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纳米崛起-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个价格,黄修远并没有什么意外,采用纳米工艺和纳米材料,想便宜都难。
陆学东同样明白这个价格偏高:“估计大规模生产,成本可以下降到一条400元,想再下降就比较困难了。”
“使用寿命如何?”黄修远接着问道。
“在高强度的使用环境下,可以坚持25万~25万公里左右,我们采用一种新设计,在轮胎设置磨损厚度线,遇到了线,该轮胎就可以回收回来。”戴亮介绍了这个设计。
通过这种设计,当轮胎磨损到线后,就要更换,而回收回来的废弃轮胎,在磨损线下有一条拼接线,直接切断拼接线,再更换一个耐磨层,又可以重新使用。
这种设计,也是戴亮团队为了推广蜂巢轮胎做的努力。
通过规更换耐磨层,可以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变相提高性价比,根据他们的计算,新蜂巢轮胎的内层结构,在没有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14~16年左右。
完全可以通过更换耐磨层,摊平整体成本。
按照目前的生产成本,新蜂巢轮胎的零售价,可能要高达一千元每条,如果使用寿命上不来,就算是拥有抗颠簸、防刺和超强抓地力,估计很多车主也不会选择。
黄修远思考了一会,还是决定批准蜂巢轮胎的量产:“先建一个厂,供应内部的车辆,另外可以向军方推销一下。”
“多谢董事长。”戴亮激动不已。
在燧人系内部,虽然科研工作者的收入非常高,但是想发大财,就需要研发的产品可以成功商业化。
“我会安排一下。”陆学东也点了点头。
虽然蜂巢轮胎价格比较高,但是使用寿命比较长,而且带来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安全性的提高。
蜂巢轮胎的抓地力强于充气轮胎,而且在紧急刹车的时候,可以利用本身的弹性变形,增强与地面的摩擦力。
特别是大货车、大型工程车,上面充气轮胎是非常危险的,无论是行驶过程中,还是维修的时候,充气轮胎出现的事故屡见不鲜。
飞鹏集团就有大量的运输车辆和工程车辆,更换蜂巢轮胎后,每年可以减少很多维修费用。
考察了新蜂巢轮胎项目后,陆学东又带着他来到另一个研究所。
这个研究所的内部编号为“16”,主要研究激光器,也是黄修远重点关注的项目之一。
该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叫维奇,是一个从东欧逃难过来的科学家,以前主要从事激光研究,后来他工作的研究所关闭了,失去了工作的他,为了家人的生存,被迫背井离乡过来华国讨生活。
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扰
已经五十多岁的维奇,有些膀大腰圆,头发虽已花白,却打理得干净整洁,给人一种精神抖擞的感觉。
黄修远笑着和对方打了一个招呼:“维奇博士,生活还习惯吗?”
“黄先生,我非常好。”维奇笑着回道。
陆学东开玩笑起来:“哈哈,维奇博士还发福了不少。”
这个倒是真的,维奇刚来华国的时候,黄修远还有些印象,着一套老旧的蓝色西装,整个人面黄肌瘦,一家子都有些营养不良。
维奇年轻的时候,是在赤露西亚的研究所工作的,进研究所还没有三年,就碰到了解体事件。
一开始,研究所还维持了下来,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二毛被忽悠瘸了,自己自废武功,经济越来越倒退和困难。
类似维奇这种人才,并没有得到重视,很多都移民到西洲、米国,或者跑露西亚、华国。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下,那个激光研究所被迫停摆了,而维奇左等右等了一年多,最后等来了研究所解散,他被解雇了的消息。
黄修远和维奇交流过几次,发现对方的水平不错,足以独立带领一个中小型的科研项目。
在黄修远看来,二毛这种毫不尊重科研人员和历史的地方,基本已经无药可救了,除非天降猛男,不然迟早自己玩死自己。
“博士,你的项目听说有进展了?”
维奇博士一说到科研项目,表情更加兴奋起来:“是的,黄先生,我们进去里面再说。”
来到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内。
一台裸露着电线的激光器,大小和一台单开门冰箱差不多,激光器的发射孔斜向半空,一共有16个激光发射孔。
“黄先生、陆先生,这是一台激光干扰器,可以攻击半径12公里内的无人飞行器。”
维奇说完,点开电脑上的测试报告,上面还有一些实测视频。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高速飞行的无人机,在被激光器锁定后,仅仅不到十秒钟,就从口中失控跌落。
而除了无人机,无人驾驶的多足机器人、机甲,一旦被激光器持续照射30秒,也很容易失控和停摆。
维奇博士向他介绍道:“我采用了两种波长的红外光,作为激光的光波频率,可以干扰和破坏无人机、通信设备的电子元器件,让它们失控和损坏。”
“作战半径十二公里,还不错。”黄修远知道目前的激光器发展情况,维奇博士团队研发的这一款激光器,主要用途就是摧毁无人机用的。
在非对称作战的战争模式下,未来无人机集群作战,将越来越普遍,因此必须想办法对付无人机。
毕竟无人机造价便宜,在大规模集群进攻的情况下,用导弹拦截又非常不划算;而用密集阵拦截炮,又容易被钻空子。
因此在反无人机上,必须找一个廉价又高效的办法,激光器拦截就是一个大方向。
而维奇博士研发的这一款激光器,是小型的车载激光器,可以装备在装甲车、坦克、大型多足机甲、船只上。
别以为冰箱大小的激光器很大,实际上这已经非常小了,毕竟集成了16台子激光器。
这一款激光器,采用了国内的强项——固体激光技术。
目前激光器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气体激光、液体激光、固体激光、自由电子激光等。
固体激光的优点,就是光热效率高,通常可以达到50~70%左右,容易小型化;缺点则是功率不大,距离有限。
我们常听说的激光炮,通常不会使用固体激光,而多采用二氧化碳气体激光,优点是功率大、射程比较远;缺点同样明显,就是光热效率比较低、体积庞大、废热严重。
不过国内在大型固体激光上,投入了不少精力,利用本身的优势,努力研发大型大功率的固体激光器。
而米国那边的大型激光器,则是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为主的气体激光器。
之所以出现这种区别,主要是因为材料问题,固体激光需要稀土元素,国内还垄断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光晶体。
稀土元素稀少,又没有那种特殊晶体的米国,自然不想受制于人,所以他们选择了气体激光器的路线。
目前大型气体激光器的重量感人,动辄四五十吨起步,而且耗能非常惊人,装甲车也扛不住这种庞然大物。
黄修远看完这个项目后,沉思了一会之后,他开口吩咐道:
“维奇博士,我看这个项目差不多成熟了,你将收尾工作交给一部分人,准备开展大型固体激光器项目吧!”
“这个没有问题。”维奇博士其实也想进军大型固体激光器了,反正激光干扰器也完成得差不多。
倒是陆学东有些迟疑起来:“修远,大型固体激光的难度非常大,目前的材料还不太行。”
黄修远摇了摇头解释道:“大型固体激光才是王道,气体激光器需要消耗气体原材料和大量电能,而且上限毕竟明显。”
“可是目前的材料问题?”陆学东提醒道。
对此黄修远当然知道,他胸有成竹的回道:“材料上的问题,这方面是我们公司的强项,在我看来,要实现上百公里以上的激光炮,固体激光器是必经之路。”
看着信心满满的黄修远,陆学东最后还是同意了,毕竟激光器并不是燧人系核心业务,就算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新材料的问题,黄修远确实胸有成竹,因为未来就有相关的固体激光器材料。
除了新材料,还需要改进一些配套技术,让效率、功率和凝聚度都跟着提升。
他和陆学东、维奇博士等人,在激光研究所讨论了几个小时,最后确定了一个初步的大型固体激光研究项目。
然后陆学东又带着他,在一众研究所逛了一圈。
黄修远看完这些科研项目,虽然成果寥寥无几,但多少有些回报。
有时候科研投资就这样,撒钱投资一百个项目,能有十分之一项目成功,就要谢天谢地了。
燧人系在科研投资上,基本就是全球各个企业中,最舍得花钱,又投资最大的企业。
这些投资,给燧人系带来大量技术、累积了庞大专利,同时还锻炼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
他考察了各个科研项目后,又通过替身机器人,考察了巴中科研基地、德州科研基地、陇县科研基地,以及在漠北的中戈壁科研基地、南太平洋区的埃利斯群岛科研基地。
一圈下来,时间已经来到了10月22日。
黄修远开始静下心来,完成等离子体运行规律模型的初稿,以及准备研发固体激光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东方超环
11月06日。
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
黄修远通过替身机器人,来到该研究所的东方超环基地里面。
“修远,好久不见。”负责该项目的李建刚院士,笑着和他握了握手。
黄修远也笑着点了点头:“李院士,别来无恙。”
俩人寒暄了一番,而一旁的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所长钱思真,则表情有些尴尬。
燧人系当初组建核聚变研究所的时候,就直接从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挖墙脚,拉走了八十多名技术骨干,差点瘫痪东方超环基地。
而留不住人的钱思真,差点被上面给撸下来,最后还是迅速改革了内部管理机制,又提高了研究员的待遇和科研环境,等离子体研究所才渐渐恢复元气。
现在黄修远亲自跑过来,钱思真生怕燧人系又来挖墙脚,要是再来一次,估计他这所长就不用当了。
东方超环基地内。
黄修远自然察觉到等离子体研究所的行政管理人员,在提防着他,而科研人员们则态度热情得多。
对此他笑而不语,不给点压力,让这帮家伙长长记性,他们是不会做出改变的。
一旁的李院士也乐见其成,国内很多国营研究所,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让燧人系这一条鲶鱼,搅一搅才会让他们自己动起来。
在东方超环基地的实验机房旁边。
黄修远站三楼的走廊上,向下俯视这台实验设备,东方超环的原型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露西亚买回来的,属于托卡马克装置。
经过十几年的改造升级,特别是这几年,由于燧人系在材料和精密仪器的进步,带动了东方超环的进一步升级。
目前采用氦原子作为反应原材料,形成等离子体,主要是实验磁束缚控制、等离子体加热,并没有进入真正的核聚变实验。
因为真正的核聚变实验,需要使用氘氚作为原材料,会产生大量的热中子,对设备损伤非常大。
国内以前做研究,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自然不可能直接采用氘氚反应,而是利用氦4原子作为原材料,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