为了长期驻扎考虑,我们肯定要在这边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这一点我同意,我建议在基地内开辟几个温室,种一点蔬菜和粮食,减轻补给压力。”戌狗号的舰长也随之附和,想要在露西亚也发挥一下炎国军队的光荣传统。
陈新对此自然不会反对,但他却也向两人点明道:“实现物资补给自给自足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目前首先要解决的还是电力问题,没有电,就算把温室建起来了也没什么用。”
听到陈新这么说,两位舰长都不由得点了点头。
“那陈院士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把露西亚人当年的核电站再重新启动?”亥猪号的舰长已经看过基地的相关资料,自然想到了在苏维亚时代就关停了的基地配套核反应堆。
“那个反应堆还是苏维亚时代修建的,而且在苏维亚解体的时候就关停了,现在想要修复几乎不可能。”陈新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可能:“我打算的是在这里修建一个大型同位素发电机,替代核反应堆来为整个基地提供电力。”
事实上陈新有着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供电问题,那就是直接修一个聚变反应炉,但是可控核聚变技术毕竟意义非同一般。
在异国土地上修一个聚变反应炉实在是影响太大,考虑到高层可能不会同意,陈新这才打算在这里造一个大型的同位素发电机。
第532章 来自国内的支持
对于天气控制器,国内也算得上重视,不仅为陈新他们提供了后续的补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