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以厚酬,有钱十万奉子,幸从容,无草草而去。”炜因留彼。炜善丝竹之炒,闻主人堂前弹琴声。诘家童,对曰:“主人之爱女也。”因请其琴而弹之。女潜听而有意焉。时任翁家事鬼曰独脚神,每三岁必杀一人飨之。时已逼矣,求人不获。任翁俄负心,召其子计之曰:“门下客既不来,无血属可以为飨。吾闻大恩尚不报,况愈小疾耳。”遂令具神馔,夜将半,拟杀炜……(《传奇》)
然而没想到,这事却被小姐得知。她偷偷从窗缝里递给崔炜一把刀,并将事情原委告诉了他:“我家事鬼,公子还是用这把刀打开窗子跑了吧。不然,定会被杀死祭鬼!”
崔炜大惊,道谢后,带着治病的艾蒿,破窗而逃。
任老发现后,带人追赶。
不料,崔炜因迷路,掉进枯井。幸好枯井里有很多树叶,崔炜安然无恙。到天亮时,他才发现,这枯井至少有百丈深,四周能装下千人。
但怎么出去呢?
就在这时候,崔炜一回头,几乎惊厥倒地,因为他看见一条几丈长的白蛇盘在那里,正默默地望着自己。
崔炜叩拜:“您长得是蛇的样子,但心必定如神龙,千万别害我啊。”
崔炜发现那大蛇嘴唇长了个大瘤,便主动给它治病。结果自然是手到病除。大蛇很感激,于是吐出一枚宝珠酬谢。
崔炜没接受,说:“龙王神通广大,救我出去当如反掌。我不要那宝珠,只想回到地面人间。”
大蛇听后,就开始扭动身子。聪明的崔炜便跨到蛇身上。但是,他们没有从洞口出去,而是靠着蛇头上发出的光亮,在黑暗的洞中潜行。
大约几十里后,旁边石壁上出现一块壁画,画上是一名先朝男子。接着,大蛇带着崔炜来到一个金兽咬环石门前。门开后,顿时明亮起来。然而,大蛇把崔炜放在门口后,就走了。
崔炜以为到了地面人间,便走进门去。里面宽阔,处处石屋,装饰华翠,一如王宫。他见有各种乐器,于是取过一把琴,试着弹起来。
顿时,四壁上的窗户都打开了,一名婢女走出来,笑着说:“玉京子已把崔家郎君送来了!”
随后,四位妆容高古的女子出现,其中一位对崔炜说:“公子为何来到帝王之玄宫?”
崔炜起身,说:“既是帝王玄宫,帝王在哪儿?”
一女子答:“我家帝王去参加祝融的婚礼去了。”
说着,女子们叫崔炜继续弹琴。
女子们问:“什么曲子?”
崔炜说:“《胡笳》。”
女子们问:“何为《胡笳》?不懂啊。”
崔炜说:“汉朝时,中郎将蔡邕的女儿文姬流落胡地,多年后回来,感叹自己在胡地的经历,就创作了这支曲子。因其悲切,一如胡人吹笳,故而得名。”
女子们大喜:“这确实是一支新曲子。”
随后,女子们用酒宴招待崔炜。
后者吃完,表示要回去。女子们婉拒:“既然来了,便是前定之缘,何必匆忙!少住几天,吃不了你。且过几天,羊城使者就要来了,你可以跟他回去。另外,我家帝王已知道你到来,把田夫人许配给你了。”
崔炜:“田夫人?”
女子们:“田夫人美丽善良,举世无双。她是齐王的女儿。”
崔炜:“齐王?哪个齐王?”
女子们说:“田横啊!田横五百士,知道吧?宁到海岛而不愿归顺汉王刘邦的齐国王族田横啊。”
过了一会儿,有阳光照到席间。崔炜抬头,见上边有个小孔,隐约可见天空。
这时候,女子们说:“羊城使者来了。”
于是,就真的看到一头白羊,从空中慢慢下来,徐徐落在席间。羊背上,坐着个男子,手持笔和竹简,使者模样。
一位侍女走过来,接过竹简读道:“广州刺史徐绅死,安南都护赵昌接替。”
女子们给使者斟酒:“这位是崔公子,要回番禺,请你带回去。”使者答应下来。
女子们对崔炜说:“改日你要替使者更换屋宇和衣服,酬谢他。”崔炜急忙答应。
女子们告诉崔炜,说帝王有诏令,把国宝“阳燧珠”送给他:“你拿回去后,会有一个胡人拿十万钱买它。”
随后,一位侍女打开玉匣,取出宝珠,交给了崔炜。
崔炜拜谢,说:“你家帝王为什么如此厚待我?”
女子们告诉崔炜,说:“你先人在越台上留有诗篇,感悟了广州刺史徐绅。徐修缮了越台。帝王看完诗篇后也很感动,写了相和的诗。”
崔炜说:“你家帝王写的什么诗?”
一位侍女在羊城使者的笔管上写道:千岁荒台隳路隅,一烦太守重椒涂。感君拂拭意何极,报尔美妇与明珠。
崔炜说:“你家帝王是哪位?”
女子们不答,其中一人对崔炜说:“你回去后,七月十五那天,在蒲涧寺僻静的厢房,准备好酒食,我们把田夫人送去。”
崔炜就此告别,刚要上羊背,听到一女子说:“知道你有鲍姑的艾蒿,留下一点吧。”
崔炜:“鲍姑?好吧。”于是,就留下了一些艾蒿。
就这样,羊城使者带着崔炜重返人间。一落地,白羊和使者就都不见了。崔炜望了望天空,大约是五更天。蒲涧寺的钟声已经传来。
崔炜回到租房处,却不想主人告诉他,他已离家三年。
主人:“说说吧,到哪儿去了?”
崔炜当然没说实话。因为即便说了,对方也未必相信。只是,当他打开屋门的时候,见满目灰尘,床榻还是老样子,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悲伤。
接下来的故事,一如王宫女子们所言。
崔炜一打听,广州刺史徐绅果然死了,赵昌接替。
接着他又想起什么,带着宝珠来到胡人聚集的地方。一位胡商见了宝珠,立刻匍匐在地膜拜:“这是南越王赵佗墓中的宝物啊!”
崔炜一皱眉:“你怎么知道?”
胡商:“我做珠宝生意,什么古玩不懂?当年,始皇帝的大秦一统天下,大将赵佗远征岭南,后建南越国,为第一代国王。这颗宝珠,在当时就价值连城,故而赵佗死后用其陪葬!”
崔炜只好把自己的故事讲给胡商听。后者不时称奇,最后竟用十万钱把宝珠买去。
崔炜问胡商:“你虽精通古玩,但这宝珠毕竟是我华夏宝物,你作为一名来自西域的胡商,又如何认得?”
胡商一笑:“我是大食(阿拉伯)人,这珠子正是我国当年的镇国之宝‘阳燧珠’。赵佗好珍玩,汉朝初年,他派寻宝队航海登山,才把这宝珠盗回番禺。我国有个懂天象的人,说宝珠就在岭南,且定有回归之日。于是国王派我来查找,今天果然得到了。”
说着,胡商从怀中掏出一瓶玉液,把那宝珠洗了洗,灭了烛火,持珠一照,满屋光辉。
后来崔炜赚了钱,重新置备了家产。他想起羊城使者,但遍寻不到。有一次,他无意间来到城隍庙,见有个神像很像羊城使者,又见他所持毛笔的笔管上有字,正是当时侍女所题的,于是恍然大悟,重装了庙宇,粉饰了金身。同时,也明白了,羊城说的就是广州。
之后,崔炜登上汉朝遗迹越王台,看到父亲的诗,“越井冈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古墓多年无子孙,野人踏践成官道。”一旁有越王的和诗,字迹非常奇异。
不久,七月十五到了,崔炜准备好甘美的酒食,来到蒲涧寺。
半夜时,真的有四女子伴着那位田夫人来了。夫人容貌艳美,古雅婉约。崔炜给南越王致信拜谢。四女子收了信,便消失了。
崔炜问田夫人的故事。后者说:“当年,我国覆亡,我被南越王掳作妃子。他死了,用我殉葬。不知如今是什么年代?想起那田广烹杀郦食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呢。”
崔炜不禁唏嘘,接着便问四女子说的鲍姑是谁。
田夫人说:“是鲍靓女,即东晋葛洪的妻子。”
崔炜听后,感叹不已。
崔炜在南海住了十几年,后再次散了家财,带着妇人到罗浮山,寻访鲍姑去了。
再后来,就没了他的消息……
世外仙境
南北朝北魏尚书令古弼有个族子,名叫古元之,从小就是个孤儿,跟着古弼长大。
古元之喜欢酗酒,一次喝得大醉,竟死去了。古弼很伤心,入殓后,忍不住想再看古元之最后一眼,就命人把棺材劈开。不料,古元之竟从棺材里坐了起来!
不要以为这是一则僵尸故事,让我们先来听听古元之的诉说:
“那天我喝得大醉,不省人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稍微有了一些意识,又似在梦幻中,感到有冷水浇身。睁眼一看,见一装束威严的人站在我面前,说‘我叫古说,是你的远祖,正要去和神国,但没人给我拿行李,所以找到你。’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古说已叫我背起一个重有一钧多的行囊,又给了我一根一丈多长的竹杖。
“我很疑惑,就问‘这竹杖是做什么用的?’
“古说笑道‘你骑上试一下。’
“我侧身跨在竹杖上,竹杖猛地腾空而起,载着我飞行起来,速度甚快。
“就这样,我跟着古说,在天空中向西南方向一路飞去。
“不知飞了多少里,唯见下面山河愈远。过了一阵,我们才慢慢落地。按古说的说法,我们已到了和神国!
“和神国,多平原,境内没高山,最高的也不过几十丈。山上都是美玉一般的绿石,晶莹剔透,自生光芒。
“玉石之间,是五颜六色的植物,奇花异草,百果飘香,各种禽鸟鸣叫、盘旋其上。
“山顶一如平原,更有清泉飞流至于山下,达数百道之多。原野上,没中原常见的杨柳,而都是相思、石榴等珍贵之树。每棵果树,花卉齐绽,果实红艳,映于青翠的枝叶与花丛间。有风吹来,满树摇曳,一如仙境。
“我的这位先人古说,为我介绍了和神国,他说‘这些果实四季不失。新果换旧果时,人们不易发现。这里的田地,生长的都是巨大的葫芦,里面有五谷,味道甘美,不是中原的稻粱可比的。这里人人丰衣足食,不用耕种。这里的原野,滋润肥沃,不生杂草。每一年,这里的树木上都会长出五色丝线。人们喜欢哪种就取下哪种,任意纺织成绸缎绫罗,而不需要养蚕。这里的四季,微风和煦,一如中原的春天。’”
后魏尚书令古弼族子元之,少养于弼,因饮酒而卒。弼怜之特甚,三日殓毕,追思,欲与再别,因命斫棺,开已却生矣。元之云:当昏醉时,忽然如梦。有人沃冷水于体,仰视,乃见一神人衣冠绛裳霓帔,仪貌甚伟,顾元之曰:“吾乃古说也,是汝远祖,适欲至和神国中,无人担囊侍从,因来取汝。”即令负一大囊,可重一钧。又与一竹杖,长丈二余,令元之乘骑随后,飞举甚速,常在半天,西南行,不知里数,山河逾远,欻然下地,已至和神国。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皆积碧珉。石际生青彩簵筱,异花珍果。软草香媚,好禽嘲哳。山顶皆平正如砥,清泉迸下者三二百道。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每果树花卉俱发,实色鲜红,映翠叶于香丛之上,纷错满树,四时不改,唯一岁一度暗换花实,更生新嫩,人不知觉。田畴尽长大瓠,瓠中实以五谷,甘香珍美,非中国稻粱可比,人得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