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天一道-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不韦招手,让仆从将酒拿来,三人饮了三杯之后,上了车架,朝着函谷古道缓缓行去。
此时,夕阳西下。
漫天的红霞,染红了天际。
吕不韦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而从今日起,秦国这架车马将在一统天下的大道之上,快速前行。
……
傍晚。
一架华贵的青铜缁车不疾不徐的进了邯郸南门。
邯郸城内外,街市之上一片生机。
店铺连绵,车马川流,人声鼎沸,分外热闹。
叶千秋掀开帘子,朝着街上看了看。
赵国之都邯郸终于到了。
从咸阳东出函谷以后,叶千秋便和吕不韦告别。
与纲成君蔡泽一道前往赵国,没两日,便进入了赵国境内。
这是入赵之后的第四日,他们的车架终于来到了邯郸城。
放眼望去,邯郸城似乎和咸阳城大不一样。
但你要说到底是哪里不一样,一时间,又好像让人说不上来。
此时,叶千秋朝着纲成君蔡泽笑道:“纲成君,咱们下去走走如何?”
蔡泽笑道:“好。”
于是,叶千秋和蔡泽便下了车。
叶千秋让逍遥子带着后面的蔡泽使者去邯郸驿馆存放车马,而他和纲成君蔡泽则是在邯郸城内四处看看。
他们所乘坐的车架,是纲成君蔡泽出使燕国的车架。
纲成君打算辞官不做,所以,讨了份前往燕国的出使差事。
这一路上,也不着急,这到了赵国,蔡泽也打算停留几日。
若是叶千秋在邯郸呆不久,他会和叶千秋一起前往燕国。
二人在街上走了许久。
只听得蔡泽在一旁说道:“匆匆二十载,邯郸可是大变样了。”
叶千秋闻言,道:“纲成君当年来过邯郸?”
蔡泽点了点头,道:“当年,我离开燕国入秦,曾经到过邯郸。”
“那时,赵国刚刚经历过长平之战没多久。”
“战后赵国元气大伤,邯郸城内外是到处可见大战留下的废墟。”
“长平之战,赵国以几乎亡国的惨痛代价,扛住了大秦席卷山东的风暴,列国在合纵败秦之后纷纷对赵国示好。”
“对赵国是各种物资援助,而且还鼓励商旅进入赵国,自从商旅大举入赵之后,赵国这二十年间,算是渐渐复苏过来了。”
叶千秋微微颔首,朝着四周观望着,看着这邯郸城中的景象,似乎明白了邯郸和咸阳到底不同在了哪里。
就在这时,只听得前方有一大群士子朝着前方聚集而去,人群之中,传来那些人的言谈之声。
“今年这一朝孟秋会,听说妃雪阁的那位赵大家会出场。”
“那位赵大家精通琴棋书画,独傲群芳,听闻其教出来的女弟子雪姑娘,也是一样的厉害,据说,那雪姑娘的舞技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只是不知道这一趟孟秋会,那位雪姑娘会不会出现,听闻那位雪姑娘的舞技还未大成,很少在人前出现。”
“也不知道今夜这孟秋会能吸引到多少士子来投,又有哪位士子可入得赵国朝堂。”
“呵呵,当今之赵国,想要入朝为官,哪个不需要通过郭开郭丞相?”
“你当这孟秋会为何还能如此鼎盛,不就是因为这孟秋会是郭开举办的吗?”
“赵人皆知郭开是奸臣,唯独赵王不知,徒之奈何啊。”
叶千秋听到这些士子之言,脸上泛起好奇之意,他朝着一旁的纲成君蔡泽问道:“纲成君可知这孟秋会?”
蔡泽闻言,微微一笑,道:“这孟秋会,老夫倒是有所耳闻。”
叶千秋道:“请纲成君说来听听。”
蔡泽微微颔首,道:“昔年,这孟秋会可是赵国邯郸一年一度最大的盛会大典。”
“旨在为赵国选拔良才。”
“当年,六国合纵败秦,信陵君魏无忌久居邯郸,就曾经数次亲自操办这孟秋会,彼时,邯郸士风居天下之首。”
“有信陵君的操办,更是让这孟秋会,一时风光无二,为赵国引来了不少人才士子。”
“最出名的还要数当年荀子到邯郸,参加孟秋会的那一次。”
“当年那次孟秋会,荀子正当盛年,为天下大家,领袖士林,点题论战人性之善恶。”
“着实是精彩绝伦。”
“只可惜,自从信陵君魏无忌离开赵国,返回魏国之后。”
“其后数年,孟秋会是越来越走下坡路。”
“再加上,这几年赵国朝堂选用人才之事,由郭开这等奸臣掌控,凡欲进赵国朝堂为官者,都先要给郭开送上厚礼才行。”
“这孟秋会俨然已经成了郭开的收礼大会,早已经是有名而无实了。”
叶千秋闻言,不禁微微颔首。
他看着前方的那些士子,然后心头一动,和一旁的蔡泽笑道:“纲成君,你我初到邯郸,就碰到了如此盛事,若是不去看看,岂不是白白来了这一趟邯郸?”
蔡泽闻言,不禁朝着叶千秋笑道:“那我便随先生一起去瞧瞧。”
叶千秋点了点头,和蔡泽一起尾随在那一群士子的后边,朝着前方行去。
二人一边走,蔡泽还一边说着这孟秋会的由来。
在战国这大争之世,士人领天下之潮流。
邦国择士,士择邦国。
天下间的有的投身学宫以立身修学,有的隐居山林收徒教人,有的游历天下以传布信仰。
还有的专艺业而躬行实践,恒专恒信,矢志不移,代代传承,遂成大家。
如工师之技,如农家之艺,如医药之道,如格物之辩,如堪舆之术,如音律器乐,如私学育才,皆在此种种之间。
诸子百家也由此而发扬光大。
到了如今之天下,天下之间,早有共识。
一个国家能否强盛,根本便在于君王能否聚士召贤。
当今赵王,虽然算不得什么明君,但依旧想要强赵,所以,这聚士召贤之事,也是一点都没放下。
中原士林之盛,原本以魏国大梁、齐国临淄为先。
李悝、乐羊、吴起、白圭、商鞅、孙膑、张仪、范雎,这些赫赫名士大多都是魏人,即便不是魏人,也是先入魏国成名而后出走。
齐国临淄的稷下学宫,汇聚了除墨家之外的天下几乎所有的学派。
昔年,儒家孟子、法家慎到、儒法兼具的荀子、阴阳家的邹衍、纵横家的鲁仲连、名家淳于髡、黄老学派的田骈、伊文,杂家的田巴、接子等人皆在其中。
可惜魏齐两家好景不长,自魏惠王后期之后,魏国大梁便失去了中原文化中心的地位。
而齐国在齐宣王之后,齐国经六年抗燕大战而全面衰落,稷下学宫士子纷纷流失。
眼下,虽然荀子虽然还是稷下学宫大祭酒,但诸子故去,士子流失之后,稷下学宫的风光早已经不在了。
如今之天下,有点见识的士子都奔着秦国去了。
吕不韦在秦主政多年,更是为秦国网罗了一大批东方六国的士子人才。
眼下,赵国这孟秋会,也不知道能翻起什么浪花来。
叶千秋只是想来凑凑热闹而已。
叶千秋和蔡泽紧跟着那一大批士子,来到了孟秋园之中。
听蔡泽说,这孟秋园在从前叫做信陵园。
当年,信陵君救赵败秦,功劳声望在山东六国之间可谓是一时无两。
信陵君在邯郸久居,赵孝成王便将邯郸最大的一片王宫园林拨给了信陵君做府邸,叫做“信陵园”。
信陵君离开赵国之后,这“信陵园”依旧还是信陵君的府邸。
直到几年前,信陵君身亡,这“信陵园”便被赵国新任权臣郭开给接管了,郭开直接将这“信陵园”给改名为了孟秋园。
孟秋会,是以大聚会大论战的形式,切磋探究天下大势,一年一个主旨议题,各家各派畅所欲言,个中翘楚可一举成为天下名士,周游列国便是身价百倍。
如此功效,非但士子们人人视为一举成名之盛典,便是各个邦国也是深为关注,纷纷派出秘密特使或各种形式的斥候到会踏勘,以求有用之才。
这也是为什么,蔡泽对这孟秋会十分清楚的原因。
当年,他在秦为相,可是没少派密探来这孟秋会。
后来,吕不韦出任了秦相,亦是每年都会派人到邯郸来探查一番。
叶千秋和蔡泽进入孟秋园时,并未受到阻拦。
如此盛典,寻常百姓不会到此凑热闹。
只有想要博取声名的士子才会前来。
叶千秋和蔡泽,一个老迈而有风骨,一个年轻而有气质,这一老一少的组合,放在很多人的眼中,自然也是为了求名而来。
当然,叶千秋和蔡泽并不想引起旁人的注意。
他们进了园中之后,便顺着那些士人的人流,朝着园中继续行去。
直到来到了一片胡杨林前。
前方,有一座平台立起。
四周,放置着一排又一排的桌席。
胡杨林的旁边还有一个大的水池。
此时,天中明月高悬,林间风灯高挑。
晚风徐徐,蛙鸣声声。
一众士子,随意坐在桌席前,成头接耳,相谈甚欢。
叶千秋和蔡泽也寻了一桌坐了下来。
不多时,这可容纳数百人的桌席前,基本上都坐满了人。
有年轻的,有年老的,也有正值壮年的。
年龄最小的不过七八岁,年龄大点的,就在六七十往上。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在二十岁到四十岁这个区间。
桌席上,早就摆放好了菜肴酒食。
有不少人早已经大快朵颐,吃了个管够。
当然,也有一些人很矜持,在和一旁的士子朋友,相互攀谈。
叶千秋和蔡泽坐在一旁,看着这周围,不禁觉得这气氛颇为古怪。
就在这时,只听得前方有人突然高喝一声,道:“相邦到!”
随着那一声高喝落下。
只见不远处的胡杨林小道之中,有一个头发半白的华服男子,一脸威严的带着几个身着赵国官服的官吏朝着前方的主位上走了过去。
不多时,只见那华服男子和一众随行官员坐在桌前。
四周不少士子起身,朝着那华服男子拱手行礼道:“见过赵相。”
叶千秋朝着那华服男子望去。
蔡泽在一旁小声说道:“此人便是赵相郭开。”
叶千秋微微颔首,没有多言。
这时,只见郭开站起身来,抬抬手,往下一压,示意众人坐下,只见他脸上浮现出三分笑意,朝着众人朗声笑道:“今夜,诸位士子前来孟秋园,参加这一年一度的孟秋会。”
“本相很是欢喜。”
“诸位皆是天下良才,能否为赵国所用。”
“还要看诸位的本事。”
“不过,如此良辰美景。”
“岂能无歌舞助兴。”
“本相敬诸位一杯,请大家观赏一番妃雪阁赵大家的舞技。”
“待赵大家舞完之后,咱们再宣布论题,论战如何?”
四周众人闻言,纷纷出声道:“赵相所言极是!”
“听闻妃雪阁赵大家的舞技独傲群芳,乃是赵国一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