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00章 大型避难所的惨状
  在市府的组织和筹划之下,陈新花费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对市区三个大型避难所和六个中型避难所的改造,让市区总算是在暴风雪的肆虐之下还有着那么一丝温暖。
  陈新之前对这一丝温暖的意义并没有什么太直观的感受,但是当他完成了对医院的锅炉改造,去到步行街避难所,对这个大型避难所进行锅炉改造的时候,避难所里幸存者的生存现状还是让陈新感到触目惊心。
  步行街避难所是一个相当大的地下空间,而且因为其结构是双层地下步行街,还有下沉广场存在,当初在建造的时候虽说是作为人防设施来设计的,所以它的通风是非常好的。
  通风好,这对于地下建筑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通风好同样也意味着热量的散失更加容易,尤其是地下空间更大,需要的通风口更多,散失的热量也就更多。
  而这也就导致了步行街作为大型避难所的温度比其他中型避难所更低。
  尤其是整个步行街正中的下沉广场是开放式的,即便在避难所改造的时候这里做了加固和保暖措施,但依旧是一个会让避难所温度降低的重要问题。
  而且步行街的条形结构也导致了整个避难所内部空气流动的很快,平时行走其中可能感觉不出来,但当温度降到了零下之后,这流动的空气会让避难所内部任何位置的任何一点热量都迅速的逸散和流失掉。
  这也就导致了步行街避难所里被冻伤和患上低温症的人特别的多,很多人甚至无力离开房间去治疗自己,只能躺在冰冷而狭小的房间里,裹着早已被冻得冰冷的被子和毛毯,缩在暖气散热片前,靠着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余温,在瑟瑟发抖中病情加重。
  虽说避难所的管理者也安排了巡查人员,为有需要帮助的幸存者提供帮助,但大型避难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地方又实在是太大,就算有巡查人员,也很难做到及时为每一个人提供帮助和治疗。
  很多人都是病情到了严重的地步才能被送到医院去进行治疗,而这还算好的,有些人因为身体虚弱或是有其他疾病,甚至直接在寒冷中就这样去了。
  在陈新抵达步行街避难所的时候,在下沉广场的入口,他就看到了不下二十个以上的敛尸袋,里面已经装了尸体,就这样在避难所的门口摆成了一排,等着被送去火化处理。
  这是让人心情非常沉重的画面,看着那些缩在由原本地下步行街的门面改造而成的小房间里的幸存者们,陈新能够深切感受到他们的那种无助和绝望。
  末日、灾难、寒冷……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看不到希望。
  不得不说步行街避难所确实是市区所有避难所里保暖最差的一个,其他两个大型避难所和它相比都没有这么容易流失热量。
  事实上就算是在陈新完成了锅炉改造,甚至把避难所的供暖管线换成了气暖之后,步行街避难所内部的温度也没有升到零度以上。
  不过好在这里的温度在锅炉改造之后得到了一个显著的提升,从零下二十多度升到了零下几度,勉强让避难所内部的居民不至于再裹着被子贴在暖气散热片上也感觉不到温暖了。
  在陈新改造了锅炉和供暖管线之后,避难所里的居民只要关好自己房间的门,在暖气的作用下,还是能够让局部一个小空间内的温度上升到零度以上的。
  但这和其他避难所整体温度都被升到了零度以上相比,条件无疑要艰苦不少。
  好在锅炉房出来的热水还是很滚烫的,可以让这里的人们洗一个痛快的热水澡,好好缓解一下多日以来他们因为持续的低温寒冷所造成的苦痛。
  而在改造完成了市区三个大型避难所和六个中型避难所之后,陈新也终于可以将自己的精力放到同位素发电机这件事上来了。
  毕竟说到底,陈新虽然说完成了市区所有大中型避难所的锅炉改造,让十几万人免于在暴风雪的肆虐之下死于寒冷,但对于整个炎国来说,依旧有99。99%以上的人口正在遭受同样的命运。
  而且他们没有这么好运,可以有陈新这样的人来帮助他们,他们只能靠着自己去硬抗过这场暴风雪。
  对于这一点,陈新实在是没有信心他们能够挺过去。
  为此陈新也特意咨询过科研机构的人,问过他们是否有其他方法帮助那些仍旧在暴风雪中苦熬的人们,可得到的答案却令人沮丧。
  即便是国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应对这场可怕的雪灾,只能够加大供暖力度来撑过去。
  所以这也就让陈新对同位素发电机的事情更加上心。
  一台同位素发电机在理论上来说足以供给一个避难所的全部用电需求,而这种设备本身占地面积也不大,组装完成之后一间正常大小的卧室都可以放得下。
  如果能够大量生产之后运往全国的避难所,就可以为他们提供充沛的电力,用以进行电取暖,从而和燃煤供暖配合,让他们在这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的雪灾里可以支撑的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陈新知道同位素发电机的定型和制造都需要时间,却还是将精力投入到这个项目当中的原因。
  如果是在过去,有着天气系统的调节,一场暴风雪再怎么肆虐,可能也就持续几天就结束了,大范围的寒潮降温天气也不会持续很久。
  但在天气系统已经崩溃,现在全球都是冰封状态的情况下,这场暴风雪已经持续了超过两个星期,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结束。
  有可能是明天,也有可能是下个星期、下个月,甚至有可能像是火星上的风暴一样持续一整年。
  所以为了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陈新觉得如果自己能做到的话,还是应该尽力去做,至少这样可以拯救更多的人,而不是看着他们被活活冻死。
第301章 不可名状的升级过程
  对同位素发电机的研究依旧要从同位素温差电池开始。
  作为同位素发电机的能量来源,同位素温差电池对于陈新来说已经是完全成熟的东西,他只需要有原材料,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来。
  当然,他作为一个人,制造同位素温差电池的效率是有极限的,就算有着系统的升级功能,他只要看到就可以进行升级,但论效率和性价比来说,还是把生产线制作出来,让其他人来进行生产更合适。
  不过在这之前,为了方便对同位素发电机的制造和研究,陈新还是手搓了一批同位素温差电池作为研究材料。
  “陈新先生,这个同位素发电机要怎么来制作?”科研人员将陈新所需要的材料和零部件都送到了他所在的实验室,跃跃欲试的看着他,想知道他究竟要怎么制造这种听上去很科幻的同位素发电机。
  对此陈新只是笑了一下,随即解释道:“我也不好解释,你们看着就行了,总的来说就是把三颗电池接在一起,然后提高它们的输出功率。”
  说完,陈新便动手开始组装起了眼前的零件。
  依旧和以前一样,系统虽然可以做到无限升级,将普通汽车蓄电池变成同位素温差电池,但如果陈新不将三颗同位素温差电池组装到一起,并且做出一个可以称之为支架的东西,将其组合成一个可以被视作发电机的整体,他也还是没有办法将其升级成同位素发电机的。
  毕竟三颗电池是三颗电池,不把它们装到一起,是无法将其视作一台发电机的。
  看到陈新在组装零件,这些科研人员赶忙凑了上来,帮忙的帮忙,录像的录像,虽说忙的好不热闹,但却也有条不紊,并没有给陈新带来什么妨碍,显示出了极高的专业素质和组织度。
  在陈新等人组装着零件的时候,之前和陈新起过冲突的老教授也闻讯赶了过来。
  虽说这个项目应该是高度保密,应该阻止闲杂人等的,但这位老教授却在表明了身份之后,成功让门口负责阻拦的人进来找陈新说情。
  “那位老教授?他也想参加这个项目?”陈新有些诧异,同时也在怀疑着这位老教授的目的。
  但来找陈新说情的人向陈新解释道:“这位老教授姓周,是理工学院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核子物理专家,如果说理工学院有谁能在同位素发电机的研制工作上为陈新先生你提供帮助的话,非这位老教授莫属。”
  对于这番评价,陈新不予置评,因为他确实不了解这些东西,而这些年网络上各路专家学者冒出来的太多了,是个人都敢说自己是某某知名学者,某某领域的权威,这种话的泛滥一度使得所谓的专家已经变成了砖家了。
  不过考虑到自己身边的这些人都是国家派来的研究人员,陈新在迟疑了一下之后还是点头同意让人去把老教授请进来。
  老教授很快就被请了进来,看到陈新他们正在组装的东西,并没有贸然评价,也没有插手,只是站在一旁十分认真地看着陈新他们将东西组装起来。
  组装完成的设备是一个大约有两米高的三角形支架,底座和上端各有一个圆盘,上面有三个槽位刚好用于固定同位素温差电池。
  除此之外,整个支架的底部还有着一些简单的线路,似乎就是用来将电池的电量导出用的,整台设备看上去简直粗糙和简陋的不行。
  然而实验室里的所有人都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奇怪。
  陈新是知道自己升级之后这东西就会变得好看,没有必要对原型机花费那么多不必要的精力。
  而老教授和其他科研人员则早就习惯了设备原型机就是这样一副粗陋的样子了,毕竟搞科研,向来都是先拼凑起来解决有无,再慢慢进行改进的。
  从来没有哪个原型机制造出来就功能完善,更没有哪个科研人员会在制造原型机的时候先考虑好不好看。
  不过纵使如此,一旁的老教授还是皱眉说道:“你们这个线路设计的也太粗糙了一些吧,只是单纯的将三颗电池并联在一起,为什么不优化一下线路的连接方式?”
  “先把设备组装起来,优化的事情我一会来一次解决。”陈新回过头看着老教授,冲他解释了一句:“这就是我的能力,之前因为意外获得了后天学者症候群,无论什么设备我都能优化改造,但我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原理。”
  “还有这种事情?”老教授显然感到自己的认知受到了冲击,但却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陈新之前改造锅炉的成绩是实打实的,他也不打算在没有见识过陈新的能力之前就发表什么评论。
  只要能够验证结果,复制过程,在老教授看来这就是科学的,科学不应该是教条主义的定理公式,而是可以证伪的认知方法,只要能够证伪,那就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至于说无法理解,那只能说知识的积累还不够,还无法认知所有的事物而已。
  陈新也没打算向老教授解释,有的时候实际做一次,比说上一万次更有效果,所以他在将三颗同位素温差电池装到了眼前的设备上之后,便直接启动了系统的升级功能。
  绿光闪过,一瞬间原本还粗糙无比的设备便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裸露在外的设备本体被包裹上了一层白色的漂亮外壳,看上去简约而干净。
  被老教授嫌弃的电路连接也有了全新的样貌,虽然被遮挡在外壳之下,但却可以判断得出,线路已经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