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随身博物馆-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培养我儿子,孙子也算数?”老杨愣住了。
  老杨毕竟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心里有着严重的手艺人的传统观念。
  那就是艺不轻传。
  就像样式雷一样,几百年来,手艺一直都是传男不传女。
  他也是机缘巧合,靠着自己过目不忘的天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他这身本事,有九成是偷学来的,剩下一成才是跟着雷献彩学的。
  所以,老杨对张俊平说的把手艺传下去,有些抵触。
  只是因为,张俊平现在是他的衣食父母,才没有直接反驳。
  可是,他没想到,张俊平居然会说,把手艺传给儿子,孙子也一样,也算他把手艺传下去了。
  “老杨,我知道你们老手艺人都有一个观念,那就是艺不轻传,甚至传男不传女。
  所以,我尊重你的想法,我要的只是你把手艺传承下去,传给谁不重要。
  而不是像样式雷一样,把几百年积累下来的手艺带进坟墓。”张俊平笑着说道。
  传给谁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传人也要为我服务。
  又和老杨聊了几句,张俊平就告辞离开了贝勒府。
  这边没什么好看的,木匠师傅们趁着冬天没办法砌墙垒砖,都在忙着加工房梁,挑檐、立柱以及门窗。
  回到大栅栏,正好赶上吃午饭。
  今天是白面馒头,菜是萝卜粉条炖羊肉。
  这样的伙食,那些特大型国营工厂的也赶不上。
  以往,他们也经常出来给人干私活。
  这个年代,小木匠要比大木匠更吃香。
  木匠分为大木匠和小木匠,大木匠是盖房子的,小木匠则是打家具的。
  贝勒府老杨带的那一帮人木匠,就是大木匠。
  而老马他们这一帮人,则是小木匠。
  老马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方的主家。
  以为,能给他们吃三合面,二合面的馒头,就已经属于大方的。
  甚至,有些主家直接给他们吃窝窝头。
  不是不想给他们吃好的,实在是这个年代,都缺粮食。
  张俊平也给自己盛了一碗萝卜粉条炖羊肉,拿了两个大白面馒头,做到老马身边,笑着问道:“老马,伙食还行吧?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提出来。
  我可是答应你们杨厂长了,必须让你们吃饱吃好。”
  “张爷,您这伙食,我们谁要是再说个不好,那得遭雷劈。”老马咧着嘴露出一口大黄牙,笑着对张俊平说道。
  “满意就好!我对你们的手艺,也很满意,很精细,每一件都像是艺术品!”张俊平笑着夸奖道。
  “谢谢张爷的夸奖!主要是您设计的家具好看。
  我们也算是开了眼界了,没想到家具还能这么做。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做出来之后,才明白,你的设计实在是巧妙。
  张爷,你是有大才的人。”老马由衷的冲张俊平竖起大拇指。
  “哈哈!老马,你再拍我马屁,我也没办法给你涨工资。
  要不我和你们杨厂长说说,提拔你当车间主任。”张俊平笑着说道。
  “张爷您说笑了,我这人就没有当官的命。
  要说技术,整个木器厂里,除了杨厂长我还真没服过谁。
  可是我这性格太直,就不适合当官。
  谢谢张爷的好意。”老马笑着摇摇头。
  “那可就没办法了!”张俊平笑道。
  涨工资,他还真帮不上忙了,因为老马拿的是八级工资。
  这个已经是工人里最高级别的工资,一个月一百零四块钱。
  没办法再往上涨了,除非是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拿行政管理工资。
  吃完饭,张俊平也开始干自己的活。
  李文娟和夏国祥没来,他就一个人,对之前已经制作好的那些家具零部件粗胚,进行精细制作。
  张俊平刚干了没一会,刀疤脸就带着板车回来了。
  因为东西太多,刀疤脸不光把自己的十辆板车全都叫了过来,又从外面叫了十辆板车。
  二十辆板车,装的满满当当的。
  “张爷,你在就太好了!你看这些东西放在哪里?
  全都搬到后院,放屋里就行。”张俊平干脆放下手里的活,指挥着众人卸车。
  刀疤脸喊了一百多口子人过来干活。
  百十口子人,一起动手,很快就把二十辆板车上的东西,搬进了后院。
  “张爷,胡爷让我问您一声,您收藏老物件,是个什么标准。”
  “你告诉他,建国以前,只要有收藏价值,有艺术价值的物件,我都要。”张俊平很干脆的说道。
  “好嘞!有你这句话,就好办了!
  之前,胡爷不知道你的具体要求,所以都是捡的清中期以前的老物件。”
  “你告诉他,古玩字画,木竹根雕刻,玉石雕刻,瓷器,青铜器各个品类的老物件,我都要。
  不限国内的,国外的我也要。”张俊平想了想又交代道。
  “知道了张爷,您就请好吧!我保证把信托商店的仓库给他搬空。”刀疤脸笑着说道。
  “我等着你的好消息!”张俊平使劲拍了拍刀疤脸的肩膀。
  送走刀疤脸一伙人之后,张俊平进到后院屋里。
  看着摆满一屋子的东西,张俊平强忍着把所有东西收进博物馆空间的冲动,慢慢查看着刀疤脸刚刚拉回来的老物件。
  最多的还是那些个古籍善本,二十板车老物件,古籍善本就占了有一半。
  其他的,还有一些名人字画,但都是清中早期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大家作品。
  瓷器,张俊平看了一下,也主要是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东西,乾隆年间的瓷器,他只看到了两件。
  如此看来,他上一次去信托商店能够买到那么多清三代的精品,完全属于运气爆棚。
  赶上东西刚刚收上来,还没来得及送走或者是没有被有心人发现。
  张俊平挥手把两件乾隆青花瓷梅瓶收进博物馆空间里。
  单论价格的话,这两件梅瓶就超过了其他所有瓷器加起来的价格。
  古董的分类除了古玩字画,瓷器两大品类之外,再就是玉器,青铜器,木器,以及杂项。
  玉器,尤其是古玉,在收藏圈子里,是一个很重要分类。
  绝大多数收藏家,都希望拥有一块带沁的古玉。
  张俊平看了一下,从信托商店拉回来的玉器,玉雕摆件有二十多件;玉佩多一点,有三十多块;玉石配饰零零散散一百多件。
  玉器这玩意的价值,除了看玉石本身的材质,最重要的就是雕工,以及是不是名家之作。
  张俊平翻了一下,这些玉器,只有寥寥几块的雕工能入得了他的眼。
  其他的,倒是玉质不错,不管是翡翠、和田玉、蓝田玉,还是南阳玉,都在中品之上。
  也是,雕工差,如果玉质再差,老胡也不可能拿过来糊弄自己。
  倒是有两枚田黄石印章,让张俊平有些意外之喜。
  早年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实际上,随着田黄石的资源逐渐枯竭,尤其是田黄石中的极品,早已经达到了一两田黄十两金的地步。
  这两枚田黄石印章,虽然印章的主人不是什么名人,但都是极品鸡油冻田黄石。
  这也让张俊平可以放心大胆的去重新回炉。
  正好,他现在就缺这种极品印章,改一下,自己用正好。
  挥手把印章收进博物馆空间。
  和印章一块收进博物馆空间的还有两块和田羊脂玉佩,一件蓝田玉卧虎镇纸,两只高冰种翡翠手镯,三个玉扳指。
  他收进博物馆空间的,都属于丢一件都会心疼的那种。
  看完玉器,张俊平又转到放青铜器的地方。
  青铜器,他空间里一件都没有,之前也一直没有刻意去收集青铜器。
  一说到青铜器,很多人就会想到,青铜器不允许交易,禁止青铜器交易,违法等等。
  首先要明确一点,最早的文物保护法是八二年实施的。
  所以,目前国家还没有禁止青铜器交易,买卖青铜器还属于合法行为。
  另外国家禁止交易的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与春秋战国等古代青铜器。
  信托商店自然不可能有那种重器,拿过来的都是明清两代的仿制的青铜器。
  唯一让张俊平感觉有有点意思的就是其中一件明代仿唐代昭明镜。
  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兮日月。
  昭明铜镜,起源于汉代,唐代达到鼎盛期。
  严格说起来,昭明镜不能算是青铜器,而应该算是铜器。
  自唐以后,青铜器基本上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铜器。
  宋元明清几代的铜器要比青铜器更加的漂亮,用料也更加讲究。
  出现了铜器鎏金,嵌金等工艺。
  比如鎏金佛像,鎏金铜马,都非常漂亮。
  这个,是夏商周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无法比拟的。
  张俊平把玩了一会明仿昭明镜之后,又把注意力放到了木器上。
  现在拉过来的木器都是小件,木盒,木匣、木雕之类的小东西。
  张俊平在信托商店看到的那尊紫檀木观音菩萨雕像也在里面。
  张俊平挥手把观音相收进博物馆空间里。
  一同收进博物馆空间的还有几件清代紫檀木金丝嵌纹宝盒。
  经历了那个年代,紫檀木宝盒上镶嵌的金丝还能保存的如此完好,还真是一个奇迹。
  在过去几十年里,把清代家具上镶嵌的金丝银线,玉石翡翠等珠宝扣下来,拿去换钱的事发生过很多。
  很多清代家具,就是这么被破坏的。
  所以,清代家具流传下来的很多,没个几千万件,也得有上百万件之多。
  前些年穷的时候,家具上镶嵌的金丝银线,玉石玛瑙翡翠被扣下来,卖了换钱。
  这也算是另类的怀璧其罪吧!
  看完了木器,张俊平又到杂项那边转了转。
  刀疤脸送回来的这一批东西里面,杂项最多。
  光是扇子,就有三十多把,都是保存完好,扇面,扇骨,扇坠齐全。
  张俊平随手拿起一把扇子,打开一看,顿时心中一喜。
  这是一把檀香木嵌银云龙纹折扇,扇面是齐白石的虾戏图,吊坠则是一个和田羊脂玉平安扣,红穗。
  自家师爷的真迹,张俊平还是能够认出来的。
  这样的扇子,是专门用来收藏把玩的。
  齐白石的扇面,没谁舍得用这样的扇子扇风。
  就算是扇,也会像老郭相声里说的那样,把扇子打开,然后晃脑袋。
  把这把扇子收好,然后又把其他扇子一一打开。
  张俊平这才明白,自己刚刚的惊喜有点早了。
  这三十多把扇子,全都是名家之作,扇骨制作精美、考究,扇面全都是近现代大家画的,扇坠也都非常的讲究,无一不是精品。
  张俊平猜测,这三十多把扇子很有可能是一个人收藏的,然后迫于生计,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急需用钱,才会拿到信托商店来出售。
  当然,也有可能是收藏这些扇子的人去世了,子女们把扇子拿出来卖了,换成钱好分赃。
  这样的事情,在古玩界很常见。
  就像正阳门下,九门提督的儿子儿媳妇一样,就盼着老爷子赶紧死,死了之后,好把老爷子攒了一辈子的好玩意拿去卖了,享受生活。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些败家子还真是古玩界的大功臣,没有他们,古玩界的活跃度,最起码的降低三分之一。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