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诸天一道-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灵素这话可是戳到了他的嗨点了。

    虽然他不觉得自己有那个福气能修得长生,但不代表他不想啊!

    如果改释为道,说不定能让天上的神仙看到自己求仙道的诚心,此事可以为之啊!

    赵佶又忍不住看向那一旁一脸笑意的叶千秋,不说别的,这位紫霄真人护佑大宋,乃是陆地仙神之流,说不定能上达天听,沟通上天。

    改释为道,来日定然能通晓上天。

    想到这里,赵佶当即大手一挥,道:“元妙先生此言,当真是深得朕心。”

    “此事……朕准了!”

    赵佶此言一出,八个老和尚顿时眼前一黑。

    太子赵恒更是疾呼道:“父皇,万万不可啊!”

    诸天一道

 第87章 以死名志剑魔独孤(5000)

    天道殿中。

    太子赵恒凄厉的呼喊声,让皇帝赵佶微微蹙眉。

    “恒儿,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难道你觉得朕不能做这教主道君皇帝吗?”

    “元妙先生改释为道,是为天下计!”

    “更是为社稷计!”

    “此事,朕心意已决,无须多言。”

    “释教本就是由西土传入中土,我中华上国,统御万物,朕为君父,这些和尚冒犯于朕,朕没有治这些和尚的罪过,让他们改释为道,给他们一个悔过的机会,难道不可以吗?”

    赵佶这话,又带了三分皇帝的威严。

    太子赵恒听到赵佶这话,便知道他的这位父皇已经是彻底被林灵素这个妖道的话给说服了。

    这谄媚之人,着实太过可恨了!

    太子赵恒无力的垂下脑袋,能够保全这九名高僧的性命已然是不易了。

    罢了,罢了,要隐忍,要隐忍,待来日……

    “父皇所言……甚是……”

    赵佶听到太子赵恒这话,面上露出笑意来。

    而此时,躺在殿中的那八名老僧已然尽数坐在地上。

    他们盘膝而坐,面色苍白,双手合十。

    如同大相国寺观心大师,智清禅师,这等修佛修了一辈子的老顽固,此刻已经是心神大乱。

    观心大师悲戚道:“老衲自幼修佛,供奉佛祖数十年,岂能改投他门!”

    “佛祖便是佛祖,岂能为天尊!”

    “今日,老衲愿以死名志!”

    话音落下,只见身受重伤的观心大师直接奋力而起,朝着那殿中的大柱上撞了过去。

    嘭!

    只见观心大师以头撞柱,本就身受重伤的他,登时命丧当场!

    赵佶见状,顿时面色难看的紧。

    这时,叶千秋看着那坐在地上的七个老和尚个个面如死灰,好似一副天要塌了的模样。

    再看赵佶似乎因为观心的自决,有些动摇。

    叶千秋朗声道:“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

    “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

    “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

    “彼佛门释迦生于西土,亦得金丹之道。”

    “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故号曰金仙。”

    “有诗云:六年雪岭为何因,只为调和气与神。一百刻中为一息,方知大道是全身。”

    “禅宗祖师达摩面壁九年,方超内院;世尊冥心六载,始出樊笼。”

    “以此知,释迦亦是性命兼修。”

    “其定中出阴神,乃二乘坐禅之法,奈何其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徙。一念差误,则透灵别壳异胎,安能成佛?”

    “此不过是我道门第五等鬼仙而已,其鬼仙者,五仙之下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夺舍而已。”

    “其修持之人,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

    “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

    “虽曰仙,其实不过是鬼罢了,故神仙不取。”

    “释迦亦云:惟以佛乘得灭度,无有余乘。又曰:世间无有二乘得灭度,惟一佛乘得灭度尔。”

    “释迦之不取二乘,即我教之不取鬼仙也。奈何人之根器、分量不同,所以释氏说‘三乘之法’;道家分‘五等仙’、三千六百旁门法也。”

    “妙法三千六百门,学人各执一为根。岂知些子神仙诀,不在三千六百门。”

    “此正释迦所谓‘惟一佛乘得灭度’之意。”

    “改释为道,方为正理,诸位也无需气恼,当知这其中关联。”

    叶千秋这一大篇论述下来,顿时让皇帝赵佶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什么是高道,这就是高道!

    紫霄真人当真是厉害,改释为道,亦能说的头头是道,让人无话可说。

    太子赵恒听着叶千秋那一番高谈阔论,虽然他心向佛门,却也不得不说,此番道理,当真是有理有据。

    太子赵恒这才明白过来。

    林灵素比起这紫霄真人来,道行还是要差上不少。

    这师徒二人一唱一和,这下,可是连改释为道的依据都有了。

    清凉寺神音大师、神山上人,嵩山少林寺玄寂大师,普渡寺道清大师,东林寺觉贤大师,听到叶千秋此言,个个瞪大了双眼。

    玄寂大师双手颤抖,此时,他已经知道,改释为道一事,恐怕无力回天了!

    “好好好!”

    “紫霄真人一番言语,当真是让朕犹如茅塞顿开。”

    “张都知,立即拟旨,传令中枢,从今日起,改释为道!”

    “将天下间的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为尊者,和尚改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

    “违者,发配边疆!”

    赵佶这一番话,算是彻底将改释为道板上钉钉。

    张茂则在赵佶身后应了一声。

    殿中的灰衣老僧微微一叹,却是没有多言。

    其余七名老僧看到灰衣老僧没有说话,便也不再言语。

    今日御前斗法,赵佶十分满意,虽然死了个老和尚,但并不影响他的好心情。

    赵佶和叶千秋、林灵素回到隔壁的神霄观中,谈玄三日,喜不自胜,自觉自己真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圣明之君。

    赵佶向叶千秋讨教延年益寿之法,叶千秋依旧是把当年传给宋哲宗赵煦的那套吐纳法子传给赵佶。

    赵佶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欣然收下。

    改释为道的旨意正式下达之后。

    大宋疆土之内,所有的和尚庙都遭了殃,胆敢有不遵圣旨的,通通被官府的人以强力手段镇压,该发配的发配,该流放的流放。

    少林寺作为江湖上举足轻重的地方,此刻却是没有激烈的反抗出现。

    自少林寺方丈玄寂以下,少林寺全寺僧人尽数换上了道袍,不过改佛寺为宫观一事,由于工程浩大,一时没有开展起来。

    但饶是如此,依旧是让天下震惊!

    一时间,提出改释为道的林灵素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说他是蛊惑君主的妖道,有人说他是刚毅直言的忠臣。

    林灵素对这些毫不在意。

    神霄观中,林灵素念着一首由常德府文殊寺一个叫释心道的老和尚所作的诗文,反倒是露出了一抹笑意。

    “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

    “师尊,这诗作的还真一般。”

    林灵素朝着一旁的叶千秋说道。

    叶千秋笑道:“如今天下大变,恐怕这改释为道的事也延续不了多久。”

    “权且算是给佛门的一次教训吧,让他们以后都夹着点尾巴。”

    林灵素闻言,顿时了然,道:“师尊放心,徒儿晓得轻重。”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皇帝迷恋李师师,不理朝务,六贼乱政,如今辽国大军已经在南下的途中。”

    “西夏、吐蕃,都已经在调动兵马。”

    “迟则三个月,短则一个月,赵宋必定是三面受敌。”

    林灵素一脸肃容,道:“师尊,我明白了。”

    叶千秋将林灵素安插到东京来,收集东京城的消息,这些年叶千秋的布局,林灵素多多少少也是知道一点的。

    叶千秋没有再多言,叮嘱林灵素一声小心行事之后,便直接和段延庆离开了东京城,朝着东京城外的独孤家的庄子上行去。

    自从二十年前,独孤灵笙跟着林灵素一起下山,回到了东京之后,便一直被外派。

    起初,在河朔一带,用了不到一年光景,就闯下了赫赫威名。

    一年后,独孤灵笙二十岁,一人孤身去了雁门关,助雁门将士镇守边关。

    如今,多年过去。

    独孤灵笙已经是天下享誉盛名已久的“剑魔”!

    独孤灵笙在边关厮杀多年,练成了天下无双的剑法。

    单单是一门独孤九剑,就在边关闯下了赫赫威名。

    独孤灵笙纵横江湖二十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少有敌手。

    如今的中原江湖,人人都敬仰为国为民的大英雄。

    “剑魔”独孤灵笙算一个。

    丐帮帮主方腊算一个。

    正所谓江湖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独孤灵笙名震江湖之后,独孤家所在的庄子,也自然成了江湖群豪时常汇聚的地方。

    五年前,独孤灵笙的父亲独孤老爷去世,独孤家正式交到了独孤灵笙的手中。

    自从独孤老爷去世之后,独孤灵笙便很少外出,这五年来一直都是在家中陪伴老母。

    这一日,独孤灵笙正在园中观看着池塘中的鱼儿,思虑着一门游龙剑法。

    他这一生忠爱于剑,多年边关厮杀,让他对于剑法的运用有了极为深刻的理解。

    在他眼中,万事万物皆有剑意。

    这池塘中的鲤鱼戏水,亦是可融于剑法之中。

    就在这时,园子外突然闯进来一个八九岁的少年,那少年蹬蹬蹬的跑了进来,朝着独孤灵笙喊道:“爹爹,爹爹,太师父(太”是“辈分+1”,这个称呼等于“师祖”)来了,太师父来了。”

    独孤灵笙听到自家儿子突然跑进来说太师父来了,不禁笑道:“乾儿,你太师父远在终南山,岂会到咱家来,你又顽皮了。”

    这少年,是独孤灵笙的独子,独孤乾。

    独孤乾摇头道:“不是啊,爹,太师父真的来了……”

    独孤灵笙正要说些什么。

    却见园子口处,两道身影悄然出现。

    为首的不是师父叶千秋又是谁。

    “师父,段师兄,你们……你们怎么来了……”

    独孤灵笙见状,一脸的惊讶,当即朝着叶千秋和段延庆大步行去。

    “哈哈,难道灵笙你不欢迎为师到你独孤堡来做客吗?”

    叶千秋爽朗的笑道。

    “弟子独孤灵笙见过师父,见过段师兄。”

    独孤灵笙拜倒在叶千秋身前。

    叶千秋将独孤灵笙扶起,看着眼前这个已经沉稳大气的中年汉子,不禁想起了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见独孤灵笙的时候,独孤灵笙还是一个略显稚嫩的少年。

    如今,他满脸的风霜,已然是名满天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