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纳米崛起-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内以前做研究,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自然不可能直接采用氘氚反应,而是利用氦4原子作为原材料,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修远,你要求的改造,我们这边已经初步完成了。”李院士指着东方超环的机组设备说道。
  在半个月之前,黄修远就发了一份改造细节,拿出一笔5亿的资金,让东方超环配合做实验。
  钱思真也比较配合,毕竟国内又不止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在做托卡马克装置,还有其他几个研究所,同样在搞托卡马克装置。
  配合做一次实验,有5亿的研究经费,双方又共享数据,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黄修远的改造方案,也相对简单,只是加了210个磁场协控器,以及三套独立的控制系统。
  “开始测试吧!”他说完,从萧英男手上拿过一个手提箱,打开手提箱,里面只有一个特制的储存器。
  控制室内,他将储存器插入机箱,从储存器里面,就设定好的参数,植入那三套独立的协助控制系统里面。
  首席研究员徐国盛,转过头来小声的说道:“黄先生,我这边准备好了。”
  “我这边也快了。”黄修远敲下回车键后,磁场协助控制系统参数加载完成:
  “徐研究员,我们先启动磁场束缚,我试一下磁场协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
  “可以。”徐国盛点了点头。
  东方超环的超导磁场系统启动,随即那三套磁场协助控制系统,也跟着启动。
  黄修远对那210个协控器,一一进行了控制测试,保证可以精确的调控局部磁场强度。
  等离子体运行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局部湍流,让等离子体突然失控,从而导致系统被迫停机。
  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后的东方超环,目前有只能做到电子温度8500万摄氏度、等离子体温度1100万摄氏度,持续运行55秒。
  由此可见,可控核聚变的难度,真不是一般的难。
  这还仅仅是等离子体运行控制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外套,还需要面对更加棘手的中子照射问题。
  测试来一个多小时,确认磁场协助控制系统的准确无误后,黄修远站起来吩咐道:“徐研究员,可以开始进行等离子体注入了。”
  “好的。”徐国盛也微微兴奋起来。
  在场的众人也非常期待,他们一年到头,可以做的实验次数屈指可数,主要是太费钱了。
  现在燧人系愿意出钱做实验,他们是求之不得。
  二十分钟后,东方超环的各个系统运行起来,随着一股氦4等离子体注入磁环的真空腔里面。
  等离子体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温度也在迅速上升着,达到了目前的最高温度后,强大的低温超导磁场,看起来是牢牢地束缚住了高温等离子体。
  但是在控制室的徐国盛等人,却表情凝重地盯着仪表数据。
  第41秒,系统检测到大量湍流的产生。
  瞬间,那三套协助控制系统的程序,根据数据库的参数,启动协控器,突然变化的束缚磁场,让等离子体中的湍流受到干扰,瞬间便被瓦解。
  第57秒,湍流再次大规模出现,协控系统再次出手干预。
  双方就如同在进行拉锯战一样,毫无规律的湍流,与磁场协助控制系统,互不相让的交锋着。
  第156秒。
  第244秒。
  ……
  在控制室内的李建刚院士、徐国盛等人,直接目瞪口呆的盯着仪表上的时间,那一秒一秒的时间跳动,仿佛一个个拳头,在捶打着他们的心脏。
  这个情况,真让在场的研究员怀疑人生了。
  毕竟他们辛辛苦苦几十年,才将高温等离子体的持续运行时间,提升到55苗。
  而现在的运行时间,都突破五分钟了。
  最后还是内层的耐高温材料到了临界点,为了避免意外,才停止继续实验。
  运行时间最终定格在2467秒,超过41分钟。
  “呼……我的天呀!”李院士坐下来微微喘了口气,平复一下砰砰跳的心脏,然后开玩笑道:“人老了,就激动不得。”
  激动不已的徐国盛,语气略带颤抖:“这个协助控制系统太厉害了,我仿佛看到了可控核聚变就在眼前,不愧是黄先生。”
  “还可以吧!”黄修远笑了笑,他也没有想到运行时间,会超出他的预计。
  此时他才后知后觉,这一套协助控制系统,虽然非常粗糙,还不是最终的版本。
  但是未来起步研究的时候,当时托卡马克装置的等离子体温度,已经高达5。1亿摄氏度。
  而现在的东方超环,无论是温度,还是等离子体密度,都低了一个量级。
  自然会比较容易控制,比黄修远预计的5分钟左右,硬生生提高到了41分钟多。
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远
  “还可以吧……”徐国盛瞬间被打击到了。
  李院士笑着说道:“修远太谦虚了,你这个控制系统,可是一下子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黄修远摇了摇头:“现在距离成功,还为时尚早,等离子体温度太低了,如果提升到上亿摄氏度,估计持续时间会下降。”
  “就算是这样,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一旁的钱思真也急忙说道:“晚上我多加几个菜,作为临时庆功宴。”
  黄修远耸耸肩:“大家庆祝一下也好,不过我就算了。”
  李院士还想说什么,却看到黄修远撸起袖子的手臂,竟然是仿生的机械结构。
  “这是……”
  黄修远小声的解释道:“这是我的替身机器人,为了安全没有办法。”
  “好吧!我理解。”李院士也顿时了然。
  以黄修远的身份,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都在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旦他出现意外,燧人系极有可能分崩离析,而想杀死黄修远的势力,绝对不在少数,由不得马虎大意。
  李院士瞬间反应过来,向钱思真吩咐道:“钱所,吩咐下去,今天的实验情况绝对不允许向外面透露一个字,明白吗?”
  “明白!我一定做好保密工作。”钱思真虽然搞科研不行,但是做行政管理工作,还是非常在行的。
  在场众人都明白这一次实验室的重要性。
  如果磁场协助控制系统的效果,只是将持续运行时间提升几十秒,那国际同行们,估计不会太在意。
  但是这一下子,提升到2467秒,而且还是主动停机,不是失控停机,一旦传到国际上,那帮西方人估计要羡慕嫉妒恨,到直接质壁分离了。
  虽然国内目前拥有很大的优势,却不代表可以硬抗全球。
  可控核聚变、太空殖民、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都是进入下一个时代的门票之一。
  哪个国家掌握这些技术,就代表可以进入下一个时代,成功晋级初级星际文明。
  在没有绝对优势之前,国内肯定不会公开可控核聚变的具体进度的,不然会促使全球其他地区联手,甚至可以引发世界大战。
  目前全球的局势,处于一种诡异的平衡中,东亚和北美、西洲和露西亚,都在相互忌惮着。
  这种局面下,谁都不敢乱动,北美虽然在积极拉拢亚太的盟友,但是亚太地区的小虾米们,都变得异常谨慎,生怕成为双方博弈的炮灰。
  一旦可控核聚变技术出现,肯定会打破目前的平衡,西方人有可能狗急跳墙。
  因此要严格保密这一次实验的情况,至少当前的局面下,不适宜暴露出来。
  当天晚上,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开了一个内部庆功宴,又上报了两份报告上去。
  一份是持续运行时间62秒,这是准备公开的数据;另一份是真实的运行时间,只有几个人知道。
  黄修远在合肥科学岛下线,将替身机器人暂时存放在东方超环基地。
  第二天,他再次通过替身机器人,再次来到东方超环基地里面。
  借用超算模拟计算系统,他和李院士等人一起,重新调整了辅助控制系统的参数。
  “我们需要再实验一次。”
  徐国盛点了点头:“没问题,我马上安排。”
  三天后,重新调整的东方超环,这一次进行等离子体运行实验,果然经过微调后,这一次等离子体运行得更加平稳。
  不过运行时间,仍然维持在2400秒左右。
  原因不是等离子体失控,而是环型真空腔的内壁,承受不了高温等离子体的热辐射积累。
  虽然磁场束缚,可以避免高温等离子体与内壁材料直接接触,但是如此高的温度下,多少有热量会传递到内壁材料上,逐渐形成积热。
  时间一长,内壁材料肯定扛不住的。
  看完了这一次实验的数据,黄修远揉了揉太阳穴,叹了一口气:“可控核聚变任重道远呀!”
  “确实。”李院士深有同感。
  黄修远的磁场协控系统,虽然延长了等离子体运行时间,但内壁材料的问题,绝对是一个大难题。
  无论是耐高温,还是抗中子照射,都对内壁材料待要求非常高,现在还没有进行真正的氘氚核反应,没有热中子产生,不需要考虑抗中子照射的问题。
  一旦进入真正的核聚变实验阶段,单单是那无法控制的热中子,就会让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迅速下降。
  这也是未来,第一座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投入使用后,一直无法真正商业化的原因。
  除非采用氦3—氘作为核聚变原材料,问题是蓝星本身的氦3非常少,要去月球开采,当然水星也有氦3,丰度还是月球的9倍左右。
  大家都知道氦3好,却很少人知道氦3的反应条件更加高,需要更高的压力和温度,反应温度至少15亿摄氏度起步。
  现在人类连最容易的氘氚核反应,都弄得不上不下,就更别说难度更加高的氦3—氘核反应了。
  而且从宇宙整体元素丰度来看,氦3的含量非常稀少,氦3是恒星核聚变反应的副产物,月球和水星上的氦3,就是太阳风带来的。
  暂时作为初级星际文明的过渡还可以,如果按照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月球和水星上的氦3资源,最低只能支撑人类300~500年时间,甚至更加短。
  为什么这么短?
  很多科普文章上,不是说月球上的氦3资源,可以供应人类上万年?
  这个所谓的上万年,是以人类目前的能耗计算的,而进入星际文明后,单单是宇宙飞船之类,都要消耗庞大的能量。
  如果按照社会发展,加上晋级星际文明后,生产力的大爆发,人类的单位能耗,肯定会成百上千提升。
  因此太阳系内的氦3,只能作为一种过渡。
  真正可以长期作为核聚变燃料的原材料,其实是氘,既难度介于氘氚(DT)、氦3—氘(DHe)之间的氘氘(DD)。
  作为氢的同位素,又是可以长期稳定存在的同位素,氘在宇宙的丰度非常大。
  蓝星上海洋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氘,而体积惊人的木星、土星和天王星,同样蕴含有丰富的氘。
  因此氘氘(DD)才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但是氘氘和氘氚一样,都会产生密集的热中子,对内壁材料的要求非常高。
  黄修远苦恼的说道:“材料!材料!我们需要可以解决热中子的材料。”
  李院士也下定决心来:“我打算找其他几个搞托卡马克的老家伙,说一下东方超环的情况,我们联名上书,一定要加大抗中子照射的投入。”
  “只能如此了。”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