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纳米崛起-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特殊天气非常危险,因为带静电的尘埃颗粒物,很容易吸附在航天器、宇航服上,会造成电路电路、信号干扰、设备异常、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下降等。
俩人上车之前,先进行了一次全身除静电工作,避免将尘埃颗粒物带入车厢。
车厢相当于俩人的一个备用太空舱,里面的环境可以充当一个临时庇护所。
万一外骨骼宇航服、内层宇航服接连损坏了,越野车的车厢,就是俩人最后的临时维生系统。
而带静电的尘埃颗粒物,如果大量充斥在车厢内,不仅仅可能损坏内部的电子设备,还可能危机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比以为这是在开玩笑,月球的尘埃颗粒物比蓝星的尘埃颗粒物更加危险,因为这些尘埃颗粒物非常的“棱角分明”,可能会直接划伤呼吸道、眼睛。
月球没有蓝星的流水风化过程,地表的月壤颗粒物都显得棱角分明,就相当于面对密集又细微的玻璃渣子一样,这些小东西可以杀人于无形。
李建先打开导航系统,按照之前规划好的路线,驾驶着越野车绕路返回基地。
越野车行驶在虹湾平原上,留下两条长长的车辙,人类的足迹正一点点改变着这里。
前方虽然一片黑暗,但月球轨道上的导航卫星,却时刻指引着俩人,这就是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
车子的前进速度并不快,平均速度大概在6~9公里每小时。
在月球这种充满未知的星球上,就算是平坦的月海,越野车的最快速度,一般会控制在20公里每小时左右,行驶速度在这里,并不是一个核心指标,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石克己俩人的行程,基本就是一半时间在开车,一半时间在做地质勘探调查。
归程路线上,也有三个地下热井。
这一次地质勘探工作,主要就是寻找适合的热井,用于建设地热发电站。
从目前的初步勘探结果中,石克己只看中虹湾平原1号热井,距离、地形、供热层都相对合适。
而虹湾平原2号热井,处于一条小谷地中,地形相对复杂了;虹湾平原3号热井距离最远,供热层在750~880米的深度,同样不太适合。
看了一下导航位置,他希望接下来的三个热井有收获,可以再找出一两个合适的热井。
毕竟虹湾平原1号蕴含的潜在地热能,大约在年3。5~4。2亿千瓦时左右,按照温差发电的效率,只能建设一个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发电站
1。5万千瓦的发电站,只能勉强凑合着用。
幸好当初规划基地时,就考虑到利用地热能的可能,在广寒宫基地东南方向,50~150公里的狭长区域内,存在至少37个热井。
虽然不可能完全开发,但哪怕开发出一部分,也可以将装机容量堆积到30~50万千瓦。
加上核衰变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保证基地的初步工业化,海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
至于接下来的能源需求,那就要看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小型化,以及摆脱烧开水的选择。
其实在月球布置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还有另一个优势,那就是月壤中的氦3,以及相对丰富的冰水、地下水资源。
不过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能不能如期小型化,眼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第五百九十九章 月球(十)
8月28日。
月球。
虹湾广寒宫基地,第一工业区初步完成建设工作。
地面只是初步平整压实,在整个工业区内,目前只有三个磁笼舱、三个硅钢合成舱、两个电解舱。
其他工业舱还在路上,或者在本土的工厂里面。
聂长风看完第一工业区的建设进度,向负责工业区的高天生问道:“天生,现在工业区的各项产能如何?”
“目前我们只能投产一个电解舱、一个硅钢合成舱,主要是原材料开采和电力跟不上,人手也是一个问题。”高天生头疼的回道。
聂长风翻了翻相关电子文件:“原材料开采需要挖掘机和运输车辆,这方面本土已经准备好了,估计九月底到十月初到位。”
“至于电力问题,核衰变电池舱和三千平方左右的太阳能电池板,也会陆续到位,还有一套地热发电站。”
听到这里,高天生才松了一口气。
聂长风想了想吩咐道:“天生,你要做一个初步的工业化计划,地面指挥中心会配合我们的。”
“明白。”
显然这件事,不是广寒宫基地这几个人可以忙得过来的,就算是大量工业舱采用了自动化技术,但需要的人手仍然不少。
按照计划,广寒宫基地的生活区将继续扩大,预计在2015年年底之前,从目前的8舱,扩大到24舱,足以容纳30名宇航员在这里生活6~9个月。
实际上,为了减少太空综合征影响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在月球值班的宇航员,一般只能在这里呆5~6个月。
哪怕有离心式拟重力锻炼机之类,加上药物和饮食控制,宇航员的身体仍然很难在太空中长期生活。
幸好月球有低重力,不像空间站那种微重力,可以让宇航员再坚持一段时间。
但是不断的轮值,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限制。
只是重力问题很难搞,在人工重力技术方面,目前人类只有一条技术路线,那就是离心拟重力。
离心拟重力技术,不在于理论不成熟,而是工程难度太大。
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建设离心式太空城市的。
因此,只能走另一条路线,那就是人体改造路线,让人类从生物层面上,主动去适应太空环境。
但是这一条路线同样是困难重重。
目前在荧惑真菌的相关研究上,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人体冬眠技术,就越来越完善;还有灭杀荧惑真菌的特效药、疫苗,都在迅猛发展。
唯一比较麻烦的人体改造技术,仍然处于动物实验中,主要是恶性突变比例太大,这其中的不可控因素,足以让这项技术得不偿失。
特别是在上个月,利用几个死囚做了一次定向改造后,结果比一众研究人员还糟糕,三名实验体都发生了难以抑制的恶性突变。
哪怕是采用类鸡尾酒疗法的三种抑制剂,仍然无法改变实验体的恶性突变,实验体连理智都丧失,变成了生化怪物。
人体改造技术,任重道远呀!
诺亚会、大中华在月球上的大动作,自然瞒不过蓝星。
特别是广寒宫基地,那逐步扩张的基地面积和设施,现在使用专业的大型天文望远镜,都可以看到模糊的轮廓了。
面对这种情况,还没有登月能力的西洲航天局、露西亚航天局,又带着一众摇旗呐喊的小弟,大肆抨击这是太空霸权主义。
只是这种嘴炮,却更显得他们外强中干。
在纷纷扰扰中,西洲航天局终于发射了一台月球登陆器,准备着陆月球,先占一块地再说。
9月10日。
在陆续接收了一个核电池舱、一个数控加工舱后,广寒宫第一工业区的工业生产,终于可以制造相关产品,补充基地的需要。
目前基地内,已经囤积了1730吨泡沫硅钢的粗胚。
从本土支援月球的工程师张凯旋,正操控着数控加工舱,迅速加工着铁路的铁轨、枕木、地基柱之类。
加工出来的零配件,马上被聂长风等人拉走,用于基地铁路的建设。
比如港口区连接工业区的铁路线、工业区连接采矿区的铁路。
整个广寒宫基地规划了7条铁路,这个铁路网一旦完成建设,那月球飞船就不需要在其他地方着陆了,可以在港口区着陆。
毕竟在其他地方没有硬化地面,飞船起飞和着陆过程中,会掀起大量月尘。
近期频繁的物资运输,就导致广寒宫基地经常出现沙尘暴,太阳能电池板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埃。
前段时间外出考察护林的石克己、李建先,不得不出时间来,给基地中的太阳能电池板做除尘工作。
众人忙得脚不沾地,而基地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起来。
基地内,轮值通讯员黄清澜和蟾宫空间站完成例行通信后,便查阅起了蓝星的一些时事新闻。
他需要将这些新闻摘要出来,然后做一份简报,发给基地的所有人。
突然他看到了一条刚刚刷新出来的新闻。
[西洲航天局预计将在9月10日凌晨1~3时,择机登陆月球风暴洋西部……]
黄清澜看了看一下对方的登陆区,是在月球正面的风暴洋西部,临近月球赤道的区域。
又看了一下时间,发现登陆将在半个小时后开始。
虽然是竞争关系,他还是祝福对方可以成功。
他摘要了这一条新闻后,便接着浏览其他新闻,上一次发射失败的长13运载火箭,至于要在本月15号,发射第二枚进行测试。
而蓝星其他地区的大事,莫过于独联体内部分歧加大、天竺内乱调停失败、马达加斯加和大中华联邦签署一揽子合作计划。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个小时左右,他又例行规定,向蟾宫空间站汇报了基地情况。
只见他刚发射了例行汇报,下意识瞄了一眼雷达监控画面,发现西洲航天局的登陆器正在下降。
咦?这个速度?
黄清澜瞳孔一缩,他发现西洲航天局的登陆器速度有些快了,按照广寒宫基地多次登陆的经验,这个速度可不利于正常的软着陆。
难道是准备硬着陆?
他又调出之前的新闻,发现西洲航天局是准备软着陆的。
就在此时,这台登陆器速度竟然没有减小,直接一头扎入月海中,直接溅起很多沙尘。
黄清澜调动一颗路过的高发监控卫星,看到了着陆区域中,出现一个几米的撞击坑,周围还有一些放射纹。
显然这一次西洲航天局的登陆器,直接撞得粉身碎骨了。
他一个多小时前才祝福对方成功,结果却目睹了登陆器一头撞入月海,无奈的摊摊手后,迅速将登陆器的情况,汇报给蟾宫空间站。
其实蟾宫空间站已经知道了。
第六百章 迫切与定心丸
这几个月正忙碌着强化大洋洲区、南太平洋区的黄修远,收到航天局的内部消息。
今天发射的长13运载火箭,成功完成第一次入轨,并抵达了天宫空间站,做了一次对接测试。
他拨通了雄鹰航天、航天科工、航天研究院的负责人电话,让他们参与一个视频小会。
没一会。
航天科工的总经理叶耀文、雄鹰航天的总经理章望穹、航天研究院的院长李道远、中华航天局局长林广超,出现视频会议中。
黄修远笑着说道:“各位,首先祝贺长13成功发射,辛苦大家了。”
“黄总太客气了。”
“这都是分内之事。”
“黄院士,好久不见。”
五人互相打招呼后,也没有说什么废话,马上就开门见山,黄修远开口问道:
“长13应该有备份吧?”
负责全盘调控任务的林广超点了点头:
“是的,我们在文昌航天城还有一枚备份,另外在日照运载火箭制造厂(第六厂),还有两枚半成品,已经完成了98%左右的工序,随时可以进行二次细调。”
目前大中华区内,一共有八个运载火箭总装配工厂,即酒泉厂、长安厂、津市厂、日照厂、泉州厂、文昌厂、呼伦贝尔厂、帕斯厂。
随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