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纳米崛起-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俩人是下去地表作业,中途并不需要悬停。
47公里公里的航程,只用了27分钟左右,就抵达了发电缆绳的最下方,阿西克看着窗外,红灰色的空气,粘稠到仿佛流动的液态,能见度也非常低,不足三百米。
不远处,地面的沟壑上,还流淌着暗红色的岩浆。
这也是蓬莱岛选择悬停在这片区域上空的原因,因为这片区域有明显的火山活动。
地面上充斥着从地幔喷涌上来的灼热岩浆,该区域的地表温度,维持在627~633摄氏度之间。
既然要利用地热能发电,自然要选择地热能储量丰富的区域,虽然火山喷发区域的地质不太稳定,但今时今日的技术,已经可以克服很多问题了。
更何况发电缆绳的主体,是位于海拔47公里的高空中,在地面的部分,其实就是配重物。
在布置地热发电缆绳之前,技术人员通常会先用储碳球,将选中的位置砸个稀巴烂。
这个过程叫“地基改造”,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经常火山喷发的区域,地质通常都不是很稳定,如果不进行改造,直接在上面建造配重物,随着地质活动,配重物也会出移动。
因此用储碳球砸地面,这些储碳球上有特别添加的一圈挂环,只要发电缆绳从浮空城市投下来,就可以用缆绳勾住储碳球。
方高源俩人下来的7号发电缆绳,就在地面勾住了八百多颗储碳球,总重量达到43万吨左右。
凭借这些储碳球的重量,才稳住了蓬莱岛,这相当于船只的锚,将船牢牢地固定在海面上。
由于采用这种锚定方式,让发电缆绳的地面部分,可以无视很多地质活动。
被八百多颗500吨重的储碳球,砸过之后的代表,早已经面目全非了,变成了一个小型庞大。
这种盆地,被称为“人造地热盆”,里面的温度更加高,周围的岩浆会流入这里。
岩浆流入后,凝固成为岩浆岩后,会将储碳球固定在岩浆岩中,变相增加了配重物的总重量。
电梯舱内,方高源、阿西克俩人忙碌了起来。
发电缆绳为了发电,内部采用了水循环系统,因此必须在地面,设置足够多的吸热面积,将蓬莱岛上注下来的冷水,加热成为高温高压的水蒸气,然后推动蒸汽轮机。
当然,现在的发电系统,通常都是复合式的,就是蒸汽轮机加温差发电,让热效率更加高。
但这种发电系统,并不是没有缺点的,一方面是工程量相对比较大,另一方面是地面的电子设备容易损坏。
方高源将三个坏掉的温度感应器,通过机器人更换上新的。
这些传感器、监控设备,是由于必须暴露在外面,因此很容易歇菜。
而阿西克则发出浮空小飞艇,对周围的地面进行一次检查,虽然位于高空的蓬莱岛,并不害怕大型火山喷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疏忽大意。
精确监控地面的火山活动,有利于了解金星的大气运动。
小飞艇并不是无线遥控的,而是连接一条特制的光纤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金星地表的大气太过于粘稠,虽然长波通信可以勉强使用,但很难进行大数据的精确控制。
这和潜艇在海里的情况差不多。
为了保证精确到大数据控制,只能采用光纤线通信。
小飞艇飞得慢吞吞,在粘稠的空气中,将附近地表的情况,全部都搜集起来。
不过这个过程非常慢,这是因为能见度太低,大气太过于稠密,不利于探测设备的工作。
飞艇必须贴着地面十几米,小心翼翼的探测。
之前就有过侦察小飞艇,被突然爆发的火山喷发,摧毁的事情。
这项工作进行了四个多小时。
方高源在检查高了各个设备后,便开口说道:“阿西克,准备返回吧!”
“好的。”
小飞艇返回电梯舱,随即电梯舱的浮力真空腔开始排空内部空气,然后电梯舱匀速上升。
另一边。
和位于金星长度附近的蓬莱岛市不一样,瀛洲岛市的位置是在金星的南极圈内。
这里目前只减少了两条地热发电缆绳,但这里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却重要过蓬莱岛市。
第七百六十八章 测试场
瀛洲岛下方。
这里有灼热粘稠的空气,也有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金星农业实验测试场。
金星农业实验测试场,这是今年年初才建立的大型农业测试场,这个测试场的位于地面上,内部的可以利用面积为3000亩。
目前虽然只有两名太空农业研究员在这里工作,但这里对于金星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这样。
人类要移民外星,除了要克服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外,还有重力和食物问题。
蓝星与金星的距离,虽然是最近的行星,但最近的时候,也超过了4050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蓝星赤道1012。5圈。
就更别提,双方距离最远的时候,达到2。471亿公里,而且中间还隔着一个太阳。
如此遥远的距离,人口不多的时候还好,一旦人口提升上来,那食物问题将是一个大麻烦。
因此金星农业测试场应运而生。
这也是瀛洲岛市,为什么要悬浮在金星南极圈内的原因。
我们的知道,一个星球的重力,在其各个区域都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就以蓝星为例,蓝星的赤道海平面附近,其重力为9。78;而蓝星极地海平面附近的重力,却是9。832。
两者差了0。052。
同样,影响重力的另一个因素,则是海拔高度,在相同纬度下,通常星球的低地区域,重力会高一些,而高原地区的重力,会相对低一些。
也就是说,在一个星球上面,赤道的高原地区,表面重力是最低的;极地的海平面或者盆地,其表面重力是最高的。
按照这个规律,那金星上哪里的重力最高,自然就是金星南极圈内的低洼盆地。
为什么要选择金星重力最高的区域?
因为金星的平均表面重力8。87,比蓝星的平均表面重力9。807,低了0。937左右。
如果再找金星赤道地区,那两者的重力差距会更大。
更加一系列测试后,航天部拿到了金星全球各地的重力详情,找到了一处最接近蓝星重力的区域。
金星南极圈的神农盆地,这个盆地虽然不是在金星南极点上,但因为其地下存在一个巨大的质量瘤,导致这里的重力,比南极圈内的其他地区偏高一些。
在这里测到的重力,是9。054。
这个重力数值,也就比蓝星最小表面重力9。78,低了0。726左右。
此时农业测试场内,已经种植了很多蔬菜水果,包括黄瓜、番茄、卷心菜、西兰花、青椒、甜椒、小白菜、南瓜、胡萝卜等。
另外还有作为粮食作物的土豆、番薯和小米,至少水稻和小麦,需要等明年的新设备过来。
除了蔬菜水果、粮食作物,还有专门从蓝星运输过来的海藻培养舱,可以用于生产各种可食用海藻。
另外就是养殖动物方面,毕竟纯植物的饮食,可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的,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
从蓝星诞生,人类的始祖们就不断进化,作为杂食性动物,人类已经将吃肉刻入基因之中,如果长期不吃动物性食物,后果就是整个族群的退化。
别以为这是在危言耸听,看看同样是哺乳动物,但猪、狗、老鼠的智力,明显是高马、牛、羊的。
这其中,有其内在的生物逻辑。
那就是通过食物获得能量的效率,植物性食物可以提供的能量太少,比长时间的大量进食,这会导致大脑获得的能量同样不多。
要知道,人类的大脑是需要非常多能量的,如果不吃肉,时间一长,大脑为了机体可以生存下去,只能减少脑部的能量消耗。
脑部的能量供应不足,后果就是大脑功能下降,毕竟宇宙是能量守恒的,本来就不存在,既要大脑工作,又要大脑低消耗的生物。
金星专区如果要容纳大量的人口,无论是蔬菜水果、碳水主粮,还是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因此金星农业测试场,必须考虑养殖动物,但是大型动物运输到金星,不仅仅是重量很重,还要面临严重的路损,以及环境适应问题
在迫不得已下,航天部根据月球农科所的研究数据,选择了容易运输的鱼类、昆虫、老鼠。
目前在金星农业测试场中,一共有4个鱼箱养殖舱,分别养殖罗非鱼、塘虱、海鳗、鲳鱼。
昆虫方面,同样是四个养殖舱,分别养殖蝗虫、竹虫、蝎子、蚕。
最后就是四个养殖老鼠的养殖舱,虽然是老鼠,但也不是普通的老鼠,而是专门培育出来的肉鼠。
这种肉鼠在蓝星,已经进行过几十代的筛选培育,而且隔绝了自然环境,它们体内并没有鼠疫病毒和寄生虫存在。
在金星也没有外星微生物,它们在这里基本不需要担心微生物感染的问题。
虽然昆虫和鱼肉同样可以提供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昆虫身上的蛋白质,又被称为异种蛋白,和我们常吃的哺乳类蛋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吃海鲜或者昆虫,会出现过敏、拉稀之类,这就是因为人类的族群之中,很多人并不能适应异种蛋白。
别说昆虫和鱼肉蛋白了,哪怕是同样是哺乳动物生产的牛奶,很多人喝了之后,也会出现拉稀的现象。
适应性进化是没有办法一蹴而就的,因此哺乳动物的蛋白,是必不可少的食物。
专门培育出来的肉鼠,成为现阶段金星少数可以自给自足的哺乳动物蛋白来源。
当然,航天部已经在准备肉鸡和蛋鸡的养殖舱,准备为金星增加蛋白质种类,只是需要时间来逐步完善。
对于远在金星的宇航员而言,未来吃鼠肉和鸡肉,基本就是常态化的食谱了。
其实习惯了,就没有太多心理压力,毕竟这些肉鼠的养殖过程,宇航员们都一清二楚,随着比蓝星上的不少养殖场还干净卫生,肉鼠本身也是经过几十代筛选培育出来的。
而且肉鼠的繁殖和生长速度非常快,加上超强的环境适应力,在饲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一年可以生6~8胎,每胎5~10只。
从小鼠出生起,只需要2~3个月,就可以发育到可以繁殖状态,同时也差不多进入体重最大阶段。
肉鼠是专门培育的,平均7周左右,就可以长到3~4斤,出肉率在72~75%左右。
反正两名农业研究员,就经常拿来涮火锅和烧烤,味道和口感接近猪肉,在无法养猪的金星,这种肉鼠又被宇航员们称为“小猪”。
随着金星农业测试场投入运行,未来联邦从蓝星运输到金星的补给中,将会减少很多难以保存的食品。
在发展农业方面,金星比月球、火星更具优势。
第七百六十九章 竣工
2022年5月24日。
太平洋中部赤道海域,贝尔岛。
当最后一节电梯缆绳完成对接,这代表蓝星同步轨道和蓝星地表之间,从此摆脱了传统化学火箭,进入太空电梯时代。
黄修远站贝尔岛的顶楼,仰头看向太空电梯的缆绳,这是人类踏入星辰大海的全新起点。
而距离大约2000米之外的西侧,另一条缆绳也即将完成对接。
一套完整的太空电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