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诸天一道-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几于道,这在空中的水是气态,而冬天的飞雪是固态,汇入江海便成了液态。”

    “这三者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名称各异。”

    “道也是如此。”

    “道在天是原本无形的状态,称之为阳。”

    “阳聚而成气,气聚而成形。”

    “成形之后,变为质,即我们看得见的有形物质,有形物质再聚合形成地。”

    “地为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而人居于天地之间,有阴有阳。”

    “道即是意识,是精微的物质,所以道家称之为精神。”

    “我道家先圣老子,在入定进入“恍惚”的状态下,看到了“其中有象,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的道。”

    “无形的道,还是有形的,只是极其细微。”

    “所以太极图中白鱼有一个黑点、鱼眼,这个黑点即是道。”

    “精神四达并流,循环于天地间。”

    “在天,故曰,有天道。”

    “凝聚为有形质的,看得见的物质坠地,故曰,有地道。”

    “人是无形的精神和有形的肉体、骨骸的阴阳结合体,故曰,有人道。”

    “其实,无论是人道也好,地道、天道也罢,这一切种种皆基于道。”

    “庄子说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并非是否定道的存在,而是要表达道不可知的观点。”

    “就好比我手中的这团水。”

    “如果这团水不显化在我手中,那么你们如何能察觉到这团水呢?”

    “但大家察觉不到这团水,难道这团水就不存在吗?”

    台下的一众弟子听到这里,面上皆露出了恍然之色。

    原来一团水也蕴含着常人难以辨别的道理。

    叶千秋还在继续从其他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述着“道”。

    一众道家弟子,有人听的如痴如醉,有人听到一半,则是一头雾水,只觉道之高深,难以理解。

    随着叶千秋讲道的深入,本来在山间飞舞的苍鹰和鸟雀,松鼠和猴儿也尽数围在了观妙台的四周。

    叶千秋感受到了讲道之时,天地之中似乎有一种奇特的韵律和他发生了共鸣。

    叶千秋心中暗道,此方天地拥有神冥力量,讲道之时发生这种神奇之事,倒也是在正常范畴之内。

    这一番讲道,延续了大概三个时辰左右。

    待日斜夕阳之时,讲道方才结束。

    道家数百名弟子各自怀着难以言说的心情离开了观妙台。

    道家天人二宗重归于一,又有新圣太玄子携道经出世,给众弟子讲道。

    此事很快便传扬了出去,引得诸子百家震动。

    叶千秋成为了道家掌门人之后,便将天人二宗弟子合归一处,人宗弟子全部搬回了大竹峰。

    隔三差五的便召集道家众弟子,给一众弟子讲道,将道经十二篇中的要义给众弟子一一说来。

    不过,能听懂的终究只是少数。

    大部分弟子,对于道经的理解还很片面。

    道家一统,叶千秋心里的石头也总算是落地了。

    经过他数次讲道,原先天人二宗弟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少。

    而他对于道家的实力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道家弟子可能听起来不算多,但加起来也有三百多人。

    并非是所有的道家弟子都在山上修行,还有一部分弟子,潜藏在七国之中做密探。

    道家弟子行事很低调,给了人一种错觉,让人觉得道家弟子不多,但道家其实在七国之中的势力并不小。

    叶千秋接触到道家的这些隐藏实力之后,便有了下山的打算。

    这一日,幽林小筑之中。

    刚刚闻讯而来的赤松子和长生子脸上露出不解之色。

    赤松子道:“眼下道家重归一统没多久,掌门师伯就此下山,是不是太过仓促了一些。”

    叶千秋却是笑道:“无妨,山上的事,有你们二人处理,我放心的很。”

    “我此次下山,也是为了道家。”

 第23章 一字千金天降流火(万更求订阅)

    “哦?不知掌门下山所为何事?”

    赤松子和长生子皆是一脸疑惑。

    道家刚刚归于一统,虽然说山上的日常事务大部分无须掌门亲自过问,但是这些日子以来,掌门每隔几日便给道家众弟子讲道。

    众弟子已经习惯了掌门在山上的日子,现在掌门要下山去,赤松子和长生子还是有些不舍的。

    那边,道玄子和北冥子的脸上却是浮现出淡淡的笑意。

    叶千秋道:“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找你们二人前来的缘由。”

    赤松子和长生子齐声道:“请掌门指点。”

    叶千秋微微颔首,然后说道:“这百年来,天下战乱不休。”

    “既然天下一统之势已显,那我道家自然不能是袖手旁观,要顺势而为。”

    “秦奋六世之余烈,天命在秦,我欲先去一趟咸阳,亲自面见一趟秦王嬴政。”

    “天下欲久安,需要一位明主。”

    赤松子和长生子闻言,若有所思。

    长生子在一旁说道:“虽然秦国目前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也有一统天下之气象。”

    “但秦法严苛,终究不是久治之道。”

    叶千秋笑道:“正是因为秦法严苛,所以我道家方才有用武之地。”

    “我与秦王嬴政有过一面之缘,此子有天命在身。”

    “但是,眼下的秦王嬴政是龙潜于渊,所以,我打算相助其一二。”

    “来日,秦国一统天下,道家也可无虞。”

    赤松子闻言,则道:“既然掌门已经决定,那我们自然不会反对掌门的计划。”

    “只是,掌门此次下山,是否需要带上些其他弟子。”

    叶千秋道:“自然要带,嬴政目下手中可用之人甚少。”

    “此入咸阳,我欲带六名弟子一起下山。”

    “这六名弟子必须是心思剔透,办事得力之人。”

    “你们二人去挑选这样的六名弟子,明日一早,让他们来寻我,随我一起下山。”

    赤松子和长生子闻言,尽数奉命而去。

    待赤松子和长生子离去,道玄子在一旁说道:“太玄师兄此次下山,何时归来?”

    叶千秋道:“我到咸阳盘桓几日,待与秦王嬴政结下善缘,还会前往赵、燕、齐三地。”

    “还应该会去往稷下学宫拜访儒家荀子。”

    “待一切事了,我自会回山。”

    道玄子和北冥子闻言,微微颔首,不再多问。

    翌日一早,赤松子和长生子各带着三名弟子前来幽林小筑,和叶千秋道别。

    叶千秋也不再耽搁,带了这六名弟子便直接下了太乙山。

    这六名弟子,三名是赤松子的弟子,三名是长生子的弟子。

    长生子的三名弟子是逍遥、木虚、木冲。

    赤松子的三名弟子是碧清,碧卬、碧春。

    一行七人下了太乙山,便直奔七八十里地之外的咸阳城去。

    太阳刚刚爬上了远山,秋风荡起了轻尘,渭水两岸橘红的土雾弥天而起,苍苍茫茫笼罩了山水城池。

    咸阳城的四门箭楼巍巍拔起,拱卫着中央王城的殿宇楼阁,在红光紫雾中犹如是那传说之中天宫的街市一般。

    连绵屋脊上高耸的龟麟雀蛇,神兽仙禽,高高俯望着这碌碌尘世。

    大秦的子民在这漫天漂浮的红尘中奔走四方。

    一阵鸡鸣在城中不停响起,城内大道上已经是车马辚辚,行人匆匆。

    官吏们乘车走马,匆匆赶赴官署。

    日出而作的农夫百工们荷工出户,奔向了作坊,奔向了市中,奔向了城外郊野的农田。

    长街两侧的官署、会社、作坊、商铺、酒肆民宅,也都已早早打开了大门,各色人等无分主仆,都在洒扫庭除奔走铺排,操持着种种活计,开始了新的一天。

    长阳街的晨市已经开了,长阳街位于咸阳南门内。

    北口与王城隔着一片胡杨林遥遥相望,南北长约三里余,东西宽约十多丈,两厢店铺作坊相连,是秦国本邦商贾最为集中的大市。

    长阳街东面,隔着一片鳞次栉比的官邸坊区,便是天下闻名的尚商坊大市。

    两市毗邻,国府关市署将长阳街定名为国市,将山东商贾聚集的尚商坊定名为外市。

    咸阳的老秦人却从来不如此叫,只依着自家喜好,径自将长阳街叫做勤市,将尚商坊呼为懒市。

    个中缘由,都是市井庶人感同身受得来。

    若比货物,尚商坊外市百物俱备,长阳街国市则只能经营秦国法令允许的民生货物,诸如兵器盐铁珠宝丹砂座车战马等等,长阳街决然没有。

    若比店堂气魄,长阳街多为三五开间的小店铺面,纵有几家大店,也不过八九开间,至多两层木楼一片庭院而已。

    尚商坊则不然,六国大商社无不飞檐高挑楼阁重叠庭院数进,家家都比秦国大臣的官邸豪阔。

    便是尚商坊的散卖店铺,也动辄十数开间,铜门铜柜精石铺地,其华贵豪阔,其大店做派,都与长阳街不可同日而语。

    叶千秋和六名弟子在长阳街上走着,道家在咸阳城中也是有据点的。

    这据点就在长阳街的闹市之中。

    他们用了一日光景,便从太乙山赶至了咸阳。

    一进咸阳,便直奔着道家据点所在的长阳街而来。

    却是碰到了长阳街的早市。

    一路走来,叶千秋所看到的确实是一派祥和景象。

    他当初从云梦山出来,经过魏国、再入韩国,可从未见到过如同咸阳城这般民生安乐的情况。

    即便是韩国的都城新郑,只给人一种压抑无比的感觉,绝不会给人这样一种欣欣向荣,一派生机的感觉。

    逍遥子拜入道家之前,是关中豪侠,咸阳城他是再熟悉不过了。

    这一路走来,便是逍遥子在带路。

    叶千秋对咸阳的情况很感兴趣。

    逍遥子也乐得给叶千秋介绍咸阳的情况。

    只听得众人一边走,逍遥子在一旁和叶千秋说道:“那些早起的老秦人趁着朦胧天光紧步上市,或交易几件物事,或猛挫上一顿鲜香之极的锅盔羊肉,完事之后立即便去忙自己的生计。”

    “官府吏员游学士子,也多相约在长阳街晨市说事,吃喝间铺排好当日要务,便匆匆离市去应卯任事。”

    “时日一久,便成了习惯,长阳街早市也就成了咸阳城的独特风景。”

    叶千秋闻言,微微颔首,安居乐业这四个字出现在了他的心头。

    值此乱世之际,也唯有秦国治下方才有这般浓重的烟火气了。

    这一路行来,依稀间听到秦人的对话,清晨相遇,许多人的第一个话题大多都是在说今天的天气如何。

    只见初晨的天空之中,已经有了一抹血色,着实怪异的很。

    就在这时,只听得那边有人高呼。

    “快去看了!”

    “南门悬赏!一字千金!”

    只见那边突然有一个童仆从街中飞奔而过,清亮急促的稚嫩喊声一路狂呼而起。

    无论是店中市人还是当街洒扫的仆役,一时纷纷惊讶。

    一个老者高声急问道:“那小子,你说甚?”

    “什么一字千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