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纳米崛起-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前大中华区内,一共有八个运载火箭总装配工厂,即酒泉厂、长安厂、津市厂、日照厂、泉州厂、文昌厂、呼伦贝尔厂、帕斯厂。
随着运载火箭越来越庞大,未来的运载火箭、航天器装配工厂,靠海设立成为一种必然。
毕竟铁路运和公路输存在很多限制,受限于轨道、桥梁、隧道,除非像酒泉厂、呼伦贝尔厂那样,选择就近建设。
不然中型、大型运载火箭,很难通过公路铁路运输,至于内河运输之类,通常航天城的选址,不会靠近内河,因为必须保证周围地广人稀,显然内河附近人口肯定相对比较多。
黄修远吩咐道:“那就准备一下,先总结一下这一次发射的成功经验,半个月后,进行第三次试射。”
“黄总,这会不会太急了?”叶耀文言语之中有些迟疑。
黄修远目光平静地说道:“我知道大家有些疑惑,我们近期在航天发展领域上,是否太过于急功近利了?”
听到他的话,无论是叶耀文,还是章望穹、李道远、林广超,都露出一丝不解和好奇。
作为业内的核心人物,他们确实觉得目前的航天规划太过于急功近利了。
要知道2013年左右,整个大中华区内,航天领域规模有一组明显的数据,即5个航天城、4253家配套工厂、从业者37。6924万人、年投资金额1743亿华元。
而到了2015年,目前有8个航天城、5726家配套工厂、从业者237。3871万人,年投资金额仅前三季度,就达到了5713亿华元。
这个发展速度下,在两年多时间里,大中华区的航天事业,竟然暴涨了728%左右。
显然这种疯狂的扩张,让一众核心管理层感到了心惊肉跳,就算是真搞太空竞赛,也没有必要如此拼命。
按照这个速度扩张下去,可能到2020年前后,大中华区的航天领域,将达到年投入几万亿华元的规模。
这个发展趋势,如何让众人淡定下来。
黄修远看了众人一眼,按下了绝密模式,顿时众人的电脑弹出绝密模式。
看到绝密模式的红色字体,众人目光一凝,随即同意进入绝密模式。
他们开视频会议、虚拟会议的时候,都只能到专门打造的会议室内,一打开绝密模式,所有的音频、视频、图片都不允许保留,都采用阅后即焚的模式。
而且光纤网络,也是采用完全独立隔离的内部网络,不存在什么联网之类。
“我就说一下一些情况吧!也是时候,让你们了解一下背后的原因。”
叶耀文等人静心屏气。
“你们应该知道,常温超导体技术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了。”
这个事情他们当然知道,因为常温超导体已经在航天器上投入使用了,而且已经应用了小半年。
黄修远继续说道:“常温超导体目前还是保密技术,但我们还有另一个密级更高的技术,也进入量产阶段。”
比常温超导体的密级还高?众人面面相觑的同时,心里面却有了不少答案。
“或许已经有人猜到了,没有错,那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我们在今年一月份完成了第一座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的建设,上个月第二座核聚变发电站也进入了试运行阶段。”
咕噜!叶耀文不由自主地感到唇干舌燥。
就算是有所猜测,当他们听到了真正的消息,才知道国内竟然完成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量产。
一想到可控核聚变会带来的影响,众人顿时细思恐极。
“现在你们明白了吧?”
最先镇定下来的李道远,表情又喜又惊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战略彻底失衡了。”
黄修远无奈的说道:“正是如此,现在看似脆弱的平衡,实际上已经彻底倒向我们这一边,但我们还没有做好万全之策,一旦有人狗急跳墙,可能会毁灭蓝星的生态。”
叶耀文迅速反应过来:“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月球作为蓝星的备份,作为文明的第二庇护所。”
“怪不得,今年以来的航天领域,开始全面提速。”李道远也明白了前因后果。
众人的聪明人,他们知道一旦可控核聚变技术量产的情报泄露出去,那就意味着世界格局将进入全面失衡的局面。
大中华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加持下,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而其他势力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后果就是再无翻身的可能。
失去未来希望的人,往往会出现三种情况,要么自暴自弃,要么举手投降、要么竭斯底里。
这三种可能中,最危险的情况,自然就是竭斯底里。
要压制歇斯底里这种情况的出现,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给对方拼死一搏的可能。
而建立月球基地,实现星际移民,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深呼吸一口气,林广超点了点头:“黄总,我会安抚各部门的情绪,全力推进航天战略的发展。”
“嗯!我知道现在网络上、民间有一些闲言碎语,但我们要克服,只要在2021年前后,完成预订计划,我们就可以立不败之地。”黄修远郑重地说道。
统一了思想后,众人在接下来的发展安排上,也没有了之前的瞻前顾后。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出现,不仅仅会引发战略失衡,也让他们明白,今后一段时间内,大中华区的生产力,将处于一种高速增长的状态。
之前担忧过度投入航天领域,会影响到民生,现在他们再无后顾之忧。
根据黄修远的解释,目前在建的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有六个,已经秘密立项的相关项目,更是多达17个。
一切都在狂飙突进。
第六百零一章 天门号
在黄修远和航天系统的管理层完成思想统一,以及战略任务的布置后。
航天系统也重新稳定军心,虽然叶耀文等人不能说出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事情,但安抚和堵住一些人的口还是可以的。
虽然看起来有些专断独行,但在知道可控核聚变技术后,航天系统的管理层也是信心高涨。
毕竟可控核聚变意味着什么,他们用屁股想都知道。
社会生产力会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催化下,迅速提升一个量级,生产力提升,航天器的综合成本将下降一个量级。
本来现在大中华区的航天综合成本,就只有NASA的21%左右,双方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林广超和叶耀文此时就在文昌航天城,俩人开了虚拟会议后,立刻准备第三枚长13运载火箭的发射工作。
如果第三枚长13发射成功,那在日照厂的另外两枚长13运载火箭,也会迅速完成最后的组装工作,然后运输到文昌航天城发射上去。
测试型的长13,一共就造了5枚,都会进行试射。
长13是模块化设计的运载火箭,分成五个大部分,分别是芯一级、左助推器、右助推器、芯二级、芯三级。
其中除了芯一级是固定的动力模块,剩下的左右助推器、芯二级、芯三级,都不是固定模块,而是有好几个版本。
如果采用在近地轨道组装的模式,那除了芯一级之外,其他四个大模块,都可以根据需要和任务,进行自由搭配。
前往月球的最大有效载荷,可以达到940吨,是现阶段的金翅大鹏号+长11的10倍左右。
另一边,随着漠北航天城也趁着好没有下雪,刚好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准备在10~11月份期间,组建起第二个近地轨道空间站——天门号空间站。
天门号空间站,并不是一个科研型的空间站,而是港口型空间站。
这个空间站就是为了组装长13,而专门研发设计的,设计工作中今年三月份就完成了,而第一批太空舱,也在九月份完成建造工作。
天门号空间站的规模宏大,第一阶段预计将达到8500~9000吨,可以实现一枚长13的在轨组装、燃料加注、物资转运、人员中转。
这个庞然大物的运行轨道,不同于目前在轨运行的三座近地轨道空间站,它的高度在650~680公里轨道上。
选择这个运行高度,是为了减少空间站向大气层坠落。
因为航天器高度低于600公里,很容易受到引力和气体分子的影响,导致运行轨道的高度一点点下坠。
无论是国际空间站、天宫空间站、诺亚方舟号空间站,都要定期启动辅助发动机,抬高空间站的高度,修正运行高度。
而质量庞大的天门号,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大,如果要经常修正轨道高度,显然需要非常多的燃料,则不利于空间站的长期高效运行。
因此才采用650公里的轨道高度,保证在使用寿命之内,不需要经常修正高度。
按照第一阶段的设计,天门号空间站的外形,呈“目”字型布置,中间就是组装区,两侧则是方便物资运输飞船停泊的停泊区。
组装过程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将长13各个部分的模块,依次送到天门号的组装区即可。
然后天门号可以通过设备,微调长13的各个模块,完成组装工作,接下来就是加注燃料、补充物资,再配上宇航员,就可以前往月球了。
虽然大型飞船的燃料补给、物资转移之类也需要时间,但一次性可以向月球输送940吨物资,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量。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用长11、长12作为补偿。
现在大中华区内,可以重复利用的长11、长12,分别制造了85枚、46枚。
而随着东瀛种子岛航天城、南海南沙航天城、西澳大沙航天城的陆续投入使用,长11和长12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另外金翅大鹏号,目前也有12架在服役,还有6架正在工厂制造中,会随着航天城的增加,陆续进入航天系统服役。
九月的最后一天。
佛罗里达州的航天城中。
改进后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已经竖立起来,完成了最后的检测工作后。
航天城的指挥中心内。
埃隆?马斯克正对着摄像机,和CNN的美女记者琳达大谈阔论。
“马斯克总裁,这是重型猎鹰的第三次发射,也是第一次执行月球任务,请问你有信心吗?”
马斯克一副信誓旦旦的口吻回道:“当然!这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我的团队是最棒的。”
虽然心里面嗤之以鼻,但琳达还是笑眯眯地说道:
“看来马斯克总裁非常有信心,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对了,听说贵公司正在打算超级猎鹰,能否透露一下具体参数呢?”
“哈哈,当然可以……”
还没等他说完,指挥中心的广播就响了起来。
[发射进入倒计时10……8……]
马斯克摊摊手:“我们先看发射,其他问题待会再说。”
“OK。”琳达转过身,让摄影师将镜头转向之前商量好的方向,向全球直播指挥中心内的一些情况。
[……2……0,发射!]
重型猎鹰运载火箭的并联发动机,喷出强劲的火焰,推动运载火箭向上飞行。
在发射场的几公里外的观景区,不少当地人和游客正在高声欢呼。
只是好景不长,运载火箭刚上升了四百米左右,其中一个发动机就出现姿势失控。
由于重型猎鹰运载火箭采用并联发动机的设计,那复杂的发动机控制,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
瞬间运载火箭向南侧倾斜,更加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运载火箭突然倾斜,而其他发动机还在执行既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