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天一道-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论是店中市人还是当街洒扫的仆役,一时纷纷惊讶。
一个老者高声急问道:“那小子,你说甚?”
“什么一字千金?”
“你好歹把话给说明白啊!”
有人高声大笑道:“不知道哪里来的小崽子,估计还没睡醒,这大早上的,瞎嚷嚷个什么。”
“老伯你听了这小崽子的话,也在做梦吗?”
“要是真有一字千金,我等立马丢了扫把,这就读书认字去!”
只见长阳街上两旁的店中,无论食客还是店家,都是顿时一片哄然大笑。
“南门悬赏!”
“一字千金!快去看了!”
那童仆依旧边跑边喊。
叶千秋闻言,不禁心头一动,一字千金?
莫不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完成了?
当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随着那童仆稚嫩急促的喊声渐渐远去,左右的秦人们也渐渐把持不定了。
先是几个好事者拔腿奔南门而去,接着便是店堂食客们丢下手里的碗筷也跟着去了。
紧接着,洒扫庭院的人也拖着扫把,抱着铜盆抹布纷纷向南门去了。
没过了多久,连正在赶赴官署的吏员与游学士子们,也纷纷驱车跟着前去。
逍遥子等六名弟子朝着叶千秋看去。
那目光之中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也是想去凑一凑热闹。
叶千秋微微一笑,道:“咱们也去凑凑热闹。”
说罢,几人也顺着人潮而去。
此时,南门东侧的车马场,已经是热闹起来。
城墙下立起了一道两丈余高的木板墙,从城门延伸到车马场以东,足足两箭之地。
木板墙上悬挂着一幅幅白布,从两丈多高的大板顶端直至离地三尺处,匹练垂空,十分壮观。
最东边的一幅白布上,写着四个斗大的铜字吕氏春秋!
铜字下立着一方本色大木板,板上用红字写着一行字。
逍遥子从旁念道:“吕氏春秋求天下人斧正,改一字者赏千金!”
一幅幅大白布向西顺次排开,上面写满了工整清晰的拳头大字。
茫茫白墙下,每隔三丈余摆有一张特大书案,案上整齐排列着大砚、大笔、大羊皮纸。
每张大案前站定两名衣饰华贵的士子,不断高声的呼喊道:“我等乃信侯门客,专一督察正误之功!”
“大著求错,如商君徙木立信。”
“无论何人,但能改得一字,立赏千金!”
如此旷世奇观,潮水般朝着这边聚拢而来的人群顿时亢奋无比。
还不到半个时辰,南门东城墙下已经是人如山海。
护城河两岸的大树上,挂满了顽皮的少年。
车马场停留的车马,被纷纷来凑热闹的人们全部挤了出去。
识字的士子们纷纷站上了石礅,站上了土丘,高声念诵着白布墙上的章。
人群中时不时一片哄然惊叹,一片哗然议论。
有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夫工匠,看起来却是十分轻松,遇见寻常难谋一面的老熟人,便哈哈大笑着一声,然后说道:“老哥可识字!快去改那吕氏春秋,改一个字就价值千金,足够你走遍天下了!”
对面的老熟人也笑呵呵的回了一句。
“该你老兄弟改!”
“一个字,足够你这老鳏夫娶一百个老妻!”
旁边的人听了,皆是哄然大笑。
那些读过书识得字的人,无论学问高低根基深浅,各个红着脸盯着白布黑字的大墙,费力的端详着揣摩着。
希望从中弄出一个两个自己能解得清楚的字,好来说上几句。
这时,只听得逍遥子和一旁的叶千秋小声说道:“掌门,听闻信侯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数载,想不到已然成书了。”
叶千秋道:“逍遥,你在关中行走多年,你对信侯吕不韦怎么看?”
逍遥子闻言,面上平静无比,只听得他回道:“信侯吕不韦以一介商贾之身,封侯拜相,执掌秦国朝堂数载,让秦国愈发的民富国强,他又著书吕氏春秋,确实算得上是一代名相。”
叶千秋笑了笑,道:“你在江湖上走的多,从前有没有想过去投吕不韦门下?”
逍遥子闻言,微微一怔,然后摇头说道:“我一向不喜为官。”
叶千秋瞧了他一眼,逍遥子入门之前,身世背景已经被调查的一清二楚。
道家收徒何其严格,自然不会将来历不明之人,收入其中。
这时,只见一个身着布衣的士子跳上了一个石礅,站在那石墩上高呼道。
“诸位,在下念它几篇,改它一字,平分赏金如何?”
“好!”
围观的秦人呼喝了一声。
只见那布衣士子一回身,指点着白墙大布高声念道:“这是贵公篇!”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阴阳之和,不长一类。”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围观的秦人听到这里,纷纷鼓掌高呼。
“好!说的好!”
“确实是好章!”
有人朝着那布衣士子问道:“小子,这章你改得改不得?”
那布衣士子面露惭愧之色,朗声道:“如此惊世章,我改不得!”
说罢,那布衣士子跳下了石墩,悻悻了挤进了人群之中。
这时,又有人跳上了石墩,指着那白墙大布上的章高声道:“顺民篇,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
“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
“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曾有之也。”
“得民心,必有道。”
“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悦。”
“取民之所悦,而民取矣!”
“民之所悦,岂非终哉!此取民之要也。”
逍遥子虽然是豪侠,但也是通晓章之人。
他听到这里,不禁赞叹道:“难怪信侯能将秦国治理的如此兴旺,观此吕氏春秋,便知晓信侯已明天下之心。”
叶千秋微微一笑,道:“确实是流传千古的好章。”
就在这时,只听得人堆外面,有人突然高呼道:“纲成君到!”
熙熙攘攘之际,只见一队人马护卫着一辆华贵的大车缓缓驶来。
只见那车马停在车马场边,有几人从车上抬下一口红绫缠绕的大铜箱。
还有几人簇拥着一个头发披散的白发老者来到了大白墙下。
只听得书案旁的门客一声长喝:“诸位,请让开一条路,让纲成君过来!”
众人闻言,便直接让出一条路来。
只见那身着大红锦衣,须发雪白的老者,大步走到一块大石前,推开前来扶持的门客,一步蹬上石礅。
众人见状,便知那老者有话要说,倒也不再出言。
只听得那老者朗声道:“诸位,老夫业已辞官,将行未行之际,受信侯之托,前来督察征询一字师。”
“吕氏春秋者,信侯为天下所立治国纲纪也。”
“今日公诸于咸阳市门,为的是公示天下,让万民斟酌!”
“天下学问士子,但有目光如炬者尽可前来一较对错。”
“只要改得一字,立赏千金,并尊一字师!”
“老夫已非官身,决以公心评判,来人,摆开赏金!”
话音落下,只见他身后的两名门客解开了红绫,打开了箱盖。
只见箱子里整齐的一层金饼散发着灿灿生光,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一时间,围观的那些人全部不发一声,静悄悄的,直愣愣的盯着那一箱子的金饼子。
叶千秋对钱财之事全然不在意,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
财帛动人心。
这一字千金,却是让人动心。
当年,商鞅徙木立信。
如今,吕不韦一字千金,不愧是散尽家财扶持嬴异人的吕不韦,手笔就是大。
当今之世,七国之相邦,能有这般气魄的,还就真的只有吕不韦一人而已。
一部书交与万民斟酌,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过。
诸子百家法墨道儒,皇皇典籍如满天群星,但却是没有一家让老百姓斟酌过。
叶千秋虽然是道家之人,也在刚刚不久著出了道经。
但以道经之高深莫测,莫说让人改之,天下间能读懂的,也是万中无一。
当然,道家之人,无须向吕不韦这般图谋民心公义。
但从此事一看,见微知著,便可知吕不韦之才。
这倒是让叶千秋对吕不韦有了点兴趣,心中想着,这一趟到咸阳来,本是为助嬴政而来。
现在看来,这吕不韦他也得见一见才是。
这时,只听得有人高呼道:“天下章岂能没有改动的地方?”
“我来!”
只见一个红衣士子手持一口长剑,从人海中大步流星而来,走到了那大墙之下。
那白发老者走下石礅,遥遥一拱手道:“敢问足下,来自何国?高姓大名?”
红衣士子一拱手,昂首道:“鲁国士子淳于越,孟子门下是也!”
那白发老者不禁失笑道:“鲁国已灭,你当是楚人或齐人才是。”
红衣士子断然摇手道:“世间虽然已经没有了鲁国,但我心中有鲁,便是鲁国子民!”
白发老者摇了摇头,不屑与之争辩,虚手一请道:“此非论战之所,足下既有改之志,请做一字师。”
“校勘学问,儒家当仁不让。”
淳于越冷冷一笑,一步跨上石礅,剑指白布大墙,朗声道:“诸位且看,此乃仲秋纪之论威篇。”
“其首句云: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治乱安危过胜之所在也。可是如此写法?”
“正是!”四周围观的一些士子齐声回道。
“在下便改这个义字!”
淳于越的剑鞘不断击打着白布大墙。
“义字,应改为礼字!”
“万事之纪,唯礼可当。”
“孔夫子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也。礼为纲纪,决然不可变更。以义代礼,天下大道安在!”
一时间,人群之中,却是突然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落在那淳于越的身上,静静看着,没有人鼓掌叫好。
那淳于越见状,有些错愕,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这时,叶千秋笑着朗声说道:“敢问这位淳于先生,你说的那个礼,可是孔夫子不教庶民知道的那个礼?”
“礼不下庶人!”
“万千庶人不能用礼,只有世族贵胄方才能用礼,此礼岂做得万事之本?”
叶千秋的声音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是清清楚楚的传入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耳中。
“说得好!”
“这位先生说的太对了!”
“礼不下庶人,岂能改义为礼!”
众人一片哄笑叫好。
有人则道:“我当这小子有什么本事,没想到也是个胡说八道的!”
众人朝着那淳于越骂骂咧咧。
淳于越羞愧难当,黑着脸跳下大石,朝着远处去了。
“这位先生说的好!”
那白发老者朝着叶千秋看来,叶千秋气质不凡,卓尔不群。
这一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