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狐朋仙友-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本书!

 第一百零一章 阋墙鱼图(7)

    “回杨道长话,其实鄙人与舍弟之间的分歧大半都在这本家传古书之上。

    为此,族叔伯们也帮着想了无数办法。

    到最后,连原本保管在鄙人这里,他可以另录一副本的提议都不肯答应,口口声声得要和鄙人这个做兄长的争竞,真是让人好生心寒!”

    一听李里正坦言自己和兄弟起争执的原因竟然是为了一本书,杨从循好悬没让自己一口唾沫给呛着。

    “合着闹了半天,你们兄弟俩就是为了一本书打起来的?

    什么书这么金贵?记载太上老君炼丹配方的丹决么?”

    不过这话杨从循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可不敢当着李里正的面说出来。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开腔的胡三突然在一旁发问。

    “既然你弟李大户不肯要这个抄录副本,那不妨就换一换,由你拿副本,让他拿这个原本如何?

    这做哥哥的总得让着弟”

    谁知胡三他的话刚说了一半,对面那个李里正就和被人踩到尾巴一样,暴喝一声:“不可!

    李家传家的宝贝就该由我这长子保管,什么时候轮到少子来出这个头?

    这便是祖宗家法,狐大仙你适才所言十分不妥!”

    见方才脸上还带着几分谄媚之色的李里正突然发作暴怒,杨从循和胡三顿时都吃了一惊。

    待两人耐着性子,跟这个李里正套了几句话,终于从其口中挖出了整件事情的原委。

    说起来挺让人无语的,这个李里正之所以会和弟弟李大户的关系闹的这么僵,其实不光是为了抢那本祖传的古书,他们其实是在抢一个嫡长子的身份!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一头雾水:“这嫡长子不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么?

    这身份还能抢?你娘要不是正妻,你怎么当嫡长子?”

    这话说得没错,可要是这同父异母兄弟的生母都是正妻咋办?

    到底谁是嫡长子?

    远的不提,眼巴前这个杨从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杨从循他爹杨新笃没有续弦许大户之妹时,杨从循他是杨家当之无愧的嫡长子。

    然而到了杨新笃续弦之后,杨从循这个嫡长子的身份就很尴尬了,因为现在杨新笃的正妻不是他杨从循的生母,而是新过门的杨许氏。

    从继母被花轿抬进杨家的这一刻起,杨从循既可以是嫡长子,也可以不是。

    如果杨从循可以抢在几个异母兄弟之前科举做官,那么光耀杨家门楣的他就是嫡长子。

    要是杨从循一直科场蹉跎,那杨家的嫡长子换成某个异母兄弟也很正常

    反正现在杨家正妻是人家亲妈,这正妻的儿子当嫡长子也是理所应当!

    这李里正与李大户之间的情形,恰巧就和杨从循他家的情况差不多。

    在李里正出生后不久,他的亲娘就因风寒过逝了。

    他爹李善人当时得时常外出照顾生意,实在没法将李里正带在身边,于是就续娶了一房妻子,帮着照料年幼的李里正。

    后来这继氏又给李善人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李里正的弟弟李大户。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开始棘手了,因为李家这俩后人其实都挺有出息的。

    李里正很早就承袭了岩头夼里正一职,而李大户将李家生意打点得有声有色。

    兄弟俩人不分伯仲,这下该由谁来当李家的嫡长子?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抢到这个嫡长子的身份,那么李家的土地和房舍就可以多分上一份。

    这主要是过去礼法规定由嫡长子负责掌管这家的宗祠和祖坟,例如维修宗祠和祭祀祖先之类的挑费都要由嫡长子来掏腰包,所以在分配田产时要倾斜照顾。

    这些多分出来的土地房屋名义上是整个李家公有的财产,只是由嫡长子代管。

    然而那些多分出来的土地出租后收取的地租和房租都归嫡长子自由支配,除了不能买卖,这些土地和他名下的土地有区别么?

    “杨道长你有所不知,我爹留下的这本奇书是我们李家祖上赖以发家的绝大助力,理应由我这个长子来保管。

    还请道长您明日受累替家父招魂,当着族中叔伯的面儿,亲口定下这本书的归属,拜求拜求!”

    一听这李里正自承他李家是依靠一本古书发得家,这下杨从循和胡三都被勾起了兴致,不免就动问李里正,这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竟然有能让人发家致富的魔力。

    李里正要求杨从循出力替其父招魂,因此就不好一口回绝其提出的问题,犹豫了好半天,才支支吾吾的解释道。

    “既然杨道长您不是外人,那鄙人也就直说了。不知道长可曾听过一本叫的奇书么?”

    这本李里正口中的,是一本配了插图和字说明的图集,是一本详细记载各种动植物生活习性的博物全书。

    其中一共记录了中国沿海各地三百余种动植物,足可谓种类繁多,而中的错就是错综复杂之意。

    这本全书共四册,由著名画家聂璜绘制于康熙三十七年,随后即被大内珍藏。

    李家那本奇书肯定不是大内珍藏的,这私盗内藏一定是掉脑袋的罪过,就算家里真有,也绝对不敢拿出来示人。

    可这却不能只靠画家想象凭空画成,在配图作画之前,一定要先整理删改图册内附录的那些说明动植物生活习性的字。

    而李家祖上得到的这本奇书,就是附录中那些说明动植物生活习性的字!

    听李里正讲,他们李家祖上原也是一户在附近河边打渔为业的渔民。

    到了李里正曾祖李恺辜这一代,突然有一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家附近的港汊河湾十有八九都旱得见了底。

    不得已,这李恺辜只身外出逃灾,最后跑到一处靠海的码头上,替人去撑船卸货,以此混口饭吃。

    有一天,李恺辜在送完货物,打扫整理船舱时,从一处舱板与船篷形成的夹缝中,翻出来一个青布包袱,待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本巴掌大小的小册子。

 第一百零二章 阋墙鱼图(8)

    要知道,这从大船上卸下来的货物上面都打着各家订货商号的印记。

    而送货船工在将卸下来的货物装上小船后,要按照商号印记撑船送到这家商号。

    最后经过商号掌柜点验确认之后,才能去商号账房领取送货的辛苦钱。

    这货物送错地方自然是白跑一趟,要是弄丢了人家的货物,那还得赔给人家。

    因此在那个年月,这撑船送货的船工都必须认字,至少也得读通才行!

    那李恺辜正是因为小时候站在学堂外面,断断续续得听里面领读的先生讲了几个月的书,这前后加起来一共能认得一二百个字。

    这才得以在码头上谋了一个送货的差使。

    要不然这码头上肯出苦力的力工数不胜数,这其中会撑船的更不在少数,凭什么能便宜他一个外乡人?

    话说那李恺辜拿起那本小册子翻了翻,发现这居然是一本记载海中鱼儿何时洄游内河,何时产卵大肥,又在何时会上浮取食的奇书。

    那李恺辜本就是渔户出身,乍一见到老本行忍不住就有些手痒。

    于是他就趁着散工休息,将出几钱,向码头附近的渔家买了些鱼饵钓线,跑到一处海河沟旁去试验这书中所写内容到底是真是假。

    然而李恺辜万万没想到,这本书中所记载的内容竟然十分灵验,令其一下子就钓了个渔获满筐。

    这时李恺辜才发觉自己竟然在不经意间捡到一件宝物,不免欣喜若狂。

    第二天一早他就辞了这撑船送货的苦差,从此按照那本书中记载的内容,在码头附近钓捕各种肥美珍奇的渔获。

    说来也巧,只因李恺辜先前是孤身一人在异乡求活,所以就对每趟撑船送货都格外上心,生怕一不小心再砸掉自己糊口的饭碗。

    就算顺利交付了货物,他李恺辜也不说立马就去账房领钱走人。

    若是看见货主家一时腾不出人手搬运货物,往往二话不说,搬起货物直接就给送到人家仓房之中。

    这样一来,码头附近大小商号的掌柜都对这个姓李的撑船伙计留下一个吃苦耐劳的好印象。

    那码头临近大海,附近岂能少得了惯嗜海味的老饕?

    因此这李恺辜就拿着自己辛苦钓起的珍奇渔获,到自己先前曾经送过货的商号挨家出售。

    有之前留下的好印象打底儿,再加上他李恺辜送来的渔获格外鲜活肥美,那些商号掌柜大多都赏脸从这送来的渔获中挑出几尾中意的送去商号后厨。

    这最后给出来的价格也要比李恺辜直接送到鱼市上高出几成。

    一来二去,那李恺辜就积攒下一大笔钱。

    后来他衣锦还乡,在老家岩头夼买田置地,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财主。

    这就是李里正和李大户都一口咬定此书不松口的原因。

    虽然发了财的李家已经不再吃水上打渔这碗饭,但只要这本在自己手里,就算日后家道中落,那子孙后代也有了翻身再起的指望。

    那个李里正最后告诉杨从循和胡三,他们李家这本上记录的鱼鲜水产是按照分布省份归集的。

    只要是靠海的省份,其出产的海鲜就在书上有记录。

    李里正直言亲爹李善人在世时,曾想干脆就将此书分成二半,但亲爹这一提议却遭到李氏兄弟的一致反对。

    其原因不外乎这李家居住在山东,只有记录山东沿海出产海鲜的那部分书页才对李家人有意义。

    万一自己分到手的那半本书上记载是广东沿海的出产,总不能就因为这个原因就把家搬去广东。

    见两个儿子都强烈反对,李善人也就打消了这个分书的念头。

    然而还没等李善人想出新的解决办法,他就因急病驾鹤西游,这下李家两个儿子又像一对红了眼的斗鸡一样争抢起来。

    眼看这两人都要在亲爹的葬礼上大打出手,那位被推出来趟浑水的李氏族伯气得是连连跺脚。

    “两个混账东西,有什么事不能等着发送了亲爹再说?这棺材还等着下葬呢!”

    说完,这位族伯又重重一拄拐杖:“既然你们两人谁都不肯退让。

    那么就将这本书锁在李氏宗祠之内,你们哥俩每人各拿一把锁来锁上这装书的木匣。

    今后除非你们兄弟俩商量出解决办法,开宗族大会,在祠堂当着众人的面分书,否则这本书就这样锁在李家列祖列宗的面前!

    现在,都滚去给你爹摔盆打幡!”

    当时李家兄弟也觉得在亲爹葬礼上闹得太不像话没法收场,只得点头同意了族伯的处置。

    然而等俩兄弟操持完丧事回家闭门仔细一想,才发现自己一不小心上了这位族叔的当。

    那李善人在世时,这俩兄弟在同一个屋檐下待着,两人天天见面都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现在兄弟俩已经分家另过,想要再商量解决办法就得低头跑去对方家里商量

    这凭啥啊?没门!

    从这一天起,李家兄弟俩就这样暗中较上了劲,不论何事都要压对方一头,好让对方早点低头服软,跑来跟自己商量一个解决办法。

    这本书天天在宗祠里搁着总不是个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